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方法一:先让学生做个“脑筋急转弯”游戏:一只蚂蚁从上海一直爬到杭州,只用了1分钟,这是为什么?当学生回答:“蚂蚁是在地图上爬的,它所爬的路程是地图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并不是实际的距离”时,教师板书: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接着,教师说:“对呀!(出示地图)这幅地图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只有几厘米,而实际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有几百千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某两地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之间的关系。”随后教师便板书课题:比例尺。这样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引入课题,生动活泼,能把学生的思维自然地带入教学情境中。方法二:教师首先提出了这样一个有…  相似文献   

2.
地理上册《地球仪》一课的教学有两个难点:一是地理概念太多(全课共九个),学生要在一节课中学懂记住,很不容易;一是概念太抽象,学生不好理解。比如:地球上有没有象地球仪上面小棍一样的轴?如果没有的话,地轴到底是什么样儿?解释经、纬线时,为什么说“在地球仪上……”而不说“在地球上……”?地球上有没有经、纬线?在地图上确定方向的方法和在地球仪上确定方向的方法有什么不同?怎么一致起来?南、北极没有纬线,怎么确定方向?这些疑问,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很不容易讲清楚。  相似文献   

3.
方法一 先让学生做“脑筋急转弯”游戏:一只蚂蚁从上海一直爬到杭州,只用了1分钟,这是为什么?当学生回答“那只蚂蚁是在地图上爬。它爬的路程是地图上上海到杭州的距离,并不是实际的距离”时,教师可说:“(出示地图)我们今天就来研究某两地的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关系。”随后板书课题“比例尺”。  相似文献   

4.
趣话经纬网     
经纬网是在地球仪或地图上,经线和纬线相互交织所构成的网格。事实上,地球上是没有这些线和网的。人们在地球仪和地图上标出经纬网,目的是为了确定地球表面任何一个地点的准确位置。下面给大家讲几个小故事。  相似文献   

5.
片段一:作业汇报七年级上册刚刚学习地球仪时,为了让学生尽快认识地球仪,学会使用地球仪,我布置了一项课后作业:观察地球仪,写下你的发现,越多越好。师:同学们观察地球仪了吗?把你的发现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吧!生:"地轴是歪的。"生:"地球仪上有很多线条,有实线,也有虚线。"生:"地球仪上有很多颜色和符号。"生:"国家很多,面积大小差别很大,  相似文献   

6.
1 利用投影仪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  在进行地球自转演示实验时 ,用手电筒光照射地球仪 ,因手电筒光线较弱 ,照射范围狭窄 ,学生不易明显看出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为了克服这一弱点 ,我把手电筒改换成了投影仪 ,事先我准备一张与投影仪台面大小一样的纸板 ,中间开一个适当的正方形 ,让投影仪射出的光通过反光镜后刚好比地球仪大一些。实验时 ,打开投影仪 ,让反光镜把光直接照射到地球仪上 ,这时地球仪上就清晰地出现了明暗两部分 ,我问学生 :光代表什么 ?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又代表什么 ?使学生明白光代表太阳光 ,地球仪上明暗两部分分别…  相似文献   

7.
宝宝,你见过地球仪吗?你知道我们的家、我们生活的城市在地球的哪个位置吗?快来转动地球仪,和爷爷一起找一找吧! 游戏玩法:宝宝说出地球上的一个地点,爷爷来转动地球仪找到它,并在找到的地方贴上点点.  相似文献   

8.
一、激励能培养学生良好习惯和张扬个性 在一次家长会上,有一位学生提了这样的一个问题,看下列的三个式子各位家长得到什么结论.接着他很快地在黑板上写下(1)12+23=35;(2)30+13=31;(3)11+34=45.家长异口同声地说:"第二个算式是错误的."这个学生义愤填膺说:"为什么你们不去重视两个正确的式子呢?其实我们的优点很多,你们为什么看不到呢?为什么总是揪出我们的缺点,不去表扬或发现我们的优点?"  相似文献   

9.
说说地图舌     
傍晚时分,妈妈到幼儿园接豆豆,问道:"豆豆,今天没在幼儿园乱吃东西吧?"豆豆摇摇头说:"没吃,不信您看看."说着,他张开嘴让妈妈看舌头.妈妈一看,吃了一惊,只见豆豆的舌面疙疙瘩瘩,有几个圆形或椭圆形的红斑区,每个红斑区周围还有一圈白色的隆起,好像地图上的边界一样.豆豆是不是有什么毛病呢?妈妈不放心,赶紧抱起他到医院挂了个儿科号.医生看了豆豆的舌头,详细询问了病史和日常饮食,又为他做了个检查,说:"这种情况叫做地图舌."妈妈问道:"医生,这地图舌是什么病,严重不严重,如何治疗才能好得快呢?"医生微笑着安慰她,并对地图舌的成因和治疗做了认真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遇见就会爱上的城市 Just ata Glance,You Will Love the City 布兰森(Branson)是一个隐秘小城.第一次听说布兰森是在去年圣诞节时,Aunt Diana温柔地对我耳语道:"将来有时间的话,去布兰森看看吧,你一定会爱上那座神秘的城市!"在那之后,"布兰森"这三个字就一直萦绕在我心头.老公说,布兰森被人们称为密苏里州的乡村音乐中心,据说很多知名的乡村音乐歌手和乐团都曾去那座小城进行巡回演出.我在想:这个地方到底有着怎样魔幻般的魅力使大家众星逐月般地不远千里行至此地?我猜想,它一定富有欧洲小镇葡萄庄园般的浪漫,亦或希腊爱琴海水碧波浩淼似的温柔,再或是埃及法老金字塔折射出的神秘吧.终于有一天,我用彩色水笔在地图上把布兰森大大地圈住,跟老公说:"走吧,我们去布兰森看看."  相似文献   

11.
1684-1687年期间,牛顿形成并提出了万有引力定律.人们把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看作西方科学中一个最重要变革的顶峰.伯纳德·科恩在《科学美国人》(ScientificAmerican)指出:"科学革命的亮点是牛顿所发现的万有引力定律.万有引力在所有物体之间都存在,它的大小与两物体质量的乘积成正比,与两物体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牛顿用一个数学定律就囊括了观测到的宇宙中的物理现象,表明地球上的物理学与天体之间的物理学是相同的、一致的."物理学家理查德·费曼曾说:"这是人类思想中影响最深远的一个归纳."  相似文献   

12.
校园幽默     
污染学生:“老师,今天太糟了,整个世界都污染了。”老师:“你胡说什么?”学生:“你看,地球仪上全是灰。”  相似文献   

13.
【片断一】创设情境,以生定教,让课堂"活"起来。师:(课件出示指向标)同学们,请看大屏幕,上面有什么?生:有"北"字。在地图上表示方向时,上面是"北"的方向,箭头叫指向标。师:在这幅地图上,上面是北方,其他三个方向你知道吗?(学生汇报,教师课件出示结果)师:同学们对方向的知识掌握得比较好。方向与我们的  相似文献   

14.
火星的地图 人类能够画出其表面特征的第一个天体是地球.这样画出来的图称为地图.月球是人们继地球之后能够画出其表面特征的第二个天体.人类还能画出什么天体的"地图"呢?继地球和月球之后的第三个目标在哪里?  相似文献   

15.
幽默专卖店     
谁发现了美洲教师:这是一幅地图,谁能指给我们看美洲在哪里?(尼克走到地图前并在地图上找到了美洲)教师:好,孩子们,告诉我,谁发现了美洲?孩子们:尼克!水平低爸爸:听说你的地理老师课讲得不错?儿子:比我的水平高不了多少。爸爸:你胡说八道。儿子:我问老师从武汉长江大桥到郑板桥两桥之间有多少公里,他瞪了我一眼,也没说上来。吓飞鸟儿明政是一个顽皮的小孩子。他最怕画图画,尤其是怕画鸟儿。有一天,图画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只鸟儿站在树枝上,给学生做样板。明政左画右画都不像,看见同学们都交卷了,他也糊糊涂涂地送了上去。图画老师看了他这幅…  相似文献   

16.
编辑老师:您好! 多年来,贵刊一直是我们教学的良师益友,现有一个问题求教于贵刊. 高中<中国近代现代史>上册121页载:"……一个学生撕下衣襟,咬破中指,血书‘还我青岛'四个大字."教学中有学生问:血书"还我青岛"者谁?我查阅了有关资料,却发现有两种不同记载:  相似文献   

17.
一、课首谈话,激发兴趣   师:同学们,我们祖国是伟大的,历史悠久,地域辽阔,大约有 960万平方千米。今天,老师把我们的祖国搬进了课堂,你们信吗 ?(生答不信 )  师: (出示一张中国地图 )瞧,这就是我们伟大的祖国,你们知道我们的大中国是如何画在这张没有黑板大的地图上的吗 ?  生:把它缩小。 (教师出示卡片:缩小一定的倍数或按一定的比,学生齐读 )  师:利用地图,我可以很快地告诉大家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你想知道哪两地之间的实际距离呢 ?请出题考考老师。   学生说:想知道无锡到南京、无锡到北京、南京到上海的…  相似文献   

18.
分烧饼     
张老师给学生出了一道有趣的数学题:"两个爸爸,两个儿子,分三个烧饼,每人要分到一个,怎么分法?   有的同学说,大人两个人共一个,小孩一人一个."张老师说:"那不行,不能分半个,每人要分到一个."有的同学说:"除非再买一个来,否则,没法分."……  相似文献   

19.
阳光穿过窗外的玉兰树斜射在教室里,教室里鸦雀无声. "同学们,今天我们这一节课的任务就是两个字:骂人."我的这个开场白一出,教室里立刻炸开了锅,我的那些可爱的弟子们一个个都大惑不解:"骂人?上语文课骂人?不可能吧?"我继续往下说:"是的,是要你们上语文课骂人,而且今天我们还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骂人的水平高.不过大家要遵守以下游戏规则:一、尽量地用成语骂而且韩信点兵多多益善;二、以书信的格式骂你们指定的对手组而不准骂别人;三、别骂低级趣味的无聊的丑话.好,开始."  相似文献   

20.
一、阅读张力的定义张力,原来是物理学上的一个概念,它指物体受到拉力作用时,存在于其内部而垂直于两相邻部分接触面上的相互牵引力。后来逐渐被引入哲学范畴,主要是指两个事物之间的距离和落差。那么怎样理解阅读张力呢?我们可以给"阅读张力"下这样的定义:它是指被解释者(文本)与解释者(学生)之间形成的包括语言结构、人生阅历、审美层次与精神人格等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