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今传媒》1996,(2)
对“超大穗热”的冷静思考文/陕西科技报记者靳勇编者按:读罢靳勇的文幸,令人沉思。美国新闻学教授贺亨柏说:“毫不足怪,有能力和良心的新闻记者对已建立的价值和传统智慧所表示的怀疑程度,往往比任何其他行业的成员都较高……任何新闻组织如果对于事实都一直是只作...  相似文献   

2.
1987年8月,陕西澄城县修建大市场,引起诸多新闻单位的关注,不少记者纷纷前往采访。但从笔者所读两篇报道看,均欠真实。《渭南报》9月25日头版头条发了消息,说“澄城大市场已建成”。不久后《陕西农民报》也登了“澄城建了个大市场”一文。然而,事实是该市场主要工程之一的“天坛式主楼”至今仍未竣工。  相似文献   

3.
《陕西农民报)是《陕西日报》的农村版.是中共陕西省委指导农村工作的一张党报。这张报纸自1953年5月1日创刊以来,历经沧桑,特别是改对开大报以后,他们坚持改革创新。“‘为农民服务,替农民说话.帮政府解难”,报纸的质量和编辑记者素质不断提高。在迎接跨世纪的挑战中,《陕西农民报》在新任主编吴保恒的带领下,大胆开拓,规范管理,实现了经营创收和办报质量历史上的最好水平。作为指导全省农村工作的一张党报,《陕西农民报》过去由于对编采人员写好稿、出精品组织不当,因而在全省获奖稿件不甚多。1996年下半年以来.吴保恒出任…  相似文献   

4.
《陕西农民报》从1980年7月1日复刊到现在,已经15年了。 《陕西农民报》是中共陕西省委为全省农村干部群众办的一张通俗报纸,是陕西日报农村版,它有着长久的历史和优良的办报传统。1953年,报纸创刊,“反右”斗争时停刊;1963年复刊,“文革”开始后又被迫停刊。这张深受群众喜爱的报纸只有到了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的改革开放年代,它才真正茁壮成长起来。十五年间,陕农报出报近2000期,期发量最高时曾达到45万份,总印数超过两亿份。订户除台湾、港、澳外,波及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在全国各省的农民报中,同行们称陕农报不失为一张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报纸。  相似文献   

5.
四十八载尽风流,开发史册揭新篇。沐浴着新世纪的阳光,和着“十五”奋进的节拍,在举国上下欢庆党的 80华诞之际,我们满怀豪情地迎来了《陕西农民报》创刊 48周年纪念日。我谨代表《陕西农民报》全体员工对长期关心和支持本报工作的各级领导、各界朋友和三秦父老致以衷心的谢意 !  回顾《陕西农民报》走过的历程,我们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在建国初期三年经济恢复取得巨大成就的 1953年,《陕西农民报》创刊了。在历史的长河里, 48年只是短暂的一瞬,但对本报几代报人来说,确是难忘的峥嵘岁月。《陕西农民报》曾在农村各个历史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传媒》2002,(5)
今年年初,《陕西日报》等新闻 媒体发了一条消息,说《陕西农民报》(以下简称陕农报)今年发行量超过10万份,是我省在农村发行量最大的一张报纸。 读了这条消息,我留心阅读了2980至3031期的陕农报,(周三刊四开8版),觉得它在发行和办报上能上新台阶,是陕农报50年来历史上竞聘上岗的第1位女主编张彤和全体工作人员以“三个代表”思想统揽全局,解放思想,开拓奋进和全心全意为全省2700多万农民服务的结果,也是陕报社委会正确领导的结果。我读了50多期报纸,从几千篇新闻和其它文章中深切地感触到它在办报中脚踏实地,讲实情、重实干、报实事,努力让2700万农民得实  相似文献   

7.
校天奇 校天奇现任煤炭部蒲白矿务局宣传部副部长。企业报记者,《中国煤炭报》、《当代矿工》等十多家报刊特约记者。从事新闻宣传工作20多年。 他先后在各报刊发表各类文章、图片1499件,其中58件获奖。他采写的《蒲白心腹之患》一稿在《中国煤炭报》1466期和陕西日报社会大视角1994年6月13日头版头条刊  相似文献   

8.
他用人生这支笔,饱蘸自信、勇气、热情、毅力的墨汁,为自己画出了走向成功的轨迹。他,就是渭南日报记者王文。(一)1993年底,王文被借调到刚改日报的渭南报从事摄影采访工作,实现了蓄之已久的记者“梦”。短短两年多时间,他竟在各类报刊发稿600多篇(幅),其中不乏名篇佳作。1994年,他的组照《’94三秦质量活动有声有色》获陕西省新闻奖社会问题类二等奖,《王杰山书记现场为农民朋友咨询服务》获“科技之春”征文一等奖,《白水有了一个边贸市场》获“金屋杯”摄影大赛二等奖。1995年,《农民请专家到田间地头》获“底店杯”摄影…  相似文献   

9.
1998年9月10月,《中国改革报·时代周刊》以多半个版的头条位置刊发我采写的报道《河南农民问题调查之一:农民负担重在哪里?》尽管文章写得较为一般,但立即引起了当地领导和广大读者的关注。1998年12月17日,该周刊又以同样版面、位置刊发了我采写的后续报道《河南农民问题调查之二:村委选举——农民选你才能当》,此文也同样引起了较大的社会反响。河南省主管农业的副省长王明义看了文章后对记者说:“文章写得很好!就需要你们这样的记者写这样的文章。”河南省监察厅副厅长冯晓武看到《河南日报》转载的这篇文  相似文献   

10.
一、漫步在大花园之中 最近我们看了不少企业报副刊,真好似漫步在花园之中,比如,《中原电子报》文化版”、《长江航运报》“企业人文化”、《鞍钢日报》“热土·品读”、《江苏石油报》“邵伯湖”、《北方电力报》“生活树”、《铁道建设》报“花蔟”、《新疆石油报》“黑油山”、《石化管道报》“热流”、《上海铁道》报“汽笛”、《陕西邮政报》“绿色憩苑”、《万向报》“万向潮”、《拖拉机报》“东方红”、《茅台酒报》“杨柳湾副刊”、《焦作矿工报》“光与热”、《莱钢日报》“钢花”、《黑龙江邮电报》“绿韵”、《河南石油报》“秦淮风副刊”。  相似文献   

11.
小知识     
中国最早的文摘刊物 :即 1879年 5月 6日在上海创办的旬报——《集成报》。该报内容丰富 ,摘录政治、科技、史地、掌故和轶闻等。如第 1期摘有清地方的奏折 ,还有“抗税日兴”、“古邮券居奇”、“百岁新婚”等社会新闻。该报所载文章 ,大都摘自《时务报》、《万国公报》、《汉报》、《博文报》、《新闻报》、《官书局报》、《巴黎时报》、《上海字林西报》等外文报刊。《集成报》为石印 ,受到了当时社会读者的欢迎 ,后因故停刊。 190 1年在上海又创办了一份铅印的《集成报》,内容、刊期、装帧均与停刊的原《集成报》相同。——摘自《中国读…  相似文献   

12.
在去年出版的第5期《湖北新闻通讯》上,集中刊登了《孝感报》的17篇业务探讨文章。这组文章既有经验交流和采编体会,又有业务探讨和专题研究;作者既有报社的负责同志,也有一般编辑记者。它们令人信服地告诉我们:《孝感报》的同行们很重视新闻理论与实践的探讨和研究。《湖北新闻通讯》在卷首发表“编者的话”说:这一期  相似文献   

13.
新闻界前辈告诉我们:“小报要小办、精办。”又说:“小报要抓大问题。”如何实现上述要求,并使二者统一起来?这是众多的小报工作者在实践中正不断探索并应创造性地予以解决的一个问题。回忆一九八三年四月三十日《陕西农民报》副刊刊登的《给老婆让个座》一文的编改过程和发表后引起的反响,我以为“聚英采蕊,大题小做”的编辑方法,仍可看作实现上述要求的众多方法中之一种。《陕西农民报》是以陕西农民为主要读者的一张综合性通俗小报。它的副刊取名  相似文献   

14.
陕西华县毕家乡拾村农民胡稳善自1979年以来,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农民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陕西日报》、《渭南报》发稿480多篇,其中近一半是批评性稿件。他敢于坚持真理、敢向歪风邪气作斗争,受到了群众的称赞,先后被评为省、地、县优秀通讯员。1979年4月17日《陕西日报》“读者  相似文献   

15.
今年第一期《新闻记者》杂志的“向您推荐”专栏,摘登了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记者罗伯特·卡恩1968年写的调查报告《救救国家公园》,同时还刊登了推荐文章《见微知著妙笔生花》。读了这两篇文章,感慨良多。我不想贬低卡恩的作品。在当代美国记者的报道中,他这篇《救救国家公园》算得是杰出之作,不然他怎么会获得美国1969年“普利策全国报道奖”呢?我认为《新闻记者》杂志推荐  相似文献   

16.
最近参加完陕西省委办的“总编台长培训班”,认真地学习了1992-1999年间江泽民总书记有关宣传思想工作的重要讲话,学习了省委领导有关宣传方面的要求,结合自己担任陕西农民报主编两年多的实践,我觉得当好农民报记者起码要做到“三不怕”(即不怕走、不怕狗、不怕丑)。先说不怕“走”。因为农民报记者大量的活动是在农村,就经常会遇到“走”的问题。为此.我们采取:一是教育号召大家“走”。这些年,由于种种原因.人常说的“三转”记者多了起来。所谓“三转”,实际上就是一天跟在领导夙子后边转,跟着会议发的贴于转,跟着一帮同伙…  相似文献   

17.
1996年11月14日《中国煤炭报》发表该报记者韩广晨的《多种经营排“老几”》的文章,引起了陕西省煤管局副局长、铜川矿务局局长霍世昌的高度重视,并亲自撰写了《推荐一篇好文章》刊登在11月23日的《铜川矿工报》上,在百里铜川矿区产生了轰动效应。霍局长评报这是去年里的第二次。第一次是当看到陕西日报《社会大视角》专栏上刊出一组《古今奇观虎怕牛》的摄影报道时,霍局长立刻写了《国有企业一定能重振虎威——老虎怕小牛的启示》文章在《铜川矿工报》上发表。文中引用了“反正俺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谁敢把俺饿着!俺便是整日睡大觉,自有好吃好喝送来,既然如此,俺又何必与小牛争斗呢?”这段很耐人寻味的话语,道出了改革大潮中国有企业存在的问题,说出了乡镇企业的实力,同时又指出了国有企业如果再四平八稳、悠然自得地度日子,不仅要在“牛虎斗”的市场竞争中败下阵  相似文献   

18.
作为陕西日报记者,我连续五年随陕西“两会”代表团赴京采访,亲历全国“两会”新闻战,可谓是“惊心动魄”,那种紧张激烈的“高速连轴运转”,常常令我在每次大会结束后好多天还缓不过劲来。 回想静思,在每次“两会”间的十几天里,我平均每次接待来陕西代表团采访的国内外记者都在三百多人次以上,其次还加班向陕报写新闻稿二十篇左右。尤其是今年会上涌起的西部大开发热,陕西代表团成为众多新闻媒体关注的“热点”,来团采访的各路记者达六百多人次,陕西代表被采访的报刊、电台、电视台频频刊播,形成“西部热”带来宣传“陕西热”…  相似文献   

19.
陕西农民报“转战之路”摩托车采访活动新闻发布会,于10月17日在西安人民大厦举行。陕西农民报主编在会上说,“脸黑了,人瘦了,但笔杆子却硬棒起来了。”“转战之路”摩托车采访活动是陕西农民报为纪念党中央和毛主席“转战陕北”45周年而举行的。这次采访活动分前后两批,有9位编辑、记者参加,持续了两个多月。57岁的主编王自忠,常务副主编张德泉分別带队,他们人人骑着摩托车沿着毛主席、党中央当年转战陕北的路线进行采访。45年前,蒋介石命令胡宗南亲自指挥23万兵力向延安进犯。在当时敌强我弱的态势下,党中央、毛主席于1947年3月18日撤离革命圣地延安,转战陕北,历时一年零五天。在这次陕北转战期间,毛主席、党中  相似文献   

20.
据《新闻出版报》报道,号称白色革命的地膜技术,在平凉地区推广比较困难。《平凉报》先后组织了不少稿件,如请专家谈地膜覆盖的基本知识、介绍推广地膜覆盖的成功经验,发表推广地膜玉米的言论,甚至提供购买地膜的商品信息,经过几年连续宣传和推广,该地区地膜玉米种植取得了很大的成绩。《平凉报》为科技宣传做了一件实实在在的事。然而,有的新闻单位的领导和新闻工作者,对宣传科技不够重视,口头上说重要,实际宣传得少,具体表现在:对科技宣传无具体计划和安排;有畏难情绪,怕科技新闻、文章登多了容易枯燥,影响受众;科技报道头条少;科技评论写得少。登得也少。李瑞环在全国科技宣传工作会议闭幕式上说,发展科技是功在当代,福及子孙,是事关国家兴衰的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