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市场经济条件下对中职教育发展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业教育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以培养技能型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为根本,在安徽省加速经济发展的新阶段,如何大力发展职教事业,加快推进职教大省建设工作,是摆在每个职教人面前的新课题。文章分析了当前职教发展的现状,并就市场经济条件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提出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职业教育有些疲软.不仅毕业生就业困难,而且生源质量也有所下降。这一现象与企业不景气,大批职工下岗有关,但也从深层次上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未能及时跟上社会经济改革发展的需求。如何增强职业教育的活力.在两个根本转变中,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是摆在我们职教工作者面前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现就加强职业素质教育,增强职教活力.发挥职教优势等问题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3.
刁芝华 《课外阅读》2010,(10):67-68
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主要是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等一线的技术应用性的专门人才,而实践教学无疑是实现这一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途径。因此,对于职业教育而言,“没有实践的职教不是真正的职教,没有设备的职教不是完全的职教”,因为实践教学是职业教育的根本特征和活力源泉。  相似文献   

4.
温家宝总理在全国职教工作会议上强调指出,我国职业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要完成这一根本而又艰巨的任务,就必须建设一支具有良好政治业务素质、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5.
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抉择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职教师资是职业教育的主力军.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培养高质量高素质职业技术人才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办好职业教育的关键力量.企业是职业教育的最大受益者.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对职业教育发展和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已达成国际上的共识.教师的数量和质量是直接关系到教育发展规模、速度和人才质量的根本问题.职教师资是当前制约职业教育发展、影响职业教育质量最为薄弱的一个环节,促使企业参与职教师资队伍建设是办好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措施,但企业参与职教师资培养的成功需要多方积极参与和大力配合.  相似文献   

6.
目前,各地职业教育出现了一些新情况和新问题。比较突出的反映在两大问题上,一是受“普高热”的冲击,职业学校招生难,生源减少且质量下滑,致使中等职业教育占高中阶段教育招生和在校生的比例不高。二是毕业生就业难。对出现的这些问题怎么看?笔者认为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职教外部的原因,也有职教内部的原因,最根本的、深层次的原因还是受整个经济发展形势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为了解决我县农村经济转型期农民增收难、初中生源高峰导致农村富余劳动力增加、县域教育与经济发展不协调等问题,我县确立了职业教育就是现实生产力,抓职教就是抓脱贫致富、抓经济发展,就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教育理念,提出了以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促进县域经济大发展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8.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而提出来的。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以及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运动”等可以为“大职教观”提供有益的启示。新形势下的“大职教观”不只是意味着大职业教育体系,更是意味着人们有关职业教育思维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9.
职教师资的质量是决定职业教育发展水平的重要因素.要根本解决职业教育滞后问题,必须加大技术师范教育的基地建设,并且进一步创新职教师资培养的理念与模式.  相似文献   

10.
来信     
职业教育要实至名归制约职业教育发展的因素固然很多,但最根本的制约来自职业教育自身,那就是职业教育往往并非实至名归。许多职教学校以“综合高中”的名义,走普通高中不像普通高中、职业中学不像职业中学的两栖道路。结果,以显而易见的弱势,参与高考的升学竞争,虽然满足了部分进不了普通高中的学生考大学的需要,但中职学生未必真有谋生的一技之长。半工半读,很可能是职业教育的振兴之路。它的精彩在于“半”。因为是“半读”,就必须坚持职业教育不倚重于文化课,就能让职教学生潜下心来学技术;同时,因为是“半工”,就必须坚持不把学生简单地当作操作工,从而实现“学技术”与“学文化”的两不误。——湖南慕毅飞  相似文献   

11.
本刊本期发表《破解职教难的两把钥匙——岳阳县发展职业教育纪实》,相信能给广大读者一些启示。 职教难,长期以来是不争的事实,也是大家最头痛的问题之一。但在岳阳县,我们看到职业教育走上了健康发展、科学发展的轨道,形成了良性循环。这其中有什么奥妙?奥妙很多,比如他们办学思路对头,始终瞄准经济发展需要和群众就业致富愿望办职教(简称“两个对接”,也被列为破解职教难的钥匙之一);比如他们工作作风扎实,统筹全县职教工作的县职教中心,一手抓统筹,一手抓服务,两手都过硬。但是最核心的奥妙,  相似文献   

12.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促进职教事业发展吉林省教育委员会师资的数量和质量是关系到职业教育发展规模和人才培养质量的根本问题。多年来,特别是在两个“职教年”期间,我们始终把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作为发展职业教育的一项战略性措施和根本大计来抓。我们的主要做法是:第一,...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国职教高考制度在建设中还面临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职教高考统筹层次难确定;职业技能考核的科学性难以保障,影响职教高考权威性;普职融通尚不健全,制约职教高考生源结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有限,难以满足中职学生升学的需求.对此,需要从以下路径着手推进:加大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力度,试行省级职教高考制度;加快建设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完善职业技能考核量化标准和执行办法;大力推进普职融通,丰富职教高考招生对象;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步伐,促进高层次职业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14.
目前,我国职教高考制度在建设中还面临一些问题,集中表现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职教高考统筹层次难确定;职业技能考核的科学性难以保障,影响职教高考权威性;普职融通尚不健全,制约职教高考生源结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规模有限,难以满足中职学生升学的需求.对此,需要从以下路径着手推进:加大职业教育区域协调发展力度,试行省级职教高考制度;加快建设国家资历框架制度,完善职业技能考核量化标准和执行办法;大力推进普职融通,丰富职教高考招生对象;加快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建设步伐,促进高层次职业教育大众化.  相似文献   

15.
新形势下"大职教观"若干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而提出来的。杜威的职业教育思想、黄炎培的"大职业教育主义"以及伊里奇的"非学校化运动"等可以为"大职教观"提供有益的启示。新形势下的"大职教观"不只是意味着大职业教育体系,更是意味着人们看待职业教育的思维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和社会性等特点。  相似文献   

16.
职业教育与职业培训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支点,因为大职教为其提供了必要的人力资源保障。如东莞提出的建设国际现代制造业名城的总目标,就必须依靠职业教育为其提供大量的高技能人才。为此,东莞进行大职教发展的战略构想,进行职业教育价值认识的教育,就是一种必然的诉求。  相似文献   

17.
戴循 《辽宁教育》2012,(18):30-32
所谓职业教育的教学观,就是对职业教育教学的根本看法。职业教育是为了学生的"职业前途"而设立的教育,它和普通教育的本质区别在"职业"二字上,把职业的特点、职业的发展变化与教育的普遍规律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所呈现出来的规律性就是我们职业教育的真正内涵。下面,我从与职业教育密切相关的三个主要因素——教师、教学内容(教材)和教学方法等方面,来谈谈对职业教育的教学观看法。教师: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教改的问题,主要是教员的问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占主导地位,是教学的实施者。所以,教师在职业教育教学过程中必须明确任务,立足职教,热爱职教,扮演好自己的角色,为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相似文献   

18.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反思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提出的。“大职教观”不只意味着建立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更意味着人们职业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社会化等特点。发展大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培育优势特色专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9.
职教滑坡的原因是复杂的,它固然有职业教育内部出现诸多矛盾的内因,但就外因而言,社会大环境的变化,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热”潮对职业教育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冲击,从而使不少人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在一些根本方面发生了偏移。  相似文献   

20.
“大职教观”是基于国际职业教育发展趋势、反思狭隘职教观带来的诸多弊端以及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新要求等原因提出的。“大职教观”不只意味着建立大的职业教育体系,更意味着人们职业教育观念的根本转变。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呈现出科学性、整体性、开放性、人性化、多元化、社会化等特点。发展大职业教育是职业院校培育优势特色专业、提高竞争力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