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乒乓世界》2013,(12):98-100
问:“我在实战中正手没有反手稳定,而且经常被对方打退台,不知如何能更主动一些?” 技术解析:李先生的反手推挡和搓球等基本动作确实比他的正手攻球更加稳定,这主要是由于他在握板时食指吃力比较多,这样有利于提高反手技术的稳定性,但对正手来说就容易使击球变僵硬。  相似文献   

2.
吕海波  赵晖 《乒乓世界》2012,(11):116-117
俱乐部连接: “乒在民间”第六站,我们来到了位于北京市丰台区的“老朋友俱乐部”。这家俱乐部虽然占地面积不大,但乒乓运动设施一应俱全,足以满足球友们练球切磋的需要。俱乐部成员除了打球之外,还有一项共同爱好——音乐。常说喜欢音乐对打乒乓球有很大帮助,因为两者在节奏方面有很多共通点。因此,俱乐部的球友时常在一起交流,鉴赏音乐的同时也在不断提高着乒乓球技艺。  相似文献   

3.
很多业余球友都和蔡先生一样有这个理解误区,以为前一个动作小一点,下一板还原就能快一些,其实不然。连续击球动作“不怕慢,就怕断”,如果前一个动作没充分做完的话,身体的重心交换就没有完成,下一板衔接也就不会准备充分;而只有重心交换的感觉强烈,交换或调整板形时才能做到足够放松,这个环节对击球质量的影响更为关键。此外,如蔡先生所说,他正手击球的幅度确实比较小,拉弧圈球时手没有充分挥上去,下摆也不够充分,这样不但影响连续击球时的重心转换,而且容易造成身体各部位的发力脱节,击球实效差。建议他再练习的过程中,手要大胆地摆下去、挥上来,让手臂在运动过程中产生一点惯性,这样再加上转腰做功,球拍与球之间的距离就足够了,而且能够保证手和腰的动作能够同时向同一个方向做功,整体动作会非常干净,发力也会更直接,击球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4.
5.
《乒乓世界》2006,(3):85-85
乒乓球的正手与反手,有着天然的矛盾,两者在站位、重心转移等一系列要素上需求迥异;正手进攻时,左脚在前右脚在后,发力过程中重心从右脚转移到左脚,动作幅度较大,击球时间相对较晚;而反平进攻时,右脚在前左脚在后,重心从左脚转移到右脚,动作小,击球相对较早。因此,往往是鱼与熊掌难以兼得。  相似文献   

6.
乒去乓来     
《乒乓世界》2003,(9):51-51
有追求的CS(反恐精英)玩家,大多爱看高手对决的视频,不单图个过瘾,更是间接吸取“内力”。高手们纯熟的技术、高超的战略和大胆的创意。每每使人于快感和激赏中有所得,多看高手的对决,是菜鸟成长的终南捷径。 乒乓球又何尝不是如此? 来看看半专业的对决吧!技术的对抗,战术的较量,更有细腻的心理变化,皆出自真实仗阵,读来颇有趣味:  相似文献   

7.
乒乓球被誉为我国的“国球”,几十年来一直处于世界领先地位,特别是第四十五届世乒赛,我国乒乓球健儿奋力拼搏,再次囊括全部金牌,全国上下再次掀起了乒乓热。目前,我省各中小学校打乒乓球的人数日渐增多,有许多学校团体或个体开设了乒乓球培训班。这是一件好事。但是,由于少年儿童对乒乓球运动知识了解甚少。击球动作不求规范,直接影响少年儿童乒乓球技术的提高和进步。所以使少年儿童掌握正确的动作定型非常关键。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14,(9):96-97
陈先生也属于那种打球特别爱发力的球友,除非这板发力球能够完全置对方于死地,否则想从反手转到正手来实施衔接,几乎不太可能。正反手衔接进攻是一个组合套路的问题,它牵扯到前一板的节奏,质量,转换步法,重心交换等等,陈先生是左手持泊,他在正常击球时左脚太往外冒了,这样的站位打起反手来问题不太,但是换到正手时就很容易造成击球时间过晚。  相似文献   

9.
《乒乓世界》2013,(9):96-97
问:“我正手使用长胶胶皮,想练习一些进攻套路。但不知如何改进击球动作,提高比赛中使用长胶的命中率?”  相似文献   

10.
林仁布  马凯旋 《乒乓世界》2004,(1):i010-i010
这是目前进攻型选手必须掌握的技术。This is an essential1 technique which shoulobe mastered2 by offensive players① essential:(形)必要的;不可缺的。② master:(动)精通;掌握。 它的特点是:使用范围广泛,兼顾了威胁性与稳定性,近、中台均可使用。它还具有节奏上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乒乓世界》2003,(2):54-55
大致来说,初学者亟待加强的主要有两个方面——球感和动力定型。 球感代表你对球性的熟悉程度,譬如,能否把握球的弹跳规律,触球时手上的感觉是否敏锐,等等。球感的建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唯手熟耳”。为弥补上台练习时间的不  相似文献   

12.
王先生在用反手生胶进行弹击时动作相对比较松散,而且总有想去摩擦的感觉,这与生胶本身的胶皮特性其实是不相符的。生胶进攻要求爆发力集中,击打时突出撞击的成分,这样才能体现其“快速下扎”的出球特点。王先生动作的散主要体现在几个方面,一是肘部总习惯往上架,而且是越打越架,容易造成肩膀大臂的僵硬,同时给前臂和手腕的击球压力也比较大。  相似文献   

13.
一、正手抽球技术动作要领 1、正手摆拍在右侧前。 2、击球前肘关切伸直,前臂外旋,手腕向后伸,引拍至右前侧准备击球,拍面垂直于地面。  相似文献   

14.
李惠芬 《乒乓世界》2002,(12):38-39
正手攻球时,拉手的时间早了不行,晚了同样也不行。对于初学者来说,他们常常看到的是:正手攻球都是提前拉手等在那里,球到后击球。但是这样一来,击球时间往往不好掌握,如果来球的节奏对不上,就会造成失误,特别是对付高吊弧圈球,从站位开始到拉手击球,整个动作要做到协调一致,如图所示,一气呵成更为重要。为了能做到这一点,首先要把转腰拉手的时间掌握好,腰在向右转动的同时,手也随之摆动在适当的位置上,当球落在自己球台后跳到高点时,拉手的动作要完成。对于弧圈球击球时间还要早一些。高吊弧圈最早,当球在起点时就要出手了,所以,这样采用转腰拉手,动作不宜太大,主要是收前臂借力发力。注意根据不同来球,转腰拉手的同时,击球点及拍型都要做调节,包括拉手的高低同样也要做一些调节。  相似文献   

15.
“我在接对方发球的时候总是判断不清旋转,不知道怎么样才能接得更从容一点儿?”提问者:董黎明要诀:盯对方出手瞬间,强化判断和反应能力技术解析董先生问的是一个关于接发球的系统问题。业余球友想要接好发球,首先要对旋转有一定的理解,知道各种旋转都是怎么制造出来的,比如下旋是球板摩擦球体正下方产生的、侧旋是球板摩擦球体侧部产生的等等。  相似文献   

16.
一、重点--熟悉球性的方法 初入门学打乒乓球时,不是打不着球,就是击球出界或落网,很难把球打到对方台面上.其主要原因是对乒乓球拍和球的性能不熟悉,因此,在学习技术动作之前,要先做熟悉球性的练习,给上台练习打好基础.下面介绍几种练习方法:  相似文献   

17.
《乒乓世界》2014,(10):102-103
从动作外观上看,于先生还是有一定内在感觉的,他不是不会拉球,只是目前拉得不够稳定。首先建议于先生找一位推挡实力较好的球友,能够帮助你~起练习,否则喂给你的球东—个西一个,反而会影响你的训练效果,拉一段时间后动作肯定全是变形的。此外,建议于先生把手上的细节动作完善到位,尤其是握掐时,虎口得贴住掐肩.后面三个指头不能太放松,不然拉球的时候完全给不上劲:做动作时,上身不能太过直立,要弯下腰,把腿站开点,看见球过来先往下摆手,如果想把球拉得又转又稳,是需要摩擦和弧线的,所以击球时先不用急着发力,要把板形亮起来,触球时多体会摩擦的感觉,也就是从下往上把球拽起来的感觉,这样日积月累,拉球就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  相似文献   

18.
乔纪龙  王荣 《体育师友》2009,32(6):25-26
乒乓球运动员入门时期技术基础训练是极其重要的。因此,乒乓球基本技术的基础与基本功就显得非常重要,两者虽有先后之别,却无轻重之分。规范化与合理化是对乒乓球运动员技术动作外形与实质的要求,它们对运动员今后的发展影响极大。目前在实际操作中,不少教练员概念不清,急于求成,致使运动员的培养周期延长,投资成本增加,造成很大人才浪费。因此,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9.
“我在比赛中就喜欢用正手解决问题,但是正手平常练一练还行,打起比赛来还是没底,尤其是发起力总连不上。不知哪些技术环节需要调整?” 技术解析:杜先生的基本动作比较规范,有稳定的节奏,而且击球很实在,只是打起比赛来,他太过依赖自己的正手,而且全是发力的撞击,很少摩擦。由于第一板的发力过于凶,导致他第二板的动作出现变形,引拍时靠肩拉手,这样当然很难保证连续进攻质量。  相似文献   

20.
对于乒乓球初学者来说,正手攻球是乒乓球最基础的技术之一,也是我们通常最先练习的技术。在学习正手攻球的时候一定要保证动作的合理性,要认真体会腿、腰、手协调发力的感觉。正手攻球看似简单,但是初学者在练习时要注意诸多细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