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刘勰风格论     
在古罗马受蛮族入侵而告毁灭以后,在文艺复兴还没有发放它的黎明曙光之前,西方的历史被称为黑暗的中世纪。在这漫漫的长夜里,点缀在相当贫乏的西欧文化土壤上的只有繁琐的经院哲学。而在中国,此时正是封建社会成熟的时代,科技方面,尤其艺术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心雕龙》就是其中引人注目的一部论著。鲁迅先生曾经把这部著作和亚里士多德的《诗学》  相似文献   

2.
风格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同作家的创作个性、艺术手法、题材选择、语言运用等有着密切关系。刘勰的风格论着重从语言、文体、性情、标准几个方面观察问题。现浅论如下。 一、风格的语言论 刘勰的风格论的构成要素有两个:意义和语言。刘勰在《文心雕龙·体性》篇(以下凡引《文心雕龙》只注篇名)小说:“若总其归途,则数穷八体:一曰典雅,二曰远奥,三日精约四曰显附,五曰繁缛,六曰壮丽,七曰新奇,八曰轻靡。”刘勰提出的八体,也就是八种风格。这八种风格的构成要素就是意义和语言。刘勰在论述典雅这种风格的形成时说“典雅者,熔式经诰,方轨儒门者也”(《体性》)。他指出典雅这种风格,是内容符合经典,语言雅正。这是从学习和取法儒家经典获得。黄侃《文心雕龙札记》(以下简称《札记》)说:“义归正直,辞取雅训,皆入此类。”“义归正直”就是意义要正确,“辞取雅训”就是语言要规范。典雅这种风格就是由这两者构成的。刘勰论述远奥这种风格形成时说:“远奥者,馥彩典文,经理玄宗者也”(《体性》)。这就是说远奥这种风格是文辞深远,意义玄妙,以道  相似文献   

3.
文学风格是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的总的特色。研究作家和作品的风格,有助于我们对作家作品进行深入的思想分析和艺术分析,可以加深我们对作家作品的了解。因此,在文艺理论中,关于文学风格的研究是一项重要的课题。在中国文学批评史上,三国时的曹丕和西晋时的陆机都曾对文学风格问题进行过探讨,但是十分简略。直到齐梁时代刘勰的《文心雕龙》的出现,才提出了比较系统的风格论。《文心雕龙》中关于风格的论述主要见于《体性》、《风骨》、《定势》、《时序》、  相似文献   

4.
风格是文章家成熟的标志.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是形成文章风格的两个重要方面.文章的风格不仅体现在内容方面,同时也体现在形式方面.只有加强作者多方面的修养,才能形成独特新颖的文章风格.  相似文献   

5.
在雄奇、壮丽的周秦文章之后,汉朝文章以醇厚、典雅作为了自己的主导风格.汉文的这一特色在刘向的文章中展示得十分充分.刘向既能把广征博引、旁喻远比之手段发挥到极至,又能最大限度地保留自己的个性与风格;既善于仿古取貌,又能师心独创,斟酌于经籍而不乏己见,侈陈灾异之说而寓其政见.所以能脱颖而出,成为这种文风的代表.  相似文献   

6.
所谓文章的风格,就是指作者的思想、性格以及兴趣爱好在文章中的表现,是作者在文章内容和形式的统一中所显示出来的风貌特征。文章风格作为一种写作现象,它在文章中不是凭空产生,也不是与文章的其它因素相游离而独立存在的。它实质上是由作者主观精神、个性方面的特点和所写内容材料的客观特征相结合的一种结果,也就是作者的创造性在文章中的一种集中反映。我国古  相似文献   

7.
朱熹声称平生最不喜作文,却是南宋一代文章大家。其奏疏之作,往往有高屋建瓴的气势,行文简易而意气凛然,不动声色而林茂深严,使人难于辩驳。其序跋之类条分缕析,无褊躁激切之论,无艰涩炫目之辞,清明峻洁之中,自有雍容俯仰之态。其书、记之作,落尽英华而返璞归真,将俊健奇伟出之于条畅洞达,语简意闲,神定气和,充分展现出朱熹冲夷和穆的宗师气象。  相似文献   

8.
风格创造的独特性风格是作者精神品格在文章写作中的表现。“人心不同,各如其面”,人的个性差异使得人能成为一个真正的“主体”,从而形成人的精神面貌的独特性和无限多样性。作为人的精神的载体的文章,也当然会“因人而异”,不同程度上显示出作者的精神风貌。曹丕早就指出文章作者在气质、才性上的差异及其对风格的影响,是“虽在父兄,不能以移子弟”的。即以曹氏父子来说,文章风格就各有特色。曹操是“改造文章的祖师”(鲁迅语),他的散文冲破汉以来趋向程式化、骈偶化的影响,以简洁朴素的文笔,自由地抒写内心的说话,显示鲜明的个性,形成了鲁迅指出的“清峻”、“通脱”的风格,曹丕的散文除了具有这个共同倾向外,又有着自己清丽的特色。而曹植的文章,文笔锋利简洁,很能表现他富有才情而自视甚高的性格,堪称“意厚词赡,气格浑雄”。(清·方东树语)  相似文献   

9.
卡尔维诺和刘勰是西方和东方两个不同时代的人物,他们在风格论上有许多异曲同工之妙,本在基础层面将他们的风格论做一番粗泛的比较,试图通过这种比较,说明东西方化交流中某种潜在的跨时空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在东西方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史上,古希腊亚里斯多德的《修辞学》与我国齐梁年间刘勰的《心雕龙》,双峰并峙,前集大成,后启来世。他们都采用了整体观察、辨证认识的研究方法,其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的认识一致。当然,他们的语言风格论美学思想也有相异之处,这导源于各自不同的社会化背景,折射出他们不同的美学旨趣。  相似文献   

11.
试论刘勰的风格美学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艺术风格美是由独特的内容美(或内在美)与形式美(或外在美)的统一而呈现出来的、在风格上又富于千姿百态变化的美学表现形态。 艺术风格美是属于先天的,还是属于后天的?是属于主观的,还是属于客观的?对于这些美学理论问题,美学界还有争论:有的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主观的,有的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客观的,也有人说,艺术风格美是属于主观和客观的统一。  相似文献   

12.
《文心雕龙》在南朝齐梁之际出现,有其必然的历史因素。整个魏晋南北朝时期,是我国古代史上一个大分裂、大动乱而又是民族大融合、文化大交融的时期。阶级矛盾、民族矛盾以及统治阶级内部矛盾,错综交织、十分尖锐。这种情况虽然和《文心雕龙》的产生无直接联系,但《文心雕龙》出现在齐梁时期,义和这个特定的历史条件分割不开。文学理论是创作经验教训的总结。这个时期可资总结的经验教训极为丰富,这就和汉末以来动乱分裂的局面,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刘勰在《时序》篇中说,本期文学历史的第一页,建安文学的出现,就“良由世积乱离,…  相似文献   

13.
刘勰的夸饰论强调“壮辞可得喻其真”,认为夸饰有两个修辞特点;“辞虽已甚,其义无害”,“意深褒赞,义成矫饰”。在论及夸张界限时.刘勰提出“夸而有节.饰而不诬”的原则.主张简洁精炼,反对侈言繁笔。  相似文献   

14.
刘勰的比兴论属于他的修辞论。比,就是比喻;兴,就是托物寓意。比、兴这种修辞手法,我国古代很早就运用它了,而且还有很多有关的说明和解释。到了刘勰的《文心雕龙》才作了专题论述。刘勰对比兴的本质、特征和运用都提出了独到的见解和要求。刘勰的论述既有继承,又有发展,这在修辞学史上是一次关于比兴理论认识上的总结。  相似文献   

15.
<正> 本文联系六朝的书、画、乐论分析刘勰的构思论,包括构思的特点、构思的条件、构思与养生的关系三个问题,主要围绕《神思》、《养气》进行。 关于构思的特点,陆机《文赋》有精彩的阐发,刘勰与陆机的一脉相承处已被研究者们所注意,不过,我们还应该看到,在《神思》上追《文赋》以前,书、、画、乐论也或深或浅地触及到这个问题,比刘勰先着一鞭,并可能对刘勰产生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八个方面: 《神思》认为想象具有超越时空的特点:“古人云:‘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相似文献   

16.
刘勰在前代批评家和选家们研究文体问题之成果的基础上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他对当时几乎全部文体进行了发展简史、基本规范、名家名篇以及理论说明等四个方面的探讨,写出了二十篇分论;然后又在《定势》等篇中对文体与风格的关系、文体的稳定性与变异性等理论问题作出了更深入的研究,至今还能给我们许多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言意关系指的是语言与意义的关系,在这个问题上,我国自古以来一直有"言尽意"和"言不尽意"之争。综合分析可以看出刘勰其实是"言尽意"和"言不尽意"的辩证统一论者,而且他也认为"言不尽意"是文学语言的艺术特征之一,它造就了文学作品的深厚的美的意蕴,刘勰继承了"言不尽意"的哲学思想,从而提出"意象"这一概念,巧妙地解决了文艺创作中言意之间的矛盾。  相似文献   

18.
<文心雕龙·明诗>篇是刘勰的文体论的第一篇,也是他对诗歌这一体裁的专论.<明诗>篇明辨诗歌的源流,四言和五言诗的发展历史,诗的风格、作用及写作特点等.可以说它是先秦至齐梁时期诗歌理论的总结,也是这一历史时期的诗歌发展史.  相似文献   

19.
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表述的文体发生论思想,具有集大成的地位和承前启后的作用。其中许多思想、观点,对于我们今天的文学创作,文学理论建构,也不无裨益。有鉴于此本文拟就其文体发生论思想,略作阐述。 文学起源之时,即孕育着文体的最初胚胎。而文体之形成、发展的过程,在相当程度上也就构成了文学史的发展过程,由于诗这种文体在中国文学的早期发展中是一种主要文体,因此,诗歌发生论的产生也比较早。《诗大序》云:“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於中而形於言”。此即著名的“诗言志”说。其后,陆机在《文斌》中又说:“诗缘情而绮靡”。此即著名的“缘情”说。这两大诗论都是属于形而下的发生论,它们重在就诗论诗。与之相对的,是文学的形而上的发生论,刘勰的文学起源观就属于这一类。在他看来,文是源于道的:“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原道》)。其它诸如“傍及万品,动植皆文”(同上)的动植之文,以及“形立则章成,声发则文生”(同上)的形文、声文,它们都是自然之道的体现。“人文之元,肇自太极……谁其尸之,亦神理而已”(同  相似文献   

20.
文学作品是以形象塑造典型,表达感情来感染读者的,要力求口语化。但有时也需要使用一些书面语气较浓的华丽词藻、文言文语词、成语典故以及各种修辞手法。本文选取一些名篇中的片断,以阐述文章语体的风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