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于21世纪初,开始全面实施新课程改革,新课程改革成败之关键在于教师。一个合格的智慧型教师,不仅要具备一定的学科知识经验和教师专业素质,更要有坚定的教育理想和信念,强烈的使命、担当意识。教师只有"恒心"坚守、"潜心"探究、"爱心"培育、"真心"面对,才可以真正承担起国家和人民赋予的教育使命。教育实践证明,做教育只有"用心"浇灌,才会花开满园。  相似文献   

2.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意味着教师教育观念的根本改变。论文从"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各自的概念内涵入手,阐述了"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所凸显的观念更新,以及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整体变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3.
教师并不是一个自明的词语。在教师专业化和职业化发展的状况下,"什么是教师?"这一问题更具现实的迫切性。"什么是教师?"触动我们对于教师生存状况的思考,表达了一种对于教师既知又无知的精神现实。"什么是教师?"需要一个更加谨慎、完整的探寻,要求我们回到教师之中,去追问始源上的教师之涵义。作为"pedagogue"与"profession",教师是一个对正义和真知进行无条件担保的承诺与行为,并在这一行为中引导孩子追求完善人生,实现自我超越。  相似文献   

4.
美国威斯康辛麦迪逊大学教育学院迈克·阿普尔教授,从其个人生活史出发,畅谈了他对"教师教育与文化斗争"、"教师专业化与教师生活"、"全球化与教师教育"以及"教师教育者与教师教育研究"等议题的深刻洞见,分析了影响新世纪以来美国及世界范围教师教育改革的各种力量,强调指出:教师教育是政治斗争的战场,当代教育改革背景下教师的去专业化程度更加严重;全球化时代,教师教育研究需要关系性和全球性思维,以底层视角直面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变革;教师教育应致力于让教师真正地学会批判性思考。  相似文献   

5.
德国教育学家博尔诺夫的"非连续性教育思想"为教师专业发展提供了新的视角。教师专业发展中的"危机"、"遭遇"、"唤醒"、"告诫和号召"等非连续性教育形式能克服当下教师专业发展的目的性、功利性、计划性的不足之处,体现出自然性、非功利性和时刻准备性的特征。在非连续性教育思想的指导下,教师专业发展需要构建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师专业发展目标,创新以非正式学习为主的教师学习方式,激发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源性动力和创设教师外部支持系统,以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英国教师教育标准是由"学校培训与发展局"制定的,分为"职前教师教育要求"和"教师专业标准"两套体系。该标准凸显了教师专业发展的理念,体现了教师教育的一体化趋势和教师专业化管理的动力原则,反映了人们对教师素质的最新认识和对教师内在专业特性提升的要求,对我国教师教育标准的制定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信息爆炸"时代,加强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越来越重要,尤其是"信息化"的特点、"终身化"的学习、"双师型"的要求、"边缘化"的学生,决定了高职院校教师必须不断提升信息素养能力。高职院校教师的信息素养能力主要包括信息意识、信息能力和信息道德三个方面的内容。要提升高职院校教师信息素养能力,除了增强教师的信息意识外,还必须有制度上的保障,做到项目学习与系统培训相结合,健全激励评价制度,增强教师信息技术服务能力,促进校企合作的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传统"传授型教师"弊端的反思以及"传授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现代转型,当前中小学教师的教育科研素质受到了普遍的关注与重视。一般来讲,教育科研意识、教育理论素养、教育科研专门知识与技能、教育科研实践经验和教育科研情感体验等要素构成了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基本结构。从这些要素各自的改善和优化入手,可以达到从整体上提高中小学教师教育科研素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乡村教师"不是在逃离,就是在逃离的路上"是当前农村教育的一大困境。乡村教师"逃离"的主要原因,一是教师工作任务繁重,但社会地位持续走低;二是学校管理规训严格,但教师职业晋升空间小;三是教师准入门槛低与知识结构更新缓慢削弱了教师的职业优越感。教师逃离是当前农村教育亟待重视和解决的关键问题,只有让教师活的有"尊严",让教师职业成为受人尊重的职业,农村教育才能获得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转移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教师教育改革的重心先后经历了"将教师教育看作是培训问题"、"将教师教育看作是学习问题"和"将教师教育看作是政策问题"三个阶段,教师教育研究的重点也随之转换.美国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的变化对我国教师教育改革和教师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王福华 《中国教师》2012,(12):33-35
<正>近年来,国家对教师的继续教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于是,一种新的教师教育机制——"研训一体"应运而生。"研训一体",即原来的教师教育机构的教师培训和教育教学研究在思路上、机构上、工作上的整合,融为一体,形成新的机制。[1]通过"研训一体"继续教育培训模式,使以教师为主体的"研"和"训"进行整合,形成融合的共同体,即"研"中有"训","训"中有"研"。在"研训一体"意义上的教师培训的培训者为"研训教师"。作为大连教育学院研训教师之一,笔者在参加北京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和教师培训学院研训班学习过程中,收获颇多。  相似文献   

12.
当下,"教科研"已与一线教师的职业发展紧紧相连,直接关系一线教师的切身利益。以"‘教科研’应是一线教师自己的事、身边的事"为理念,南京市教育科学研究所致力于"教科研"方式的创新,形成了以"个人课题"研究为主体,以"教育案例"研究、"教育叙事"研究为两翼的教师"教科研"发展战略。本期《专题策划》特此撰文,全面解读,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文章针对当前教师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实施开放式教师继续教育的策略,包括:构建以教师专业发展为核心的开放式教师继续教育课程体系;采用"集中培训"与"校本研修"相结合的开放式培训方式;实施开放、互动的多样化教学和学习方式;建立开放式的教师培训管理体制.  相似文献   

14.
从“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从分析"师范教育"和"教师教育"各自的概念内涵及特征入手,阐述了"师范教育"走向"教师教育"所凸显的观念更新,以及推进教师教育课程体系整体变革的迫切性。  相似文献   

15.
教育哲学的价值并不在于为教师提供了多少操作技能,而是体现为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教育哲学涵养教师的教育智慧的内在机理是借助教育理念,助产教师的"教育学意向";秉持哲学眼光,型塑教师"问、思、行创新"的精神品质;凭借理论思维,廓清教师的教育主张。  相似文献   

16.
对教师教育领域中基本概念的澄清是教师教育学科发展和教师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现代教师教育体系"、"教师教育转型"、"以师范院校为主体、综合大学参与"等概念是教师教育领域中的基本概念和高频词汇。基于词典工具书、政策文本和学术研究文献等,对这些概念进行了厘定。  相似文献   

17.
教师教育是南京晓庄学院的办学基础与特色。践行陶行知教育思想,我校目前已经形成了系统的教师教育课程理念、制度与经验。其中,"主体性教师"是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理念与依据,"广义课程"是教师教育课程设计的结构与内容,"教学做合一"是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路径与方法,"教师教育实验区"是教师教育课程实施的机制与平台。上述理论建构与实践探索,对全面贯彻《教师教育课程标准(试行)》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8.
为促进教师流动,实现旨在促进教育质量和公平的教育变革,国家试图在教师管理上将教师的制度身份从"学校人"调整为"系统人"。然而,任何教育制度变革能否真正执行取决于一线执行的教师如何对变革赋予意义,而教师的身份认同则是其对变革赋予意义的资源,教师怎样看待自己身为教师会直接影响教师如何对变革赋予意义。因此,本文认为要想教师发自内心地流动,并致力于提升公共的教育质量,国家应努力通过制度设计与政策激励引导教师产生一种"专业人"的身份认同。这种"专业人"心怀公共教育事业,且会将流动作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契机,是教师流动乃至教育变革成功的源动力。在此基础上本文分析了现有阻碍教师"专业人"身份感生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当下把握主要教育活动的教师所呈现出来的职业素养不尽如人意。教师职业素养分别表现在道德、职业能力和知识三方面。教师道德素养方面的缺失体现在"爱职业""爱学生"和"爱自身"三个方面;教师职业能力方面的低水平化体现在"爱教学"的弱化;教师知识掌握程度方面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为教师"爱学习"的缺乏,与未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密切相关。通过让教师可爱起来、引导家长让学生可爱起来、促使教师自我认同感的提升以及教学智慧的生成、激发教师的学习热度这些途径来提升教师职业素养以促进教师发展。  相似文献   

20.
传统中作为引导者与价值传承者的"师者"身负多种职能,其中要者乃在于道德和神启,专业能力居于次位。教师专业化则秉持"专业教师"之现代教师观,强调作为专门职业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学科知识与教学技能,其根源是现代社会所信奉的工具理性。由此,教学工作变成了一项技术任务,教师则成了"匠人"式的普通职业者。教师专业化在两种不同的教师观之间产生了内在张力,受此影响的教师教育又加剧了这一情况。谨防表层专业化、确立合理教师观、革新教师教育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