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希 《文化市场》2002,(1):40-43
纵观二十世纪后半叶兴起的中国农民画发展史.可谓轰轰烈烈.万船齐发.而上海金山农民画则是这群船队中.后起之秀.独树一帜.被誉为中国现代民间绘画中的奇葩。  相似文献   

2.
《上海文化年鉴》2012,(1):32-32
经严格评审和社会公示,上海市共有12个乡镇(街道)获得文化部命名的2011~201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称号,另有39个乡镇(街道)被命名为2011--2013年度“上海民间文化艺术之乡”。被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的分别是长宁区新泾镇(西郊农民画)、闵行区颛桥镇(颛桥剪纸)、宝山区罗店镇(罗店龙船)、金山区(金山农民画)、闸北区彭浦镇(摄影)、奉贤区柘林镇(胡桥滚灯)、  相似文献   

3.
辛集农民画     
辛集民间美术历史悠久,源远流长。10年来,辛集农民画在国内外举办44次专展,100余幅作品在全国获奖或被国家级美术馆收藏,作品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辛集农民画有一个很可观的作者群,作者有男有女,有老有少。70多岁的胡双月,早在五十年代就是壁画专家,如今仍宝刀不老;青年农民刘国英默默耕耘,曾进京办个人画展并连连获奖;王下村女农民画社由40多位姑娘媳妇组成,她们忙时务农,闲时作画,兼为村里办喜事的人家布置新房,扎灯挂彩。现在,辛集市已有十几个画乡,作者队伍达700多人。辛集农民画@韩剑  相似文献   

4.
焉支山记事     
周步 《寻根》2013,(1):106-112
我在这座焉支山下生活了三十多年。三十多年中,我走遍了这里的每一个村庄每一条道路每一处河流。这些山山水水沟沟壑壑就是我的家乡。我的周氏先祖在这里生活了六百年。山脚下的坟院里,埋葬着我的十几辈先祖,坟院上空的灵魂,就是这片土地的岁月轨迹。我很小的时候,在山坡上放羊,或者做别的事情,无意间发现这些山坡上有耕种过的痕迹。  相似文献   

5.
素有民间绘画传统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麦盖提县库木克萨尔乡现代农民画,以其浓郁的民族生活气息和朴实、稚拙的艺术特色以及新颖、独特的艺术魁力斐声自治区内外。1985年至1996年,该乡农民画先后在县、地区、自治区和首都北京参加展出。其中一幅名为《庆丰收》的作品入选参加了巴黎国际画展。该乡农民画入选国家级画展的有6幅,入选自治区画展的有27幅,入选喀什地区画展的有52幅,在各大报于]上发表的作品有31幅。1996年9月,在第五次全国万里边疆文化长廊建设现场会上;1996年10月,在自治区展出的麦盖提县农民画展上;1996年11月,在首…  相似文献   

6.
1959年10月,北京,庆祝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周年的盛大演出会上,年轻的藏族女歌手一曲(翻身农奴把歌唱》震惊四座。1964年,在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演出中,她的独唱你目支山歌给党听)再一次征服了观众。她的歌声纯净、朴实、深情。委婉,像一泻千里的雅鲁藏布江水一样欢快流畅。从此,农奴出身的才旦卓玛以其降亮圆润的歌喉,使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藏族民歌誉满海内外。她唱了三十多年,中国各族人民听了三十多年,也为五大洲30多个国家的人民所了解。她被誉为“西藏高原的一颗明珠”。1937年,才旦卓玛出生在日喀则一个农…  相似文献   

7.
中国传统生死智慧袁阳以儒道二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生死智慧,包含着两重基本主题。其一是生与死的实在与否?这是本体论的主题。其二是生与死的意义何在?这是价值论的主题。一方面,儒道两家都承认死的实在性,但道家同时保留了长生的希望,因而道家在第一主题内用力...  相似文献   

8.
醉绿     
我和朋友去新加坡一处有欧洲特色的所在“荷兰律”。荷兰津这3个字很有点神秘感,所以很吸引我去。这“律”是什么意思?我知道街呵、路呵、场呵、镇呵,可这个“律”是个什么呢?到了荷兰律一看,明明白白用英文写着“荷兰路”。英语的“Road”中文的“路”,闽南话念作“律”,于是叫作“荷兰律”。那么,我北京家那边的团结湖路就是“团结湖律”了?团结湖律——果然有了神秘感。上海人讲北京话容易讲串了、讲跑了,新加坡人把英语、中文、马来语等串着用,更满洒更自如。多一种语言就多一层聪明。和新加坡语言的多姿多彩反差很大的,是…  相似文献   

9.
从意大利东部滨海城市(Rimini)西行十几公里,很快可以看到一座铁制牌坊,写着:“欢迎你到这自由国土──圣马力诺”。不能不令人惊疑,2万2千人口的小国,却有着1干6百多年的独立史;6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创造了欧洲最古老的共和国;仅靠一座山头,三座古堡,却是一个年人均收入达2万2千美元的富裕国度。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包围中,依然保持着1千6百年前的古老传统……。人们不禁要问,圣马力诺靠的是什么?其实,答案十分简单。圣马力诺人靠的是对自己祖国的忠诚和热爱;靠的是追求民族独立与自由的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靠得…  相似文献   

10.
一只黄鹂捧在手中,犹如捧住了千年时光。瞬间,我看见它在唐诗里啭鸣飞翔的身影。这是第一只撞网的鸟。时间是二0一一年阴历八月三十日晚八点三十分。我用左手捏住它的时候,它拼命挣扎着。我怕捏痛了它,又不能不捏紧它。因为,我的右手,正在疏解着绊住它身体的网丝。这只鸟被我展现在帐篷的灯光下,引发了一片惊奇的欢呼声,为着它的美丽。  相似文献   

11.
<正>每年8月的最后一个星期天,内华达州暑气未散。刺目的阳光下,内华达沙漠里的沙子泛着刺目的白光。四野无人,甚至没有任何动物和植被,离最近的人类居所也有几百英里的距离。然而,就在这人迹罕至之处,每年这一时刻,却会有几万人来到这里,或单人独骑,或者三五成群,又或者大队人员,驾驶着各种千姿百态的车辆聚集于此。他们来到这里,为的是赴一个三十年来始终不变的约定,今后的一周时间,他们将会在这一片不毛之地建起一座城市,时间一到,这座城市将完全付之一炬,就好像一切没有发生过一样。  相似文献   

12.
石中元 《寻根》2002,(4):15-18
人从何处来?人应该如何生存?人往何处去?这三大问题,时时困扰着人类,可以说至今很多人还没有完全弄明白,还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周易正义》云:“伏羲制卦,文王卦辞,周公爻辞,孔十翼也。”这一段话道出了人类所关心的三大问题,也成为后人据此解释三大问题的依据。台湾高怀民先生在《〈易经〉对人类三大问题的提出及其解决之道》(载《大易集要》,刘大钧主编,齐鲁书社1994年版)一文中,对这三大问题作了初步的阐述—第一个问题:“人从何处来?”此为易学首圣伏羲氏所提出,他解决此一问题之道,在他所创制的八卦之象中。第二…  相似文献   

13.
人类何时进入21世纪?郑理再过几年,人类社会就要跨入21世纪的门槛了,那么世纪之交这一敏感的时间概念,牵动着50亿民众的心,似乎这一时刻不仅仅意味着时间,而且也操纵着人类的命运,影响着社会的未来。它或许不会有如此之大的效力,但它对心理上的作用,又不能...  相似文献   

14.
靳慧 《世界文化》2008,(7):42-43
巴西圣保罗州,一个叫作“弓场农庄“(Fazenda Yuba)的日本移民经营的农场里,一位老汉在富有诗意的大厅里弹奏钢琴。他一头齐肩的白发有些零乱,但精神矍铄,表情严肃,因长期从事农活他的双手骨节突出、略显僵硬,但指间流出的音乐旋律却是如此柔美动听。老人在巴西生活六七十年,至今只能讲几句简单的葡萄牙语,而且带有很浓的日本口音。作为日本移民他如何能够以这样一种状态在巴西生活这么多年?莫非他过着与世隔绝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寒冬已逝,初春将至。一个阳光灿烂的上午,我如约来到匈牙利驻华大使馆官邸,采访匈牙利驻华大使白明义先生即是我此行的目的。热情的大使先生在一个洒满阳光的房间里接受了我的采访。记者(以下简称记):大使先生,与其他的一些欧洲国家相比,匈牙利对于中国人民来说是一个相对陌生的国家。那么,匈牙利这个国家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它的历史是怎样的?它的人民又是怎样的?大使:你说的不错,许多的中国人对匈牙利并不了解,这和它的历史以及它的发展现状有关。其实,匈牙利这个国家已经有1000多年的历史,如果你对欧洲历史很熟悉的…  相似文献   

16.
杨智友 《寻根》2006,(4):54-57
作为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中华民族的传统节庆包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积淀着丰富的民风民俗。辛亥革命后创立的中华民国,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共和政权。这一历史时期的节庆,既有延续,又有新创,并开始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7.
转形期图腾与三星堆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形期图腾与三星堆文化范小平上古先民由对自然崇拜转向对祖先崇拜的过程中,作为文明进化的铺路石──图腾(Totem)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呢?伴随着这一文化转变过程,图腾艺术的内容与形式又是怎样的呢?在回答这两个问题的同时,早期巴蜀文化的代表三星堆文化中的一...  相似文献   

18.
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王朝,结束了中国历史上两千多年的皇权帝制,开辟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其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十分明确。然而它在世界历史上定位如何?这是本文试图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回去的路上,晓娟与安辛启并肩走着,谈笑风生,就像一对夫妇。只是安辛启总回过头来看我,从他的眼神中我又看出了些不安和心事。如果是骗子,不但愚弄了我们,还牵涉到束副县长,将来报上可能会登出一则消息,某某人冒充香港什么什么,县里的副县长等人又怎样怎样,这对束副不是造成极大的影响了吗?咳!这件事特别严重。  相似文献   

20.
莎士比亚是反法西斯人民的挚友──纪念莎士比亚诞辰430周年李伟民莎士比亚这位产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的巨人,以无可争辩的事实,在世界文学史上树立了一座巍峨的丰碑。他的戏剧和诗歌似乎有一种永久的魅力,吸引着400多年后的我们。有时他离我们似乎很远,有时又离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