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吴敬琏杜撰一系列荒谬绝伦的“社会主义模式”,其制度目标是让我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实现他“向往”的“普世价值”和“欧美模式”,要害是为“1%”的少数富人服务,最终使我国沦为美欧的附庸。本文是对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系列评论的第4篇。基本观点如下:第一,吴敬琏曲解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违背了中共中央的有关决定精神和宪法的有关条文。第二,吴敬琏的中国“改革顶层设计”属于“华盛顿共识”的范畴,基本内容是实现私人“自由企业制度”、不“受控的市场”、“宪政民主”。他还不时杜撰党中央的重大改革决策,误导公众。第三,从西方经济学层面看,吴敬琏主张在我国实行“欧美模式”的资本主义,只是为“1%”的富人服务,并且最契合美国的私利。而从学术方法角度评论,吴敬琏主张“欧美模式”的种种说法,也是对西方经济学和欧美现实的一种规避性表述,且非常片面和矫情,缺乏说服力。第四,国家曾公开表态.坚决反对中国复制“欧美模式”。这证明了吴敬薄关于我国应搞“欧美模式”的说法是空头支票。  相似文献   

2.
在2010年出版的《当代中国改革教程》中,作者吴敬琏研究员声称,在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和中国1978年改革以来的社会主义理论或实践中,出现了一系列脱离实际的"社会主义模式"或"体制"。其中首当其冲、源远流长者是马克思、恩格斯理论中的社会主义="‘社会大工厂’模式"。因为科学社会主义在源头上就错了,所以,后来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都命中注定要失败。"怎么办?"吴敬琏的逻辑结论是中国应当"向往""欧美模式"的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但是,第一,经过对马克思主义思想史和社会主义运动史的仔细考察可以看到,吴敬琏的这些观点是杜撰的,严重歪曲了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实践,因此有必要对其逐一据实加以评论、正本清源。这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第二,吴敬琏在曲解社会主义基本理论和历史的前提下,提出了自己的"欧美模式"的"中国改革顶层设计",即其一是国有企业从竞争、垄断行业(含"关键性领域")退出;其二是建立不"受控的市场";其三是实行西式"宪政民主"。吴敬琏的这些改革主张,属于"华盛顿共识"的范畴。吴敬琏在阐述这些主张时,还不时以自己定义的"国退民进"、"自由市场"、"政治体制改革"来充当党中央的重大改革决策,这是非常不严肃的、反常的行为。第三,经过对西方经济学和世界格局的考察可以看出,吴敬琏选择的"欧美模式"资本主义在中国是行不通的。"欧美模式"国家出于既得利益考虑,也明确反对中国复制它们的"模式"。本文是对吴敬琏"社会主义模式论"系列评论的第一篇文章。首先从马克思主义奠基人的学说出发,拨乱反正、正本清源。其基本观点是:其一,马克思、恩格斯认为自己的理论是行动指南,而不是教条。他们从未提出关于未来社会先验的、普适的"模式"。相反的,马克思、恩格斯认为,未来的社会主义建设,将由那时取得政权的人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采取措施。顾准对马克思主义的这一重要特点也是充分肯定的。其二,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所决定,马克思、恩格斯从来没有如吴敬琏所说,试图去"提出更具现实可能性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设想",遑论荒诞不经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大工厂"观点了。相反的,他们在探索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为后人树立了实事求是、理论结合实际、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榜样。其三,据对吴敬琏"大工厂论"所依据的两个重要学术论据的考察和解析,它们都属牵强附会,不足为凭。因此,"大工厂论"者要注意学风。  相似文献   

3.
所谓“列宁模式”是指在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问题上列宁所创立的一套理论与作法,它是十月革命后列宁时期社会主义改革与建设的代名词。十月革命后,苏低所面临的现实与马克思、恩格斯设想的蓝图大相径庭。社会主义到底如何搞?列宁以无产阶级思想家、政治家的胆魄,创造性地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的理论,而且在苏低的现实社会中第一次实践了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形成了建设社会主义的第一个模式──列宁模式。今天重温列宁的有关理论与实践,具有现实意义。在落后的社会主义国家如何发展经济?马克思认为应该充分利用资本主…  相似文献   

4.
列宁的新经济政策是对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一次成功探索,但它存在的时间很短,且没有建立理论体系,因此,对社会主义国家经济建设的影响力没有斯大林模式那样大。中国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重新认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其核心内容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中,确立商品、市场要素,使计划与市场相结合。在此指导下,中国逐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相似文献   

5.
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革命胜利后,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既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在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中也没有具体答案可找,正如列宁说的,“这是一桩书本读不到的、历史上没有见过的新事业”(《列宁选集》第3卷第422页,以下只注卷数和页码)。列宁亲身经历了六年多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在这期间,列宁领导苏维埃人民在恢复经济、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过程中,边实践、边探  相似文献   

6.
试论列宁“灌输”思想及其现实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对列宁“灌输”思想的全面考量可知,列宁的“灌输”思想有着丰富的内容,是一个完整的思想体系。就其出发点和目标指向上看完全是一个政治启蒙和主义信仰的问题。对这一思想持否定态度的学者是没有注意到列宁所倡导的“灌输”与西方教育哲学家所反对的“灌输”有本质上的区别,没有注意到我国德育与西方德育在概念上的区别,因而在学术研究上犯了一个“指鹿为马”的错误。在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今天,列宁的这一思想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列宁“当他宣布新经济政策时,他一刻也没有说这是战时共产主义的‘发展’或‘完成’。他非常坦率地说,战时共产主义是在当时的情况下可以理解的一个错误,新经济政策是改正那个错误和完全改变方针。”——(匈牙利)卢卡奇 1921年3月俄共第十次代表大会决议实行“新经济政策”,至1927年,这是前苏联经济学界讨论社会主义商品生产的第一次高潮,它在“社会主义发展史”上关于经济问题广泛的探讨和理论的突破,也是史无前例。 讨论是由列宁引发的。列宁在研究了新的社会环境,已改变的社会经济条件下,回顾战时共产主义的一切联系中介后指出,战时共产主义不是也不可能是符合无产阶级经济任务的政策。到新经济政策实施约半年的1921年10月,他在全俄政治教育局第二次代表大会的报告中坦然地承认:“由于我们企图过渡到共产主义,到1921年春天我们就在经济战线上遭受了严重的失败,这次失败比高尔察克、邓尼金或皮尔苏茨基使我们遭受的任何失败都要严重得多。这次失败表现在:我们上层制定的经济政策是同下层脱离的,这一政策没有造成生产力的提高,而这一点在我们党纲里却被认为是刻不容缓的基本任务。”只有改变政策,才能使国家摆脱国内战争和武装干涉结束以后所处的“严重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  相似文献   

8.
<正> 列宁的伟大功绩不仅在于他成功地领导了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还在于他不断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途径方面的理论贡献。特别是关于经济落后的不发达国家在夺取政权后,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上,列宁亲手制定的“新经济政策”所揭示出来的“渐接过渡”的思想,在历史上第一次证明;在一个小农生产者占人口大多数的国家里,实行社会主义必须通过一系列特殊的过渡办法,首先建立起以社会主义公有制占优势的多层次的经济结构和发展商品经济,在提高社会生产力的基础上逐步走向社会主义。这个渐接过渡的思想是列宁对社会主义道路探索过程的宝贵成果。它不仅对于俄国,而且对其他不发达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都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方群同志的《怎样理解列宁关于“一整架大机器”的一段话》一文,认为列宁1918年初在俄共(布)第七次代表大会上《关于战争与和平的报告》中的一段译文是“不准确的,甚至是错误的。”这段译文是:“组织计算工作,监督各大企业,把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变成一整架大机器,变成一个使几万万人都遵照一个计划工作的经济机体,——这就是放在我们肩上的巨大组织任务。”方文说,俄文中的。应译作“机制”而不是“机构”,因而“全部国家经济机构”应译为“整个国家的经济机制”。该文还由此论及《国家与革命》中的“管理机构”,也应译为“经营机制”。对此,我谈点个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10.
恩格斯:“反杜林箫”第一毓第三、四、五、六、七、 八章列宁:“唯物主义和翘.哄批判主义”第三、五章列宁:“卡尔·禹克思”F’’哲学唯物主义”部分)斯大林:“僻抓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第(二) 部分斯大林:“苏联社会主义耗济周翘,’第一部分毛泽东:‘性中国革命战沂的战路阴越,,第一章第一 右毛泽东:“‘农村调杳’的序言和跋”讲授“世界的物质性”参考书目!本刊资料室 ~~  相似文献   

11.
波兰的哥穆尔卡是较早提出根据本国国情走自己发展道路的国家领导人。在他看来,这样做不仅符合列宁关于社会主义多样性发展的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还在于波兰的国情不同于苏联。为此,他在政治、经济等方面进行了初步探索,取得了积极的成果。但由于国际、国内因素的影响以及个人的时代局限性,哥穆尔卡的探索半途而废,其后果是极其严重的。  相似文献   

12.
朱荣英 《天中学刊》2011,26(1):41-45
马克思哲学由于克服了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局限性,增添了为旧唯物主义所不曾拥有的辩证性内涵、历史性逻辑、人类学思想和实践性本质,因而成为最具科学性、革命性并在实践基础上获得内在统一的现代唯物主义的最高形态。恩格斯与列宁出于特定历史原因对唯物主义一般原则及其认识论基础的捍卫与发展,在他们关注的主题及思维方式上与马克思哲学的确存在差别,但这并不足以表明恩格斯和列宁对马克思哲学做了退行性理解并使之近代化了;他们基于反驳特定论敌的现实需要,将马克思哲学的这一方面或者那一方面内容提到首位并加以强调,也不是一种实用主义的取舍,而恰恰是马克思哲学唯物主义辩证性本质与实践性品格的集中体现。  相似文献   

13.
列宁晚年思想表明,他对于在俄国建成社会主义是充满信心的。他去世后,这种思想没有在联共(布)党内领导人中形成一种共识。由于对建设社会主义的不同理解,领导人之间出现了一系列认识分歧。遗憾的是,解决分歧的办法都采取了党内政治斗争的方式。斯大林的主张在斗争中逐渐占据了统治地位。最终,列宁推行的新经济政策被中断。  相似文献   

14.
什么是列宁主义?这是一个看似简单却非常复杂和难以回答的问题。列宁在世时,并未把列宁主义上升为党的指导思想,也未对列宁主义作明确规定。在纪念列宁的过程中,熟悉列宁的斯大林、季诺维也夫、布哈林等人对列宁主义作了解释。随着斯大林在党和国家领导地位的确立,他把自己研究列宁主义的成果上升为国家意志,并把列宁主义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苏东剧变以来,国际上出现了否定列宁主义的思潮,这一思潮对中国的理论界也产生了一定影响。近年来,一些学者提出重新评价列宁主义的问题,认为列宁主义能有效地冲击新自由主义的霸主地位。为了搞清楚什么是列宁主义,应当简要追述这一概念的来源,从历史的形成过程对列宁的革命理论、建设理论和晚年构想作整体研究,以此来构建列宁主义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列宁在《论粮食税》这一经典著作中,指明国家资本主义是从小生产过渡到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阐述了国家资本主义的概念、性质、形式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高度,充分肯定了国家资本主义的进步作用;以辩证唯物主义的态度,正确对待国家资本主义。今天,深刻认识列宁关于国家资本主义的理论,对于我们认识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对于人们思想认识的影响,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民主进程从来不是单独在政治领域里完成的,它总是与经济领域、文化领域的发展相关,其中经济进程对民主进程的影响尤为显著。列宁说过,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而民主政治则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出现的产物,它的发展、完善也离不开一定的经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7.
由于物质生产的落后,革命后的东方落后国家实际上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面临着向成熟的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过渡需要物质基础,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从未离开社会生产力来构想社会主义.他们曾设想依靠西欧先进国家的生产力支援来拥有物质基础,但在没有外部支援的情况下,东方落后国家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并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最终实现向成熟的社会主义的过渡.  相似文献   

18.
列宁的文化理论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文化理论的发展,是列宁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列宁提出了"两种遗产"的思想,指明了马克思主义者所应接受的文化遗产;坚持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提倡"文化的党性"原则;批判民族主义者的"民族文化",提倡"各民族共同的文化",并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立足于苏俄实际提出了一系列社会主义文化理论和具体的建设措施。  相似文献   

19.
邓小平在总结列宁和毛泽东等人反对官僚主义的经验及其教训的基础上,指出了新时期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分析了官僚主义产生的制度原因,提出了以制度建设反对官僚主义的思想。这一思想对现阶段加强党的作风建设,在实践中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根本要求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不破哲三认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明确表示过未来社会的分配方式是由"按劳分配"向"按需分配"变迁的,相反他们对此采取了相当谨慎的和不确定的态度.将未来社会分为三个阶段,并体现为两种明显不同的分配方式是列宁对马克思<哥达纲领批判>中相关思想的严重误判,其原因在于列宁没有把握<哥达纲领批判>的写作背景和正确的阅读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