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庄美秀 《中国教师》2009,(Z1):421-422
<正>在我们的课堂中,常出现这样的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到:"老师,我来,我来……"或是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或是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这些都是在数学课堂上普遍存在的现象,学会倾听,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前提;下面我谈谈在这方面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2.
举手     
课堂上升起一团疑云老师的眼神殷切地扫过每一张脸不管是回答正确还是分析错误在一片静默中我举起一只手举起一份自信手举起的瞬间如同划过一道绚丽的彩虹我独立成峰用坚定的手型带起一片帆影举起手或许就把成功的旗帜插在了绝妙的风景举手$东方少年小作家协会!会员河北省石家庄市东风小学@霍冰清  相似文献   

3.
"我多么希望,在课堂上能看见你举起那自信的手,老师期待着……"这是我的学生素质报告册上班主任王老师写的一句评语,就是这句话激励了我,给了我自信,使我上课敢于举手发  相似文献   

4.
感谢左手     
小学三年级时,我从一所乡村小学转到一所新的学校念书。新学校是镇里的重点小学,教师讲课的内容有很多是我听不懂的。这成了让我紧张不安的重要问题,一方面是怕成绩跟不上大家,另一方面我还害怕同学们的耻笑和奚落。上课时老师喜欢课堂提问,别的同学全都高高举起右手,争先恐后地抢着回答,而我则往往连老师提问的是什么都没搞清楚,所以我不敢举手。出于虚荣心,有几次我对不会的问题也违心地举起了手。刚开始还蒙混过好几次,可后来还是露馅儿了。那是一堂数学课,上课的是刚调来的一位姓袁的女老师。袁老师提问,我习惯性地举起了手。这次袁老师…  相似文献   

5.
敖卓回 《师道》2004,(7):38-38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  相似文献   

6.
我很少举手发言,这种情况伴随我大约七年了。每当在课堂上看见同学们大胆而又准确地回答出问题,我心里又羡慕又嫉妒,为什么我就不能呢?我曾用过许多办法使我变得爱举手:前一天预习好了一天要学的内容,练习也做完了,可到了第二天,那手似乎像灌了铅似的,千斤重,还是不能举起,令我十分为难。我只有眼巴巴地看着别的同学从从容容发言。为此,在小学时,老师就常教育、鼓励我要大胆些,就当周围没有任何人。这招开始还挺灵,勉强举过几次手。可过了几天,这招儿又失灵了。问我为什么不敢举手?我有很多理由:有时借口不会做,有时又说…  相似文献   

7.
话说举手     
上课了,老师满怀期待地提出问题,可回应她的却只有几双小手。老师看着那几双熟悉的小手,心中有些失望,有些无奈。举手难吗?不,不难。课堂上,当你毫不犹豫地高高举起手,当你响亮、完整地回答完问题后,你会发现举手竟那么容易。于是你不会再担心被嘲笑,不会再担心挨批评。只要你抬起头,扬起  相似文献   

8.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手。苏格拉底走到这名学生面前问:“难道你真的什么气味也没闻到吗?”那个学生肯定地说:“我真的什么也没闻到!”这时,苏格拉底对大家宣布:“他是对的,因为这是一只假苹…  相似文献   

9.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当发言的学生站在讲台边或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自己的时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研讨课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凳上举手,有的干脆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时,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接下来,有的学生与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开始搞小动作,注意力全不在发言学生身上。而上课的教师一直微笑着注视这一切这样的课堂表面上气氛活跃,学生积极地参与了课堂活动,而实际上,缺少了学生的倾听,缺少了一份沉静,学生的获益并不比正襟危坐的课堂多。《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的结尾处有这样一段话:“第二天清…  相似文献   

11.
李苗苗 《辅导员》2014,(12):77-78
正近期,学校在进行教学"课堂文化"制度的改革,大家都跃跃欲试,涌现出了各种不同的创意,我也对我的课堂上举手的方式进行了小小的改革。例如你对老师的讲解或是其他同学的回答有疑问就把食指弯成一个小问号的形状举起来,你特别想回答问题就把手一张一合,像闪烁的星星一样,让老师及时地发现你。这样打破传统的举手方式令孩子们很新奇,也很兴奋,课堂上经常举起小问号,闪  相似文献   

12.
一天,在课堂上,哲学家苏格拉底拿出一个苹果,站在讲台前说: “请大家闻闻空气中的味道!”一位学生举手回答:“我闻到了,是苹果的香味!”苏格拉底走下讲台,举着苹果慢慢地从每一个学生的面前走过,并叮嘱道:“大家再仔细闻一闻,空气中有没有苹果的香味?”这时已有半数的学生举起了手。苏格拉底回到讲台上,又重复了刚才的问题。这一次,除了一名学生没有举手外,其他人全都举起了  相似文献   

13.
五月的教研活动精彩灵动,吸引着听课者。在很多的感动之余,我忽然特回味其中的一节课。那节课上,当课行进到近一半的时候,老师提出了一个问题,一部分孩子陆陆续续举起了手,还有一部分孩子,手依然放着。哪壶不开提哪壶,执教老师扫视一圈之后偏偏把目光落到了那些个不举手的孩子身上,然后不急不缓地说:这一次,我想请没有举手的孩子答题。于是,所有人都把目光投向了不举手的孩子。执教老师盯着他们,面上挂着微笑;听课老师瞅着他们,心里装着担心:同课的孩子瞟着他  相似文献   

14.
[普遍现象]当一个学生的发言还没完,旁边的学生却高高地举起了手,大声嚷道:老师,我,我……当教师指名一位学生回答时,其余举手的同学都异口同声地叹起气来,垂头丧气,根本顾不了听讲;当老师讲得津津有味时,学生却在旁若无人地干着自己的事……[疑问]学生这样发言,有效在哪里?[思考]宽容学生的插嘴;融入教学的智慧;创设多重的角色;实现有效地表达。  相似文献   

15.
绿云 《师道》2003,(5):48-48
在成长的道路上,一件看来似乎平常的事情,说不定会影响你的一生。那还是小学五年级的时候,不知什么原因我的数学越来越跟不上,每次考试都掉在后面,我感到非常自卑。教我们数学课的是一位姓蔡的男老师,他中等个,四十多岁。有一次在课堂上,他提出一个问题,话音刚落,周围的同学就唰地一下举起了手。我当时并没有听懂老师的问题,但看到别人都举手了,我也不由自主地举起了手。蔡老师看到我举手很高兴,当场就用鼓励的口气说:“请绿云同学回答这个问题。”我站了起来,头脑里嗡的一片空白,什么也不知道,眼睛发呆,蔡老师赶紧说:“…  相似文献   

16.
王秀贤 《师道》2005,(7):58-58
观摩了许多新课程的研讨课,在课堂上我们经常能看到这样一幕:学生在争取发言时,高高举起的手就像伸长了的鹅脖子。他们有的单腿跪在椅子上举手,有的干脆就站直了身体举手,嘴里还不时嚷嚷着:“我来,我来!”当一个学生被叫起来发言,教室里随即会响起其他学生失望的叹气声。当发言的学生站在讲台边或在自己的位置上“表现”自己的时候,坐在下面的同学一点儿也不“老实”,有的不假思索就和同桌“交流切磋”,有的学生思维的闸门突然打开,情不自禁地讨论起来。  相似文献   

17.
本期,我担任五·二中队的辅导员,心里很高兴。在第一次队会课上,我向全体队员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凡是愿当干部的同学请举手?”结果,全班58人,除了一直担任队干部的队员和几名性格内向的队员没有举手之外,其余同学都高高地举起了自己的手。这时,我首先让没有举手的队员说说自己为什么不举手,一直担任队干部的队员一致认为:自己一直担任队干部,现在应把这机会让给别的同学。而另一部分性格内向的队员认为:自己不会当,从来没想过,所以不敢举手。然而,那一大部分举手的队员都认为:每期都是那几个人当干部,别人一点机会也没…  相似文献   

18.
任可 《贵州教育》2013,(14):46-46
平时上课时,当教师提出问题时,学生举手,然后教师也就自然而然地请举手的同学回答问题;答对了就出示下一个问题,答错了再请别的同学说。在这不经意间,我们忽视了那些没有举手的同学,我们不清楚他们怎么想、遇到了什么困难。在一节练习课中,我出示了这样一道题:比2/3大、比3/4小的分数有无数个,请写出3个。题目一出,大家眉头紧锁,停顿一分钟过后,只有四、五个同学举起了手。可我不再请这些举手的同学说自己的想法,而是转换策略,说:"看来这道题同学们困难很大,你们都遇到了什么困难,能说说吗?几个学生小心翼翼地举手了。生1:我想先把这两个分数化成小数,  相似文献   

19.
正五年前的一年级语文课堂上的那几幕仍历历在目,并时时感动着我,让人难以忘记。镜头一:初入学的孩子好胜心特强,举手时常把桌子敲得啪啪响,大概是为了暗示老师和其他小朋友,他已懂了。我三番五次地提醒他们:"举手时轻一点!"可总不见效。有一次,我偶然发现有一位小朋友轻轻地举起了手,便随口说:"瞧,这位小朋友多有爱心呀!她怕桌子疼,举手时很轻很轻。"话音刚落,随后举手的几位小朋友也都轻轻地举起  相似文献   

20.
李雪玲 《师道》2005,(10):32-32
那是在学习《口技》这一课时发生的事。这篇课是要求学生背诵的,我也很早就提醒了他们在预习和上课时要有意识地记忆。只是孩子们天真烂漫、爱玩的性格使他们忘记了这件事。但我以为他们还是有人可以背出来的,就算不是很好,也差不多能完成。于是我满怀信心地问:“可以把《口技》一背出来的同学,请给大家背一背。”刚才还很兴奋的学生,马上就安静下来了,没有一个举手的,都把头低下了。我在教室里巡视了一番,大家沉默了一阵,还是没有人把手举起,连成绩最好的小敏也没有举手。我此刻才明白了:他们背不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