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学科教育》2012,(5):106-106
2012年9月15日,北京师范大学高奇、朱美玉两位教授的八十华诞庆典及教育史学科研讨会在北京师范大学举行。高奇教授、朱美玉教授是国内教育史学界知名教授,在北京师范大学从事教育史学科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四十余年,为我国教育史学科的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2.
陈汉才教授     
陈汉才教授,男,1937年5月生,广东省罗定市人,1961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现为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系主任、教授、中国教育史专业硕士研究生导师指导组组长,兼任中国陶行知研究会理事、《中国教育史研究丛书》编委、广东省教育史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省陶行知研究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3.
夏豪杰 《教育评论》2022,(7):166-168
<正>《教育史学通论》由中国教育史学会顾问、著名教育史学家周洪宇教授主编,中国教育史学会副会长申国昌教授和郭娅教授任副主编,人民教育出版社历经十年倾力打造、精心出版。该书是一本系统的教育史学通论性研究成果,深入研究了教育史学的学科性质与体系、教育史学的功能与价值、教育史学的研究方法等问题,全面回顾了中西教育史学史的发展历程,并在此基础上对教育史学研究未来走向进行了展望。作者基于教育史学科建设和教育史学研究现实需要撰写该书,  相似文献   

4.
周洪宇,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院教授,曾任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教育史学科组成员、海峡两岸关系与国共两党关系史研究会副秘书长、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中国陶行知研究会常务理事、湖北省高等教育研究会副会长、湖北省社会科学联合会委员等,现任湖北省教育厅副厅长。  相似文献   

5.
教育创新功能是教育史学科的基本功能之一。21世纪中国教育发展对教育史学科教育创新功能提出了迫切要求。其教育创新功能发挥的主要途径是:培养研究型、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推动教育理论的革新;对现实中国教育创新和教育改革进行论证,并提供意见和建议。教育史学科有义务不断提高学术水平为教育改革服务,在中国教育改革中承担更大的责任。教育史学科教育创新功能的发挥将有助于中国教育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6.
栗洪武教授     
栗洪武,男,汉族,1956年9月生,陕西榆林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教育史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陕西省陶行知思想研究会会长、香港救助儿童基金会大陆项目咨询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  相似文献   

7.
栗洪武教授     
栗洪武,男,汉族,1956年9月生,陕西榆林市人,陕西师范大学教授,博士,教育史专业硕士生和博士生导师、学科带头人,教育学院党总支书记,兼任陕西省陶行知思想研究会会长、香港救助儿童基金会大陆项目咨询委员、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分会理事。  相似文献   

8.
教育史观的形成是中国二、三十年代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与成熟的标志之一。不能说中国教育史学科已形成了自身的史学理论体系,但反映当时时代的特征,这一时期丰富多彩的教育史观,表现出中国教育史学科的自觉意识。  相似文献   

9.
《辽宁教育研究》2011,(3):F0003-F0003
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史学科已有50余年的历史,是沈阳师范大学教育学科群中历史较早并富有学科特色和学科优势的基础学科之一,是辽宁省高水平教育学科中的优势学科,在全国教育学科范围内也有一定的影响.早在1986年,教育史学科便与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联合招生培养教育史研究生,1998年获得了教育史专业硕士学位授予权。  相似文献   

10.
博士学位论文与学科发展紧密相关,一定时期内的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某种程度上代表了该时段一个学科发展的水平。新中国自学位制度建立以来所产生的121篇外国教育史博士学位论文显示了外国教育史专业发展的三个阶段和专业研究的重点和趋势,同样也反映出外国教育史研究的一些问题。针对外国教育史研究的上述特点,本研究提出了一些针对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1905年3月16日,是我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和杰出的教育史学家毛礼锐教授诞辰100周年。作为毛先生晚辈的我们,仅就他对于中国教育史教材编写、学科体系构建和良好教风形成之历史功业作一简要介绍,这也是我们对毛先生的缅怀和崇敬。  相似文献   

12.
中国教育史学科教材沿革及改革初探*人民教育出版社刘立德“教育史”作为一门课程来开设的历史并不长,在西方大约始于18世纪中叶,在中国,“教育史”学科地位的确立与师范教育在学制系统中地位的确立基本一致。“中国教育史”学科发展至今,已成为我国教育科学体系中...  相似文献   

13.
留学生群体是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开创者和教育史学术研究的奠基人。在理论层面,他们着重对学科基本范畴进行厘定,努力构建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范式。一方面,受留学经历的影响,他们的学科意识明显增强,更多地关注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通过对学科概念及研究对象的探析,夯实了中国教育史学科的理论基础。另一方面,他们还形成了较为丰富的教育史观,尤其是实证主义教育史观和相对主义教育史观的提出,为探究中国教育发展的阶段性、规律性,提供了新视角和新思路。在实践层面,他们躬耕教坛,着力完善“中国教育史”课程体系,丰富课程内容,培养研究人才,为学科发展提供新生力量。总之,从事中国教育史研究的留学生群体,立足中外文化交流与碰撞,追赶时代潮流去把握中国教育史研究的趋向,推动了近代中国教育史学科的创建和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中国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1999年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8月17日—19日在辽宁省沈阳市举行,会议由沈阳师范学院教育系承办。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高等学校、教育科研单位的专家、学者参加了会议,提交40余篇学术论文。会议期间,代表们颇有兴致地参观了沈阳故宫、东陵、张氏大帅府等在中国及东北近代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历史遗迹。教育史专业委员会理事长孙培青教授、副理事长王炳照教授和田正平教授、秘书长杜成宪教授等在会上作了专题发言。与会代表围绕着“20世纪中国教育与教育史学”等问题展开了广泛、深入的研讨,现…  相似文献   

15.
外国教育史是一个传统的基础学科,在教育史研究领域中具有重要地位,张斌贤教授就学科地位、面临问题和发展前景,畅谈了自己的想法。  相似文献   

16.
舒新城是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在中国近代教育史研究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就。他一方面自觉、深入地思考和回答了教育史学科的一些基本问题,开创了中国教育史研究的新领域;另一方面关注国际史学研究新动态,积极借鉴西方新史学的理论与方法,构建中国教育史学科体系。舒新城对教育史研究"国际化"和"中国化"的早期探索,为教育史学科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相似文献   

17.
《学科教育》2009,(5):F0003-F0003
2009年10月5日,中国著名教育史学家、《教育学报》主编、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历史与文化研究院王炳照教授因病逝世,享年75岁。 王炳照教授1934年生于河北省景县,1955年考入北京俄语学院,1957年转入北京师范大学教育系学校教育专业。1961年本科毕业后,考入北京师范大学第一届教育史研究班,开始涉足中国教育史研究。  相似文献   

18.
学者简介     
黄日强(1954-),男,江西南丰人,现任东华理工大学教授,职业技术教育学、教育学原理硕士生导师;江西省抚州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江西省高等学校中青年学科带头人,江西省教育学会教育史专业委员会副理事长。  相似文献   

19.
易琴 《教育探索》2011,(6):29-30
当今,中国教育史学科在大学内部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作为教育理论基础课的中国教育观学科在师范院校教育学院、教育学系中,课时被普遍减少,内容也被压缩.研究者在反省造成教育专业中国教育史课程地位发生重大变化的原因的同时,不断思索自身课程的问题所在,从而倡导学科课程的改革,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反思该学科的结构方式,探寻中国...  相似文献   

20.
科举史:教育史学科的学术增长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教育史是介于教育学与历史学之间的二级学科,具有跨学科的性质。20世纪初,伴随着废科举兴学堂和西方教育学科体系的引入,教育史学科成为中国师范教育的必修课程。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需要不断拓展新的研究领域,形成新的学术增长点,教育史学科亦不例外。百年来,中国教育史学科的教学与研究领域不断拓广、加深,学科建设获得较大的发展。近十年来,国内教育史研究者不断开拓新的研究领域,在少数民族教育史、地方教育史、专题史、校史等方面取得突出成就。其中,科举史研究已成为教育史学科—个重要的学术增长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