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15年8月25日,常州的“西班牙分驻集成邮票社”率先在《申报》上做集邮业务广告。从1915—1930年,在《申报》上做广告的常州邮商就有集成邮票社、万国旧邮公司、美华邮券室、新南旧邮票社等,现列于下表供参考(表见下页)。  相似文献   

2.
杭州邮商在《申报》上做广告,最早出现在1923年,现将这些邮商广告列于下表。 杭州邮商有东亚邮票社、罗罗邮票社、梵庐等3家,在《申报》上共做广告30条,其中东亚邮票社做21条,占70%;罗罗邮票社做7次,占23%。  相似文献   

3.
1920—1930年间,在《申报》上出现过的集邮团体有上海邮票会、神州邮票研究会、海上邮界联欢会、中华邮票会和新光邮票研究会等,现将《申报》上记载过的这些集邮团体的活动情况分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据查,1921年至1923年间,《申报》在"常识"栏目中发表了邮局用邮常识21篇,其中涉及到一些民国时期的邮政规章,现简要列于下表中。  相似文献   

5.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9,(10):40-40
自从《申报》上首次出现收购邮票广告以来(参见071218),20年后的20年内,1899年至1919年,《申报》上曾出现过11种收购邮票的广告(1种收购实寄封的广告未计),其广告内容列于下表。  相似文献   

6.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11,(12):35-36
随着邮票销售、邮票拍卖、邮商广告等在媒体的广泛报道,上海及周边地区民众集邮的人数在增加。作为当时很有影响的日报,《申报》也已觉察到了这一点,于是在1919年7月28日至8月6日的“自由谈”栏目中刊登秋叶撰写的集邮普及文章《邮苑琐话》(图1)①,连载十天,全文长达8000余字,此文很可能是中文日报最早长篇连载普及集邮知识的文章。  相似文献   

7.
张景盂(1893-1945)江苏吴县人,自幼喜爱邮票。开始集邮时,只是从废旧信封上撕下,所以精芜杂陈。后来渐知集邮之道,以水洗代替了撕揭,又广交邮友,故所集日丰,且品相愈好。随着邮品的增多和邮识的增广,他于1915年在苏州祥符寺开了一间邮票社,名为“五洲”,1922年又迁至宫巷蔡汇河头40号。这是我国较早开办的私人邮票社之一。  相似文献   

8.
1932年3月,日本扶植溥仪成立伪"满洲国";同年7月,伪满全面接收东三省邮政,并发行伪"满洲国"邮票,危害我国邮权。从伪"满洲国"成立伊始,日本侵略者即尽全力攫取伪国邮权。据1932年6月17日《申报》报道,日本递信省"特派工务局庶务课长藤原保明充任满洲国邮务司长,同时由邮务、电务、工务经理各局,选派内海二朗等二十余人于十四、五(日)由东京起程赴满,分掌满洲国通信机关要职"。又据《申报》报道,"我政府对日人唆使伪国夺我东北邮权固已早经顾及","所有辽、吉、黑三  相似文献   

9.
据《申报》研读专家黄祥辉考证,1915-1920年间,常州的邮商广告在《申报》上刊登过12条44次,是现长三角地区刊登邮商广告时间最早、次数最多的城市。其中,又以“美华邮票(券)室”广告最多:8条36次,  相似文献   

10.
《集邮博览》2014年第3期"档案照登"为《中央人民政府邮电部邮字第240号通令》,这是邮电部邮政总局业务处邮票科拟定的邮业字第6471号文《发行旧"中华邮政"汇兑印纸加字改值人民币普通邮票通令》。加字改值邮票在发行时均未编列序号。1955年中国集邮总公司成立,此后按"加"字头编列序号,分为10套。1980年以后出版的目录中,改为按"改"字头编列序号。240号通令与《中国邮票史》(第七卷)及2013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邮票目录》相对照,其版别及齿孔的表示有不同,见下表。  相似文献   

11.
金问涛 《上海集邮》2013,(11):38-41
7、上海锦章图书局1914年9月创办《繁华杂志》(图28),主编海上漱石生,至翌年2月共出6期。见刊邮文有1914年第3期的《特别邮政》(图29)(伧父),1914年第4期的《旧邮票之价值》(楱云子)及1915年第6期的《旧邮票之价值》(图30)(楚云)。  相似文献   

12.
1916年9月10日,《申报》报道了这样一个消息:上海“邮便储金期成会致北京大总统、国务院电云:邮便储金为奖进勤俭储蓄惟一良法,风行各国,国家、社会同受其福,急望交议推行。邮便储金期成会叩”(图1)。此前,《申报》曾刊登蹉跎文稿《邮便储金与中国前途之关系》的文章。  相似文献   

13.
本刊2013年第3期刊发向辉《上海〈时报〉报道1918年常州邮展》一稿,为中国的第一次邮展提供了重要补充资料,其中未尽事宜补自如下:1、邮文作者考毫无疑问,《邮票展览会之办法》及常州邮展筹办情况之素材源自发起人魏柏熙,然而《时报》报道却署名"锡类",这并非化名,经查确有此人,他就是杨锡类。虽然再未见其另外的邮文,但有以下依据可以判定:①杨锡类,生于1 898年3月9日(农历二月十七),武进县前黄镇人,自武进县立第八高等小学  相似文献   

14.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8,(10):33-35
早期《申报》上出现过多种名称用来称呼“邮票”,现汇总于下。  相似文献   

15.
金问涛 《上海集邮》2011,(11):36-41
一、研究现状 1915年7月起,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的《中华小说界》月刊开辟《邮乘·邮票考略》副刊专栏(图1),这是中国最早的集邮专栏,比迄今尚未见踪影的《邮志界》还早两年。《邮票考略》对邮品的介绍,相对于1880年上海清心印书馆《花图新报》第三卷所刊《各国信馆之印图》(图2)而言,远为详实,但并未超脱美国斯科特目录范围。  相似文献   

16.
黄祥辉 《上海集邮》2007,(12):18-19
自1879年6月13日《申报》上刊登第一则收购邮票(广告中称"信上人头")广告起,至1896年国家邮政建立的18年间,该报共刊载过19则这种广告,我们能从这些广告中获得哪些信息呢? 1865年起,上海工部局书信馆开始发行"上海大龙"等邮票;1878年起,大清海关邮政开始发行"大  相似文献   

17.
补正与回忆     
周炳揆 《上海集邮》2010,(11):45-45
黄祥辉、潘光华《半世纪前的老邮社》(参见100635)史料详实,读来饶有兴趣,但“文革”前有地址记载的邮商和邮社中遗漏了杨毅邮票社。约在1965年,我曾去河南中路杨毅邮票社买过邮票,  相似文献   

18.
在古典华邮中,红印花邮票声誉极高。而在华人中开创红印花邮票研究先河者当属周今觉。1931年12月出版的《邮学月刊》第4卷的"三周年纪念号"(图1,刘广实先生藏品)上曾刊发周今觉《红印花小2分版式之研究》一文。此文乃周今觉看到英国邮学家克礼门(A.B.clements)在《斯科特邮票月刊》上发表的红  相似文献   

19.
民国初年,上海发生过多起邮票舞弊案和使用旧邮票案,现择其几例介绍如下。案件一据1916年7月1日《申报》报道(图1):西门外邮务支局拣信员周嘉生,迩因在差舞弊时将信面上所贴邮花(即邮票——笔者注)揭下变钱使用。前日有殷某在该局购买邮花六分寄信  相似文献   

20.
正把新中国发行的屈指可数的十多套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归入"佳邮"行列,一般是不会引起异议的。事实上,即使以一年一度、广受瞩目的"佳邮评选"来衡量,这些邮票也大多与佳邮称号有缘。新中国于1980年首次举行"建国三十年最佳邮票评选"时,刚刚发行于1979年的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邮票即戴上了佳邮桂冠,初显这类题材在广大邮人心目中的地位,此后发行的《红楼梦》《西厢记》《水浒传(第一组)》《三国演义(第一组)》古典文学名著邮票,又相继在1981年、1983年、1987年和1988年被评为佳邮。即使承袭着《西厢记》邮票风格的《牡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