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新闻报道的情感魅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报道总蕴含一定的情感。记者在报道新闻时心中要充满感情,去挖掘新闻中蕴含的情感,这样才能笔下生情,才能增强新闻感染力,引起读者的共鸣。   在新闻报道中,无论记者自觉与否,他的感情和观点必然渗透于事实之中,不存在纯自然的客观报道。但是,新闻报道中的情感要建立在事实的基础之上,尊重事实的客观性,遵守新闻自身的规律,融情于事实叙述中。这样,既可以保持新闻的客观性,又能增强新闻的感染力和可接受性。   古人云:“感人心者,莫先乎情。”情感是文学作品调动读者阅读兴趣的一种基本手法。大凡优秀的文学作品,都…  相似文献   

2.
刘金凤 《军事记者》2012,(10):19-20
新闻特写,就是用特写的手法来反映新闻事件。它以描写为主要手段。摄取新闻事实中最富有特征和表现力的“片断”“截面”或细节.通过多种具有强烈视觉及情感效果的刻画,使其产生立体感,从而更集中、突出地表现新闻事实和主题。  相似文献   

3.
黑枫 《新闻记者》2005,(3):60-61
新闻摄影中的瞬间新闻与文字新闻在采集方面有所不同。新闻是对新近发生和正在发生事实的报道,文字新闻可以记述也能追述.而瞬间新闻则不能.它只能在现场抓拍。因此瞬间新闻应该是对正在发生的新闻事实的报道.记者只有到现场去,才能获得,舍此别无他途。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类社会中永恒的主题,也是播音创作中的灵魂。电视播音通过播音员(主持人)的声音和直观的屏幕情感来体现对新闻类节目的内容用有声语言和特定稿件所赋予的情感因素进行再创作.准确鲜明地将新闻类节目的情感因素传达给电视观众.使观众在了解新闻事实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朱楠 《中国传媒科技》2012,(10):168-169
新闻究竟有没有情感?能不能有情感?新闻的基本要求是用事实说话,作者一般不能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更不会直白的抒发情感。那么,情感究竟该以怎样的形式存在于新闻中?如何理解其存在的合理性?我们以美国新闻史上的一篇新闻名作为例来探讨研究一下新闻该不该有自己的七情六欲。  相似文献   

6.
赵秋实 《记者摇篮》2004,(4):23-23,58
导语不是对新闻简单的总结.不是笼统地告诉读者发生了什么.它是新闻事件中最重要的事实和亮点.它将新闻关注集中到一点上。好的导语体现的是新闻事件中最有意义的和最有新闻价值的要素。导语写得精彩.就能抓住读者,否则读者就溜掉了。  相似文献   

7.
甘社会 《新闻世界》2009,(12):38-39
我们常说,新闻是一种写作。是写作。就要讲究语言的运用。新闻语言,是通过新闻媒介,向受众报道新近发生的事实.传播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使用的文字语言。评价新闻作品的质量高低.在事实真实准确的前提下,语言表达的“精准”程度显得十分重要。记者采访得来的“新闻素材”能不能变成“新闻报道”,能不能变成“新闻精品”,关键要看有没有厚实的写作功夫,  相似文献   

8.
尹一凡 《新闻世界》2008,(10):41-41
穆青先生热爱文学.提倡“散文式新闻”,常把描写和抒情等文学手法运用到新闻通讯的写作当中,增强美感和表现力。本文试就散文式新闻作品的一些表现手谈点体会。“散文式”新闻作品文字优美,情景交融,它是一篇新闻,却有诗的语言;它在叙述事实,却揉合着深情。能使受众加深印象,难以忘怀,能激发受众情感,打动受众心弦。  相似文献   

9.
在平常的新闻语境中.新闻话语总是一副客观、简洁、平实的硬性形象,它总是在有意地躲避叙述中情感的渗透与评判,新闻事实过滤掉了生活与情感的气息,新闻人物成了记者笔下的道具与材料.你听不到他内心悸动的真正颤音,对新闻真实感的追求遮掩了生活的灵性.新闻变得冷硬。《大河报》“都市倾诉”版,为生活中的情感事件构建了一个表达的平台.为冷硬的新闻话语灌注了生命灼热的气息,使新闻话语由“事件的真实”升华为“情感的真实”、“生活的真实”^①。在笔者看来,它至少从以下六个方面拓宽挖掘了新闻话语内涵的广度和深度。  相似文献   

10.
张雷 《军事记者》2012,(6):35-36
军事新闻摄影属于纪实摄影.它将新闻形象瞬间定格在一幅画面上。用一幅图片表现一个新闻事实.这就要求新闻摄影人能准确把握住军事新闻摄影的决定性瞬间。  相似文献   

11.
“多问一句”与“少问一句”其实是一种采访作风。“多问一句”,或许能使新闻事实愈加真实.甚而臻于完美;“少问一句”,或许将使新闻事实发生变异.甚而失实。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有所触动而引起的主观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心理刺激、内心体验和现实感受条件下形成的。情感能引起欣赏的审美幻觉,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体验。古人云:“感人心,莫先乎情。”就是说,章要想打动读的心,首先应该在情感上吸引读,征服读。新闻不只是单纯地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以新闻作品中的浓郁  相似文献   

13.
新闻必须用事实说话.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是,新闻怎样用事实说话,却不是每个新闻人都能精通的。  相似文献   

14.
所有规范的新闻训练都告诉我们:新闻中要只陈述事实,避免直接评论,规避记者个人的情感倾向。而许多优秀的新闻作品却具有掩饰不住的情感倾向。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方丹  钱国宏 《记者摇篮》2004,(11):23-23
现场短新闻是再现现场新闻事实的精短报道。再现现场新闻事实,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再现内容:一是新闻事实的再现:二是新闻现场的再现。近年来,由于现场短新闻具有新闻价值较高、现场感较强、篇幅短小精粹的特点,纷纷见诸报端.一时成了采编的热点。  相似文献   

16.
魏颜蓓 《青年记者》2007,(18):41-41
新闻的客观,是指新闻事实本身所具有的客观真实性;记者的主观,是指记者在采写新闻稿件时,所倾注的情感因素和所进行的功利取舍。关于两者的定位问题,说白了,就是新闻作品与记者的主观这个问题上,一直有许多疑惑困扰着人们:新闻作品中能否倾注记者情感,作品中以怎样的方式表现记者的情感,记者情感在新闻作品中应给予什么样的定位。  相似文献   

17.
在新闻报道中,客观性要求与情感性因素是一对对立统一的矛盾,新闻作为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其生命在于真实。而真实性体现的关键便建立在报道是否客观的基础之上。往往有人认为,新闻报道要力求客观,就必须彻底摒弃情感性因素的介入,认为情感性因素是对客观性要求的妨害。因此,新闻报道必须杜绝情感性因素的影响。事实果真如此吗?真的能做到情感与新闻报道绝对分离吗?新闻报道就不能有情感因素介入吗?情感因素的介入就一定会妨害新闻报道的客观性吗?如何正确地理解与运用新闻中的情感因素?这些问题自然地呈现在我们的面前。 …  相似文献   

18.
怎样使政治工作新闻“实”起来?一般认为只要用事实说话即可。这无疑是正确的。但这个“事实”应当是经过选择的,充满了感情和道理的事实.也就是说应当是能够打动人或能给人某种启示的事实。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指人们对外界事物有所触动,从而引起的主观心理状态,它是在一定的心理刺激、内心体验、现实感受下形成的。情感能引起欣赏者的审美幻觉,没有情感就没有审美体验。新闻不是单纯的报道事实、传递信息,它的魅力还在于新闻作品的浓郁的情感抒发。具有情感内容的新闻播音作品能以丰富的色彩打动受众,增强新闻报道的吸引力和感染力。  相似文献   

20.
张婧 《新闻窗》2007,(6):103-104
广播新闻播音工作是一门特殊学科,其特殊之处在于播音员的工作不同于其他语言艺术工作,它是用有声艺术语言进行再创造的新闻工作。有人问,反映新闻事实的新闻节目需要艺术表现手段么?我们说,播音创作过程从感受到表达,从情感的引发到表现,都具有艺术属性。新闻事实的报道是客观真实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