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提高舆论引导能力,必须始终牢记职责,做"责任型广电"。 胡锦涛总书记在去年举行的世界媒体峰会开幕式上指出,"媒体要切实承担社会责任,促进新闻信息真实、准确、全面、客观传播"。近年来,河北广电坚持"新闻立台、责任广电"的原则,着力打造"责任型广电"品牌。始终牢记党和人民的喉舌定位,始终坚持党性原则,  相似文献   

2.
李贺 《新闻世界》2010,(6):131-132
在大众媒介环境下,受众知情权的基础是"传者的真实",而非"受众的真实"。①在新闻媒体走向市场化的今天,一些媒体新闻价值取向出现了错位,威胁着受众的知情权。本文从当前媒体新闻题材的选择和报道倾向两方面入手,分析了媒体新闻价值取向的错位对受众知情权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陈明 《新闻世界》2014,(11):165-166
随着"读图时代"的到来,用图片新闻来强化视觉传播效果已成为各家媒体的共识。摄影记者作为奋战在新闻第一线的轻骑兵,优良的素质,娴熟的拍摄能力对提升媒体报道质量影响很大。本文对摄影记者应有的意识和能力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一提高对一手新闻信息的辩证分析能力 辩证分析能力,通常是指媒体编辑判断新闻信息是否真实、准确、全面、公正的能力.从本质上来说,新闻必须具有真实等特质,这是社会对新闻媒体及其从业人员的基本要求.然而在现实中,由于政治、商业、新闻从业人员自身素质等种种原因,大量不真实、不客观的新闻充斥在信息环境中.  相似文献   

5.
荆成 《青年记者》2010,(18):20-23
真实是新闻的生命。新闻要尊重事实、把握真实,这是对媒体记者最基本的要求,是底线。不讲事实、不讲真实,就是说谎,就是骗人,新闻也就没了存在的价值。所谓"坏新闻",不管属于哪类,坏的本质都是"不真实"。  相似文献   

6.
长期以来,电视、报纸、广播凭借其传统媒体的强势地位,一直是报道重大时政新闻的主力军。每年的全国"两会"对媒体来说,都是不可错过的一道新闻盛宴。各类媒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网络媒体凭借自身的传播优势,影响力也不断扩大。在一份调查中显示,有近30%的公众会选择互联网作为了解"两会"的首要信息渠道,另有20%的公众会及时的关注互联网上"两会"的信息动态。  相似文献   

7.
随着市场化改革,新闻媒体逐渐将新闻事件当作一种"商品"来生产,就此引发了学者对新闻公共性的再思考,媒体的社会责任进而成为讨论的热点。"媒介事件"这一概念的提出,指明了新闻是一种"建构的真实",也为探讨媒体社会责任提供了一种全新视角。对影视红人陈晓旭去世的报道构成了典型的"媒介事件",从中可以窥见当下重提媒体社会责任的必...  相似文献   

8.
融媒体时代给新闻编辑人员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在此背景下,新闻编辑人员要想更加高效地完成本职工作,必须跟上融媒体发展的脚步,转变工作理念,不断进行先进技术的学习,才能使自身的工作能力得到有效提高,在及时完成真实新闻信息传递的同时,切实做好舆论引导工作,为我国和谐社会的发展建设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本文首先分析了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提升工作能力的意义,然后对融媒体时代新闻编辑工作能力的提升策略展开了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9.
张荣 《新闻世界》2014,(10):92-93
在"三贴近"原则的指导下,今天的媒体更注重新闻的贴近性、服务性,对弱势群体的关注越来越多。但一些媒体往往注重弱势者的艰辛、困苦,在报道中有意回避那些与之相关的新闻事实。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即使在人文关怀的报道中,也应该坚持新闻真实、全面、客观的报道。  相似文献   

10.
自去年8月中宣部等五部门倡导在全国新闻战线组织开展"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以来,各媒体新闻采编人员纷纷深入基层,采制出一批批高质量的新闻作品,在社会上引起热烈反响。事实说明,"走转改"是新闻人提高自己能力素质的好机会。  相似文献   

11.
方超 《新闻实践》2014,(6):49-50
重大的灾难报道,是检验一家媒体甚至一国媒体发展水平的最好契机。因为只有在这个时候,所有媒体会齐齐上阵,同时又有国际媒体加入"战团"。面对同一事件,各家媒体对新闻的挖掘和处理能力一目了然。并且,与其他新闻事件不同,灾难报道中往往包含着许多人文因素,这一并考验了媒体对社会情绪的引导和处理能力,以及对社会责任的履行能力。  相似文献   

12.
高书华  于茜 《青年记者》2010,(18):19-19
偷懒新闻大体分为两种:真实的和不真实的。照搬通讯员稿件和会议通稿,虽然难出彩,但至少是真实的;而把陈年旧闻重新包装或者把别的地方的新闻移植到本地来,这就涉嫌造假了,很显然,这对媒体的公信力伤害很大,是各报社深恶痛绝的一颗"雷"。  相似文献   

13.
2010年末的"钱云会事件",成为研究新闻现象真实和本质真实的绝佳范本。个别媒体在报道中仅仅停留在现象真实的层面,而现象真实只是低层次的真实。现象有真相和假象之分,新闻工作者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在本质真实新闻观的指导下进行实践。本质真实是对新闻真实更高层次的要求,新闻工作者应以本质真实为目标,以社会公共利益为诉求,全面、客观、公正地反映事实原貌。  相似文献   

14.
赵金 《青年记者》2010,(11):49-51
前不久,重庆新闻界因为关于中国作协开"豪华会"的虚假报道打响了"新闻打假"战,提出要正本清源确保新闻真实性。近年来,虚假新闻屡屡出现,虽然从媒体到社会都对此深恶痛绝,但却屡禁不止,而且大有花样翻新愈演愈烈的趋势,对媒体公信力造成了严重的威胁。应对这种局面,需要各方面的努力。从专业的角度讲,则需要我们的采编人员较深层次地理解新闻真实的含义,对新闻失实的主观原因加以重视。  相似文献   

15.
张贵君 《青年记者》2010,(18):10-10
自策划新闻,从字面涵义看,大概可以理解为媒体主动策划的新闻。"故意"和"下意识"的"自策划假新闻"一旦败露,对媒体公信力的损害,显然比一般的假新闻要大得多。尽管如此,在日常新闻实践中,自策划新闻还是越来越多。媒体在经历一次次自策划新闻的"洗礼"后,逐渐"尝到了甜头",这也成为制造"坏新闻"的温床。  相似文献   

16.
林恩民 《东南传播》2010,(12):123-124
新闻摄影作为截取新闻事件中的一个瞬间被镜头记录,如何通过视觉途径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是媒体从业人员必须考虑的问题。本文以新闻摄影"挟尸要价"为例讨论新闻摄影在新闻操作中的真实性角度切入,回归新闻细节,审视媒体在揭露社会灰色地带时应如何保持新闻职业操守。  相似文献   

17.
冯惠慧 《报刊之友》2011,(11):37-38
随着信息化社会的到来,各类虚假新闻正以新的面目出现在媒体上,而其中有相当一部分是为表彰个人事迹、宣扬党政风气等所作的"正面报道"。这些为树立典型、谋取功利而过分拔高的一些不实报道,姑且称之为"正面假新闻",正在危害着我们整个社会,然而即使它们被揭露出来,也难以引起媒体足够的重视。真实是新闻的生命,不论是从正面报道还是负面报道的假新闻,无疑都违背了"新闻真实性"这一最基本原则,应该引起新闻业界的足够重视。本文着重对正面虚假新闻出现的原因、表现进行探讨,以求得如何避免此类虚假新闻的产生,净化媒体环境。  相似文献   

18.
贺琛 《东南传播》2010,(10):48-51
文章审视了大众传媒违背道德规范的种种乱象:虚假新闻、低俗化、娱乐化、新闻寻租和媒体越权,提出了传媒应当遵循之"道":真实、仁爱、正义、适度、自由。  相似文献   

19.
党君 《新闻世界》2010,(4):32-33
真实是新闻的基本要求。但是新闻在追求真实性的同时,却与法律真实进行着不断的碰撞。新闻真实与法律真实都来源于客观真实,两者既有着矛盾的一面,又有着统一的一面。作为目前审理新闻侵权案件重要法律依据的《关于审理名誉权案件若干问题的解答》中却有不完善之处——对新闻真实的"基本真实"没有界定。所以,在现阶段最有效的防止新闻侵权的方法就是,将新闻的"基本真实"向"法律真实"靠近,新闻报道应以法律真实为"底线",不应超越法律真实。  相似文献   

20.
"地震中的背妻男"吴加芳,从《摩托车上绑在一起的夫妻》开始至今,先后经历了从"情义男"到"绝义人"的巨大落差。在这一系列新闻报道中,媒体是否做到了还原真实,而大众是否又接受并理解了真实?在相关新闻报道引发如此大争议的情况下,究竟在多大程度上偏离了最初的真实?这些现象与新闻传受者双方的心理层面有着很大的关系。本文旨在从心理层面入手,探寻其与新闻真实性之间的联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