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中国教育学正面临着学科危机是学术界的一致认识。本文梳理了教育学“学科危机论”的三类代表性观点,提出应该在以下几个方面理性认识教育学学科危机:加强教育学的反思,促使教育学走上良性发展之路;走出唯科学主义的认识迷途;多学科加入,确立教育学立场。  相似文献   

2.
教育学面临系列危机:教育学学科独立性危机、教育学理论功能危机、教育学话语危机以及教育学研究中人的缺场导致的“无人”危机;研究和明确教育学的立场是教育学走出困境的根本路径。  相似文献   

3.
中国教育学经历了百年曲折、走到了今天的繁荣,然而繁荣的背后也存在着深层的发展危机。国内学界从理论及学科研究范式、学术合法性危机、综合整体危机、"内裂"和"外解"双重危机等方面表述了中国教育学面临的困境,在危机面前也表现了不同的认识和态度。更多的研究者从破解"密码"、回归生活世界,重建理论、学科及研究范式,重新建构教育学研究对象,创建中国自己的教育学派等方面进行了"突出重围"的尝试。基于对上述研究的评论,本文提出要从寻根问底、对话"域"外和反求诸己三条路径寻找中国教育学发展的转机,昭示了中国教育学可以在与教育变革实践的互动中、在与他国他学科的对话中、在回扣自身的反思与重建中得以光大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探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可以把教育学置于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中,寻找教育学在研究方法、指导思想、范式、领域、知识、价值取向、话语方式、思维方式,以及研究者学术信仰、学术能力等方面的危机表现。当前的中国教育学学科危机是一种综合的、整体的危机,应该放在“教育学与教育实践”的关系中进一步加以认识和考察。在社会转型的大背景下,这种危机更直接地表现为对于教育实践的功能性危机。  相似文献   

5.
比较教育学自诞生之日起,其学科身份就不断遭到人们的质疑,原因可归咎于外在的人类工业化的影响和该学科自身所存在的种种缺陷.消解比较教育学身份危机的基本出路在于:对危机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理解比较教育学;加强学科方法论建设;加强学科研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6.
比较教育学自诞生之日起,其学科身份就不断遭到人们的质疑,原因可归咎于外在的人类工业化的影响和该学科自身所存在的种种缺陷。消解比较教育学身份危机的基本出路在于:对危机本身有一个正确的认识;正确理解比较教育学;加强学科方法论建设;加强学科研究队伍建设。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讨了德国教育学发展中的五次危机,即启蒙教育学的危机,精神科学教育学的危机,经验教育学危机,批判教育学危机,教育学学科地位的危机,并考察了对这些危机的因应,指出,这些危机及其因应丰富了教育学自身发展,而且,从世界教育学的发展来看,也体现了一种理性的狡计.  相似文献   

8.
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有两种不同的类型,分别是"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和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前者以职业教育学是一门经典的独立学科为基础,后者以职业教育研究就是专业主义职业教育研究这一认识为基础。对于前者,由于职业教育学不是一门经典独立学科,因此"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是实实在在的。对此,职业教育研究者的使命是,主动将职业教育问题公共化。对于后者,由于专业主义职业教育研究存在的必然性,因此职业教育"研究"的专业性危机是一种表面而不是致命的危机。但职业教育的理论工作者应做好职业教育的理论研究,提升研究质量。其他的职业教育工作者应努力提升自身的研究素养。  相似文献   

9.
"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形成是叶澜老师及其团队生命自觉的具体表现,彰显了学术自信与率真的诗意。"生命·实践"教育学的学科"内立场"提醒我们教育学的研究谨防无立场、无自我立场的外因误导下,由教育学自身裂变而造成的"内裂危机"和由其他学科单向介入而引发的"外解危机"的双重挤压下丧失教育学科独特的根基。  相似文献   

10.
作者较长时期的从事教育学学习和工作,后转入社会学专业的学习。经过社会学专业学习并旁听人类学研究生课程等"陌生化"过程后,对教育学的学科危机、学科界限和学科本土化三个热点问题进行反思。认为,学科危机并非教育学独有,当前教育学的最大危机在于研究方法上的欠缺,思辨性论述盛行,经验研究不足;教育学是"领域"学科,宜采取"无学科立场"的"问题导向"来进行教育研究;超越狭隘的民族主义和误读的地方性知识理论,用规范的研究方法研究"当地"的问题,以推进教育学的本土化。  相似文献   

11.
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现代性框架下的“科学至上主义”情结,导致了教育学的科学性遭到质疑。教育现实的利益追求与教育学的生活价值追求正在发生矛盾。教育学本身理论的僵化,不能与时俱进,是教育学面临危机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2.
This article deals with the disciplinary development of school pedagogy using the example of the development of general didactics theories. Addressing the question of progress in scientific knowledge of general didactics, we examine whether school pedagogy has established typical forms of 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In order to answer this question, we present the findings from a research project on the representations of the concept of didactics in pedagogical reference books. New knowledge from didactical research is rarely reported and the predominance of a few approaches cannot be explained by the availability of more or substantial knowledge. The findings confirm recent research which demonstrates that school pedagogy exhibits structural characteristics of a scientific discipline but makes only limited use of those to maintain typical forms of disciplinary communication.  相似文献   

13.
This article critiques some of the existing literature in critical pedagogy and the way it tends to overlook or downplay the strong emotional investments of troubled knowledge in posttraumatic situations. Examining existing literature in critical pedagogy reiterates the argument that the discourse of critical pedagogy constructs and sustains its own disciplinary affects. This article builds further on this argument and highlights the importance of foregrounding rather than backgrounding the complexity of difficult emotional knowledge and its pedagogical implications. Working from the assumption that critical pedagogy, especially in the context of posttraumatic societies, must engage this terrain of difficult emotional knowledge in ways that have not been sufficiently addressed by the current rhetoric of critical pedagogy, I look to work that gestures toward a discourse of critical pedagogy which considers troubled knowledge as a source of fruitful and responsive learning. As it will be emphasized, this argument entails making pedagogical space for understanding troubled knowledge in more nuanced terms. This task requires a constant reconsideration of new pedagogical resources to enhance the potential of critical pedagogy;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ree such resources: the significance of pedagogic discomfort, the pedagogical principle of mutual vulnerability, and the value of compassion and strategic empathy.  相似文献   

14.
回归实践:教育学学科立场的自我意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门学科发展的自控程度与它的“自我意识”密切相关。教育学的学科立场并非体现在处处以教育学为形式的话语中心,而是在教育学理论的框架内,以丰富而复杂的教育实践作为思考的内核性问题,形成强烈的自我意识,实现专业自主和自觉的专业问责。教育实践是教育学学科立场的核心基点。  相似文献   

15.
A qualitative study of faculty members participating in a campus-wide problem-based learning initiative examined the process of transforming faculty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 Researchers found that faculty existing knowledge and the institutional intervention influenced new knowledge of faculty roles, student roles, disciplinary structures, and pedagogy. Communicating new knowledge solidified the transformation.  相似文献   

16.
不同的知识型具有不同的知识观和教育学知识观。立足教育学知识话语的角度,以现代知识型和后现代知识型两种知识型为视角,可以看出教育学知识话语在科学话语、相关学科话语、社会权力话语、西方中心话语等控制下存在着"失语"的危机,后现代知识型视域下教育学知识通过回归日常教育实践可以真正实现让教育学"说"自己的话。  相似文献   

17.
“替代父母关系”是范梅南提出的一个教育学概念,也是关于师生关系的教育理念。“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为我们理解教育提供了一个新的视角。本文对“替代父母关系”的提出、“教师成为‘替代父母’”的条件、“替代父母关系”的特征和意义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关于高师院校“学科教学论”发展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学科教学论”是高等师范院校非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必修课,是研究学科教学理论及其应用的一门教育学科。“学科教学论”与课程论、教学论并列,同属于教育学的三级学科。“学科教学论”课程的建设,要从自身学科内容的优化和拓展性课程的开发两方面入手。“学科教学论”师资队伍的建设,要注重制定规划,分层培养;加强与其他相关学科的联系,加强与中小学的联系,形成集体优势;对“学科教学论”教师给予一定的政策倾斜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