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朝鲜与韩国学校道德教育比较及其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朝鲜和韩国由于地缘政治、民族文化、历史传统等方面的相似性在学校道德教育上存在共同的地方。但由于政治制度、意识形态、生活理念的不同,两国学校道德教育的内容、指导思想、途径有着很大差异。通过对比朝鲜和韩国学校道德教育上的异同,我们得到一些启发,对于加强和改进我们的学校道德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论真德秀的诗歌理论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真德秀是朱熹之后南宋著名的理学家,不仅被视为理学正宗,其诗歌理论批评也继承并发展了朱熹的理学诗学观点,是理学家文学思想的典型,也成为官方正统文学思想的代表,表现出鲜明的理学色彩。  相似文献   

3.
明清诗歌传到朝鲜后,受到热切关注,文人们以各种形式对其展开了褒贬不一的批评.这些批评有如下重要价值:一、对考证明清诗歌的东传时间有重要的参考作用;二、反映了明清诗歌在朝鲜的传播及影响盛况;三、是中国诗评的丰富和补充;四、对研究当时时两国的政治、文化交流以及补允地方志有宝贵的文献价值.  相似文献   

4.
二战后,朝鲜半岛分裂为两个国家,即朝鲜民主主义共和国与大韩民国.两国自然条件和资源状况以及战后初期人口素质基本相同,但经历半个多世纪之后,韩国创造了跻身于"亚洲四小龙"的经济奇迹,成为地区的经济强国,而朝鲜的经济却发展缓慢,远落后于韩国,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朝鲜和韩国同样因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在社会上都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两个国家的政府也都同样重视教师教育。但因其处在不同的国家制度和发展水平下,朝韩的教师培养模式存在一定的差异。从朝鲜和韩国的教师教育制度、教师资格证书制度和在职培训制度视角出发,比较朝、韩教师培养模式的区别,对我国的教师培养模式有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梁宗岱以诗人气质和诗人身份参与批评,形成诗化的批评文体。他引进西方象征主义的同时融会中国古典诗学,形成了自己的批评观点。他针对新诗发展流弊,以纯诗为中心,为新诗朝着现代化纯正方向发展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实际意义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古典诗歌鉴赏是一种艺术认识活动,又是读者一种再创造劳动,要从诗的意境美、音乐美、形象美等方面做好鉴赏工作。古典诗歌创新也是一种创造性劳动,是弘扬诗歌优秀传统的重要手段。要把鉴赏与创新结合起来,在鉴赏的基础上创新,做到古为今用。  相似文献   

8.
许筠的诗歌理论深是中国诗论影响下的产物,许筠更承传了中国古典诗学的批评方法,尤其是摘句批评朝鲜诗人诗作,在其诗学批评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体现出了他的尊唐诗学意识。  相似文献   

9.
诗歌一直是西方文学中的主流,它对其它的艺术样式都产生过不同的影响,而对戏剧的影响尤其深刻。西方古典戏剧在自己的成长发展过程中,不断接受诗歌的潜移默化、浸润滋养,不可避免地带有诗歌的艺术特色,这主要体现在西方古典戏剧的语言艺术、题材内容和叙述方式上。  相似文献   

10.
意境是中国古典美学当中一个重要的范畴,自从唐代王昌龄在《诗格》中正式提出“意境”一词来,对意境理论的研究已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对于中国古典诗歌意境理论的研究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历史演进过程先秦至魏晋南北朝的孕育期,,唐至宋末的诞生期和发展期,明清的成熟期和定型期以及近代的总结期。  相似文献   

11.
文章强调了经典古文的美学特质,并在此基础上指出古诗文教学应从文化、思想层面去解读古诗文;通过增加教师的知识积累来激发学生学习古诗文的热情;重视诵读,把握节奏,培养良好语感;教师用自身的情绪感染来调动课堂气氛;创造自主学习空间等五方面入手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2.
明代杰出戏曲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着意引用、化用明以前大量的古典诗词,表现在描写景物,刻画人物形象,推动剧情发展,联系全剧结构等方面,同时,从戏曲的角度看,也有一定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以戴望舒为首的现代诗派在积极向西方现代诗歌吸取养分的同时并没有丢弃中国古典诗歌传统,他们致力于新诗民族化与现代化的探索,走上了一条"化古"和"化欧"的中西合璧的道路.  相似文献   

14.
新时期以来,邓小平依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着眼当代中国和世界的新实践、新发展,对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和对外开放问题以及二者的辩证统一关系作了大量的论述,为我国在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实行对外开放,加速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了理论指南。  相似文献   

15.
出入总集、别集,流连北朝诸史,梳捡出北朝留存送别诗,探测北朝佚失送别诗作,大抵可以清理出北朝送别诗发展的轨迹。细读代表诗人王褒、庾信的送别之作,则可以反观北朝送别诗的一般风貌:写景或专主北地塞外,或南北对照鲜明;抒情多质直贞刚,慷慨任气;形式主于短制,跳跃性强。  相似文献   

16.
以接受美学中的文本"空白"理论为依据,从语义、句法、结构和意境等角度探讨了古诗英译中空白艺术的处理,认为原文的意义空白不应随意填补,以便更好地进行诗学功能和审美效果的传递。  相似文献   

17.
易经 《零陵学院学报》2003,24(2):150-153
列举并评析了五位学大师对“诗的可泽性”这一问题的观点。接着分析四个失败的译例,说明我国古诗英译的艰巨性。然后、通过对四例我国古诗英泽的典范的赏析,从实践上证明中国古典诗歌英译的可行性。最后简要总结了译诗的方法和目标、阐述了我们的“诗可译”观点。  相似文献   

18.
古诗英译是一个复杂的语际交流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古诗今译是理解与表达中间必要的一个过渡阶段。古诗今译作为语内交际,除了丢弃了原诗的格律、韵脚等要素以外,在再现原诗意境、转递原作信息方面一般都能做得比较好。古诗今译有助于译者对原诗透彻了解并忠实地传达原诗的内容。  相似文献   

19.
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论探索,西方现代主义流派之一的象征主义和中国古典诗学分别从理念世界和客观世界出发进行了开拓,把“美”归为绝对精神和自然本质规律。“求真”与“向道”的主旨对立以及外探与内倾的表现差异鲜明地互现了各自的美学品性并揭示了民族文化大系统的异质性。  相似文献   

20.
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文化永恒的经典,要把诗中的意境美、思想美、语言美、文化美挖掘出来,就需在教学中对学生的诵读进行正确的指导。古诗词的诵读不同于一般文章的诵读,这是因为古诗词的语言更具空灵感和意境美。如果在诵读中不把诵读与联想、情感体验、文化意识结合起来,是无法读出古典诗词的诗味,无法把握诗歌的内涵。因此,要读好一首诗,首先,借助诗歌通过意象表达感情的方式,将诵读与联想、想象结合起来,关注诗中的意象,领略每首诗歌的美感。其次,进行分类诵读,自然接受诗词中的文化意蕴。这样,学生就会轻松进入诗词的海洋,领会诗中的“情、爱、美”,提高自身的人文素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