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课堂教学要“精讲多练”是现代教学改革的一个基本要求。体育教学尤其如此,那么,在体育教学中怎样才能做到“精讲多练”呢?一、多练贵在“精讲”。体育教学多练,那么教师就必须做到精讲。讲解时要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精减教材中抽象性很强的动作术语。同时,可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思维特点,在不改变动作结构、技术规格的条件下,采用“学生语”、“准术语”或以“口诀”的形式进行讲解。例如在新授“原地双下头上前抛实心球”的最后用力  相似文献   

2.
<正> 笔者经过近十年的毕业班教学实践,总结出“旧”中求“新”、精讲多练的复习课教法。“旧”中求新方法可以化整为零、各个击破,不必按教材顺序进行,也可集零为整、纵横联系,即注意知识的系统性。精讲多练要达到的目的是“会学”。精讲,不仅是“量”上减少,更重  相似文献   

3.
语文教学历来提倡“精讲”、“多练”,讲和练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只有“精讲”才有“多练”的机会。多练不是一味求多,“多练”是指要加强学生的基本技能的训练,就是要在精讲的基础上,让学生能在课堂内有一定的时间自己理解和消化教材、思考问题,并通过必要的练习和实践,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使课堂成为基本技能训练的主要阵地。练习也有个精与不精的问题,也不是见什么练什么,无限地加大作业量,而是应根据教学目的要求,知识内容和学生的实际知识水平精心设计练习题。一、练习要有目的性多练不是越多越好,而是根据大纲、教材与…  相似文献   

4.
多年来,在中小学的教学工作中经常强调要“精讲多练”。这种提法有一定道理,但也产生一些副作用。“精讲”,是针对“满堂灌”、不分主次全部细讲而言的。“精讲”,并非少讲,而是有些内容少讲,甚至不讲,重点和难点教材则要细讲,透讲,要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如果不理解“精讲”的含意,不顾教材和学生实际,而浓缩教材,讲得过于简单,并不是“精讲”,这样少讲是不会取得好效果的。如果把“多练”理解为让学生动脑、动手,深入理解,掌握和运用知识,为此适当多做一些练习,熟能生巧,本来是无  相似文献   

5.
贯彻启发式教学原则的几个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第一,“精讲多练”是否就是启发式?不少同志把“精讲多练”已经看成为教学原则了,而赞可夫是反对“精讲多练”的。他说,因为“多练”就不能“多讲”,“我们是靠知识的广度来达到牢固性的”。他也强调培养技巧,但他反对用多次重复的方法来训练技巧。他认为只有充分理解,灵活运用,才能牢固地掌握技巧。他的这种看法很值得探讨。我认为虽然不必一概地反对精讲多练,但是却没有必要把精讲多练看成是教学过程中始终应该遵循的原则。是“精讲”还是“多讲”,是“多  相似文献   

6.
一、深入钻研教材,确定重点、难点是精讲多练的前提在教学中,教师要做到精讲多练,就必须认真学习教学《大纲》,深入钻研教材,弄清知识结构,确定教学目的、重点、难点,将教学内容分为精讲部分和略讲部分(或学生自学部分),抓住关键,讲深讲透。“精讲”提高了课堂...  相似文献   

7.
“精讲多练”是重要的教学原则。多年的专业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技能训练中,“精讲”确实值碍提倡,但“多练”则不宜过份强调。一方面,不讲究方法的盲目多练,很容易使学生疲劳,降低训练效率;另一方面。多练就意味着需要更多的练习工具、材料。这在当前职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财力较为紧张的情况下,是不适宜的。所以,我认力提倡“精讲巧练”或“精讲善练”更为恰当。 那么,所谓“巧练”应该“巧”在哪呢?我认为应该——  相似文献   

8.
“精讲多练”这个口号,在多年以前就已提出。许多教师和专家对此也作了不少的论证和分析,肯定了这个口号的正确性。可是在实施过程中,也产生过一些误解,出现过一些偏差。有些教师把“精讲”片面地理解为“少讲”或“不讲”,把“多练”理解为“都练”,似乎多多益善。有些教师上课只讲三言两语,就让学生自己看书、做“练习”,还美其名曰“精讲多练”。可见对“精讲多练”的理解出现了一些偏差和不良倾向。为了进一步弄清“精讲多练”的含义及有关问题,我谈一谈自己的看法和体会。究竟什么是“精讲多练”?一般来说,“精讲”是指在一定的时间范…  相似文献   

9.
要搞好化学教学中的“精讲多练”,我认为要充分认识“双基”教学的重要性,才能提高“精讲多练”的自觉性。用精讲多练的方法,才能保证掌握“双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掌握了“双基”,就能适应题目的千变万化,就能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10.
“巧练”胜过“多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数学课堂教学中,不少教师为了向40分钟要质量、要效率,很注意“精讲多练”。“精讲”值得提倡,但“多练”最好改为“巧练”。当然练在重点、练在关键,适当“多”还是好的,问题在于在“升学教育”的思想支配下所指的多练是企图以量取胜,多练才能熟,熟则生巧。殊不知这是违反儿童心理特点的作法,机械地重三复四地练,不仅加重了师生的负担,使学生叫苦不迭,产生厌学情绪;且使教师埋在作业堆里出不来,挤掉了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教案的时间,势必造成恶性循环,效果未必好.  相似文献   

11.
在语文讲读教学中,要提倡精讲多练,扎扎实实打基础,稳步提高教学质量.下面谈谈我们在讲读教学中实行精讲多练的一些体会.一、钻研教材 抓住实质钻研教材,抓住实质,是精讲多练的前提.要抓住精神实质,深入钻研教材,全面掌握教材的思想内容和基础知识,了解文章的中心思想和表达中心思想的字词句篇,安排好讲练内容,确定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以思想内容带动基础知识教学,使政治思想教育和基础知识的传授统一起来.这样,在教学过程中,才能做到精讲多练.例如初中二年级语文《年轻的“铁人”在成长》一课,围绕大庆油田一二○五钻井队年轻的钻工在铁人精神的教育鼓午下成长起来这一中心思想,选择有代表性的青年一班班长于巨、战士窦荣宝自觉走铁人成长道路的几个特写镜头表达出来.全文从描写“年轻人”入手,通过人物的语言、行动等细节描写来突出  相似文献   

12.
精讲多练是减轻学生过重负担,全面打好学生的素质基础的重要手段之一。在教学活动中,如何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运用多种方法进行“精讲”,同时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精讲与多练相结合,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呢?现试说如下。一、钻研教材,把握实质。只有对教材理解得透彻,才能彻底弄懂关键性的  相似文献   

13.
在普通学校的数学教学中,“精讲多练”是提高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在青王补课中,限于他们的学习特点和条件,不仅“讲”要精,“练”也必须在“精”字上下功夫。所谓精讲,就是在深入钻研教材、了解学员的基础上,区分主次,去芜存精,突出重点,抓住关键,在有限的课堂教学  相似文献   

14.
讲授与练习是教学过程中不可缺少的必要环节,所以,“讲练结合”的方法无疑是各科教学中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方法。但是,如何运用讲练结合的方法,大家却有不同的做法。以制图课为例,有的提出“多讲多练”,有的提出“精讲多练”,有的提出“精讲精练”等等,不一而足。那么,什么是最  相似文献   

15.
本文总结了在篮球教学中的“精讲多练”的经验,阐明了精讲和多练的涵义及其辨证关系,指出不同教学阶段各种精讲多练的方法、内容及形式。要求抓住重点和关键,做到讲练结合。  相似文献   

16.
从古代的私塾到现代的学校,从四书五经到东西方文化的交汇融合,从隋唐科举、明清八股到文史、数理、生化等多方面的综合测试,社会在不断发展,教材在不断更新,教学也在不断变革。但无论怎么变,要求教师的“精讲”与学生的“多练”始终没有变。那么,在当今的学校和课堂,又如何看待语文教学的讲与练,又如何处理好“精讲”与“多练”的关系呢?  相似文献   

17.
本文总结了在篮球教学中的“精讲多练”的经验,阐明了精讲和多练的涵义及其辩证关系,指出不同教学阶段各种精讲多练的方法、内容及形式。要求抓住重点和关键,做到讲练结合。  相似文献   

18.
“精讲多练”的教学方法,是在一九五八年总结辽宁黑山北关小学的教学改革经验时提出来的。以后逐渐为广大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掌握运用,对加强基础知识的教学和基本技能的训练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近几年来,一些同志更著文论述“精讲多练”的涵义及其实践经验。有的同志认为:“精讲多练”是针对偏重教师讲授,忽视学生技能训练的旧教法提出的,旨在克服传统教学中“满堂灌”的弊病。还有同志认为:“精讲多练”应该是教学的指  相似文献   

19.
胡安军 《学语文》2013,(5):33-33
多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改革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开放局面.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是我认为,不管哪一种方法,哪一种招式,都离不开课堂教学中的“精讲多练”。可以说课堂教学改革的实施,就是教师要“精讲”,学生要“多练”。什么是精讲呢?精讲,就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讲的要精:  相似文献   

20.
说“巧练”     
“精讲多练”是教学过程中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和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的重要原则,多年来的专业教学实践使我体会到,“精讲”确实值得提倡,但“多练”则不宜过份地强调。一者,不讲究方法、盲目的多练,使学生花过多的时间训练某一项技能,学生容易疲劳,效率低,也挤占了对其它技能的训练时间,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也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二者,片面地强调多练,则需更多的供学生练习的工具、材料,在当前职校办学条件普遍较差、财力较为紧缺的情况下,也是不适宜的。所以,我认为在专业教学中,提倡“精讲巧练”或“精讲善练”更为恰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