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爱情是一个极为敏感的问题,过去中学教材一向视为禁区,认为打开这道闸门,学校教育岂不乱了套?其实哪个少女不怀春,哪个少男不钟情呢?高中学生的心理、生理都逐渐趋向成熟,他们对爱情题材的作品感兴趣又有什么大惊小怪呢?解读爱情完全符合学生的心理要求。大量影视作品和文学作品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带来冲击。学生关注爱情是一种完全正常的现象,对这种现象教师只能“导”而不能“堵”,与其让他们朦胧下去,还不如揭开那层神秘的面纱。高中教材里,涉及爱情的作品很多,仅在高二教材中就有二十多处。高中教材如此频繁的出现爱情题材的作品,教者又…  相似文献   

2.
九年级了,积极紧张忙碌的课堂中总有那么一些制造不和谐音符的学生,班上开始出现两极分化的现象。面对这些“学困生”,作为班主任应该如何在心理层面对他们的“后进”进行成因的分析,并进而成功实现转化呢?  相似文献   

3.
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有些学生愿意、也善于同别人“分享”,而另一些学生不愿意、也不善于同别人“分享”呢?让我们先来看看这两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第一类学生从学校回到家里,妈妈问:“班上谁是你的好朋友?”他们可能这样回答:“李明是我的好朋友。他是个好学生,他上课遵守纪律,不打人,也不抢别人的东西,他还爱帮助人。”对同样的问题,第二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刘晓是我的好朋友,他爱跟我一起玩,他不打我,他还爱帮助我。”如果妈妈问孩子:“你最不喜欢班上哪个同学?”第一类学生可能这样回答:“我不喜欢大强,上课…  相似文献   

4.
人们常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叶圣陶也认为“言为心声,文为心学”。可见作文与学生的生活,尤其是与学生的心理情感是分不开的。那么,目前职高生的语文能力怎样呢?他们的作文现状又如何呢?  相似文献   

5.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会时常发现学生有“走神”现象——有的学生目光直视某一点,“目不转睛”:有时有的学生东张西望:有的学生面带微笑.“会心地”在听教师上课等。实际上他们已经在“心猿意马”了.他们可以说是对教师已经视而不见。充耳不闻。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现象呢?是教师讲课枯燥而有失精彩吗?  相似文献   

6.
黄潇 《大学时代》2006,(1):75-77
外联部,怎样的部门?大家议论纷纷。 学生:“他们算是半个市场营销人员吧,身上有我们所没有的经世成熟。” 学生干部:“他们是我们的财神爷。现在哪个学生活动不需要经费呀,这些经费不都是他们‘跑’的吗?” 团委老师:“他们是一批训练有素的‘工兵’,有着对市场的高度敏感。有着大学生应有的纯真和激情,有着坚决决心。 外联部的干事走过来,微笑着说:“嗨,我们其实就是校园里‘拉赞助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缪群 《成才之路》2009,(24):39-39
偶然间听学生晃着脑袋念念有词:“作文难,难于上青天……”,咦,这学生挺有才的,为什么会觉得作文难呢?凭着我对他们的了解,难于作文无非是: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无所适从。长期的厌烦写作心理。以及懒于看书读报、动笔等不良学习习惯是学生写不出文章的关键。如何改变这种现象,变痛苦地“挤”为痛快地“写”,让我们的作文效果也来个“大变身”呢?  相似文献   

8.
余秀丰 《学子》2004,(12):39-39
背诵课文是语文教学的教学手段,是学生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法宝。有一则外国谚语说得好:“能背诵多少书籍,就能获得多少知识”。但不少学生一提背书就“头疼“,对背书产生畏惧心理。那么,教师应如何树立学生背书的信心,解除他们背书的畏惧心理呢?笔者认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示范背诵是提高学生兴趣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心理虐待”要不得“虐待儿童”现象现在已受到了社会的广泛重视,但“心理虐待”问题却很少有人注意。一些家长心理卫生知识的缺乏,加上“恨铁不成钢”的教育方法,事实上已自觉不自觉地对孩子实施了“心理虐待”。什么是“心理虐待”呢?就是指少年儿童正常的心理需要...  相似文献   

10.
学生认知力下降,注意力分散,意志力减弱,手脑协调性降低,情绪异常,对一切事物都“兴味索然”,他们这是陷入了一种综合的心理疲劳状态.学生心理疲劳现象是如何形成和发展,生物教师在教学中,采取哪种教学方法,才能克服学生心理疲劳呢?那就是充分利用生物新教材的优势,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素养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很多中小学校建立了心理咨询室,配有心理教师,为学生讲授一些心理知识,也为学生、家长和教师做一些心理咨询工作。心理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特殊之处在于他们面对学生、学生家长时,是一个辅导者和疏导者;而面对教师时,则要充当一个倾听者。这种工作角色,使他们有很多不同于其他教师的心理体验,他们是如何“解压”的呢?  相似文献   

12.
不少英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呕心沥血,废寝忘食,但却为自己付出的心血与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相称而感到惋惜、惆怅。我从教13年,发现现在有些学生“软硬不吃”,对他们简直束手无措。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呢?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我认为教师对学生心理认...  相似文献   

13.
早恋现象,长期以来是困扰着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重要问题,也是摆在教育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那么我们应如何面对学生早恋问题呢?一、学生早恋成因什么是早恋呢?早恋是一种复杂的社会现象,是指发生在学龄期间的男女之恋.是青少年学生在学习与交往中形成的相互喜欢、相互爱慕和相互依恋的情感,是一种比较朦胧的爱情。学生为什么会早恋?他们早恋的原因又是什么呢?(l)青春期的提前。现代男女均在16~17岁左右达到性成熟高峰。由于青春期的提前到来,使少男少女经受了自身内在的“性本能发动”.从而发现了一个崭新的世界.从内心深…  相似文献   

14.
晓娟是一位上初三的女孩。最近发现有不少男生总是盯着她的一举一动。刚开始,她感觉人家只是看看罢了,漂亮女孩,谁不喜欢多看几眼呢?可是日复一日,那一双眼睛总是不停地打量着她,有时,他们还朝她指指点点,议论着什么,甚至还有人在跟踪她。为此她感到很害怕。她是个好女孩,不能做出对不起自己的事情。 晓娟的担心代表少女在怀春期所发生的一些心理变化,不必把这看得太重。德国大诗人歌德曾经说过:“哪个少女不善怀春?哪个少男不善钟情?” 凡是少女到了一定的年龄,都会感受到异性对自己产生了吸引力,同时也希望自己能…  相似文献   

15.
与同事交流,经常会说起彼此的困惑:“为什么在课堂上只看到教师提问学生,而看不到学生提问呢?”是啊,学生刚入学时对外界的事物总有着极大的兴趣,经常会问“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为什么这样?”怎么渐渐地他们的问题就少了甚至没有了呢?  相似文献   

16.
王玉玲 《考试周刊》2009,(19):160-160
中职学校的学生大多数是基础教育中经常被忽视的弱势群体,他们的基础知识差,表现差,在来职校之前往往得不到老师或同学应有的尊重,心理比较脆弱,很容易形成自暴自弃、破罐破摔等消极心理。特殊的群体需要我们特殊的教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学生不犯错误是不可能的,出错是允许的,如果学生出现了错误,教师应该如何面对学生的错误呢?  相似文献   

17.
玫瑰是象征爱情的美丽的花,有的国家如保加利亚就把玫瑰作为国花。广播电视里的播音员说到“玫瑰”,有的读mei gui,有的读mei gui,有的读成mei gui(轻声),到底哪个对呢?  相似文献   

18.
张希 《课外阅读》2011,(9):136-136
在短短的几年任教生涯中,遇到了很多让人头疼的所谓的“后进生”。怎样的学生算是后进生呢?我觉得应该是那些学习基础差而且又不努力上进,在某些思想行为上有缺陷的学生。他们中的大多数都具有畏惧、自卑、应付、抵触、矛盾、厌学等心理和行为表现,他们看惯的是脸色,听惯的是批评。爱之深,责之切,我渴望他们上进,但好多时候却适得其反,得到的是他们的不满……许多“后进生”是一“后”到底、坚决不进,让人很是头痛:“他们是怎么了?到底要怎样去拯救他们?”  相似文献   

19.
所谓“问题意识”,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对一些难以解决的问题产生一种力求解决的心理状态,并引发敢问、爱问和善问的学习行为。学生具有“问题意识”,不仅体现了他们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也反映了他们思维的独立性和创造性。那么,化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呢?有三个途径。  相似文献   

20.
常听个别班主任自豪地介绍自己的“经验”:要想知道班内哪个学生做了什么坏事,只要让同学之间相互检举… 这种“方法”似乎确实有一定的效果,殊不知这种做法却犯了个大错!这是教师在利用学生的善良,培养一种不良的品质,揭别人短、搞同学间不团结,往后何以发挥集体力量?再者,学生间发生的事情需要靠这种“检举”来发现可见班主任工作的被动与失职! 那是不是不用听孩子的话,光凭自己的“经验”就能够很好处理了呢?不!作为班主任应该主动去了解学生,心中装着每一个孩子,做他们的朋友,真正用班主任的爱心,听听孩子说什么,去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