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三国赤壁之战的地点问题,至今还未取得一致认识,流行的说法认为:赤壁在今湖北省嘉鱼县东北。人民文学出版社1978年出版《唐诗选》,在杜牧的《赤壁》一诗下注解说:“赤壁,今湖北省蒲圻县西北,长江南岸,相传为三国时吴、蜀联军火烧曹军之处。”个人认为后者,是比较确切的。这可以从以下几点得到证明:  相似文献   

2.
<正> 《尚书·尧典》说:“克明俊德,以亲九族。”汉代今文、古文两家对于“九族”的说法完全二样: (一)欧阳·夏侯的今文说,“父族四,母族三,妻族二。”(《尚书正义》引)① (二)马融·郑玄的古文说:“上自高祖,下至元孙,凡九族。”(《经典释文》及《尚书正义》引)《诗·葛(?)序》:“周道衰,弃其九族。”《毛传》:“九族者,据己上至高祖,下及元孙。”《毛传》讲法也属于古文派,跟马融、郑玄的古文说相同。  相似文献   

3.
宋末元初文学家俞德邻之籍贯自清乾隆时始有永嘉(今浙江温州)与丹徒(今江苏镇江)之争.二说均未能以确凿之据来佐证自己观点无误,故双方所言不足以服人.钩稽史料可知:俞氏之子曾称其父为永嘉平阳人:与俞氏同时代的友人曾称俞氏为永嘉人;俞氏自己的诗文曾言己非吴郡人.由此可证明俞德邻之籍贯为今温州无疑.  相似文献   

4.
高中《中国古代史》(选修)在谈到清朝实行“摊丁入亩”的意义时写道:“这佯,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废除了,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驰了。”(第204页)“唐以来长期实行的人头税”这一说法是错误的。所谓“人头税”,指的是计口征税,这种税制早在周代即已存在。《周礼·天官·太宰》:“以九赋财贿。”郑玄注:“赋,口率出泉(钱)也。今之筭,民或谓之赋,此其旧名与?”根据郑说,这里的所  相似文献   

5.
巨玉霞 《中国考试》2006,(11):56-59
顾炎武的《日知录》是“中国古代的百科全书”,其中两卷专门记述科举,提出“今之进士乃唐之明经也”,对唐朝与明代科举做了比较,观察到科举的弊端,进而提出改进之法。研究明代科举,必然要研究顾炎武。  相似文献   

6.
高适新里说     
一个偶然的机会,见《沧州地名志》载:“高适,字达夫,唐渤海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夜珠高村人”。这一新的说法使我产生极大兴趣,就此查阅了有关资料和地方志。彭兰在《高适系年考》中认为高适是唐德州蓚(今河北省景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一九六二年编)认为高适是沧州渤海(今河北省沧  相似文献   

7.
顾炎武“理学,经学也”这一著名命题,是试图对“理学”概念作一种历史释解,并表明了他所提倡的社会改造理论的一种致思趋向。现代著名学者侯外庐先生批评了全祖望的说法,以为全氏之说缩小了顾炎武“经学”所涵盖的内容,而认为顾炎武此论主要是区别古今思想的异同离合和批判理学-禅学式脱离现实的空谈。宋人所论“理学”,即顾炎武所述的“今之所谓‘理学’,已非孔子儒学;其专论“心”、“性”,空谈义理,故顾炎武斥之为“禅学”。  相似文献   

8.
王昌龄     
王昌龄(约698——757),字少伯。他的籍贯有三种不同说法:《新唐书·文艺传》、计有功的《唐诗纪事》(卷二十四)说他是江宁(今江苏省南京市)人。辛文房的《唐才子传》(卷二)说他是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人。《全唐诗》(卷一百四十)说他是京兆(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我同意王运熙同志的考订,(《王昌龄的籍贯及其〈失题诗〉的问题》光明日报1962年2月25日)认为他是太原人。理由是:殷璠《河岳英灵集》说:“顷有太原王昌龄,鲁国储光羲颇从厥游。”这里说,王昌龄是太原人。段璠是盛唐时代的人,其说比较可信。又王昌龄《洛阳尉刘宴与府掾诸公茶集天宫寺岸道上人房》诗说:“旧居太行北,远宦沧溟东。”“太行北”,指太原。太原在太行山之北。  相似文献   

9.
一个偶然的机会,见《沧州地名志》载:“高适,字达夫,唐渤海饶安(今河北省盐山县)夜珠高村人”。这一新的说法,使我产生极大兴趣,就此查阅了有关资料和地方志。彭兰在《高适系年考证》中,认为高适是唐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史》(1962年)认为,高适是沧州渤海(今河北省沧县)人;傅璇琼在《唐代诗人丛考》中,认为孙钦善在《高适年谱》中说得对,高适蓨人乃是称其郡望……实际上高适与蓨毫无关系”;《乐陵县志》载:“高适渤海人”;《南皮县志》载:“高适渤海饶安人”;《天津府志》载:“高适沧州渤海人”,但传后又说:“北魏迄唐,渤海地广,高氏人繁,不能一一分属,莫若仍旧。如欲取舍标新,必须有据,新通志析元裕沐于此郡,尚留常侍于河间,殆用旧书作渤海蓨人,才思  相似文献   

10.
唐代初期,西突厥、吐蕃同唐在西域地区展开了激烈的争夺,西州在这场争夺中所起的作用非同小可,是唐经营西域的名副其实的桥头堡和根据地。  相似文献   

11.
选官制度是国家用人制度的一个组成部分。明代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高度发展,其选拔官吏制度也更加完备。《明史·选举志》载:“选举之法,大略有四:曰学校、日科目、曰荐举、曰铨选。”并用“三途并用”来概括明代选官途径。关于三途,人们说法不尽一致。明世宗说祖宗朝用人三这为“科举、岁贡、荐举”[1]。顾炎武在《日知录》里说:  相似文献   

12.
“转汁”是“六书”之一,最早给它下定义的是汉代许慎,《说文解字·叙》:“转注者,建类一首,同意相受,考、老是也。”语焉不详,书中无例,遂使后人聚讼纷纭。高亨先生曾据丁福宝《说文解字诂林)提供的线索在《文字形义学概论)一书中,把以往的转注字观点归纳为十八种。其中大多数说法都为学界所否定,比较流行的有三说:同部互训为转注;语词声韵之转即转注;“转注原体字”移附到类首上即加注意符为转注。我们认为这些说法都有一定的根据和合理成分,但同时也有可商之处,转注问题应该是可以说清楚的,今一抒己见于兹,以为求教于方家之由。  相似文献   

13.
“不越雷池一步”中雷池所在地在哪里,有两种说法:一说在安徽省望江县,一说在今湖北黄梅县和安徽宿松县。究竟哪种  相似文献   

14.
临汾地区在历史上曾存在过两个很闻名的古城,一是先秦、汉晋的平阳,一是北魏的白马。两个古城的故址,历来说法不一。《明一统志》、《读史方舆纪要》及明清所修《山西通志》、《平阳府志》、《临汾县志》,均谓平阳古城在平阳府城,即今临汾市城区,白马城则在临汾东北二十里的北麻村。其实,平阳古城在今临汾市西南二十里的金殿乡,而白马城却在今临汾市城区。“平阳”一名始见于公元前514年。《左传》载:昭公二十八年,晋灭羊舌氏,分羊舌之田以为三  相似文献   

15.
张焕祥 《考试周刊》2012,(71):33-33
吐蕃是公元七世纪初兴起在今青藏高原地区的一个民族,吐蕃政权的建立和发展,尤其是其向唐朝西北地区的扩张,直接地影响了唐朝的民族政策,包括唐在西北地区的军事攻防体系。吐蕃建立了一种以军事民主制为特点的军事制度,使其在唐蕃战争中处于优势地位,胜多败少。唐王朝因此也不断改变着在西北地区的攻防体系,同时,把和亲作为一种重要的政治策略,来弥补唐朝军事力量上的不足。  相似文献   

16.
伊斯兰教何时传入中国?概括起来,大体有五说:即“隋开皇中”、“唐武德中”、“唐贞观初年”、“八世纪初年”、“唐永徽二年”。前四种说法,学术界多认为根据不足。第五种即唐永徽二年(651年)说,是现代著名史学家陈垣先生提出的。他根据《旧唐书·西戎  相似文献   

17.
<正>夏侯胜,西汉著名经学家,为西汉今文尚书学"大夏侯学"的创始人。笔者今就其有关的几个问题,略谈一些初步的看法。一、夏侯胜是哪里人?夏侯胜是哪里人,有几种说法:一说为曲阜人,一说为  相似文献   

18.
《武汉春秋》发表的《何处是东汉赤壁》的文章,列举了关于赤壁古战场的五种说法:一是黄州赤壁,在今黄冈县城西北江边,又名东坡赤壁,是著名的游览胜地;二是汉川赤壁,在汉川县西八十里;三是汉阳赤壁,在今汉阳蔡甸东。文章说:『以上三说,已由前人否定。』『争论最多而又相持不下的是蒲圻赤壁说和武昌赤壁说。』  相似文献   

19.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顾炎武这句名言在中国已是家喻户晓,然而,长期以来却对明末清初这位大思想家的研究十分薄弱,只有为数不多的论文和小册子。今有沈嘉荣先生历30年之心血,成50万言的大作《顾炎武论考》,填补了学术界之空白,是十分令人欣慰的。这部学术专著有如下特点:  相似文献   

20.
<正>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里的“羽扇纶巾”,或说指诸葛亮,或说指周瑜,并无定论。游国恩等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即说是指诸葛亮。这一说较为多见,其论据是:纶巾是诸葛亮平生最惯常的装束,而谈笑却敌,又是他生最感人的事迹的表现。这种说法,我个人觉得,仍有值得商榷之处。 其一,从历史的观点看,宋朝以前,特别是魏晋时期,那些有文士风度的将帅,往往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