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理念的课堂?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活动?作为新课程的直接参与者和实施者来说,不少教师都经历了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被人说成“穿新鞋走老路”的过程.教师的备课从过去写教案到现在写教学设计,学生的学从过去的被动接受到现在的“自主、合作  相似文献   

2.
这次课程改革是我国建国以来举措最大的一次改革,随着课改的实施,教师的教学观念有了“脱胎换骨”的改变。彻底从“传道、授业、解惑”的舞台上走了下来,放下了课堂教师是权威、是主角的架子,充分认识到过去是“从教师的教看学生的学”,现在是“从学生的学看教师的教”。同时,观念的转变也带动了教学方式和学习方式的转变。我们看到,不管采取什么样的组织形式,教师总能做到“三少”和“两多”即少站在讲台上授之以“鱼”,  相似文献   

3.
宁夏进入高中新课程实验区已两年了,新课程对教师的教学行为、教学艺术和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都有新的目标和要求。可以说,新课程使学生、教师以及课堂教学都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伴随这些变化,在课堂教学中,仍然存在着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一些教师反映,面对过于活跃的学生,在学习方式的改变、在课堂上三维目标的处理上都显得比较困惑。面对这些现象,在新课程背景下,究竟什么样的课堂教学才算是“好课”呢?  相似文献   

4.
钟梅红 《广西教育》2012,(38):61-61
谈到教学方法,自然不能不说“讲授”这种最基本的教学形式。在新课程理念下,教师们有这样的疑惑:我们的课堂还需要讲授等传统的教学方式吗?现在有些教师在课堂上不敢讲授,尤其是有人来听课的时候,就更不敢讲授,于是,课堂由过去的教师“满堂讲”变成现在的学生“满堂说”。新课程背景下“讲授”的地位如何?教师该怎么去“讲授”?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认真思考。以下我通过几位教师的教学片段来思考和回答这些问题。  相似文献   

5.
《四川教育》2007,(1):36-36
新课程实施已近5年。5年里,教师接受了新的教学理念,努力实施新的课堂教学行为,课堂由此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死沉”到“热闹”,由“热闹”又到“常态”,不断地更新,不断地跟进。但是,践行新课程始终存在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模糊”,这种“模糊”逐渐清晰化为“困惑”;课改应该怎样改?新课程背景下的课堂的应该是什么样?[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在我们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课堂秩序的好坏与教学效率高低密切相关。在以灌输性教育、接受性教育为主的课堂上,我们常以上课小手摆平、人坐直、脚放正、眼睛看着老师来规范学生的行为,从而提高学生的听课效率。然而,这一做法与新课程倡导的“课堂应给予学生选择与自由的空间”产生了极大的冲撞。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新课程究竟需要有什么样的教学秩序?这几乎成为所有教师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从现在到全国各地的学校全面实施新课程,还有一段不短的过渡时期,那么尚未使用新教材的学校和年级就只有静观等待吗?看来不行,新课程要求教师要精心组织课堂教学,有效地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真诚地与学生合作,共同创造一种新的课堂文化。这种教学观念与教学角色的转变,以及教学方式的转化  相似文献   

8.
从2004年8月开始新课程培训到现在,我们逐步走进了新课程。教师要与新课程同行,就必须成为学生学习的“组织、参与、帮助、引导、促进”,成为课程的“研究、开发、决策”;必须掌握新的专业要求与技能:学会运用多媒体,学会创新,学会思考,在课程改革的大潮中跟上时代的步伐,实现教学相长。我作为学校教研组长。有责任和义务搞好教研工作。在我们走入新课程的这段日子,用新课程的理念,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了反思、审视。  相似文献   

9.
贺春华 《教育现代化》2006,(10):104-104
美国教育家杜威先生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作为一线教师,每当我们登上讲台的那一刻,面对一双双纯真、探求的眼睛,我们不能不问自己:孩子需要一个什么样的课堂?我们应该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课堂?给学生一份什么样的教育?因为这关系着每个孩子的一生,关系到他们的未来。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进入到“课堂”的时候,新课程实施才是真正开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推动着课堂教学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以往基础教育课程的实施通常是统一内容、统一教材教参、单一教学方法、统一考试的教学模式,教师多依赖教科书和教学参考书,丧失了独立性和创造性。然而,在新的课程环境下.教学的多样性和变动性给教师提供了创造新的教学形式、增添新内容的空间。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搬运工”,学生也不再是装知识的“容器”,教师要结合学生的背景、兴趣爱好、能力、态度、情感等方面的差异,重新构建自己的教学方式。新课程实验从点到面的的推进显示出了新课程强大的生命力,课堂面貌发生着深层次的可喜的变化。  相似文献   

11.
张桂梅 《成才之路》2010,(36):I0024-I0025
新课标实施以来,语文教师对中学语文新课程理念及其指导思想均有了较深刻的认识。教师很快进入了课程改革状态,各学校纷纷开设了课改研究课。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理想的课堂?什么样的课堂才能充满活力、兴趣与智慧?什么样的课堂能够让教师体验挑战,让学生享受学习呢?  相似文献   

12.
过去的课堂大都是老师满堂灌,学生耳根不得清净。现在的课堂呢?大多是热热闹闹,难有安静的时候。也难怪。现在又有多少教师敢在公开课上安排大段的时间。让学生静下心来,仔细观察,填写记录,沉思默想.与材料进行真切对话?须知,这样一来.会被不少听课者评为“课堂气氛沉闷”“没有新课程气息”,故而许多教师“因噎废食”,冷落了与“动手探究”同样重要的“动脑思考。”  相似文献   

13.
作为新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课堂教学应如何开展?这是摆在广大教师面前的实际问题。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经过对物理课堂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和研究,通过大量的案例剖析认为,在实施新课程的教学中,在“以学生为中心”、“让学生自主探究”的同时.千万不能丢掉或忽视教师的指导作用,应注意提高教师指导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姜明红 《江苏教育》2006,(12B):9-11
现象点击 近几年,进入新课标实施以来.由于教师重视了学生的整体感悟和独特体验,大江南北的语文课堂便出现了满堂课流行的“你最喜欢哪一段?”“你有什么感想?”“你体会到了什么?”“你能像她那样读吗?”“你能用朗读来告诉大家吗?”……词语教学、句式训练等语文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在课堂上突然不见了踪影。就算有,也只是在课堂伊始,象征性地体现一下。似乎在现在的语文课堂上进行词语教学。句式练习等双基的训练,就不是新课程背景下的语文课堂。再纵观近年来的公开教学、评优课堂,课课洋溢着“暖人的情感”,充盈着“精神的熏陶”,课课上得感人肺腑,课课上得震撼心灵。但学生听说渎写、字词句篇的能力培养却需要在课后重新补课。  相似文献   

15.
张古鹏 《广西教育》2006,(7A):73-73
新课程改革是师生互动、全员参与的重过程的教学活动,强调宽松、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课堂立足于“活”于“动”。然而,在偏远的农村学校,因教育资源及现代教育信息传递等因素的制约,教师、学生接触外界较少,缺乏获取新信息的有效途径,教师的教学方式虽有一定的转变,但学生学习的方式却转变较慢,普遍存在着学生不愿动口、动手、动脑的情况,还停留在“教师教学生学,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写学生抄”被动的教学环境中。如何改变农村学校特别是偏远农村学校的课堂教学状况呢?笔者在教学中进行了大胆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新课程下的课堂教学应力求贯彻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这是衡量课程改革落实到位的重要标尺。在课堂教学中怎样落实这一原则呢?这就要求教师改变观念,明确课堂是学生的课堂,学生才足学习的主体,切忌“喧宾夺主”,真正还课堂于学生。具体来说,应体现“四多”。  相似文献   

17.
对当前教学反思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到学校调研,有些教师关于教学反思所谈的话题令我始料不及,他们说:“教学反思是不是一定要课课思?”“有时候课上完了什么感觉也没有,思什么?写什么?”“写教学反思究竟以多少字为宜?我们学校规定必须要在两百字以上,愁呀!”“教学反思到底应该写在哪里?是写在教案上,还是要专设笔记?我们学校要求既写在教案上又抄在教学反思录上,一月还要选交一篇到学校,忙呀!”“就那些内容那班学生,日复一日、月复一月,有什么可思的?  相似文献   

18.
张环 《宁夏教育》2005,(7):99-99
新课程怎样教,什么样的课堂才是符合课改精神的课堂,这些问题使教师在新课程的教学中感到困惑,有“困”才思“变”,想“变”就应反思。反思能使全新课堂更加完美,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只重视了教师的反思,要求“设计——实施——反思——调整——再设计——再实施”,却忽视了学生的反思,我认为师生共同反思,才能使课堂教学更完善,使合作探究更实。下面我展示一个教学片段,对比作些分析。  相似文献   

19.
谭学 《中学理科》2007,(9):70-71
中国基础教育课程正在有序进行,新课程将一步步走进学校,走进课堂.从传统的“精英教育”到“公民的素质教育”;从传统的“教学大纲”到“课程标准”,这都意味着我国基础教育经历了重大的改革和转向,新课程的理念、目标、结构、内容、实施和评价方式等较以往都有很大的改变.作为新课程的实施者——教师,应从过去“应试教育”的阴影中走出来,改变自己的传统角色,适应并积极参与新课程的改革.[第一段]  相似文献   

20.
新课标下的语文课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实验已几年了,不少教师提出了一些疑问:我怎么现在不会教语文课了?难道我过去的方法都过时了吗?有的教师处于一种迷茫、无助状态;有的教师虽然了解一些新课程的理论,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知道如何去落实。那么,究竟什么样的语文课堂才是符合新课程标准要求的课堂呢?下面谈谈我学习新课程标准后的一点体会。一、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是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课堂评价一节好课,以往我们常常是看教师的“讲”,现在按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主要看学生的“学”,看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突出体现;看学生的学习态度是否积极主动;看学生的学习活动是否充分有效;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