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内蒙古师范大学社会学民俗学学院副教授、乌仁其其格博士所著《蒙古族萨满医疗的医学人类学阐释》学术著作已出版。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成果,由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出版。著者以内蒙古东部科尔沁博的医疗活动为案例,综合人类学、医学人类学、医学社会学等学科的理论与方法,对萨满治疗仪式的类型、构成、象征意义,以及治疗仪式的特征、  相似文献   

2.
在蒙古族悠久的宗教历史上,萨满信仰和佛教始终占有主导地位。蒙古族宗教文化便是指以萨满信仰文化和具有蒙古族传统文化特色的佛教文化。蒙古文化影响了蒙古宗教文化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3.
萨满舞产生于萨满教,是蒙古族特有的文化艺术形式,它是萨满文化与蒙古族舞蹈的结合。在古代,萨满舞是萨满教为了在祭祀中表达某种意向或所求而创作的舞蹈,其实质是萨满教的"跳神"行为。后来,经过了很长时间的发展,萨满舞得到了很大的丰富,目前一般用于民间祭祀活动。作为我国少数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宝藏,萨满舞主要有模拟式、表演式和混合式三种表现类型,本文就是针对萨满舞的这三种表现类型进行的论述。  相似文献   

4.
扁鹊的故事     
在我国民间,广泛流传着关于“医学祖师”扁鹊的故事。扁鹊,原名秦越人,生在二千三百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奠基者之一。传说中医学中大夫用手为病人切脉诊病的医术就是扁鹊首先总结发明的。 扁鹊出生在现在河北省的任庄县,年轻时拜一位叫长桑君的名医学习医术。由于他虚心勤奋,刻苦好学,几个月后已经可以单独行医了。但他并不满足现有的医术水平,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萨满文化的角度对蒙古族狩猎习俗进行研究,将其仪式和行为概括为:出猎前祭神祈祷、行猎时讲故事、狩猎中的巫术与禁忌、托慰猎物的灵魂、猎物共享、收猎后的庆典等六个方面,阐述了蒙古族狩猎习俗的形成、发展及演变规律  相似文献   

6.
蒙古族是一个古老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游牧生活和历史发展过程中,蒙古族创造了神秘而独特的草原文化,蒙古族民间美术是蒙古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今高科技时代,蒙古族民间美术日益受到现代文明的冲击。本文以此作为切入点,展开对蒙古族民间美术现状的梳理,并对其未来发展趋势做了相应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锡伯族信仰原始的萨满教,萨满歌作为萨满教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疆伊犁锡伯族民间得到了较好的保存和流传。在锡伯族萨满歌中发现了大量的程式存在,这为我们解开锡伯族萨满如何记忆和传唱萨满歌提供了一种可能。  相似文献   

8.
清初民间歌舞出现了创新与发展的繁荣局面,秧歌、木卡姆等歌舞在前代基础上获得了新发展,茶歌、萨满歌舞等作为新的歌舞形式走上了音乐前台,其它民间歌舞在清初也获得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从而为丰富我国的音乐宝库作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9.
呼伦贝尔蒙古族民间传统体育是蒙古民族在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形成灿烂的文化财富,本文阐述了呼伦贝尔牧区蒙古族民间传统体育竞赛开展活动的主要节日、项目、开展形成的历史渊源:军事征战需求,宗教祭祀娱乐活动,生产生活的需求,深厚的民族底蕴滋润蒙古族民间传统体育竞赛产生、传承、发展,希望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清水江流域苗族地区至今仍流传着以"驱鬼治病"为核心的巫医文化。巫医从病者的魂身、肉身两方面进行治疗,以草药做为巫具,给苗族传统科学的治疗方法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苗族这种"巫医不分,神药两解"的文化形态流传至今,随着知识的增长科学的进步,一部分人对苗族的这种传统医疗产生了怀疑,否定其医学价值,殊不知苗族巫医是苗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且巫医疗法在治疗过程中起着其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蒙古族传统整骨术以其操作易行安全、患者痛苦小、愈合快,并发症少,功能恢复好而称著。在现代医学占据主导地位的今天,这一具有鲜明民族、地域特征的医疗文化,正在经历着一系列变迁:行医方式从民间医疗向社会医疗转换;个人身份从民间“游医”向职业医生转换;治疗方式的变迁主要表现为在传统方法中引入了一些现代医学技术;传承方式由家族式传承变为以师徒式为主,师徒式、家族式并存的方式;在观念方面,人们的医疗信仰存在一定程度的二元性。  相似文献   

12.
内蒙古赤峰市萨力巴乡乌兰召村"呼图克沁"是由傩文化、萨满文化、查玛文化、汉文化、蒙古族民间文化等融合的产物。从艺术特色来看,"呼图克沁"继承了蒙古族萨满教傩舞、佛教查玛、汉族秧歌的有益成分,堪称是蒙、汉、藏民族文化交流的结晶。尽管"呼图克沁"受上述文化的影响和渗透,它却始终保持有蒙古族民间文化特色。它为蒙古族群众喜闻乐见。它的演员全是蒙古族人,它的表演全用蒙古语,由此可见,"呼图克沁"是地地道道的蒙古族民间艺术,尽管受多种文化影响,却改变不了它的这一本质。  相似文献   

13.
降童是民间信仰中的法技之一,在传统社会中的一些道教派别及巫教中均很常见,有学者认为这种习俗已随着社会的进步而消失。本文利用鲜活的田野调查资料,叙述了乡民对一个女童子的信仰及其道士在坛堂举行的一场童子醮过程,藉此说明降童习俗在广大乡间并未随着经济发展、医学进步、科技发达与民众教育的普及而消失,相反在一些客家乡村仍然十分盛行。  相似文献   

14.
随着藏传佛教及其佛经的传播,印藏民间故事传入蒙古高原对蒙古民间故事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五卷书》就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我们在《苏布喜地》和《育民甘露》的蒙译注疏以及蒙古民间故事中能找到与《五卷书》的主要母题或内容基本相同的故事,但至今对这些故事的来源尚未有定论。本文就以《苏布喜地》的注疏《如意钥匙》为例阐述《五卷书》在蒙古地区的流传,并兼论其特征。  相似文献   

15.
汉张仲景著《伤寒杂病论》,为方书之祖。然时值连年战火,书成而流传民间。魏晋名医王叔和,历尽艰辛,收集整理,撰次"仲景遗论"为《张仲景(药)方》,自此成为中医临床医学的重要源头,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树立了里程碑。其卓越的贡献,如清医学家徐灵胎所言:"不有叔和,焉有仲景。"  相似文献   

16.
云南藏医文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藏医学是由特定的病因观念所引起的一系列行为模式,藏医的医疗技术与信仰是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并植根于社会生活之中.笔者在对云南藏区多年田野调查的基础上,运用医学人类学的理论与方法对藏族传统医学中的病因观念、医疗体系、传统信仰与疾病、治疗方式与仪式等方面进行研究与分析,论述了藏医是在藏族社区特有的藏传佛教文化习俗影响下形成的一个独特的医疗体系,藏文化对当地人的病因观念、求医行为和治疗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祭火文化是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蒙古族藏传佛教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本文运用民族学的研究方法,对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祭火文化从产生、内容、形式等方面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的论述,特别分析了新疆蒙古族藏传佛教祭火文化的历史缘由、祭火习俗的宗教文化内涵及其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卫拉特蒙古的天神信仰、鬼神观念、火神和祖先崇拜等民间信仰观念加以分析认识,从而探讨卫拉特蒙古民间宗教观念在藏传佛教影响下的传承、发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9.
游牧化是蒙古民族的传统化,完善于13世纪初。随着生存环境和生业方式的变化,蒙古民族这一本土化在与他族的交往过程中不断地发生变迁。蒙元时期蒙古化进入了鼎盛时期,多元化的共生和蒙汉化的适应是其变化的主题;明清时期。蒙藏化的融合和满蒙化的综合,使蒙古化进入了低落和转型期;清末,外力的冲击和内力的涌动,揭开了蒙古化现代化的序幕,从而奠定了蒙古民族现代发展的格局。  相似文献   

20.
论黄南民间藏戏表演艺术及审美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黄南地区民间藏戏表演艺术的表现身法、韵律风格及语言艺术的研究,描述了黄南地区传统民间藏戏的美学特征,从而为研究黄南独特而多元的民间藏戏戏种提供一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