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采用文献资料法、逻辑演绎法等方法分析边区体育发展的历史动因和历史价值,目的在于揭示其发展与繁荣的历史必然性,准确把握当代体育发展的历史逻辑,并从中获得历史借鉴和启示。陕甘宁边区体育的发展与繁荣,抗日战争与民族意识的觉醒为其提供了精神动力,领导身体力行与专业组织的成立为其提供了组织保障,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方针与大生产运动为其提供了物质基础,专门的培训机构与体育人才的培养为其提供了技术支持。陕甘宁边区体育具有军事化、大众化和常态化特点,其历史价值在于:增强了军民的体质,提高了部队战斗力;促进了边区人民的空前团结,凝聚了民族力量;为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开辟了新的路径,积累了宝贵的经验,提供了人才支持和技术基础。陕甘宁边区体育的发展启示我们:当代体育的发展不仅需要崇高的理想来引领、健全的组织来领导、专业的人才来支撑、先进的文化来保障,而且必须具有鲜明的服务“健康中国”“美丽中国”的时代主题和服务服务于广大普罗大众的价值取向。  相似文献   

2.
在纪念中国共产党建立70周年之际,我校组织编写出版了一批研究党的光辉历史和党建理论的新著,作为献给党的70诞辰的一份珍贵礼物。这些新著选题意义大,论述深刻,具有较高的学术理论价值和重要的思想教育意义,出版后受到了读者的欢迎和好评。本文仅就其中的六部作一简要评介。我校马列教研部房成祥、黄兆安主编的《陕甘宁边区革命史》(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年5月出版,46万字)一书,比较详尽地记述了陕甘宁边区建立、发展和结束的历史。填补了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外交等全方位研究陕甘宁边区历史的空白。该书注意突出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首席模范根据地陕甘宁边区的特殊地位和它对中国人民解放斗争的伟大贡献,恰当地反映了中共中央和以毛泽东同志  相似文献   

3.
延安时期,作为革命艺术的木刻版画在陕甘宁边区的传播经历了在地化的历程。延安木刻版画从城市化的艺术作品转换为乡土化的动员媒介,兼具救亡图存的现实需求和崭新中国的未来想象。从在地化逻辑上看,延安木刻版画创作吸收欧洲先进的版画经验,扎根延安大地,汲取中国传统文化和延安民间文艺的精髓,更加吻合中国民众审美风格。延安木刻版画融入陕北地域特色,赋予边区日常生活意象以革命象征;传播边区社会新样态,成为党的有力喉舌。从中国精神意蕴上看,延安木刻版画的在地化旨归淋漓尽致地展现了革命斗争精神、创新进取精神和家国情怀,不仅鼓舞了当时边区乃至全国军民抗战活动和生产建设的热情,还能为当今党的社会动员奉献红色基因和历史智慧。  相似文献   

4.
陕甘宁边区教育,是民主革命时期老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无产阶级教育史上光辉的一页。在党中央和毛泽东同志直接领导下,陕甘宁边区教育工作创造了极为丰富的经验,为发展无产阶级教育事业留下了极可宝贵的遗产。虽然我们今天所处的时代、环境和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是,边区教育工作的一些根本原则却具有普遍意义,至今仍然适用;它在教育和教学方面的许多方式、方法,今天亦可借鉴。为了满足广大教育工作者研究和学习老区教育经验的需要,本刊拟开专栏,陆续选载陕甘宁边区教育资料。本期刊登的,是教育界老前辈刘泽如同志在一九四六年所写的《陇东中学的政治思想教育》。尽管时隔三十多年,但在党中央强调加强政治思想工作的今天,重读这篇文章,仍会受到启发和教益。  相似文献   

5.
抗日战争爆发后,陕甘宁边区的开明绅士在中国共产党政策的感召和法律的保障下,参与到陕甘宁边区的建设中来。他们积极建言献策、揭露敌人阴谋、支持土地改革,为边区的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开明绅士参与边区建设不仅缓和了边区的阶级矛盾,而且逐渐完成了对自身的改造,同时也为中国共产党提供了宝贵的统战经验,表明了中国共产党局部执政能力的成熟。  相似文献   

6.
本文考察了陕甘宁边区工业建设中的厂长负责制产生、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过程,探讨了根据地公营企业中党、行政、工会之间的关系,阐述了边区实行厂长负责制的历史作用及其经验教训、文章认为:边区公营企业实行厂长负责制,是一次开拓性的实践;延安时期党尊重人才,注重实效,大胆起用知识分子的政策,以及依照企业中党、政、工会不同职能的特点解决领导体制的思路,对今天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有着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7.
《无字》用新历史主义的视角书写中国革命历史,它不再拘泥于原先的意识形态框架,超越了事件发生当时狭隘的历史意识,站在人类的立场上去反思历史。张洁以极富质感的个人色彩对辉煌的革命历史进行了个人化的重构,不但使得一些鲜为人知的历史事实浮出地表,同时使辉煌的红色革命史增加了一些异质性,历史及活跃在其间的人,是无法作出非此即彼的价值判断的,也不能作出这种判断。  相似文献   

8.
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划时代的革命运动.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推翻了中国延续两千余年的封建帝制,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革命派的领导下,首次把民主共和的旗帜插遍了中国大地,在中国民主革命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一、边区教育的社会基础与历史任务一定的文化教育是一定的政治经济的反映。边区的社会经济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作为其观念形态之反映的文化教育也是进步的,但也有其落后的因素。边区人民早就推翻了封建半封建的统治,建立并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经济,这就是民主政权、统一战线、抗日战争、反蒋反美、减租减息、土地改革、各式各样的变工队与合作社、各种规模的工厂与作坊等等。以这种社会形态为基础,发生和发展了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新民主主义的文化教育反映了边区人民的新  相似文献   

10.
“革新文字为工农,消灭文盲大志同。拉丁方案齐心造,实际推行首著功。”这是吴老在《悼伯渠同志》的诗十二首中的一首。吴老在自注中写道:“(一九三○年)伯渠同志在海参崴时,曾共同从事拉丁化方案的创造工作。以后在陕甘宁边区,在伯渠主席主持下,拉丁化新文字曾风行一时,卓著成效。”吴老——吴玉章同志是我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之一,也是卓越的老教育家。他在自己的革命一生中,曾为中国文字改革事业,付出了巨大的精力和心血,为党和人民做出了重要贡献。吴老记述的陕甘宁边区的新文字运动“风行一时”的情景,今天回忆起来,更加缅怀吴老在文改事业中不可磨灭的历史功绩。  相似文献   

11.
郭琦主编、全国政协副主席屈武题词、陕西省副省长孙达人作序的第一部全面反映陕西历史的专著——《陕西五千年》,近期已由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是一部具有陕西通史性质的历史读物。该书从传说中的黄帝写起,一直叙述到当前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相似文献   

12.
《陕甘宁边区教育史》是“七五”期间国家重点教育科研项目,刘宪曾等陕西教育界的知名教育家笔耕十余年,近日巳由陕西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我国教育界的一件大事。陕甘宁边区教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教育发展成熟的光辉典范,在中国革命根据地教育史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总结、继承陕甘宁边区教育这份宝贵遗产,对于发扬延安精神,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创造性地进行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编写《陕甘宁边区教育史》,从一开始就受到中央及陕西省领导的支持和重视,原副省长林季周同志任编  相似文献   

13.
政治生产力范畴是一种新质的现代生产力,与历史共生,与现实共契。它是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科学发展观这一逻辑起点上提出的,是在《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向度上出场的,具有特定的内涵、时代特征和现实社会功效。它丰富了现代生产力内涵,深化了马克思生产力理论,改变了人们的思维模式,更重要的是它提供了当下“公民社会”的理论底蕴。  相似文献   

14.
李善奎先生的《诗歌鉴赏学》,是诗歌鉴赏领域的一项新成果,是诗歌鉴赏理论研究的一部力著。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该书对诗歌的美学特征进行了系统的揭示与论析;二、该书对诗歌鉴赏的主体进行了深刻的考察与探讨;三、该书对诗歌鉴赏活动的生成及运行轨迹给予了严谨的论证和形象化的呈现;四、该书提供了诗歌鉴赏的新方法和新经验。  相似文献   

15.
发展教育是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革命根据地建设的重要内容。革命战争时期,党曾在小学教育领域推行了“民办公助”的教育政策,其中尤以晋察冀边区的实施最为得力。晋察冀边区“民办公助”小学教育的发展经历了政策推行和政策延续变化两个阶段,在资金筹措、办学模式和教学内容等方面更加灵活多样。这种教育模式促进了边区基础教育的普及,推动了战时环境下边区教育的发展,同时展示了对“新教育方针”的努力探索,反映出教育与边区政治、经济等因素互相调适的发展特点,为新中国小学教育的发展提供了经验与借鉴。  相似文献   

16.
西北人民的革命斗争,在中国近现代史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斗争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很久以来,人们就盼着能够看到一部比较全面地反映西北各族人民革命斗争的史书。张振德、赵喜民同志主编的《西北革命史》(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年版)的问世,使人们的夙原得偿。首先,《西北革命史》以丰富的史料,鲜明的格调,如实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西北人民革命斗争的历史画卷。读者只要稍稍浏览一下这本书都会为西北各族人民的光荣革命传统和辉煌业迹赞叹不已。从19世纪40—70年代西北各族人民反抗沙俄帝国主义侵略新疆的斗争开始,到兰州决成、进军西宁、贺兰山下围歼战、新疆和平解放,等等,这一幕幕扣人心弦、威武雄壮的活剧,使得这块古老而神奇的黄土地,放射出熠熠的光辉。《西北革命史》一书的作者从宏观研究的高度,把看来是分散的西北各族人民的革命斗争,有机地  相似文献   

17.
《中国革命史》是目前电大、成人教院各专业均要开设的基础理论课程。主要讲授从1840年以来的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至今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历史,属于公共政治课。多年来,《中国革命史》在教与学、学与考等方面存在着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归结起来就是一句话:不受重视。学生不愿学,教师的积极性也受影响。为电大的长远发展考虑,《中国革命史》等公共课程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8.
全面抗战爆发后,为团结广大妇女的力量,陕甘宁边区改组妇女代表大会为各界妇女联合会,开展抗战动员工作。边区妇联通过开展纪念大会、发表告妇女同胞书,利用歌谣、墙报、传单和庙会等方式多层次宣传抗日。边区妇联积极扩张组织基础、提高妇女教育水准并着力改善妇女生活。在边区妇联的动员下,边区妇女踊跃加入妇联,积极组织自卫军、劝夫送子入伍、动员离队士兵归队以及慰劳支援前线,为抗战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边区妇联的动员工作为其他地区的妇女工作提供了经验借鉴。  相似文献   

19.
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中国共产党与生俱来的政治品格,它有着特有的历史逻辑。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就是中国共产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话语逻辑和价值旨归。为实现中国梦,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不同历史时期,开展了伟大斗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必须高度重视和切实防范化解各种重大风险,这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社会斗争学说。统揽伟大斗争,统筹“五位一体”建设,取得了新时代十年的历史性成就。以史为鉴,要继续坚持和发扬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政治品格,就必须树立斗争必胜的信念,确保斗争方向和实践主动权始终置于党的领导之下,并在此基础上,提高斗争本领;要弘扬伟大的斗争精神;将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的品质同自我革命有机结合,不断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  相似文献   

2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我们党长期奋斗、创造和积累的重大成就。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局部执政的制度建设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形成奠定了重要基础,积累了丰富经验,留下了宝贵遗产。纵观中共民主革命时期制度建设的轨迹可以看出,民主逻辑与革命逻辑的相互交织、中国实际与外在模式的有机结合、制度继承与制度创新的辩证统一,构成了影响中共局部执政时期制度演化走向的三重逻辑。深入研究和系统总结中国共产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制度创新成果和宝贵历史经验,对于深化社会主义制度建设史研究,科学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历史渊源,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