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听公开课,是为了学习他人的优点;听公开课,是提高自己业务水平的捷径。听公开课,要懂得听课的门道,笔者认为其中的门道包含以下几点:  相似文献   

2.
吕赞 《小学语文》2011,(4):59-59
近日,笔者跟一位读师范时的同学进行了一次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自己最近上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她被推举在全市展示一节语文公开课。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后,出乎人们的意料,她觉得自己一点儿成就感也没有,反而厌恶公开课了。笔者的这位同学说,自己没有成就感并不是说所上的公开课效果不好,而是觉得自己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原来,为了确保公开课的展示效果,也为了展示出本地区较高的语文教学水平,在公开课展示前期,笔者同学任教单位所在地区教研室的相关教研人员邀请了该地区的一些小语教学能手,组成了一个智囊团,同其一道进行了多次磨课。  相似文献   

3.
近两年随着新课标、新课改的推行,老师上公开课的频率越来越高。笔者作为语文教研组长.每学期听公开课也在二三十节以上,听过一些好课或差课:好课让人舒舒服服,爽心悦目,一节课不知不觉就过了;差课味同嚼蜡,令人恹恹欲睡。  相似文献   

4.
公开课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必不可少的经历,也是公认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目前国内学者对公开课的研究较多,对公开课的争议也较大,笔者主要列举其中五个方面:[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朱敏 《华章》2011,(24)
近年来,笔者听过很多的公开课,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但笔者留心观察到,有些教师花了很多时间去备课,但教学效果却不尽人意,其原因可能是这部分教师不会进行公开课的准备工作,不熟悉公开课的基本流程,于是笔者写了这篇文章.  相似文献   

6.
我们在电视上经常可以看到诸如像“模仿秀”之类的栏目,其给我们带来了许多欢乐。可时下笔者听过某些学校的教改公开课,初听时感觉耳目一新,自愧不如,然而几节课下来,却发现在教学设计上,众人一面,形式雷同,名为改革,实无新意,纯属“模仿秀”。他们使公开课走上  相似文献   

7.
教学中的公开课历来成为教师展示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的平台。为了准备一堂公开课的教学,为了得到评委的肯定和同行的称赞,教师得花上数星期甚至数月的时间精心设计、精心彩排。教师所想的就是如何在这场“表演”中出色完成任务。于是,在公开课中便出现了一幕幕“精彩的”教学片段。在此,笔者就某些数学公开课中出现的“精彩片段”谈谈自己的点滴感想,与同行们共勉。  相似文献   

8.
人要衣装。珠要椟装。要想使语文公开课“出彩”,就有必要为你的公开课“包装”。如何“包装”?笔者认为,创意教学是关键!下面就比较难讲的说明文、议论文略举二例。  相似文献   

9.
公开课自诞生以来,赞成和反对这两种截然相反的声音,从来没有停止过。因此,对于公开课这种特殊的教学研究形式很有必要加以研究。笔者认为,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公开课给广大教师提供了一个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机会。一堂公开课较为全面地展现了执教者的教  相似文献   

10.
公开课是就某一课的教学为同行提供一个教学案例,供大家学习借鉴或讨论剖析,共同研究、解决某些教学问题的教学行为.广义上讲,通常所说的示范课、观摩课、研究课、评优课等都属于公开课的范畴.全日制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实施以来,教师们都在努力以新的教学理念指导自己的教学行为,这些教学行为的变化在公开课上表现得尤其明显,这是十分可喜的,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需要探讨的问题.笔者想就自己的体会谈几点看法.  相似文献   

11.
李霞 《山东教育》2011,(Z2):25-26
最近,跟年轻的小杨老师在QQ上交流,她跟笔者谈起了最近出公开课的感受:上学期,小杨老师由于教学业绩突出,在全市出示了一节语文公开课。可等公开课展示活动结束之后,她却说自己一点成功感也没有,反而厌恶起公开课了。小杨说自己没有成功感并非公开课上得失败,而是觉得自己在展示活动中始终像一个木偶、傀儡。因为在前期的准备过程中,学校业务领导、市教研室的教研员一次次地  相似文献   

12.
袁冲  杨静 《教育文汇》2004,(7):21-21
近两年,笔者有幸观摩了几次省、市级的新课标公开课,从中受益匪浅。但其后评课活动中的一些现象,却值得我们深思。  相似文献   

13.
实施新课程以后,各地大力提倡校本教研和校际教研活动,各教育行政部门和教学研究部门纷纷举行优质教案比赛、说课比赛和各种类型的公开课活动。本来这些活动主要是为了进行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或在新课程理念下推广教学经验,然而,教学工作者们对公开课的认识却越来越陷入误区。笔者通过近两年的观察,现归纳出如下三种常见的公开课误区。  相似文献   

14.
最近,笔者昕了一些省、市、区级的公开课(含展示课、研究课、比赛课等)。总的来说。这些公开课融入了新理念、运用了新教法,三维目标基本落实到位,教育改革、课程改革的成果,体现了上课教师与时俱进的教育教学观念。但是,有一些公开课,体现出了一些不良倾向,即越来越“奢华”。这里所说的“奢华”不仅仅指投入的金钱过多,还指投入的人力、物力和时间过多。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语文公开课作假现象面面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每年都有公开课,人人厌上公开课。公开课作假何时休?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多家刊物也曾批判过公开课的形式主义的做法。但多年过去,公开课作假现象依然盛行。个中原因究竟何在?下就语公开课作假现象的特点、原因与危害性作点深层次的探讨。  相似文献   

16.
对“课改”相对滞后的农村小学来说,听公开课是教师学习新课标的主要途径之一,本文笔者就公开课谈了几点感悟,愿与广大农村小学教师共同交流。①领会教材编排的意图,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②教学细节成就课堂精彩。面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从仔细倾听开始。  相似文献   

17.
读《中学数学教学参考》2009年第8期(上旬)《“归纳推理”赛课活动的反思、建议与教学设计》一文,受益匪浅.正好笔者也上过相同内容的公开课,感悟尤深.为此提供参加常州市同题异构公开课的教学案例,希望得到同行的指教.  相似文献   

18.
笔者从教学设计、课堂亮点和课堂不足三个方面来反思自己的一堂区级公开课。通过这次教学实践和反思,提出了无论是主动开设公开课还是积极听取公开课均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  相似文献   

19.
科学管理中小学公开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开课是由教师和学生共同开展的、供旁听和评价的一种教学实践活动。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因各种原因,公开课也是一种经常性的教学实践活动。因此,探讨对公开课的科学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公开课的类型对公开课如何分类,目前在理论界尚无定论。但在中小学教学实践中,确实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公开课。对此,笔者尝试着依据公开课目的的不同,把公开课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达标型。这类公开课主要是源于职称评聘的需要。一般中小学都依据教师技术职称评定要求,对公开课做等级划分,如初级、中级、高级,对不同等级的公开课制定了不同的评价标…  相似文献   

20.
公开课是教师教学生涯中的必不可少的经历,也是公认的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笔者查阅了1994年以来中国期刊网上关于公开课的文章,发现国内学者对公开课的研究较多,对公开课的争议也较大,笔者主要列举其中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