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黄帝国都的所在,学界至今众说纷纭,缺少证据可靠的定论。通过古代文献和三星堆研究发现,推定黄帝之都就在三星堆一带。约5000年前,轩辕黄帝在三星堆一带建立了都城,并且统一了各个部族,使三星堆一带成为第一个中国的中心。根据文字、城市、青铜冶炼作为文明的三项标准,三星堆一带可能是中华文明的起源地。  相似文献   

2.
王方  张擎 《百科知识》2003,(2):55-57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伟大浪漫主义诗人李白在唐代这样描述着古蜀国的历史。虚无缥缈的历史传说一直就是古蜀国历史的全部。1929年,四川广汉三星堆的农民燕道诚无意中发现了大量的玉璋、玉璧等,毫无疑问,这就是古蜀文明,由此开始了几代考古人寻梦之路。 半个世纪之后,1986年三星堆砖瓦厂在取土时发现了震惊中外的两个祭祀坑。坑内出土了数不胜数的大型青铜面具、青铜人头像、青铜神树、玉璋、玉戈、玉璧等,令人目不暇接。沉睡了3000多年辉煌的古蜀文明突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评价古蜀文明。但十余年来,灿烂的三星堆文明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就像那颗大型的青铜神树一样孤零零地矗立在一马平川的成都平原。有人甚至还认为这是外星人的杰作。  相似文献   

3.
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众多青铜器为古蜀文明的研究提供了重要信息。青铜纵目人面像可能是古蜀先民祭祀时木质或石质或泥质人像佩戴的青铜面像,应是祭祀时的重要主体。青铜大立人像具有明显的祭祀特征,带有浓厚的巫文化色彩;其"环管状"手势应为祭祀或巫术需要,可能反应了古蜀先民原始的宇宙观。青铜神树应是巫师或祭司在祭祀仪式上用以沟通天地的道具,是古蜀先民对太阳及太阳神崇拜的体现。  相似文献   

4.
正1986年,三星堆遗址出土了震惊世界的神秘青铜面具、人头像等文物,令人叹为观止;30余年后,三星堆祭祀区遗址重启发掘,再次吸引了世界的目光。3月20日,"考古中国"重大项目工作进展会在成都市召开,会上通报了广汉三星堆遗址的重要考古发现与研究成果。三星堆新发现的6个祭祀坑,目前已出土国内同时期最大的金面具残片、全国最大的大口尊、国内唯一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圆口方体铜尊、器型独特的顶尊跪坐人像、3000多年前的丝绸痕迹、象牙、玉石器等重要文物500余件。  相似文献   

5.
黄金神杖之下三星堆“祭祀坑”犹如一个威严的地下王国,巨大的青铜人像统治着这个富庶繁荣的冥间世界。青铜人像身着燕尾式长袍,头戴花形高冠,衣冠饰几何形与神兽纹样。他浓眉大眼,眼角上翘,宽嘴方颐,长颈大耳,两手执物端于胸前,一双赤脚十分端正地站立于兽头形支起的方台之上、肃穆庄严,俨然一个大国君  相似文献   

6.
滇国青铜器是中国青铜器里的一只奇葩,代表着中国西南古滇民族的青铜文化.滇国扣饰造型丰富,技术精湛,堪称滇国青铜艺术的杰出代表.滇国扣饰的形式美是研究扣饰艺术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对滇国扣饰形式的探讨,给读者一个启示以开拓更为广阔的研究领域.  相似文献   

7.
青铜扣饰是云南地区古代"滇国"特有的装饰品.时滇国青铜扣饰的研究也是滇国文化研究的一个热点.试图通过符号学组合与聚合的分析方法来对单个扣饰的意义和多个扣饰之间的关系来构筑组合和聚合符号空间,进一步来理解青铜扣饰所包含的意义以及其形式美的符号表达.  相似文献   

8.
李广健 《知识窗》2005,(7):56-57
三星堆遗址位于四川省广汉城西南兴镇三星村一带,为三座突兀在成都平原上的黄土堆,三星堆因此而得名.分布面积12平方公里,距今已有3000~5000年的历史,是迄今四川境内发现的范围最大、延续时间最长、文化内涵最丰富的古文化、古城、古代遗址,现有保存较完整的东西南三面城墙.1929年春,当地农民燕道诚在宅旁挖水沟时,发现了精美的玉器,由此拉开三星堆文明的研究序幕.1986年,三星堆两个商代大型祭祀坑的发现,上千件稀世之宝赫然显世,轰动了世界,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  相似文献   

9.
以各种动物纹饰为主要特征的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是我国北方地区发展起来的一种草原文化,是以匈奴族为主体的我国古代北方诸部族共同创造的闪耀在草原上的一颗明珠.中国古代北方草原青铜艺术以其特有的艺术魅力而享誉世界,精品与佳作不胜枚举.而以构思奇妙的动物纹饰为主要风格的各种饰物,是草原青铜艺术篇章中最为精彩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正作为长江上游文明中心的三星堆,是中华文明"满天星斗"中最神秘的那颗星辰。时隔30余年,成都广汉三星堆遗址考古"上新",相继发现黄金面具、龟背形铜挂饰、鸟型金饰片、金箔等重要文物。这次出土的文物,是否可以和30多年前出土的那些宝贝相媲美?三星堆这次又带给我们什么样的惊奇?  相似文献   

11.
震惊世界的三星堆 一座青铜立人像矗立着,头像形象夸张,方形的脸看起来似人非人,似兽非兽,角尺形的大耳高耸,长长的眼球向外凸出,其面容十分狰狞、怪诞。他戴冠穿袍,佩脚镯,两臂平抬,两手呈持物状。立人像高竞达到2.62米,超过了世界上所有文明古国所造的金属像的高度……  相似文献   

12.
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总结创造的很多东西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就包括青铜器和砚台。今天的我们,把古老的青铜文明与砚雕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即青铜纹饰砚台。这既是一次创新,更是对中国古代两种文化的融合。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3.
我们的祖先在日常的生产劳作中总结创造的很多东西都对人类物质文明的进步起到巨大推动作用。其中就包括青铜器和砚台。今天的我们,把古老的青铜文明与砚雕艺术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也就形成了一门新的艺术,即青铜纹饰砚台。这既是一次创新,更是对中国古代两种文化的融合。品种已很丰富,器型多种多样,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纹。商周时期,青铜的冶炼业作为生产力的标志而达到高峰,是中国古代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  相似文献   

14.
三星堆因出土大量具有极高历史科学文化艺术价值的文物而举世轰动."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趁出差成都之机,我们走进这菁华荟萃的文物宝库,感受灿烂的古蜀文明.  相似文献   

15.
尹春洁 《内江科技》2006,27(9):89-90
中国青铜器历史悠久,源远流长。特别是到了商代晚期,青铜制造业得到迅猛发展,进一步推动两周时期青铜器的发展,使中国的青铜文化达到高峰。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青铜器纹饰,无愧于古代装饰艺术的典范。  相似文献   

16.
天冷了,四川省广汉市文物发掘现场的考古工作人员通过一键控温,就能让文物们在"空调房"内"安稳入睡".这时,肯定有同学要问:"这到底是什么'空调房'?"其实,它就是2020年大火的三星堆"全透明"考古发掘方舱.  相似文献   

17.
根据历史文献及地方志和有关资料记载,以及贵州历年出土商用至秦汉时期的青铜器、青铜冶铸范模和青铜冶炼遗址,进行综合分析研究,阐述贵州古代夜郎地区青铜文化及青铜冶铸工艺的产生及发展,以及夜郎地区青铜文化的自身特点。  相似文献   

18.
谷菽 《百科知识》2000,(5):59-59
中国古代青铜文明曾夸耀于世,遗留至今的青铜器数量众多,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可举出不少,但一眼就能给人以强烈震撼的并非多见。现收藏于保利艺术博物馆的镇馆之宝——西周早期的神面卣,就是这样一件让人观后难以忘怀的青铜瑰宝。 卣本是中国古代盛酒的一种容器,形状与今天一般所见的提梁壶差不多,只是横剖面呈椭圆形而已;卣内盛酒,使用时打开  相似文献   

19.
邓婷婷 《大众科技》2012,(6):214-215
音乐不仅是听觉的艺术,还是"多觉"最终归于"心觉"的艺术。艺术通感研究是人类审美和艺术活动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艺术教育深化改革的迫切需求。文章立足于大学生合唱教育的视阈,针对当今大学生合唱艺术感染力不强的特点,对通感及相关的教育启示进行了研究,在认识通感体验的基础上,提出了通感体验运用到合唱训练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中国人》2009,(12):39-39
2009年10月11日至15日.由北京大学汉语语言学研究中心、西南民族大学、凉山州民族研究所共同主办的”首届古彝文化与三星堆文化探源学术研讨会”在西昌召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