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补偿教学可分为增补、调补、修补三种类型,它具有臻善性、预设性、平衡性等特点。补偿教学的结构可根据补偿的计划性、时机性等划分。开展补偿教学研究对于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到实处、消解各种教育教学问题、保持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再出发的正确方向都有重要意义。两个教学案例阐释了同步补偿教学和后置补偿教学的实施方略。  相似文献   

2.
流域生态综合补偿是平衡流域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是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机制的具体探索。目前,各省(区、市)已积极投入流域生态综合补偿的建设进程中,但实践中存在着补偿思路缺乏协同性、补偿主体缺乏内生动力、补偿标准缺乏精准性、补偿方式缺乏多样性、补偿机制缺乏长效性等五大问题。为此,文章从政策协同、平台建设、资产核算、绿色金融和产业5个维度出发,建立流域生态综合补偿一体化创新模式,以促进市场化、多元化生态补偿的协同力度,推动流域绿色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3.
闽江流域主要以经济补偿、项目主导、工程建设等多种方式对生态保护者进行补偿,但仍存在资金来源单一、利益分配不合理、补偿方式不足、补偿标准不科学等问题,为了研究流域生态补偿机制的构建,以闽江流域多年来生态补偿机制构建的现状为研究对象,提出扩宽补偿资金渠道、完善监督约束措施、探索多元化的补偿方式、科学制定补偿标准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我国农村征地补偿相关立法位阶较低,缺乏就补偿原则、规范化补偿程序等宏观性问题的有效规制。可从征地补偿权益基础、征地补偿原则、征地补偿标准和征地补偿程序四个方面构建我国农村征地补偿统一立法。  相似文献   

5.
文章从中外弱势群体高等教育补偿现状出发,运用文献资料法、数据分析法、案例法,对现行补偿政策进行梳理,探讨了目前政策补偿的特质:政策系国家政府领导人与专家学者等共同体推动的产物;注重对高等教育入学机会的补偿;从经济救助转向人力资本的帮扶等。同时指出目前遇到的困境与局限;改善困境的措施有建立全社会参与和长效补偿机制、坚持弱势补偿的立法原则、高校发挥其执行主体作用、提高政策执行的实效性和人文性。  相似文献   

6.
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发展滞后的主要原因是制度供给不足。教育补偿则是一种制度性补偿。农村学前教育教育补偿应关注补偿什么、怎么补偿及补偿效果等问题,即关涉教育补偿是否契合并有效满足补偿对象的需求。根据"供需适配性理论"及其四项标准,应提升农村学前教育教育补偿的相关性、可及性、质量性以及相适性,促进教育资源的高效配置,提高教育补偿的精准度和有效性,切实保障受教育者的教育权利,推进学前教育公平。  相似文献   

7.
建立健全生态补偿法律制度是确立生态环境资源价值属性的要求,是权利和义务对等性原则的体现。也是经济发展和保护生态利益的必然选择。针对我国目前生态补偿制度存在的立法缺陷以及理论技术上和管理体制上的问题,应从生态补偿的政策、生态补偿的原则和构建合理的生态补偿法律体系等方面完善我国生态补偿制度,为生态补偿实践提供可靠的法律依据。  相似文献   

8.
环境侵权是一种特殊的民事侵权行为,与一般的民事侵权相比较,具有侵权形态的间接性、反复性、累计性等特征,受害人所受损失往往无法得到赔偿。在借鉴日本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构建我国的环境损害公共补偿制度,可以切实保护环境受害人的权利。  相似文献   

9.
关于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性质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村集体土地征地补偿性质和征地性质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概念。征地的性质决定着征地补偿的性质,征地补偿的性质又决定着征地补偿的标准、分配范围、分配方法和比例。征地补偿的性质不明确,在现实中产生了很多问题。在现行的法律体系下,我国的征地补偿具有法定性、非市场性、非完全性、成员共有性、非国家支付性、地域差别性和先付性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资源环境和生态问题日益成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瓶颈,生态补偿作为解决生态环境问题的一种有效手段,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赣南等原中央苏区地处丘陵山区,面临着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两难选择,生态补偿的有效实施是破解这一难题的重要措施。结合国内外生态补偿的理论与实践,从东江源头补偿、矿区补偿和林业补偿等方面探讨了生态补偿路径,为赣南等原中央苏区生态补偿政策体系的建立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以青岛市旅游资源普查收集资料为依据,运用系统分析方法对青岛市旅游资源数量、类型、等级以及旅游风景区的空间结构进行了分析,掌握了青岛市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特征,揭示了区域旅游发展潜在优势,提出青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有机整合的发展方向,从而达到优化区域旅游系统的整体功能、有效地开发旅游资源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西藏旅游资源丰富,将丰富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和旅游资源结合起来,对西藏休闲体育旅游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文章分析了西藏发展休闲体育旅游的有利条件、现状和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发展西藏休闲体育旅游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试析连云港市旅游资源开发中的环境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环境问题是城市旅游资源开发过程中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环境破坏、环境污染、生态失衡等环境问题直接影响着旅游业的持续与健康发展。文章以连云港市为例 ,分析了该市旅游资源开发中所面临的环境问题 ,提出了促进该市旅游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若干途径  相似文献   

14.
当前学术界关于乡村旅游,乡村文化,民俗旅游的研究很多,但是关于具体的参与型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专项研究几乎没有。从这个角度出发,探讨参与型乡村民俗旅游产品的开发思路,对乡村民俗旅游的发展提出了一些积极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旅游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和依托。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历史悠久,数量众多,类型丰富,分布地区广,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具有很高的旅游开发价值。文章在分析河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特点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系列旅游开发构想。  相似文献   

16.
福建山区旅游精品开发方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福建山区旅游资源的开发关系到福建山区经济发展的新增长点和后劲。本文根据福建山区旅游资源的特色而提出旅游精品的开发战略措施。  相似文献   

17.
论云南宗教文化的旅游开发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云南宗教形态纷繁复杂、类型齐全,内容极为丰富,是发展宗教化旅游的理想地区。近年来,云南已建成一批以宗教化为中心内容的旅游景点,但开发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只要在贯彻国家宗教政策的前提下,充分挖掘云南丰厚的宗教化资源,开发多种形式的旅游产品,宗教化旅游一定能在云南旅游业中大放异彩。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内旅游的人均消费对国民人均GDP有着密切的依存关系。研究这种关系对于我国制订合理的国内旅游发展规划、开发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有针对性地进行旅游市场营销.促进我国国内旅游发展具有重大的意义。本文拟以国家统计局所提供的官方数据为依据.通过建立计量经济学模型来得出我国国内旅游人均消费与国民人均GDP之间存在极强的相关关系和相应的回归模型:同时可以从1999年东南亚经济危机和2002年SARS对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影响证明旅游业具有脆弱性和敏感性的特点.以及我国国内旅游发展的临界点为1000美元的结论:最后还可以应用此模型对我国国内未来的旅游消费进行预测。为制定未来的旅游消费政策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9.
浅析云南乡村旅游开展的前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乡村游是2006年中国旅游宣传主题。云南有25个特有少数民族,其文化独具特色,保存也比较完好,具有发展高端乡村旅游产品的良好条件。我们可以在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实施反贫困战略、乡村旅游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积极探索,以寻求本土化、中国化的乡村旅游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20.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的根与魂,缺少乡村文化内涵作为精神内核,乡村旅游业将失去生命力。乡村文化作为一村一地发展历程的有效见证,如若不挖掘不利用不传承,极有可能销声匿迹。因此,乡村文化与乡村旅游业的有效融合,不论是对乡村文化的保护与传承,还是对乡村旅游业的发展、乡村振兴的实现均是一件利事。辽宁省具有丰富的乡村文化,为其深度发展乡村旅游业提供了优越条件。本文在分析目前辽宁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着重探讨了辽宁省乡村旅游文化的构成,如遗址文化、民居与村落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等,并针对乡村文化与旅游业的融合发展,提出几点可行性的建议与对策,以期促进乡村文化和乡村旅游业的双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