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以多模态转喻和隐喻为切入点,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李阳疯狂英语演讲中几个手势进行探讨。在分析手势语类、演讲手势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特征的基础上可见,在多模态隐喻及转喻的过程中,转喻激活认知,促进转喻和隐喻相互整合,共同完成概念合成。从认知构建的角度对演讲手势进行研究,有助于从本质上阐释多模态构建的动因。  相似文献   

2.
论关联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关联理论突破了传统的语境观,提出了“认知语境”的概念和基于关联原则的推理模式;关联理论从认知的角度对隐喻做了全新的阐释。本文分别总结了关联理论模式下的语用推理和隐喻观,并结合当代隐喻学者以及语用学家的研究成果,探讨了推理在隐喻理解过程中的角色和隐喻本身在语用推理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生活中隐喻无处不在,概念隐喻在外交语用中广泛使用的例子不胜枚举,本文着重分析在中国外交语篇中出现频率较高的三种隐喻,即建筑隐喻、植物隐喻和家庭隐喻,初步探讨其与中国外交背后的关联。  相似文献   

4.
批评话语分析旨在揭示语言使用、意识形态和权力三者之间的关系.系统功能语言学中语法隐喻理论为批评话语分析提供了文本实践的方法论理论基础.奥巴马每周电台演讲是政治话语具有代表性的语篇形式之一,本文分别从概念隐喻和人际隐喻两个角度出发,剖析奥巴马政治演讲的总统话语,来揭示意识形态和权势如何影响总统的语言使用,以及使用的语言又怎样服务于统治阶级意识形态.  相似文献   

5.
从认知语言学的角度归纳唐诗中水意象的概念隐喻,并对各类概念隐喻做了详细的认知分析。研究发现,唐诗中共有六类水意象的概念隐喻:"情感是水""人是水""心境是水""时间是水""困难是水"和"力量是水"。用当代认知隐喻理论解读唐朝诗歌,论证了概念隐喻理论在实践中的可操作性和适用性,对中国古代诗歌鉴赏具有指导意义,进一步促进了跨文化交流和研究。  相似文献   

6.
该研究对美国税收类政治语篇进行隐喻学分析。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以布什和奥巴马关于税收类演讲为语料,对二人在税收类演讲中使用的概念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使用概念隐喻的密度及一致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治演讲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7.
该研究对美国税收类政治语篇进行隐喻学分析。研究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以布什和奥巴马关于税收类演讲为语料,对二人在税收类演讲中使用的概念隐喻进行系统的对比分析。研究发现,使用概念隐喻的密度及一致性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政治演讲的接受程度。  相似文献   

8.
吴志芳 《英语辅导》2010,(4):134-137
本文以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对英国《卫报》、美国《纽约时报》有关维基泄密事件的连续报道进行了隐喻分析,从认知和语用的角度探讨隐喻是如何帮助人们理解维基泄密事件,隐喻生产者又是如何通过隐喻选择引导并影响大众对此事件的看法的。  相似文献   

9.
《嘉应学院学报》2015,(12):69-72
在Lakoff概念隐喻理论框架下,对美国总统奥巴马2014年发表的国情咨文中使用的概念隐喻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其报告主要诉诸了"旅程隐喻"、"建筑隐喻"、"比赛隐喻"、"家庭隐喻"、"宗教隐喻"以及"商业隐喻"等六种概念隐喻。根据Mandelblit的"认知翻译假设",我们提出了在"相似映射条件(SMC)"和"不同映射条件(DMC)"两种情景下处理奥巴马国情咨文中所涉及的概念隐喻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0.
隐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方式,也是教育学家认识和理解教育的重要方式。叶澜先生在其发表的98篇学术论文中,主要创作并使用了106个隐喻。这些隐喻的源域分为自然事物与现象、人类生活中事物、人类及其行为活动三种类型,目标域涉及教育目的与作用、教师、学生、课程、教学、学校、教育改革以及教育学研究八个主题。隐喻在叶澜先生的教育理论建构中发挥着重要的认知功能、构词功能、说理功能和文化功能。在当代教育理论创新中,隐喻有利于提供认识教育的新视角,催生新的教育概念和理论,促进注重生命体验的教育学的发展。教育研究者应重视隐喻的认知价值,并与逻辑演绎、实证归纳相结合,促进教育研究方式多元融合和教育理论创新。  相似文献   

11.
多模态隐喻研究作为话语分析的新课题,其研究对象也从单一的文字隐喻拓展为多模态隐喻。本文从认知学角度出发,以概念隐喻和架构理论为研究基础,对184幅“中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为主题的新闻漫画进行了多模态隐喻分析。通过阐释战争类架构、围棋类架构、科教类架构,以及春耕整地类架构等意义建构过程,探讨新闻漫画如何通过多模态隐喻对抗疫和身份建构进行多维度阐述,揭示了多模态符号背后所隐藏的社会文化内涵和价值观取向,体现出中国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所秉持的坚定信念,从而引发了全国人民的情感共鸣,并以此构建了共同体身份。  相似文献   

12.
中医是中国特有的医学形式,本文以莱考夫的概念隐喻理论为基础,从认知角度分析中医概念隐喻的表述形式和其文化特征,关注文化因素对于人的思维模式和语言表述形式的影响。分析表明,中医概念隐喻具有典型的汉语言文化特征,概念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也是一种文化现象,受到社会文化和人们认知的影响,具有明显的文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观”为基础,研究美国总统GeorgeW.Bush2003年3月17日至5月1日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前后发表的五篇重要演讲中的隐喻的翻译,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概念隐喻理论”和“认知翻译说”对隐喻的翻译有一定的指导作用;政治演讲中结构隐喻的可译性高于本体隐喻(容器隐喻)等。  相似文献   

14.
隐喻的使用反映了人类的概念体系,人们借助对另一类事物的隐喻来理解和体验某一类事物。战争因其在人类社会文化中的特殊地位和作用,已成为日常语言中隐喻的重要来源。运用认知理论对英汉新闻报道中的战争隐喻进行分析对比,可以发现英汉战争概念隐喻的源领域特征,并通过阐释其向目标域映射的认知构建过程,以体现隐喻是认知现象,是人类抽象思维的重要特征。  相似文献   

15.
认知语言学是基于人们对世界的经验以及人们对世界感知和概念化的方法来研究语言的,其中的概念整合理论在自然语言的意义建构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对隐喻理解产生了重大的认知影响。现代隐喻研究表明隐喻本质上是一种认知过程。文章以《毛泽东诗词》中的《浣溪沙和柳亚子先生》为例,通过不同译本,将概念整合理论运用到探寻隐喻分析,隐喻翻译策略之中,并验证概念整合理论的强大解释力。  相似文献   

16.
“并购”类语篇中的婚恋隐喻——隐喻的社会认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隐喻的社会认知观为出发点,运用语料库语言学的研究方法,对英汉并购语篇中的“婚恋”隐喻进行的一项实证研究,尝试依托广泛的经验证据来透析隐含于该隐喻使用背后的社会文化模式.基于英汉语报刊有关并购话题的“婚恋”隐喻语料,通过对隐喻始源域的结构分析,并结合概念要素的分布情况,归纳出两个语言社团以该隐喻模式为参照系构建并购概念时共享的意象图式特征,以及汉语模式特有的图式结构特点.研究发现,英汉并购语篇中“婚恋”隐喻反映在意象拓扑结构上的特征揭示出基于涉身体验运作的隐喻与潜存于背后的意识形态以及文化价值观紧密相关.  相似文献   

17.
在1980年合著的《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一书中,Lakoff和Johnson从认知的角度首次提出了概念隐喻。此后全球掀起了隐喻研究的热潮,概念隐喻越来越受关注。自1976年Halliday和Hasan发表《英语中的衔接》以来,国内外语言学家从语义、语用和认知心理等角度对语篇连贯进行了研究和探讨。语篇连贯和概念隐喻同样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但把二者联系起来,关于概念隐喻在构建语篇连贯中的作用却鲜有研究,本文在这方面进行尝试性探索。  相似文献   

18.
立足于概念隐喻理论和隐喻批评分析,对2021年1—6月《人民日报》(英文版)和《泰晤士报》中的环境新闻报道建立语料库,发现两个语料库中出现频率较高的隐喻均为战争隐喻、旅途隐喻、人类隐喻、疾病隐喻和容器隐喻,凸显了生态环境治理的长期性、复杂性、艰苦性。此外,通过探究中英政府对待环境问题的不同态度,发现中国媒体多用“建筑隐喻”来充分展现中国愿与世界各国和衷共济、共同迎击全球性突出环境问题这一挑战的毅然决心和大国担当;相比之下,英国媒体多用“竞赛隐喻”来体现英国政府对国内环保组织的不满和对中国为环保事业所作贡献的无视。最后归纳了概念隐喻在认知层面上的投射和构建作用,即概念隐喻具有阐释、评价、共情的隐喻功能。  相似文献   

19.
概念隐喻是认知语言学的一个重要范畴。它不仅关系到语言的使用,更影响到人们的思维和行为。语用定义是日常生活中十分普遍的一种语用现象,是人们无意识常用的思维方式之一。从概念隐喻视角,通过实例文本对比概念隐喻与语用定义的特征,发现语用定义的形成与概念隐喻有着类同的运作机制。  相似文献   

20.
以"合成空间理论"为理论背景,研究汉英表量结构中隐喻的分类与认知解读问题。根据输入空间的不同,从认知角度将汉英表量结构中的隐喻分为两类:显性隐喻和隐性隐喻。显性隐喻是通过"量词"和"名词"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进行建构的,而隐性隐喻是通过量词所描述的"原型名词"和表量结构中的"名词"两个输入空间之间的概念整合进行建构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