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骊山怀古     
人说"五千年历史看西安",西安与雅典、罗马、开罗并称世界四大古都。市中心的名胜古迹固然多,但倘若要彻底感受历经13代王朝建都1100年的帝都的锋芒与霸气。就得出城了,首选定是往东。  相似文献   

2.
中国文明的起源与"最早中国"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命题。所谓"中国文明的起源"或"中国国家的起源"探讨的是在现在的中国大地上,与现在的中国有渊源关系的"文明社会的起源"或"国家的起源"。所谓"最初的中国"探讨的是"中国"这个概念最初指的是什么,它如何出现的,它是如何演变为我们现在所说的"中国"等问题。通过考证,我们发现,"中国"这一概念最初的出现与"多元一体的复合制王朝国家结构"是密不可分的;《说文解字》所说的"夏,中国之人也",就是把中国一词与夏王朝国家的出现和华夏民族的形成关联在了一起。也就是说,在复合制国家结构中,王朝与"天下"才具有了同一性;王朝的政治中心即国都,与所谓"土中"和"国中"具有同一性。由此,我们说,"中国"一词的概念经历了这样一个演变过程:位于洛邑的国中—中原王朝—历代封建王朝—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相似文献   

3.
满洲贵族定鼎燕京,由一个弱势民族转变成为强势民族,面临着多种文明的抉择。他们毅然选择了中华文明,采取多种措施,接续中华文化脉系,认同中原王朝法统。尊孔重道,"心崇正学",将此作为王朝的主导文化。在"中华"的名义下,糅合华夷文化,实现"满汉一家"、"中外一体"的一统思想,这有利于消除满汉等民族隔阂,促进大一统王朝的巩固。清代"中华"一词的普遍使用,不失为满洲贵族顺应历史发展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4.
夏朝是中国第一个世袭制王朝。夏朝定都老丘(开封)长达216年,度过了前所未有的鼎盛时期。老丘对当时社会的发展乃至我国华夏文明的进程都产生了重大影响。随着"老丘"及其地理位置的确认,开封成为名副其实的"八朝古都",其历史地位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相似文献   

5.
<史记>中的"黄帝史观",在血缘、文化、"治统"和"关中文明一元论"四层含义上,把黄帝视为中华民族的唯一共同祖先,对维护中国统一和民族凝聚力曾具有积极意义,但在科学上也有偏误.它关于"黄帝铸铜鼎于荆山"的记载,虽被镶嵌在黄帝史观背景上,未可全信,但荆山作为黄帝"铸铜地",却被考古所证实.<史记>在汉武帝"为鼎而狂"时,根据民间传说写下的这一笔,也是记录黄帝在西安荆山铸铜事件的信史.从<史记>其它记载看,作为黄帝"铸铜地"的西安,其实就是黄帝"都邑",西安的古都城史应被提前至黄帝时期,当在5000年以上.  相似文献   

6.
唐德宗出奔梁州(今陕西汉中市),是继唐玄宗之后第二次皇帝履栈。也是大唐王朝第二次成功地利用蜀道和西南后方基地,转危为安,保住了政权,创造了中国大一统王朝政治的奇迹。唐德宗由艰险的傥骆道出奔梁州,度过三个月的危局后,唐德宗由汉中经由褒斜道(兴州、凤州、散关道)返回长安时,将"梁州"升格为"兴元府",强化了蜀道线作为大唐文明轴心地带长安(京兆府)——汉中(兴元府)——成都(成都府)之间的战略地位。  相似文献   

7.
古都西安     
西安是我国历史文化名城,迄今已有3100年的历史。汉唐时期,一直是中国与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的东方古都。它与世界名城雅典、罗马、开罗齐名,同被誉为世界四大文明古都。西安是华夏文明的发源地之一。早在100多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以西安的蓝田猿人为代表,揭开了人类文明的一页。六七千年前的新石器时代,西安半坡氏族的人们建造了村落,成为中国母系氏族公社繁荣时期的典型代表。大约前1027年,周武王建立的西周定都于此。历史上西汉、前赵、前秦、西魏、北周、隋、唐等12个王朝在此建都。灿烂悠久的历史,给这座文化古都遗存了极其丰富…  相似文献   

8.
西安古城     
西安的建城历史已经有3100多年,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素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称,西安的历  相似文献   

9.
舜歌《南风》与舜化南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说中的"舜歌<南风>故事,透露出重要的历史信息.虞舜在历史传说中,是一位有孝行、布仁德、躬藉处苦,爱民勤玫、明哲贤能,集宗法社会诸多美德于一身又建立了地辖"九州"的王朝,实现了天下大治的"圣王典范",还是一位蛮荒南国的开辟者,文明南国的首创者.实际上综合体现了春秋至两汉的儒墨道法诸家,主要是儒家的政治思想和道德思想的"虞舜文化",曾经是中国历史上的一面文化旗帜.  相似文献   

10.
西安古城     
西安的建城历史已经有3100多年,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素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称,西安的历史文化积淀浓厚,遗存众多  相似文献   

11.
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推翻的封建王朝,是封建制度在欧洲的"末代王朝",在欧洲乃至全世界占有特殊的历史地位。笔者在此将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斯图亚特王朝、波旁王朝、罗曼诺夫王朝介绍给大家。  相似文献   

12.
文章以<周礼>所载,结合考古及史料,对关乎周代玉器来源的有关制度进行了初步的考察.并认为,周王朝的玉器(包括玉料)来源,有王朝自营、王畿九赋、诸侯九贡等三个渠道;其中,王朝在国土内的"直取"和在直辖领土上的"赋敛"是主要来源,各邦国的"贡献",是其轻者.  相似文献   

13.
东突厥汗国和后突厥汗国时期,反用中原王朝"以夷制夷"之策,对中原王朝推行"以汉制汉"之策,先后在隋唐交替之际和武则天废唐立周期间先后多次册封中原"可汗",如隋唐之交刘武周被东突厥始毕可汗册封为"定杨可汗",梁师都被册封为"大度毗伽可汗",武周时期阎知微被后突厥可汗默啜册封为"南面可汗"。"以汉制汉"策略的推行,表明突厥统治者已精通中原王朝对周边民族的统治之术,通过适合自己的策略操控中原王朝,从中谋求利益最大化。  相似文献   

14.
西安古城     
西安的建城历史已经有3100多年,历史上先后有周、秦、汉、唐等十二个王朝在此建都,素有"秦中自古帝王州"之称,西安的历史文化积淀浓厚,遗存众多的文物古迹,供游人参观的有:碑林、大雁塔、秦始皇陵、华清池、黄帝陵、汉茂  相似文献   

15.
“周公仁政”:“关天区”的首张“文化名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公创设的"仁政",开创并奠定了中国数千年来以仁爱、和谐、礼乐、"无逸"和顺应自然等为价值观选择的政治———文化模式,包括"时求民主"的民本主义、"敬德保民"的民生主义、"仁义孝顺"的人伦准则和"维新无逸"的奋斗精神等,使中华文明成为世界上唯一一个在本土数千年绵延不断的文明体。许多学者已准确指出,作为中华传统文化骨干,孔子建立的儒家及其"仁学",实际是以"周公仁政"为主要文化源头的;"仁学"的最早故乡就在关中。西安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时,要公开提出其目标之一是首先建成彰显本地文脉特色的"东方仁都"。包括西安曲江文化产业园等在内的各文化产业、企业和事业单位,均应首先倾力于"仁政"宣扬和有关项目建设。周公庙、丰鎬遗址等"周文化"遗址保护和建设,应被充分重视。  相似文献   

16.
陈勤 《学习之友》2006,(3):24-26
贞观王朝的强盛是中国的任何一个王朝都无法比拟的。纵观中国历史上的几个强盛王朝,强盛的标志不外乎国富兵强和物阜民丰,在深层文明(主要指制度和文化遗产)上做出突出建树的只有贞观王朝,贞观王朝的文明程度在当时世界也是首屈一指的。  相似文献   

17.
在汉王朝政治文化影响进入西域之前,匈奴曾经施行对"楼兰、乌孙、呼揭及其旁二十六国"的控制。汉文化扩张至西域后,匈奴势力依然反复对这一地区进行军事外交的顽强争夺。"和亲",是匈奴控制西域国家的外交方式之一。匈奴在施用军事高压的同时,也曾经对西域数国推行"和亲"策略。对于汉王朝与西域国家的"和亲",匈奴亦竭力予以破坏。  相似文献   

18.
<周易>作为社会政治哲学,它是周王朝"敬德保民"政治路线的理论概括."德"是"天"的至善性,"敬德"就是"敬天",这是周王朝政治路线的理论依据;"保民"是周王朝政治路线的实践表征,"保民"是"敬德"的必然结果和具体表现."敬德"和"保民"是周王朝政治路线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前者是理论基础,后者是实践表征."敬德保民"作为政治路线,就其历史意义看,积极性大于其消极性.  相似文献   

19.
"文明我先行"是中华文明礼仪的现实诉求,也是当代电大校园软文化的核心内容;是每位电大人安身立命的客观需要,更是电大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然抉择.每位电大学子都应在同学中争当文明的"先行者",每位电大教职工都应在学生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每位干部党员要在师生员工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全体电大人要在"和谐社会"的建设中当好文明的"先行者".  相似文献   

20.
生态文明是马克思恩格斯思想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他们通过"自然"、"异化"、"提升"及"和解"四个方面,阐释了自然对人的重要意义,分析了异化劳动使人与自然的关系走向对立,通过"两个提升",即"在物种方面"和"在社会方面把人从其余的动物中提升出来",实现"两个和解",即"人类同自然的和解以及人类本身的和解",这些思想对于我们正确、全面理解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指导我们当前的生态文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