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春阳 《知识窗》2011,(3X):21-21
<正>刑讯逼供是指司法工作人员对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实行肉刑、变相肉刑或精神折磨等方法逼取口供的行为。刑讯逼供严重侵害了公民人身权利,影响了司法公正,与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背道而驰,为广大人民群众和司法界有识之士所深恶痛绝。尽管刑讯逼供早已被法律明文禁止,但在我国刑事司法实践中仍屡禁不止。其原因是多方面的,现笔者结合司法实践谈几点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2.
徐健 《科教文汇》2009,(13):197-197
革除刑讯逼供将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系统工程,要从清除其历史根源、完善法规堵塞制度构建漏洞、提高司法系统技术水平和人员素质等方面有效遏制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3.
本文分析了刑讯逼供形成和存在的原因,阐述了人权保护和打击犯罪的双重价值,提出了人权保护视野下防止刑讯逼供的合理化设想,即从转变观念和创新制度两个方面来防止刑讯逼供,保障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4.
文章全面分析了在办案过程中民警刑讯逼供的心理状态及致使刑讯逼供成为"顽症"问题的诸多因素,并提出了预防和治理解决刑讯逼供的对策。  相似文献   

5.
刑讯逼供是公安工作中一种久治难愈的“顽症”。分析民警刑讯逼供时的心理状态,研究导致刑讯逼供成为顽症的主客观因素,对于预防和治理刑讯逼供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传统上关于刑讯逼供问题的探讨过于抽象和学科的局限性,无法使人得出对刑讯逼供行为的理性认识。以经济学理性人、成本一收益理论来解释刑讯逼供,审视这一违法行为,帮助研究者们全面、理性地认识刑讯逼供,并借此分析得出遏制该行为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零口供规则》中公认的最核心内容是“沉默权”的提出,但此举多少有与我国法律相抵触之嫌。经修改后的《零口供规则》把绝对“零口供”演变成了相对“零口供”,犯罪嫌疑人在接受审讯时不再允许其保持沉默,“零口供规则”对我国司法制度的意义体现在它使人们再次正视司法实践中屡禁不止的刑讯逼供,以及解决这一弊病的紧迫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8.
张芳芳 《科教文汇》2008,(17):149-149
传统司法三段论的推理模式在现代社会正日益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法律方法论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即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逐渐转向以法律论证为理论维度的法律方法论。法律论证理论作为对传统司法三段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精神体现在裁判过程中对“情”与“理”的平衡。法律论证理论弘扬了法律规则的开放性,缓解了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传统司法三段论的推理模式在现代社会正日益失去解释力和说服力,法律方法论正发生着一场深刻的转型:即从传统的司法三段论逐渐转向以法律论证为理论维度的法律方法论。法律论证理论作为对传统司法三段论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精神体现在裁判过程中对"情"与"理"的平衡。法律论证理论弘扬了法律规则的开放性,缓解了形式合法性和实质合法性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0.
正滴答,滴答……炸弹正一分一秒地接近爆炸时间……定时炸弹困境如果有人问你,警察为了破案,是否可以在不得已的情况下采用酷刑,你会怎么回答?搁在以前,你也许会认为只要能获得破案线索,无论怎么做都是对的。但现在随着法治思想的深入人心,你一定会觉得刑讯逼供是公然违反法律的行为,是毒树之果,因此无论怎样都不应该刑讯逼供。  相似文献   

11.
自改革开放以来,人们对法律的关注程度越来越高,我国在法律人才的培养上也越来越重视,传统的专业细化的培养模式虽然为我国法律人才的发展提供了很大的帮助,但是随着司法进程的加快,人民群众和社会对法律人才的需求正在发生一定的变化,对此应该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改革创新。对此,本文主要对法律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概述并阐述了其自身的缺陷,并对新型法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进行研究概述。  相似文献   

12.
周洲  夏晓宇  冉戎 《科研管理》2019,40(2):44-53
本文采用1998-2013年我国30个省市的面板数据,利用以Driscoll-Kraay方法估计标准误差的固定效应模型对司法保护、法律服务与科技创新的关系进行分析。研究发现:司法保护和法律服务对我国的科技创新有显著的正向作用,司法质量对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司法效率更大,司法效率对发明创新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对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的影响不显著,实用新型和外观设计则对司法质量更为敏感,法律服务对发明创新的促进作用更大。另外,司法效率只是对东部地区的科技创新有明显促进作用,而司法质量以及法律服务对西部地区科技创新的促进作用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法律是一种抽象规范,不直接指涉具体情境中的个别行为和特定事件。将法律适用于具体案件的过程都必然涉及到解释问题。本文从案例出发引出“法官的法律解释”的问题。首先通过与其它相关概念的比较对法官的法律解释得概念进行了范围上的说明,然后主要从事实与规范的角度出发研究法律解释的发生,最后通过对法律解释路径的探索针对我国目前的司法实践的情况提出看法。  相似文献   

14.
在我国近五千年的文明发展史中,曾经在中国长期占主导地位的传统法律文化一直影响着中国社会的发展,至今仍存在于现代法律中,并对现代法律产生影响。本文从传统法律文化出发,分析了法律文化对司法权威的影响以及我国在未来的法治建设中如何去提升司法权威这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试论受教育权的法律救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受教育权利是宪法所规定的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有权利必有救济的法则意味着要保护公民的受教育权必须建立起完善的法律救济制度。通过对受教育权的法律界定及法律救济必要性的分析,主要从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两个方面进行了探讨,提出要建立完善的学生申诉制度和实现宪法司法化,通过行政救济和司法救济的有机结合来保障公民的受教育权。  相似文献   

16.
法律经济分析学说的效益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对城市国家法的理论指导意义被理论界所熟知,本文试图用该学说的理论与方法对乡土司法实践进行分析,得出法律经济学对完善中国乡土司法实践也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7.
张丹丹 《科教文汇》2008,(21):178-179
长期以来,由于受“打击犯罪,维护稳定”的司法价值观影响,致使我国侦查阶段的刑事辩护存在很多问题。赋予侦查程序中律师的在场权可以有效的保障犯罪嫌疑人充分行使辩护权,防止刑讯逼供现象,对于实现司法公正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通过分析侦查程序中律师在场权的理论基础及现实基础,提出构建我国侦查程序中律师在场权的构想。  相似文献   

18.
职务发明奖励报酬制度是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涉及创新主体的利益分配,在司法实践中越来越多发,但目前的法律规定存在诸多模糊甚至空白之处,导致争议颇多,正在制定中的《职务发明条例》也致力于解决其中的一些问题,本文旨在以司法实务为视角,从现行法律规定入手,从支付主体的确定的前提、原则出发,结合实际案例对支付主体的确定的几种情形进行详细阐述,并就这些分析对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启示进行了归纳总结,以期对司法实务提供一些借鉴,也为企业和知识产权法律服务从业者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19.
法律经济分析学说的效益理论和经济分析方法对城市国家法的理论指导意义被理论界所熟知,本文试图用该学说的理论与方法对乡土司法实践进行分析,得出法律经济学对完善中国乡土司法实践也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司法正义是法律正义的基本要素,也是保障社会正义的最后一道防线。司法正义的理念溯源于权力制衡理论、自然正义观念与正当程序实践。通过对司法正义理念及相关范畴的解读与反思,司法正义的实现需要对司法制度从正义价值层面进行自我审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