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能够感动是因为你用心的爱着这个世界爱着你周围的人也许会为一滴雨、一阵风所感动因为心中有爱有爱就有了一切——笔者新一轮课程改革已全面推开,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似乎比任何时候都更在乎教育向生命全面敞开,促使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鲜活生活、完整生命的摇篮,让所有生命的价  相似文献   

2.
其实。感动是一种崇高的情感,是一个人核心的素养。一个人,只要他还能感动。就不至于彻底丧失良知与天性。只要能感动,即使将他放在生活的最边缘,也绝不会轻易放弃做人的资格。只要学会感动,就会倍觉人生的温馨和人性的美好。  相似文献   

3.
“大于快上”的年代,开山造田,使水土资源大量流失,破坏了生态环境,其教训可谓深刻。但沉痛之后,换来了“退田还林”、保持生态环境的共识,造福于子孙后代,也算得上是好事一桩。教育本身也是造福下一代的公益事业,时下也有需要“退田还林”的新问题。近几年教育行政和业务部门在中小学一会儿评“特级”、“功勋”、“正教授级”,一会儿又评“教坛新秀”、“教坛中坚”、“名师”,大有当年“开山造田”之势。应当说,评这评那也是为了建设师资队伍,本意是好的,但多了滥了委实弊多利少。教师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教育资源。教师的精力应集中在教书…  相似文献   

4.
如今,不少的语文课堂,干枯板结,令人乏味,甚至面目可憎。有鉴于此,我们在这里"呐喊"一声,以引起"疗救的注意"。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这里的"诗",并不是指那些在书上供人反复吟咏的  相似文献   

5.
语文教育是诗性的教育,要重视诗文教学,在课堂中植入诗化语言,浇注诗情,培育人性的诗意,使人徜徉在诗意的语文课堂,流连忘返.但在当下的语文教学中,由于现实教育的不全面和人文价值的迷失,我们有必要呼唤语文教学中诗意的回归.  相似文献   

6.
呼唤“生命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生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幼儿园的持刀行凶案导致对行凶者从业资格的质疑、对完善公共安全体系的关注。震惊、痛惜之余,撇开案子本身,我们思考的触角,也许还可以延伸到这样四个字——“生命教育”。  相似文献   

7.
生命教育是大学教育未来的发展方向,大学语文课程作为高校提升大学生人文素养的必修课程,对于构建学生个体生命意义、丰富学生生命情感体验有着独特的优势.目前,生命教育在大学语文教学中的缺失,制约着大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个性的形成与培养.高校大学语文教师应转变教育观念,灵活使用教学策略,在大学语文教学中渗透、实现生命教育,使其回归语文课堂.  相似文献   

8.
新课程背景下的物理教学,不仅是让学生习得知识,掌握技能,更重要的是要将知识转化为学生的智慧和发展的精神力量,促进学生生命的成长,促使学生形成乐观向上、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从五个方面阐述回归生命教育的策略.  相似文献   

9.
教育目的是"为人"的,其价值取向是"人为"的。人的诗意生成性本质决定了教育具有诗意生成性的本质。中国传统教育以诗意文化为依托,运用诗意言说的方式,形成"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教育质效,自然具有诗意的本质。而在中国教育发展的历程中,一度奉"理性教育"为圭臬,使得教育朝"逻各斯中心"发展,教育成为"非诗意"的存在。教育本真回归的路径在于教育目的指向培养完整的人、教育内容依托诗意文化、教育过程润泽心灵、教育言说凭借典雅的汉语。  相似文献   

10.
最近几年,学生自杀现象频繁曝光。一个个如花的生命在风雨中匆匆而逝,来不及让爱他们的人和他们所爱的人对他们道声“珍最”,说走就走了,只给曾留下他们青春风采的世界一个令人思之泪下、念之悲悯的背影。这无论是对他们的家庭,还是对整个社会,都有一种难以承受的痛。因为他们这种对珍贵生命主动放弃的轻生行为,非但不能证明自身抉择的崇高价值,反而成了示世界以懦弱的黯然告自。面对这样一个严峻的现实,所有从事教育事业的人们以及广大青少年的家长都小能不反思:是怎样一种邪恶的力量,把年轻的生命推向了黑暗的坟墓?我们又做错了什么?从今天开始,应该做些什么?我们在反思中自然电就不难发现,多少年来,我们的学校教育中似乎就缺少“生命教育”这样一环——人“即使输掉一切,但决不能输掉生命的信念”。  相似文献   

11.
最近 ,学生自杀现象频繁曝光。据 2 0 0 3年 11月2 4日《江淮晨报》和 12月 2 1日的《教师报》报道 :陈贤是安徽泗县小骆中学的一名初一学生 ,11月 17日、18日、19日连续三天被班主任扇耳光 ,此前周五则被地理老师扇耳光 ,一气之下 ,遂服农药自杀。此次校园悲剧最令人心潮难平之处是陈贤遗书中的这几句话 :“对不起爸妈 ,我对不起你们。我知道哭、死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但是我能有什么法子呢 ?我自己的力量是微不足道的……所以我要以死证明他们没有资格做一名教师 ,至少不能做一个好教师……”虽然因不堪老师凌辱选择自杀的学生不少 ,但像陈…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无奈了。语文教学理应是充满诗意的。  相似文献   

13.
李星阁 《教育革新》2007,(10):39-39
一、重视诗歌教学,开掘文本的诗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试验稿)》在"课程的基本理念"中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渐染作用,注重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这些话非常准确地表达了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可见,语文教学的内核和灵魂是其内在的人文性。语文新教材增加了学生背诵的诗词和美文,减少了教师教参的分析讲解,使我们的语文课本更加富于文化的色彩和诗性的光辉。诗意的语文教  相似文献   

14.
新一轮课程改革把课堂还给了学生。在新课堂中,师生组成一个学习共同体,在平等、和谐、民主的氛围中进行教学。这样的教学,无疑给语文教学带来一片自由的天空。因而,让语文活起来,让语文课生动起来已不是庄子望洋兴叹的无奈了。语文教学理应是充满诗意的。一、情境支持——实现审美的回归儿童与阅读的文本间存在着必然的或大或小的审美距离。只有当儿童与文本间产生了某种撞击,文本才会展示出无限丰富的意义,儿童也才会从中获得满足。而情境,正是二者牵手的“红娘”。情境的实质是人为优化了的环境,是促使儿童能动地活动其中的环境。这种充…  相似文献   

15.
让孩子诗意地栖居在阅读世界里,是阅读最本真、最天然的原点。然而,理念与现实之间总是存在着距离。伴随着新课程的不断深入,课外阅读受到了更多学校及老师的重视。“你读、我读、大家读”的口号铺天盖地,摘录本、手抄报、读后感、阅读竞赛等阅读呈献精彩纷呈,而诗意的阅读之旅却渐渐成了雾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16.
一位刚踏上讲台的同事来向我请教语文教学的经验。望着他满脸的诚恳与期望,我一时愕然无语。情急之下,我只好引“经”据“典”,来了一番“纸上谈兵”。年轻老师怀着满意和敬佩的神情离去,而我却陷入了久久的惶恐与羞愧之中。回头审视自己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却很难感到自豪和轻松。一届届的学生带着理想的成绩进入了高校,可除了这些,我却很难说出我到底给了学生什么。我的第一届高中毕业生回母校聚会。当年班上一名总是令我失望的语文“困难户”,如今竟然成了一家公司的公关经理。时隔多年,他敏锐的思维、深刻的见解和席间机智优雅的谈吐令…  相似文献   

17.
教育的最终目的在于提升人的生命,拓展人的生命价值。课堂教学是教育提升人的生命的主阵地。传统课堂忽视了人的生命意义,使教师和学生陷入一种生命缺失状态,极大的影响了学生身心的发展。因此,必需通过“活化”课堂教学中的各种有效资源,唤起课堂的生命潜力,让课堂散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18.
孙艳  袁卫星 《师道》2002,(12):37-39
我们认为,以深厚的生活和精妙的阅读为基础,创造出诗意,这应当是我们语文课堂不懈的美学追求.对语文课堂的最高赞美应当是:"就像一首诗!"  相似文献   

19.
20.
"人本"一词,从本原上来说,就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中的"本",是哲学意义上的"本位"、"根本"、"目的"之意。从教育层面上讲,它是从哲学意义上对教育本质的认识。人本教育在本质上就是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为根本目的。必须从"人本"的角度来透视教育功能,把学生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学生为主体,围绕"发现、预见和改变"等三大"人本功能",激发学生潜能,拨开心灵之窗,获得为人之本的幸福。近年来,我到各县市区基层学校调研时,发现一些习以为常但并不科学甚至是违反教育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