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近代秘密社会的发生有着思想、文化、宗教和社会生存等多种因素。秘密社会具有社会整合、精神归属、道德教化和健身强体等功能,能在贫穷落后的旧中国吸引众多的群众加入。秘密社会的发展规律是乱盛治衰。秘密社会与民主革命存在着互动的关系。由于斗争形势和某些政治思想观念的大体相似,秘密社会与革命政党存在着短时段的合作关系;又由于双方的本质和终极目标不同,秘密社会与革命政党存在着长时段的对抗关系。在当前越来越趋向多元的社会里,在消除秘密社会的实际影响方面仍要进行长期的艰苦工作。  相似文献   

2.
文章对谷城教案及鄂北地区秘密社会情况进行了考证与梳理,分析了秘密社会组织在谷城教案中担任的角色,并对秘密社会组织反对西方教会的原因进行深入探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探讨了秘密社会给清政府各级官员带来的压力,阐明了解决秘密社会问题的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中国秘密社会发端于明末清初,主要有会党和教门两大系统,在300余年的发展演变中,秘密社会经历了诸多变化。近代以降,天地会、哥老会、白莲教以及青帮、洪帮等渐次进入湖南,并以较快的速度发展、壮大,充分体现了后发优势。湖南成为秘密社会会众最多、分布最广的省份之一。湖南近代秘密社会扩展路径比较清晰、组织系统相当完备、蔓延速度十分惊人、入会人员比较庞杂。这是有别于其他各省的。  相似文献   

4.
中共党内较早注意对农村秘密社会进行改造的是彭湃同志。他坚持从粤东农村地区的社会历史环境、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实际出发,以极大的革命勇气和灵活务实的革命精神对农村秘密社会进行了借鉴、联合和改造、镇压等一系列成功实践。同时,他还利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一平台传播了秘密社会的部分知识和党的相关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5.
上海师范大学邵雍教授新作《中国秘密社会·民国帮会》最近出版,读后有些感想,想一吐为快。秘密社会是生活在社会底层的百姓出于不同的目的在秘密状态下结成的社会群体或组织。这些社会群体或组织之所以在秘密状态下结社和活动,有一点是显而易见的,即秘密社会的主张、思想和行为等与当时的主流社会是相抵触的,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寺庙与民众生活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明清时期,寺庙作为祭祀神灵的场所在中国城乡无处不在。清代秘密社会的一些活动,也常常以乡村寺庙为中心展开,因此,它为各地秘密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哥老会吸收并利用以往的秘密社会以及大众文化等因素,以寺庙为活动中心,在乡村社会形成自己的关系网,发挥了自身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7.
早在08年年中,富士康十大事业群主管和人力资源主管们收到郭台铭签署的警示手谕。郭台铭在手谕中直言“风暴已经来袭”,要求旗下各事业群主管和人力资源部门,严格执行节流策略,即人力冻结、扩厂冻结、提升效率、加强训练、改善提案,节省费用20%。  相似文献   

8.
晚清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鄂北的秘密社会也经历了由兴盛到分化、衰落、最终走向覆灭的过程。在各个阶段,中国社会的社会矛盾和主要任务不同,而秘密社会“反社会”的破坏性始终没变,使得他们的活动由具有一定积极、进步意义的反封建、反侵略性质,转而走向反国家、反人民。可以说,正是秘密社会自身“反社会”的实质,决定了其自身的命运。  相似文献   

9.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上,秘密社会一直作为下层群众的集合体而存在着,在各个时期的社会政治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秘密社会发展史上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时期。此时,中华民族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中国秘密社会出于对现实的考虑,并受各种政治势力的争夺,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组合,对抗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山东是抗日战争时期各种政治势力斗争最为激烈的地区之一,也是秘密社会活动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因此,研究抗日战争时期的山东秘密社会,不仅可以深入了解抗日战争艰苦复杂的斗争过程,也…  相似文献   

10.
抗日战争时期是中国秘密社会发展史上一个极其重要的阶段。在这一时期,中国的秘密社会受各种政治、军事势力的吸引,加上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及本质所致,因而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分化、大组合,对抗日战争的进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对这一时期中国秘密社会的社会政治活动及其历史影响予以研究,不仅有利于全面了解秘密社会活动的方方面面,从而清楚地梳理其历史发展脉络,而且有利于从本质上对其进行把握.从而给以科学、  相似文献   

11.
金钱会是太平天国时期活跃于浙江南部的一个秘密社会组织.长期以来,史学界对金钱会的性质颇存歧见.从金钱会的领导骨干、会员成份、入会凭证、结社宗旨等方面来看,金钱会既不是"天地会的流派”,也不完全属于"教门”,更不是"农民的魔教团体”,而是一个为响应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建立起来的亦教亦会的社会组织.  相似文献   

12.
在儒家重义轻利义利观的影响下,形成了近代会党的义气观。从社会关系的角度看,近代会党的义气观至少包含了三个层面的含义:对会员,实施扶贫济困;对民众,实行劫富济贫;此外,还内外兼顾,在会员遭遇不测时,冒死替其复仇,并在国家遭受侵略时,维护民族尊严与国家利益。但近代会党并非在任何时候,也并非所有的会党成员都是重义轻利的。近代会党的义气观是一种非常复杂而且矛盾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13.
文霞 《石家庄学院学报》2012,14(2):26-29,43
秦汉"家人"有三种含义:一指同居或同宗的亲人,一指家丁和奴婢等附属成员,一指庶人。秦汉"家人"的复杂含义与家的规模变化及秦汉社会政治制度的特点有关。秦汉社会去古未远,家丁奴婢等附属成员居住在家内,也属于家人。秦及西汉时期,析居现象普遍,核心家庭及二十等爵制的实行,普通庶民都有个人姓氏,可以建立家庭",家人"即居家之人,表示庶人之义。从东汉时期开始,随着人身依附关系的发展及联合大家庭的增多,"家人"范围进一步缩小,多用来指同居或同宗的亲人。  相似文献   

14.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ocial exclusion can cause distress to those excluded. One method used to study social exclusion is through a virtual ball-toss game known as Cyberball. In this game, participants may be excluded from or included in the ball-toss game and typically report lower feelings of self-esteem, control, belonging, and meaningful existence following exclusion. Experiments 1 and 2 sought to explore the transfer of feelings of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through stimulus equivalence classes. In both experiments, participants were trained to form two three-member equivalence classes (e.g., A1–B1, B1–C1; A2–B2, B2–C2) and were tested with novel stimulus combinations (A1–C1, C1–A1, A2–C2, C2–A2). Thereafter, participants were exposed to the Cyberball exclusion and inclusion games. In these games, one stimulus (C1) from one equivalence class was assigned as the Cyberball inclusion game name, whereas one stimulus (C2) from the other equivalence class was assigned as the Cyberball exclusion game name. In Experiment 2, participants were only exposed to the Cyberball exclusion game. During a subsequent transfer test, participants were asked to rate how included in or excluded from they thought they would be in other online games, corresponding to members of both equivalence classes. Participant reported that they felt they would be excluded from online games if the games were members of the same equivalence class as C2. In contrast, participants reported that they felt they would be included in online games if the games were members of the same equivalence class as C1. Results indicated the transfer of feelings of inclusion (Experiment 1) and feelings of exclusion (Experiments 1 and 2) through equivalence classes.  相似文献   

15.
清季四川民主革命成功的原因除有革命党人的艰苦斗争和对清末知识分子的宣传外,清季四川秘密社团的作用不可小觑。包括秘密社团对革命党的联络,为革命提供组织和群众基础;社团成员充当革命主力,使党人在川举事有力可持;为革命党在川举事提供经费支持。缓解党人财政紧张局面。清季四川秘密社团与革命党人间的“党团”互动关系频繁,在四川民主革命中十分活跃,对四川民主革命的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16.
The increasing opening of French freemasonry to lower social classes raises the question of how individuals from different social backgrounds can be assimilated into the practice of context‐independent ways of speaking and writing. I address these issues by, first, describing a selection by existing members based on the dispositions already possessed by noviciates; a replacement of social hierarchies by a masonic hierarchy; and a cumulative experience for members. Using one dimension of Legitimation Code Theory, I redescribe this process of selection and apprenticeship as being one of recognising and revealing knowers. That is to say, it focuses less on specialist knowledge than on knowers. Finally, I argue that analogical reasoning and tacit pedagogy are central to the issue of how a socially diverse population is integrated within freemasonry. This form of apprenticeship enables members who may not be oriented towards abstraction to learn to engage in the manipulation of context‐independent meanings.  相似文献   

17.
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现实条件,提供了建构和谐社会的社会基础和客观要求。中国历史上和谐社会的种种设想的一个共同特点是与传统社会相对应的静态和谐。西方思想史上,真正把“和谐社会”作为社会理论概念提出来的是马克思。他强调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提倡社会和谐”。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和部分都存在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关系,它们的和谐结构是和谐社会的表征。构建和谐社会,首要的是要实现社会阶层之间的和谐,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关键的是必须进行社会体制和社会结构的调整。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认为,精神消费活动本身成为统治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一种工具,成为统治阶级贯彻其意识形态的手段.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理论是要揭示现代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分层和社会心态,阐释出其中的社会学意义.因此,符号消费既具有促使社会结构化的功能,也具有强化社会阶层的作用,当然还具有促成社会阶层流动与整合的效用.但无论是精神消费还是符号消费都受制于物质生产.因此我们认为,马克思关于"精神消费"的观点与波德里亚的"符号消费"的论述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9.
葛兰西认为:“传统的知识分子”是指那些错误地把自己看作脱离政治、经济或历史背景的知识分子;“有机的知识分子”是指从属于某个社会阶层,并与阶层之间的知识斗争相连的知识分子。福柯认为:“左派的知识分子”是工人阶级的有机组成部分,但倾向于寻求某些普适性的真理;“专业/专门的知识分子”具有可能产生广泛影响的专门知识,有被各种团体利用的危险。在西方比较教育学领域,很多比较教育学者很自然地都把自己看作专家。在福柯的概念中,即他/她们认为自己是“专门的知识分子”。除此之外,很多学者还表现出了保护学科疆域的期望。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对于比较教育学者来说,专门知识分子的提法依然是合适的,但同时也是具有危险性的。在全球化和研究全球化的过程中,专门知识分子需要对专业领域有深入的研究,比较教育学者可以成为来自本土社会群体的专门知识分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