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限于讨论师范成人教育招生的改革,不涉及其它各个专业的成人教育招生;换言之,本文探究是指在职中小学教师学历教育招生,讨论的是多年来在中小学教师成人教育招生中种种弊端及其改革的设想。一、陈旧的招生模式:万人空挤独木桥由于历史的原因,我国堪称“老牌”的计划经济的典范,尽管改革开放二十年来,市场经济已渗透到各行各业,但教育部门的体制丝毫没有变化,仍然守着僵化的“计划经济”不放。从小学到大学招生都按计划严格执行。近年来,高校普招计划逐步放宽,高中入大学的升学率逐年上升,已基本缓和甚至解决了过去那种“万人拥挤独木桥…  相似文献   

2.
2012年,教育部批准国家开放大学和5所地方开放大学在广播电视大学基础上正式成立,探索新的招生制度和运行模式,推进开放大学建设成为当前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开放大学招生改革现状入手,探讨招生模式设计和相关问题,并提出相应的保障措施,以期为我国开放大学招生改革实践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韩国大学招生经历了大学单独考试、大学入学预备考试、大学入学学力考查、大学修学能力考试、考试分数等级与中学手册等综合评定录取等一系列自主招生改革.在统一高考的基础上,由政府调控和监督,各大学采取灵活多样的自主招生录取办法.韩国大学自主招生制度经过多次改革更加科学完善,体现出多样化、综合化等特征,高等院校充分享有大学招生的自主权,十分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和中学素质教育.大学自主招生改革正在为韩国高等教育的跨越式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也为中国高校自主招生改革提供了很好的借鉴.  相似文献   

4.
王龙  范瑜 《文教资料》2012,(20):97-101
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历来是各国高等教育领域的共同话题。英国、美国和日本是世界上经济发达的国家,也是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在三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大学的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三国在改革中对别国的成功经验有所借鉴,但又努力形成自身特色。因此,对英、美、日三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进行比较研究,将为确定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正确方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不断向深度和广度推进。对于高中教育而言。大学的自主招生改革发挥着怎样的影响?高中教育自身又能从中获得怎样的思考?近几年,复旦附中和七宝中学在大学自主招生考试中表现不凡,其经验告诉我们。必须主动改革高中教育,以更符合教育的本义及学生的终身发展。在新一轮大学自主招生即将展开之际,我们请来两所学校剖析上海近几年来自主招生情况及其成功之道。  相似文献   

6.
德意志联邦共和国(以下称西德)是一个十分重视教育的国家。历史上进行了许多次有名的教育改革。1812年洪堡德改革中,建起德国的大学入学招生制度,延继至今,积累了丰富经验。因此,西德大学招生制度有许多值得世界各国注意的特点。一.大学招生制度西德大学入学考试不是采取竞争性的选拔考试,而是采用资格考试制度。完全中学  相似文献   

7.
论自主招生的限度与大学自主权的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自主招生有利于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创新人才的选拔,是招生考试制度改革的重要成果。自主招生权的试行与落实,有利于保障和扩大高校的自主权,也能有效推进我国现代大学制度建设的进程。但是,自主招生不是自由招生,自主招生政策的局限性使我们认识到,大学自主权是有限度的,现代大学只能做到有限的自治。  相似文献   

8.
正高考招生制度改革是教育体制改革的"中枢神经",是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突破口,对各级各类教育都有重要影响。大学自主招生是现代大学的共同特征,也是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的通行做法,落实高校招生自主权是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核心点。日本与我国同处亚洲,同属儒文化圈,中国现代高等教育发轫期曾深受日本影响。二战结束以来,日本最终形成以"大学自主考试招生,政府宏观管理,专业机构提供服务,审议会引领社会参与"为特点的现代考试招生制度,较  相似文献   

9.
多年来,招生部门严守招生纪律、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使普通高等学校的招生工作在社会上长期保持了良好的声誉。据有关资料记载,1987年招生改革10周年的时候,中纪委研究室作了一次关于高校招生的调查,结论是,招生工作的风纪是好的,信誉是高的,它对于端正党风和扭转社会风气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事实上,“招生过硬,社会公认”、“招生是块没有被污染的绿洲”这在许多地方也被人民群众传为佳话。1993年3月,国家教委在成都召开全国招生工作会议,时任国家教委副主任的邹时炎同志讲:“大学招生,社会公认还是一块净土,是公正、廉…  相似文献   

10.
我国自2003年实行高校自主招生以来,在高校招生制度改革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也引起公众对于其公平性的广泛质疑。必须继续深化高考考试内容、形式和方法的改革,完善高考志愿填报和录取方式,控制重点大学自主招生名额,加强对自主招生的监督管理,扩大农村学生录取名额,保证高考成绩在录取中的权威性,才能确保高校自主招生制度的公平性。  相似文献   

11.
主持人语     
20世纪90年代后期至今,大学招生改革是我国高等教育领域最具挑战性,也最具争议性的改革之一。其中招生公平一直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大学自主招生自2001年开始试点,迄今已走过11年的发展历程,其在赋予大学招生权利的同时,也因各种不公平现象的产生而为社会公众所诟病,并始终成为热议的话题。大学招生改革究竟将何去何从?各种自主招生方案该如何体现公平、公正?本专题收集的四篇文章即是对上述问题的评价和反思。  相似文献   

12.
新一轮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将从高考的"独木桥"逐步改建成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的"立交桥"。在公平选材的前提下,大学自主招生权与学生自主择校权扩大的趋势将使大学和学生都能得到更理想的匹配结果,本文依据美国大学公布的招生录取数据,从大学配备的招生人员结构与能力素质、大学招生遴选的高昂花费、学生申请多所大学的低廉费用,以及高中为指导学生升学的必要投入等方面测算双向自主选择体系的运行成本。结果显示,美国的招生体制泡沫与繁荣相依相伴,对选材更讲究的一流大学主动为这种基于自由选择的繁荣承担了主要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日本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及其对中国高考制度改革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后,日本进行了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其大学招生考试制度几经调整和反复,最终形成了由大学入试中心举办的大学入试中心考试与各大学自主举办的个别学力检查并用的二次考试模式。这种统一与多元并重的招考模式较好地兼顾了招生公平性与大学招生自主权的关系,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中教育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的发展,对我国目前的高考制度改革具有较大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4.
德国的大学招生采取证书制度模式,其招生条件、招生程序等具有明显的特点。随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推进,德国高等教育也进行了相应的改革,这种改革对学生申请进入大学学习的情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德国的高等院校的招生制度对我们高等教育招生制度的改革具有一定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5.
改革我国大学招生考试制度是关乎全国千万家庭的大事,在改革中仁者见仁,联合招生、自主招生、推荐保送、多次考试等形式各显灵通。作为新一轮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将走向何方?通过诊断我国大学的组织运行模式。剖析思考我国大学招生考试的多种形式并以此探讨大学招生考试改革的走向。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主招生改革,是绕过"一名学生可获多张录取通知书"这一自主招生本质而行的,结果是,学生的选择权没有增加,大学的自主权没有落实,基础教育还是僵化的应试教育,大学依旧缺乏办学的活力。  相似文献   

17.
2011年国内部分大学宣布建立自主招生联盟,联合考试,成绩共享。由此,历史上"最好看"的自主招生改革拉开序幕,围绕联考的讨论与激辩也是此起彼伏。联考究竟是自主招生改革的创新之举?还是迷失方向,进入改革误区?这就需要基于对大学自主招生联考进行理性的探讨。文章阐述了四大大学自主联考联盟的形成,讨论了大学自主联考存在的争议,分析了大学自主联考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高校是高等教育选拔人才与培养人才的实施主体,也是招生的责任主体。在全面推进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新形势下,正走向招生前台的高校须以遵循教育规律、育人为本为前提,不断增强基于构建现代大学教育制度视角的办学活力,优化结构办出特色,并与政府、社会建立协同共治体系,将"学术文化"与"决策文化"相统一,将真理尺度和价值尺度相统一,将综合评价招生的自主与自律相统一,进一步提高高校招生能力,为考试招生制度改革尽其所能。  相似文献   

19.
李振宇  许晶 《考试研究》2013,(3):50-55,78
大学自主招生经过十多年的探索,在招生考试环节基本形成了一套具有较强操作性的考试和选拔机制。但自主招生不仅是考试方式的改革,更是我国教育领域对人才培养和评价标准的改革。为此,本文提出要切实发挥自主招生的功效,还需加强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的一体化建设,加强高校自身招生管理体制改革,建立独立第三方考试评价指导机构,完善运行保障机制等系统化配套改革与制度探索。  相似文献   

20.
大学自主招生考试的制度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自主招生与招生考试专业化、常规化是高校入学制度选择的重要趋势。不同时期、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其自主招生考试模式上的差异,是大学招生与考试形式不同组合的结果。复旦和上海交大的自主招生考试改革试点,有助于推动我国大学自主招生考试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