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韩国电影商业化运作体系的日益成熟,娱乐化、模式化的商业大片占据了电影市场的主导地位,而那些锐意创新的影片往往不被认可。但自去年以来,一些题材选择、制作模式不同于主流商业片的另类电影在韩国影坛异军突起,这些影片具有较高的艺术品质,同时亦不乏商业趣味,在电影票房排行榜和各大电影颁奖礼上都尽显锋芒。  相似文献   

2.
<正>据韩国广播公司网站报道,韩国电影人气指数持续不衰,截至2013年11月底的统计数据显示,继2012年之后,韩国电影观众再次超过1亿人次。韩国电影振兴委员会表示,到2013年11月29日为止,韩国2013年的电影观众达1.1461亿人次,已经超过2012年,从而再创历史新高。  相似文献   

3.
韩国CJ CGV公司(韩国一家主流多厅影院运营公司)近日公布的2007年电影产业决算资料显示,去年,韩国的电影观众总计为1亿5752万412人,比2006年的1亿6674万3766人减少了5.5%,这是自1996年以来韩国的电影观众首次出现减少。首尔的电影观众为4880万2659人,比上年减少了4.2%。  相似文献   

4.
韩国著名导演奉俊吴执导的影片《母亲》在荣获第14届釜山电影节(2009)评论学会奖最佳影片、最佳摄影、最佳女主角三项大奖后,又获得第30届韩国电影青龙奖最佳作品奖,代表韩国电影人选第82届奥斯卡电影节外国影片单元,还在2010年3月获得第四届亚洲电影大奖最佳电影奖。电影描写了一位母亲为拯救涉嫌杀人的儿子,百般努力,在寻找真凶的过程中,无意中揭开了小镇不可告人的秘密,母亲自己也坠人命运的无底深渊。  相似文献   

5.
据韩国媒体报道,2006年,到影院观看电影的观众达1.66743766亿人次,比上年增加了14.6%。统计数字表明,包括首尔的5093.67万人次在内,去年韩国的电影观众已连续5年突破1亿人次。据《韩国电影年鉴》的统计,去年韩国的电影观众仅次于1969年和1968年,排在第3位。  相似文献   

6.
段军 《世界文化》2003,(5):20-21
在上个世纪70年代,好莱坞的头号当家人,美国故事片协会主席杰克·瓦伦丁不满韩国对于好莱坞影片的抵制,游说美国国会议员以国会决议为要挟手段,胁迫韩国大量进口好莱坞的影片。30多年过去了,世界电影业获得了巨大发展。在欧洲,法国的“高莱坞”;在亚洲,印度孟买的“宝莱坞”;在非洲,以尼日利亚为首的“诺莱坞”……正风起云涌般卷来。同时,来自五大洲的电影人士也不断地进军好莱坞,组成了好莱坞的外籍军团,在好莱坞的电影创作中占据越来越大的地盘。出于经济上的考虑,好莱坞的8大影业公司也不得不到世界各地拍摄外景,融进这股文化全球化的新…  相似文献   

7.
严敏 《文化市场》2000,(2):40-41
长期以来,世界电影市场一直被好莱坞所垄断。然而从20世纪90年代起,世界影坛发生了新的变化,欧洲各国电影纷纷复苏,特别是法国、德国、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的电影,不论在票房或艺术上均可与好莱坞电影抗衡;亚洲地区则出现了民族电影的新高涨,中国、日本、韩国、伊朗、泰国等国的优秀影片颇受瞩目,频频获奖;英国、澳大利亚等英语国家除了部分电影人融入好莱坞主流制作外,  相似文献   

8.
有人说,在韩国电影低迷的2005年,有一部电影挽救了韩国的电影市场,这就是《马拉松》。该片是继《JSA安全地带》、《实尾岛》、《太极旗飘扬》等之后,韩国电影史上第9个入场人次逾500万的影片。  相似文献   

9.
韩国爱情电影之艺术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彬 《世界文化》2006,(9):15-18
提到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东方电影,就不能不提到韩国。在这样一片濒海的狭小的国土上,却开出了绚烂的、令人艳羡的艺术之花。尤其是韩国爱情题材的电影。韩国爱情电影无论是商业的,还是艺术的;无论是悲情的,还是喜剧的,都为韩国电影的振兴发挥了重要作用。韩国电影作为“韩流”的重要组成部分,冲击着世界电影市场,以其东西结合的惟美风格、变化多端的叙事技巧、或感人或深刻的主题在世界电影市场中占有了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0.
"后好莱坞时代"的韩国电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琼 《世界文化》2005,(5):27-30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以强劲的势力侵蚀着世界电影版图,然而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们惊喜地看到了亚洲电影的崛起,它在好莱坞电影的夹缝中求生存,与好莱坞并置于亚洲空间,并建立了自己的电影美学。在90年代出现的、被称为“后好莱坞时代”的电影的这股亚洲电影新潮流中,韩国电影就是具有典型的“后好莱坞”气质的一支劲旅,因为它是在好莱坞的全面围攻下进行的一种电影行为,不单单是在艺术领域内备受瞩目,  相似文献   

11.
文化冲击波——扫描韩国电影振兴轨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上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初,韩国电影业迎来其第一个高潮,高潮过后便是下坡路。随着1984年韩国电影市场全面开放,特别是1987年1月通过的允许外国厂商在韩国摄制、销售影片的法律出台后,其国产影片摄制商和销售商便遇到激烈竞争,韩国民族电影业跌入低谷。90年代以来,韩国电影业始终在惨淡经营中孕育和寻找生机。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一衣带水的邻邦,作为同属于儒家文化圈的东亚国家,中韩两国在传统根基、生活方式、价值观念等方面都存在着相通性,我们对其电影的审美有着一种与生俱来的亲缘性,因此韩国电影在我国也受到人们的喜爱。就韩国电影界而言,除了依然活跃在影坛上的少数中老年导演(林权泽、裴昌镐、张善宇等)外,其创作的主力己让位于近几年涌现出来的一批新锐导演(李沧东、姜帝奎、金基德、朴赞旭、洪尚秀、郭在容、曹振奎等),这些年轻的担当创作主力的电影导演的创作对我国电影美学具备相当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3.
马真读碟     
马真 《世界文化》2007,(1):31-32
或许13对于金基德并不是一个幸运的数字,《时间》并没有为我们展现一个原汁原味的金基德。电影对于韩国“整容”的现状进行的声嘶力竭的批判使得电影本身丧失了导演原有的东方式的神秘主义气质,因此《时间》并不是一部出色的电影。[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将近一个世纪以来,好莱坞以强劲的势头横扫了整个世界电影市场。面对好莱坞的“气势汹涌”,素有“艺术电影基地”的欧洲也无力回驳,尤其是亚洲电影长期处在一种在夹缝中求生存的状态中。上个世纪80年代,中国“第五代”导演脱颖而出,以历史叙事作为对现实发言的方式以及以语言的陌生化方式,构成对好莱坞“权力话语”的颠覆,成为特定而短暂的历史契机所造就的文化奇迹。而到了90年代,韩国电影以其异军突起的气势取代了中国的历史寓言叙述,成就了别样的亚洲电影景观,并成为亚洲乃至世界影坛的一支主力军。  相似文献   

15.
自电影技术诞生那天起,西方电影艺术家就从未忽视对圣经题材的挖掘和艺术再现。早在无声电影时代,就有以圣经人物故事为题材的电影问世。近年来,不仅出现了大投资、大成本制作的圣经教学片,也出现了商业性、高票房、惹争议的圣经电影;个别导演出于自己的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16.
电影市场疲软不振的状况持续日久,电影从业也逾来逾感到生存的艰难。一方面是国产新片层出不穷,诸多影视明星在各种颁奖盛会上纷纷亮相.一片“星光灿烂”的繁荣景象;另一方面,电影观众急剧流失,票房收入与上座率不断下降,农村群众多年看不到电影,农村群众化生活贫泛。县级影院的观众大  相似文献   

17.
冉楠 《世界文化》2011,(11):8-11
美国历史学家阿瑟·施莱辛格曾言:“即使将美国对音乐、舞蹈、绘画、雕塑,甚至诗歌、小说,抑或建筑的贡献全盘抹煞,世界文明成就也不会逊色多少。但是,如果没有美国的贡献,电影却是不可思议的。”“从1980年以来,美国电影早就形成了一种‘大电影产业’的概念。电影市场是一种可扩展的市场,能通过不同的发行窗口在衍生市场获得高额回报。  相似文献   

18.
依人 《世界文化》2003,(3):20-21
从三十年代开始,以开罗为中心的埃及电影便一直雄霸整个阿拉伯世界的电影市场,在最高峰时期,当地有150家电影公司,每年制作三、四百部影片。和印度电影一样,埃及电影一向也是以歌舞片和通俗喜剧为主。但在五十年代中,埃及崛起了一批以尤塞夫·沙轩、阿布·塞以夫等为首的写实主义导演,令埃及电影走上了国际舞台,而且备受欧美影评人的重视。从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末,埃及电影开始日走下坡,每年产量锐减至十几部。但在最近的三年里,埃及电影又再次繁荣起来,大有复兴之势。三年前,沙轩在一次访问中指出:“阿拉伯电影的确面对不少问题,不少我们必…  相似文献   

19.
电影评论人口碑的败坏,并非一个单纯的电影评论问题;在中国电影工业的这盘棋局中,评论者扮演的角色当与电影制作相互促进,当有助于中国电影质量和水准的提升,而绝非影评人与电影制作者互相勾连,利益惟瞻,蒙蔽观众,共同堕落,最终使中国电影进入恶性循环的怪圈。  相似文献   

20.
日本新锐电影导演岩井俊二对中国影迷乃至亚洲影迷而言,不算陌生,影迷对他的认识大多始于《情书》,该片以其惟美的画面、忧伤的情调、舒缓的节奏、少男少女朦胧初恋的感觉,征服了观众。仅从韩国将其本国影片《八月圣诞节》称为韩国的“情书”一例,便可管窥岩井俊二在亚洲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