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日,在《语文学习》(2007年第4期)上看到高鲲先生《曾皙“鼓瑟”问题臆解》(以下简称“高文”)一文,关于曾皙“鼓瑟“问题,作者从“孔子不能容忍”与“曾皙不可能越礼”等两个角度,“完全可以理解为在孔子向曾皙提问前他根本没有鼓瑟,只是在孔子向他提问时,他才稀疏地鼓了几下瑟,铿的一声停住琴声”。  相似文献   

2.
曾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中的重要角色,说其重要,是因为在四人之中,只有他的回答才得到了孔子的正面赞赏,并且让孔子喟然而叹。课后练习一第一小题要学生回答四个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为“曾皙从容洒脱而又谦恭”,理由是曾皙“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  相似文献   

3.
近读《名作欣赏》2007年第4期,读到唐韧教授的文章《对话教学与孔子〈侍坐〉》,其中有这样一段:曾皙(点)竟一直在鼓瑟!似乎根本不听别人的发言,但是孔子却毫不介意,很温和地问:点啊,那你怎么做呀?点被问后,并不应声而起,还要再鼓弄几下(鼓瑟希),最后弄出一个铿尔的余音,才站起来。  相似文献   

4.
在讲授《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有学生提出:儒家思想是积极入世的,孔子为什么不赞赏积极人世、志在邦国的三子,反而赞扬貌似追求闲适生活的曾子呢?还有学生提出,当众人“侍坐”,围着孔夫子畅谈人生志向时,曾子在干什么呢?从文本“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来看,曾皙应该是在鼓瑟.陪侍长者先生时怎么能鼓瑟呢,显然就是在开小差,那么曾子连一个合格的学生都不是,为什么孔子不纠正他“有偏差的行为”呢?能发现这些矛盾,说明学生对文本的解读已经不再停留在“文本表面滑行”,而是深入语言内核剖析语义而产生自己的思考.那么我们就随着学生的问题一起来细读文本,探究问题吧.  相似文献   

5.
课文《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孔子首先发问,子路冒冒失失“,率尔而对”“,夫子哂之”,笑而不语。孔子通过“哂”,即表现了对子路的严格要求,含蓄地批评子路把事情看得过于简单和口气过大的毛病,又不伤其自尊心和自信心。曾皙正在弹琴“,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欲说还止,孔子见其有点犹豫,便用“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来打消曾皙的顾虑。于是曾皙畅谈了自己的抱负“:暮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孔子听了非常高兴,并发出“吾与点也”赞语。这虽是一次日常的谈话,但孔子却在他与学生之间营…  相似文献   

6.
高中语文第一册新增选了《论语》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以下简称《侍坐》)。这是一篇非常精彩的课文,而其中的高潮出现在曾皙的一答和孔子的一叹中: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异乎三子者之撰。”子曰:“何伤乎?亦各言其志也!”曰:“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夫子喟然叹曰:“吾与点也。”查看教师用书及多种《论语》注解,都把这段话理解为曾皙的洒脱打动了孔子,而且孔子认为曾皙的回答是结合国情的治国措施,灵活地将老师的“礼”治思想体现了出来,展现了一幅国治之后其乐融融…  相似文献   

7.
曾皙是《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的重要角色,说其重要,是因为在四人之中,只有他的回答才得到了孔子的正面赞赏,并且让孔子喟然而叹。课后练习一第一小题要学生刚答四个人各有怎样的性格特点,《教师教学用书》给出的答案为“曾皙从容洒  相似文献   

8.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是选自《论语·先进》的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它体现了孔子的哲学、政治、文化和教育等思想。如孔子循循善诱、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和对学生“宽、恭、谦、让”的德育思想及礼乐治国的政治思想。因而,对当今社会有着深远的启迪意义。《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表面介绍的是四位弟子陪先生闲坐聊天的事,  相似文献   

9.
一、自主学习的依据正如陶行知所说,先生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在教学生学。学生自主学习中,教师启发式教学应成为一种教学指导思想。《论语·述而》中孔子认为,“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者,心求通而未得之意;悱者,口欲言而未能之貌。启,谓开其意;发,谓达其辞”。《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就很能体现孔子的这种教育思想,最集中的体现是他对曾皙的引  相似文献   

10.
孔子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教育家,他非常重视德育教育,而言志教育是他德育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孔子言志教育的主导思想是什么呢?在《论语》中并未明确指出,致使各家众说纷纭,现就这一问题进行初步探讨。 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了解到他的弟子因别人不任用自己而牢骚满腹,表现出浮躁情绪,于是便针对他们的思想问题进行立志教育。文章开篇就启发  相似文献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反映孔子和他的学生谈论理想志趣的语录体散文,具有浓厚的文学色彩。因为文章记录了2500多年前孔子师徒五人的谈话,内容涉及到大量孔子如何教育学生的观念及方法,我们完全可把它当作是一篇教学故事来阅读,以便从一个侧面了解到孔子作为老师所独具特色的教学理念及教育方法。  相似文献   

12.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一篇富有文学色彩的散文。全文就像一出小话剧。人物:孔子和学生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背景:孔子讲学之处(我们可以想像为杏坛);事件:闲坐聊天。既然是闲坐聊天,气氛自然融洽和谐。孔子首先说话。我们想像他很慈祥,平易近人。他说自己年龄大一点,又是老师,希望学生不要拘束,畅所欲言。据考证,孔子当时约60岁,子路比孔子小9岁,是51岁。曾皙约39岁,冉有约31岁,公西华最小,约18岁。今天来看,这师徒五人是祖孙三代。孔子说话很和蔼,也很得体。他能体察学生的心理,所以首先打消学生的…  相似文献   

13.
一、千古谜题"吾与点也"儒家经典《论语》是一部记录孔子言行的语录体散文集。入选高中教材的《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又名《沂水春风》)一文中,孔子让四位弟子说说各自的理想。子路的理想是治理一个内忧外患的中等的国家,冉有的志向是治理"方六七十,如五六十"的小国家,公西华的志向是在宗庙祭祀或者诸侯会同的时候做一  相似文献   

14.
笑看三季人     
于晚玲 《课外阅读》2010,(12):55-55
台湾师范大学的曾仕强教授在《百家讲坛》讲《易经》时,他说他在孔子的故里听到了这样一个故事: 一天,一个人来孔子家里拜访,孔子的门生拦住了他,问他有什么事。那人说:我想问问先生,一年到底有几季?  相似文献   

15.
《侍坐》选自《论语·先进》,是《论语》中篇幅较长、有完整结构、最具文学色彩的一章。此文记叙了孔子和他的四位学生畅谈志向的情景。通过富有个性的语言和极为简洁的动作、神态描写,生动地表现了各个人物的精神风貌,反映了儒家的政治理想和进取精神。本文重点分析孔子之言"吾与点也"的含义,曾皙言志不仅是个人理想的体现,也是孔子政治理想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最近听了一位老师教授的《论语》的经典篇目《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她在教学过程中设计了这样一连串问题:子路说了哪些话?揣摩他会以怎样的神态或语气说出这番话?从中可以看出他具有怎样的性格?这一连串抛出的小问题,让学生应接不暇,等到分析曾皙、冉有、公西华时,教师又进行了重复性的发问,感觉问得琐碎,如果把问题换一下,可以这样发问:“文中孔子有四个学生,你能否谈谈对其中一人的印象?  相似文献   

17.
《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先进》)一文,是一篇千古传颂的优秀散文。寓意丰富,文情并茂。通过孔子与四个学生的谈话,以“言志”为中心线索,写出了学生们的兴趣、性格,表达了孔子的美学思想和态度。 关于这篇文章有一个问题一直是历来争论的“热点”,就是:孔子为什么“与点”? 对这个问题,前人争论颇多,但大致可归结为两个方面:从积极方面和消极方面来探讨。 所谓从积极方面来理解,认为“这是曾皙设想的因施仁政而出现的太平盛世的图景,是孔子‘为国以礼’的最终目标。因此孔子‘与点’。” 另一种从消极方面来理解,认为“这是曾晳所设想的不问政治、悠闲自在的安适生活,与孔子在政治上失意后的引退避世思想吻合,因此孔子说‘吾与点也’。” 笔者认为,单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去理解还不够全面,而应该联系孔子的美学思想来探讨。  相似文献   

18.
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一册收入《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以下简称《侍坐》)一文。这篇文章主要记载了孔子循循善诱的言行,在谈话开始,孔子怕学生在他面前不敢畅所欲言,就以“以吾一日长尔乎,毋吾以也”来打消其顾虑,为弟子们畅所欲言创造了宽松的氛围,又以“如或知尔,则何以哉”诱导学生说出他们的志向。  相似文献   

19.
正作为教师,对"万世师表"的孔子,我充满了敬仰,每次捧读《论语》都有新的收获;每一个收获,都令我激动不已,受益无穷。坐在书房,当我再次捧读《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时,真有如沐春风、醍醐灌顶之感。提问——亲切朴素孔子课堂的第一个环节是很"朴素"的,没有故弄玄虚,没有刻意而为,而是直奔主题。等师生都坐好了,孔子很自然提出了问题:"居则曰:‘不吾知也,如或知尔,则何以哉?’"孔子的提问是亲切朴实而具有针对性的,这是学生平时感到困惑、多有抱怨的问题。看似随意,其实是经过一番调查研究和深思熟虑的,是精心准备的,从学生的回答就可以知道。孔子的提问给我们两点启示。孔子知道学生想什么,他的提问是"居则曰",这三个字用现在的话就是"平时你  相似文献   

20.
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和精神修养引起孔子的赞叹。曾皙说“: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与子路﹑冉有、公西华大谈安邦定国的大事相比,曾皙只谈春游﹑唱歌跳舞,似乎与政治毫无关系,但孔子听了以后,反而大声感叹:我就希望和你一样啊!这是什么原因?难道作为我国著名的思想家和教育家,孔子就不重视国家大事?其实这正是孔子礼、乐治国思想的体现,是他对大同世界理想的向往。孔子在国家的治理问题上不主张严明的法制,也不赞赏空洞的政治,而是倡导以德教化的“德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