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穆键  朱寅 《天中学刊》2011,26(6):120-123
清末新军是中国传统军事制度向近代军事制度转型的产物,而新军的编练则是清末军制改革这场自上而下波及全国的军事近代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清政府虽然提出了在全国范围内编练三十六镇的宏大计划,但计划的‘实施基本上由地方政府分头负责。只有对清末新军的编练进行具体入微的个案研究,才能全面而深入地认识这场军事近代化运动。  相似文献   

2.
清末大规模编练新军,需要大批掌握现代军事理论知识与技能的军官队伍,因此建立各种类型的军事学堂,培养和轮训各级新军军官,就成为清末新军编练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云南陆军讲武堂就是这样一所培养和轮训新军军官的军事学堂.不仅如此,该学堂还是一所存在时间较长(1909年9月28日至1928年)、规模较大、成效显著、影响远播海内外的军事学堂,不仅在中国近代军事学校教育史上具有突出地位.  相似文献   

3.
清末绥远地区的武备学堂随着绥远新军的编练而产生,并伴着军事改革的进程而发展,正式建立于1901年清末新政后,到1906年底绥远武备学堂改办成陆军小学堂止,共存在6年。由于绥远八旗军的腐朽落后,绥远地区统治阶层内部有识之士把"强兵富国"的注意力转向编练新军与发展近代化军事教育。绥远武备学堂的创立作为清末军事近代化活动中的一个地域性新事物,虽然办学规模和成效不大,但是仍对绥远地区的军事教育近代化、民族发展和社会心理起到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书号:ISBN 978-7-5528-0311-2出版时间:2008年定价:1500.00元以小站练兵为开端的清末新式陆军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清末新军的编练使中国军队的形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军时期奠定的军队训练方式、军队编制、军校教育乃至军服、军礼等模式对后来中国军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出版的各类史料和专题著作中,关于西式练兵和军队转型时期的文字及图片资料少之又少。《新军旧影》一书正是全面反映清末新军编练的图片及文献资料的汇集和选编。书中选用大量天  相似文献   

5.
作为清末南方各省编练新军成果的重要检验,1908年安徽太湖秋操从演习之前的地形勘测、道路铺设、粮草弹药补给、治安管理等准备工作到演习进程中的大小实兵演练,体现出近代中国军事训练的变化。太湖秋操尽管未能顺利完成,但依然在中国近代军事发展史上有着特殊意义。  相似文献   

6.
袁世凯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位知名人物。他出卖维新派、镇压义和团运动、屠杀革命党人、恢复帝制,是“一个不择手段的野心政客”。但是,袁世凯在编练新军、创办新式军事学堂方面还是有所建树的,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中国军队近代化的进程。袁世凯从清末编练新军创办随营学堂到民国初年兴办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借鉴东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军事教育的经验,结合中国军队的实际状况,提出了一系列有关军事教育的理论并在一定程度上付诸实践。探讨这  相似文献   

7.
正书号:ISBN 978-7-5528-0311-2出版时间:2008年定价:1500.00元以小站练兵为开端的清末新式陆军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清末新军的编练使中国军队的形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军时期奠定的军队训练方式、军队编制、军校教育乃至军服、军礼等模式对后来中国军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出版的各类史料和专题著作中,关于西式练兵和军队转型时期的文字及图片  相似文献   

8.
正书号:ISBN978-7-5528-10311-2出版时间:2008年定价:1500.00元以小站练兵为开端的清末新式陆军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清末新军的编练使中国军队的形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军时期奠定的军队训练方式、军队编制、军校教育乃至军服、军礼等模式对后来中国军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出版的各类史料和专题著作中,关于西式练兵和军队转型时期的文字及图片  相似文献   

9.
正书号:ISBN 978-7-5528-0311-2出版时间:2008年定价:1500.00元以小站练兵为开端的清末新式陆军的出现,是中国近代军事历史上的重大变革。清末新军的编练使中国军队的形态有了很大的改变,新军时期奠定的军队训练方式、军队编制、军校教育乃至军服、军礼等模式对后来中国军队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目前出版的各类史料和专题著作中,关于西式练兵和军队转型时期的文字及图片  相似文献   

10.
新军是晚清政府"新政"期间仿照西方近代军制编练的新式陆军.周馥认为,改变清朝武装力量积弊的唯一途径就是建立按西方国家的营制、采用洋操训练、使用洋枪洋炮的新军.在任山东巡抚期间,周馥采取了许多措施,将山东军队训练成"大枝劲旅";踏上两江总督的仕途以后,十分重视军备建设,设立训练新军的管理机构--督练公所,理顺江苏军事管理体制,训练了10000多人的新式军队.但是包括周馥编练新军在内的清末新政的诸多举措,并未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所谓的清末新军,是自中日甲午战后,到辛亥革命爆发前的十余年间,清政府采用西方近代军制,编练而成的一支新式陆军。它是清朝末年社会矛盾日益激化的产物,新军的崛起,对于清末民初的中国社会,曾产生过较大的影响。探索它的产生、发展及其在辛亥革命时期的历史作用,对于研究中国近代军事制度的演变和辛亥革命的历史,无疑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甲午战争爆发后,清军节节败退。清廷为扭转战局,采纳了北洋德员汉纳根编练新军的计划,命汉纳根与驻津办理粮台的广西臬司胡燏棻共同办理编练新军事宜,揭开了晚清新军编练的序幕。由于军权归属、资金、人事关系及中枢内部分歧等问题,汉纳根编练新军计划不得不终止。但新军编练工作并未就此结束,由胡燏棻编练的定武军、袁世凯编练的新建陆军均取得了重要成效。  相似文献   

13.
新政时期军事改革,是清代军事史上的最后一次改革,编练新军,赋予军事武装力量体制的近代化,但新军与清政府相背离,加速了清政府的灭亡。  相似文献   

14.
晚清“巡警军”考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学界以1901年编练巡警军的上谕为清政府创办警察的起点,实则巡警军并非完全意义上的警察。它源于晚清的兵制变革与治安观念的转换,但清廷对其规制并无明确计划。由于督抚理解不一与地方情形各异,各省编练时,有的军事色彩浓厚,有的将之办成近代意义上的警察。清廷赞同后一方案,从而走上建立近代警察制度之路。  相似文献   

15.
袁世凯从1895年受命编练新式陆军,历时七年,所需军费来源广泛,主要有清政府划拨的专项练兵经费;裁减旧式军队以补新军资费;抽取的苛捐杂税;内举国债外借洋款筹集资金;袁世凯在山东就地筹款等等。编练新军是清末军事改革的一个缩影,军费的筹集途径对清末财政改革产生了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6.
清末新军入伊是长庚练兵的重要举措之一。伊犁新军的构成较为复杂;入伊后分别妥善安置、管理;军官的素质较高,任免严格;编练成协后军饷的筹措艰难。  相似文献   

17.
练兵处是清末新军编练的领导机关,练兵处的成立推动了清末的军事变革,成为中国陆军近代化的重要一环。张之洞作为地方督抚的代表,围绕练兵经费、营制饷章、后勤体制和学堂章制等方面同练兵处之间的关系既有调适,也有抵拒。透视张之洞与晚清练兵处错综复杂的关系,可以为我们透彻地了解晚清军事改革提供另一个视角。  相似文献   

18.
清朝末年,为自救国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化倾向,以至武昌新军起义后,全国新军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以往学术界在论述辛亥革命的时修往往只强调了资产阶段革命党人运动新军,才有武昌起义,辛亥革命,笔者以为,武昌新军乃至全国新军举行反清起义关键在新军本身,即这支军队从编练从编练之始就逐步具有革命化倾向,可以说是辛亥首义的内因。  相似文献   

19.
清末,为自救图强清政府编练了新军。这支军队的编练、来源及所受到的影响带有明显的革命倾向,以至武昌新军首义后全国新国大都站在了清朝的对立面,对于结束清朝统治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清末新政是在戊戌变法失败以及《辛丑条约》签订、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情况下,清政府为挽救其统治而进行的自上而下的改革。从1901年到1905年清政府先后颁布30多道上谕,推行新政主要内容有:一、改革军制,编练新军。1901年,清政府废除武科举,各省设立武备学堂,在全国范围内编练新军在全国主要城市建立军事学堂,以培养新军军官;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