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诗词是中华文明宝库中的一道亮丽风景,好的诗词往往图画美、文辞美、节律美、情感美兼具,实在值得投入精力用心研读。但是,人们在品读诗词时又常常会遭遇梗阻,有时简直如坠烟海,不能轻松畅快地理解诗词之意、之美、之妙,尤其是在应试的特定时空条件下,不能够迅速而准确地解答诗词鉴赏题,因此,探索解读诗词的妙法便成了一个重要的现实问题。其实,解读诗词自有“法”在,探得妙“法”,依“法”巧解,便可以省时省力,效率大增。一、意象分析解读法诗词忌讳直白地说理、抒情,它偏重于通过创造意象来传达情感。因而,诗词的主旨便隐蔽于这些意象中。…  相似文献   

2.
中学物理中,运动学问题通常是用公式法求解,也可以用图像法求解,选择最巧妙的方法往往能够使解题更快捷有趣。教学中探讨一题多解甚至巧解,有助于学生巩固基础知识、开拓思维、提高解题技巧。  相似文献   

3.
<正>"以诗解诗",就是让学生学习用诗词的语言和思维去解读诗词,以便更好地领会诗人、词人的情感,感受古典诗词的独特艺术形式和韵味。"以诗解诗"的过程就是为古诗词教学营造出一个诗词的氛围,使学生受到更多古典诗词文化熏陶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古代诗词作家崇尚“含不尽之意于言外”的“言外之旨”“韵外之致”。在古诗词教学中,如果老师过于理性化,遇字必解,就会大大削弱诗词的神韵与诗意,学生的想象能力、领悟能力、审美能力便无从提高。能否以诗词来解读诗词,《声声慢》的教学便是一次尝试。笔者试图以品味富有内涵  相似文献   

5.
《宜宾学院学报》2017,(4):42-48
叶嘉莹在解读与研究过程中,不但立足诗词文本注重审美意蕴的诠解,而且将之放到原有的历史文化语境中加以把握与析解,揭示诗词所蕴涵的儒家文化意蕴与历史之维。以儒家文化观照中国古典诗词与诗学的审美特性,不仅可以揭示古典诗词所蕴涵的儒家文化意蕴,而且也将拓展和丰富学界对诗词的研究和解读。  相似文献   

6.
<正>一、引言一题多解和多题一解是数学解题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数学解题方法一般分为通法与巧法,通法着眼基础,巧法着眼提高.通法是巧法的基础,巧法是通法的升华.在目前的数学解题教学中,一方面,一些教师对通法推崇有加,而对巧法敬而远之,甚至谈“巧”色变,学生习惯于套用解题的固有套路与程式,思维僵化而无创新色彩,“韧”性有余而“灵”性不足;而另一方面,一些教师片面追求巧法,  相似文献   

7.
"知人论世"即解读诗词要结合作者的思想经历和所处的时代背景。掌握"知人论世"的方法,有助于准确把握诗词的内涵。  相似文献   

8.
如何提高初中生写作水平是语文教学中的难题。中国是诗歌的国度,诗词是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应好好挖掘利用。仿写是桥梁,将诗歌与作文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实践表明,妙用诗词,巧作仿写,是作文训练的有效方法之一,它有助于学生领会写作理论与技巧,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作文规律。  相似文献   

9.
在特定条件下,用某些特殊的思维方式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人们常将这一方法称做巧解法。考试时使用巧解法,可达到快速准确求解的目标;教学时使用巧解法,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创性等。本文对巧解时常用到的五种方法:差量法、观察法、守恒法、转化法、巧写化学方程式法做了粗浅的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0.
诗词解读向来有"诗无达诂"之说,"鸳鸯"一词由于词意的递延、时代的变迁等原因,在文本解读中常会发生淆乱,厘清词旨将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文本真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