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大学生励志教育在促进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走向成功的过程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文章针对当前大学生励志教育的现状,剖析了目前存在的诸如体系不健全、途径不充分以及目标不鲜明等局限性,并结合志愿文化的特点,阐述了志愿文化对大学生励志教育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2.
分析大学生志愿文化的德育功能及其作用机制,实质是要以文化的思维探讨创新发展德育工作的新路径,为建设开放性的、科学的德育理论体系提供客观依据。同时,将志愿服务纳入文化分析的框架,解读大学生志愿者群体的行为特征、生活方式、心理状态和价值追求,也能为进一步引导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德育实践提供积极的理论导向。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在社区建设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积极探索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工作模式,构建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的项目化管理以及长效、调研、激励机制,能有效促进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工作更好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我校紧紧围绕"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个重大课题,广泛开展志愿活动,探索出以"服务学生成长成才、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志愿"双服务"素质教育新模式。本文着重对志愿"双服务"工程体系与特征进行探究,为进一步深入有效地实施志愿"双服务"工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大学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知识传授,更重要的是文化感受.从这个意义上讲,大学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特殊意义.探讨发挥大学文化教育的功能,旨在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相似文献   

6.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从基本情况、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文化的关注与参与程度、了解程度、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需求和供给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7.
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并进行统计分析后得出,从基本情况、大学生对志愿服务文化的关注与参与程度、了解程度、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需求和供给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对大学生志愿服务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定人类群体生活方式的反映。它包括做事的知识与方式以及做人的理念与方式,是不同群体的人们追求文明的方式,也是一定群体的人们相互沟通、协调的基本中介。文化的根本是人文,是用人文去化解天下,改造社会,使天下受到感化,脱离野蛮,走向文明,创造精神和物质财富。“政治治国、经济  相似文献   

9.
志愿服务是培育大学生积极心态的重要途径。构建基于大学生积极心态培育的志愿服务模式,满足大学生的社会性需求,激励、引导大学生建立积极认知,增进积极情感体验,可培养其积极行为并形成积极意志品质。而积极心态的养成又能激发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内在动力,推动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0.
于寒 《考试周刊》2011,(36):201-202
近几年来,我国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覆盖领域不断扩大,影响日趋广泛,成为我国社会志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同时也存在一些问题。为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应积极完善其活动机制、保障机制促进大学生志愿者自我完善和发展。积极探索与学生专业学习相结合的志愿服务形式,注重借鉴国外志愿服务管理的成功经验,从而构建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1.
高校统战工作是党的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和谐校园的重要力量。校园文化活动是高校统战工作的主要途径,本文从统战文化思想内涵入手,以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为载体形式,将统战思想融入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旨在建立以"同心品牌"为目标的大学生社区志愿服务活动长效机制,有效丰富高校统战文化内涵,提高高校统战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2.
高校志愿服务活动作为实践育人的重要平台,是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伟大中国梦的重要体现。随着新媒体技术在各个领域运用广度和深度的不断增加,利用新媒体的特点和优势,将采取线上互动、线下行动的创新模式运用到社区志愿服务中,进一步推广与宣传健康养生知识和健康生活理念,健全和完善社区志愿服务体系。  相似文献   

13.
《考试周刊》2016,(4):164-165
本文分析了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从注重组织形式多元、加强社会协同、多渠道筹措经费、实现项目化管理、呼吁立法执法保障、完善激励措施等方面提出促进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持续发展的建议,对大学生基层志愿服务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14.
大学出版文化与大学文化的内在互动、和谐和交流,外在的战略与合作关系,是产生和发展新的观念和思想、科学、情感创意,进行产业化、集约化的一种社会文化创新活动方式;大学出版机构与所在的大学的共同存在,是一种内在、互生创新激情和创造动力的特殊的知识社区。  相似文献   

15.
2002年,全国的高考考生在填报志愿时多了一个新的参考项目——志愿级差。这是我国高校招生工作中第一次将这一政策向社会公开。按照教育部要求,2003年各高校都有要将本校的招生章程向社会公开,明确向社会承诺录取中的一些原则,如提档比例、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志愿服务在推动校园文化建设、社会文明进步和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同时独立学院大学生志愿服务面临诸多制约因素,南通大学杏林学院在大学生志愿服务理念创新与建设路径方面进行了有益探索,为今后独立学院开展大学生志愿服务工作提供了有益借鉴。  相似文献   

17.
伴随全球化和文明多样性的进一步扩展,身处社会转型期的大学生应积极追求弘扬民族先进文化,培养自我的民族文化自觉意识。而高校志愿服务以其独有的德育功能创造性地培养了大学生的公民意识、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价值理念及多元文化中的共生性人格。展现了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层面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我教育,是突出大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表现,是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必然要求。志愿服务是推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新载体、新模式。将自我教育与志愿服务结合起来,是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的丰富和完善。实践证明,志愿服务是解决高校大学生知行脱节、强化个体自我教育、实现大学生群体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中国大学生志愿者在社会保障、社区服务、救援抢险、大型活动、扶贫开发、社区建设、环境保护及促进社会稳定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当今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志愿服务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实现自我价值的重要途径,能体现大学生社会责任感与政治价值.完善大学生志愿服务,需要制定全国性志愿服务法律法规的制定;培育志愿文化,促进大学生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0.
志愿精神是为了公益的利他的目的,出自内心意愿且不计报酬甘于奉献的一种态度或观念。志愿精神的理念,本就根植于中国传统文化。在儒、释、道、墨家等中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许多与志愿精神相通的思想。本文通过挖掘志愿精神传统文化根源,分析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现状以及志愿精神与大学生社会责任意识的关系,给高校育人工作提出建议,即通过弘扬志愿精神来培育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