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怎样的教育才算是成功的教育?这是广大教育工作者历久弥新的探讨课题.那种只关注几个尖子生的所谓"精品式教育"已越来越被人们所唾弃,越来越多的教育界有识之士正在呼唤并实践着"关注每一个"、"让每一个都获得成功"的教育理念.要真正做到"关注每一个",并"让每一个都获得成功",教育者必须在教育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重视学生学习的个性差异,让学生把个性发展的主动权牢牢地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相似文献   

2.
孙云晓先生曾经说:“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不完整的教育,没有惩罚的教育是一种虚弱的教育、脆弱的教育、不负责任的教育。”其实,在教育过程中,让学生接受适当的惩罚和磨难是非常必要的。笔者认为,我们与其回避惩罚,不如正面探讨,让教育中的惩罚变得更加科学、合理和明确,让学生更加健康地成长。1.惩罚要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施惩罚的前提。对学生实施惩罚,首先要让学生知道“对”与“错”,以及惩罚的依据。要先有规矩,后有惩罚,千万不可随意而为。为此,班级要制定自己的班规。而班级“立法”的过程本身就是教育其实施惩罚和实施什么样的惩罚。…  相似文献   

3.
刘丽 《广西教育》2012,(1):55-55
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如何让学生像小树那样茁壮成长呢?笔者认为,要让爱化为雨露和阳光。  相似文献   

4.
爱是人世间最美好的语言。她是付出,是给予,不是等价交换。作为一名教师,因为爱,让我明白了教育的真谛;也因为爱,让一个个单纯而真实的孩子懂得了爱,懂得了回报。热爱学生是形成教育事业和教育艺术的基础。作为老师,首先应该把教育当作一种事业,而不是事情。事业和事情,差之毫厘,谬以千里,两者在时间、  相似文献   

5.
用爱来教育学生,并让学生在学习中学会爱,这是教育的根本。但是,实践中,我发现有一种爱,是教育无法接受的。  相似文献   

6.
我校实行小班化教学已经有一段时间了,在这段时间的实践和学习中,使我感觉到在小班化教育实践中,一定要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宗旨,保证让教育适应孩子,而不是让孩子适应教育,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让每一个学生都真正体会到学习是快乐的,通过努力是可以成功的。通过参加学校  相似文献   

7.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8.
目前人们对学生提倡"赏识"教育,认为只能"夸"不能"骂",但我认为惩罚是教育必不可少的一种手段。甚至在目前的这种教育情况下应大力提倡。本文从学生心理、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等方面具体分析,从而让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认为惩罚教育对于教学来说也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9.
生命教育是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生活质量的教育。生命教育更多地应该是活动体验,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让学生用心聆听生命的召唤,让心灵充盈生命的温情。  相似文献   

10.
高娟 《湖南教育》2005,(4):37-37
我们不难发现:能歌善舞的学生往往表现得落落大方,擅长书画的学生常常显得沉着冷静。这就是艺术教育活动对学生心理所产生的积极效应。那么,艺术教育对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有什么作用?1.艺术教育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感知习惯。感知是心理素质的基本方面,人离开了感知就一无所获。实践证明,艺术教育是让学生准确地感知艺术作品、深切感受艺术家情趣的过程。如,在音乐教学中,学生不仅要在感知的过程中与思维、想像结合,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培养了对事物的感知习惯。美术教学让学生品评作品,学生就必须把色彩知识用于感知中去,并结合主观色彩来评…  相似文献   

11.
宋君 《河南教育》2013,(4):38-39
教育须有信仰,没有信仰就不能称其为教育,而只能说是教育的技术而已。想想也是,作为教师,我们应该有教育的信仰。有信仰,让我们在教育中多了一些仰望星空的机会,让我们多了一些信念的支撑;有信仰,让我们在教育中多了一些理性的回归,多了一些尊重和对生命的呵护;有信仰,让我们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反思、不断前行……作为一个名师工作室的引领者,如何在追求自己的教育理想的同时,带领工作室进行教学研究活动,使每个成员都有所收获,对我而言是一个  相似文献   

12.
谈读书     
我们的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的最大失败就在于,把这如此有趣、如此让人神往的读书变得如此功利、如此的累,让学生害怕读书。  相似文献   

13.
不是说教育学生就不用讲道理了,但关键是要真正让学生明理并付诸行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去体验与认识。  相似文献   

14.
每个学生都是一幅生动的画卷,每个学生都是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现代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只有营造和谐民主的教育氛围,在和谐的旋律中才能让每一个独一无二的世界折射出七彩光芒,才能让生命个性张  相似文献   

15.
教育的真义是什么?就像生存的价值与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一样,千百年来,那些充满智慧的清醒的思想者从未停止过对教育本质的深层追问。从柏拉图“灵魂转向”的教育理想到19世纪斯宾塞主张的“教育为未来生活作准备”,从20世纪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即生活”到雅斯贝尔斯的“人的灵魂的教育”,从蔡元培的人格教育、教育独立到时下新课程在教育目标与方向上的全面反思……人们总在寻找理想教育的目标定位。本期编发的《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由一份作者来稿引发的思考》这组文章,从多层面、多角度对教育的本质进行了抛砖引玉的思考。编辑部在收到作者蒋依宝《让学生独自在树下坐一会儿》(见本期12页~13页)一稿后,深感稿件所蕴含的深层价值。让学生在树下坐一会儿,这是一种充满诗意的教育境界,一种更重过程的教育理念,是一种让学生自主探究、自由发展的教育方法……于是,编辑部几次开会,并请专家一起座谈,挖掘其中之义。编辑们拿起笔,就此命题展开了讨论、反思。在写稿过程中,我们深感理论水平与实践经验之不足,难以将此命题作更深一步的开掘,因而我们期待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及社会各界人士一起就此命题来讨论、反思当今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理念问题、方式方法问题等。编辑部将从更广的范围和更深的层面组织  相似文献   

16.
生命教育是以人与自然、人与自我、人与社会的关系为核心内容,旨在帮助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热爱生命,从而提高学生的生存技能、生活质量的教育。生命教育更多地应该是活动体验,在富有创意的活动中让学生用心聆听生命的召唤,让心灵充盈生命的温情。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报告中指出:"保障人民的知情权、表达权、监督权;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学校教育,以培养人的全面、充分发展为旨归;而课堂是学校教育的核心,是培养学生全面、充分发展的主阵地。保障人民的表达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体现在学校教育上,就必须确保学生的课堂表达权,让学生的权力在阳光下运行。  相似文献   

18.
朱红霞老师发表在《班主任之友》2007年第一期中的《看“手相”》,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教育随笔。朱老师真是教育的有心人,关注学生生活,了解学生思想,善于从学生生活出发,使教育贴近学生生活,让学生自己教育自己,在不经意的谈话中让学生认识到了科学与谬误、命运与奋斗的内涵,是向教育无痕、润物无声理想境界努力的实践。  相似文献   

19.
在教育过程中贯穿公平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公平教育的基本要求就是让受教育者得到均等的机会。公平教育体现了教育的核心价值,也体现了一名教师的教育良知,因此它不仅仅是教育管理部门的事情,也贯穿在每一名教师的具体教育活动中。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让所有孩子接受公平的教育是教师的职责。令  相似文献   

20.
何培建 《课外阅读》2011,(9):131-131
人有好思想就有好作为,有好作为才有成功希望。让孩子从小具有好思想,是学校思想教育的目标,更是孩子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关键。学校是肩负教育大计的地方,就要让孩子从小接受良好思想教育,为发展中华5000年文明思想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