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高等流体力学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课程中涉及的大量数学推导感到晦涩难懂,难以正确采用高等流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解决工程实际问题,不能学以致用。本文针对学术型和专业型硕士的不同培养方案,对高等流体力学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改革,提出"两段制"研究型教学模式,强调把课程学习放到具有实际意义的工程实践中,通过对冶金热能工程专业相关案例的仿真分析,培养研究生学习理论知识的兴趣,提高学生运用高等流体力学理论知识分析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业工程学科研究生本科阶段《流体力学》课时调整压缩和研究生生源学科背景的变化,本文分析了研究生《高等流体力学专题》课程面临的变化和要求,并就课程内容结构、课堂教学、课内讨论、案例分析、实验探索等方面的调整进行了讨论和探索,并根据课程的教学要求不断拓展,加入计算流体力学的相关内容,进一步丰富课程教学实践。  相似文献   

3.
《流体力学》课程是水利、土木、环境、机械和能源动力类专业重要的技术基础课,其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在高等工程教育和高水平人才培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围绕"双一流"建设下的本科教育,为落实教育部长陈宝生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精神,培养本科生的创新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针对重庆大学城市建设与环境工程学院《流体力学》课程,对"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流体力学》第二版的体系和内容进行了修订,相应的教学体系和内容也进行了调整;将探究式、参与式、翻转课堂和混合式教学等新型教学模式引入课堂,同时强化课堂教学与科研的深度融合;此外,在作业中增加了一些设计研讨类与工程类习题。通过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我们三人组成的流体力学教学小组,从1981年起承担着近代力学系本科生“流体力学”和研究生“高等流体力学”课程的教学任务,轮流担任主讲。前者是系定必修基础课。后者是专业必修学位课。这两门课程,学时多(90学时和70学时),学生多(50人和20人左右),课程重,难度大,是两门重头课。几年来,我们坚持教学改革,始终把教书育  相似文献   

5.
实验流体力学是航空航天专业研究生的重要专业课程之一,具有知识面广、实践性强、综合要求高等特点。为提高教学效率,结合课程特点,从课程培养模式、教学方式和考核体制等方面对课程教学改革进行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6.
针对高等流体力学研究生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双一流建设大背景下,结合课程理论性、抽象性强的特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考核方式等方面针对该研究生课程开展了在线建设研究与实践,课程建设成果获得了师生及同行的广泛认可。  相似文献   

7.
刘方 《教育教学论坛》2014,(10):192-194
本文阐述了研究生高等流体力学的课程教学现状,着重阐述了结合学科新领域的现有课程内容的改革。探讨了研究生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的改革。就优化教学内容、丰富教学方法,注重自主学习能力教学模式—互动式教学等方面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米铁  刘延湘  黄芳 《科教导刊》2020,(3):164-165
流体力学是环境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学生常有这样的反映流体力学难学.作为讲授流体力学的教师,认为流体力学的"难"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流体力学涉及的知识较广,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等知识;二是流体力学比较抽象,理解起来有难度,加之粉笔+黑板满堂灌的教学模式单一,致使学生感到枯燥难懂,从而厌学或放弃.2011年,湖北省教育厅批准江汉大学环境工程专业实施战略性新兴产业人才(工业烟尘污染控制)培养计划.基于环境工程专业新兴产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结合学校的课程教学改革精神,实施流体力学课程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改革.在本文中将课程改革实践中一些经验与心得分享,希望能抛砖引玉,对同行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教师的学科意识和团队精神、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条件和网络教学、教学方法及手段等多方面探讨研究环境工程专业<工程流体力学>精品课程建设,突出了环境工程专业"理论性"和"实用性"的结合,通过本精品课程的建设,扩大<工程流体力学>课程的社会影响力和课程特色.同时,提高学院的学科发展优势.  相似文献   

10.
高等农业院校课程思政建设是"立德树人"与课程融合的教学实践,体现立足立德树人,围绕"三农"和"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实现课程教学和学生培养的系统过程。明确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依据、课程目标,设计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建设内容,挖掘思政元素,融入到财务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推进高等农业院校财务管理课程思政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