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曾经名噪一时的女性写作正趋向一种边缘化停滞状态,出现了高原现象。《十月》杂志联合学者、作者形成三者合力,共同推动一种新的女性写作,试图提取当代女性在社会关系中表征出的女性境遇与女性力量,客观推动女性写作走出高原。而这场被动性文学实践的结果反而为女性写作的高原现象暗指了缘由:内部的跨性别写作追求与外在力量的规训使众多女性作家先后转型,实现由“启蒙”到“守望”的姿态调整;女性写作本身含混不明的边界使其在拒绝将“个人化写作”作为代名词的同时,又有主动贴上“社会性”与“非虚构写作”标签的嫌疑;由“被推动”至“被引导”,女性写作始终限定在一种圈子里,以一股有限的力量进行一场独语。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从零度写作的立场出发,追寻美国作家海明威的创作与"零度写作"理论的契合现象,以"省略"原则、"冰山"原则、"零度介入"原则为基准探究其更深层次的创作理念。  相似文献   

3.
当下,以对个体价值的极度尊崇,对主流文化拒斥,以及对日常庸众的蔑视形成的“另类”文学现象,表现出“另类”写作的“私人化写作”、“走向世俗”和“零度叙事”三个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写作思维是人的心理意识与创作内容不断选择、创造的语言物化过程,是语言文字转化的思维,具有辩证、想象、逻辑等多种属性。但许多写作教学存在思维过于依赖“逻辑公式”,文思由形式赋予,辩证、想象等表达技巧相对匮乏的情况,造成文章呆板,审美形式单一,难成佳作。鉴于此,用“小小写作”的训练形式,可以开阔学生写作思维,进而促进学生写作进步。  相似文献   

5.
中国当代文学思潮史在开始流行“代际”命名之前,最后一个有特色的命名就是“个人化”写作。而从1993年之前的创作情况看“,个人化”写作与“新写实”小说交叉互动,占据了当时文学创作主流。后来“,个人化”写作的代表人物陈染的写作日益陷入困境,而“新写实”的干将都纷纷投诚影视。仔细考量,陈染与“新写实”小说之间的现实联系、与现代作家郁达夫的历史联系千丝万缕。“个人化”文学思潮成为反思当代文学批评、反思当代文学史书写的典型个案。  相似文献   

6.
徐坤在其小说中运用其独特的话语策略。无论是“反串”男角的“失语”的话语,之后在“失声的野地”上奋力“言说”,还是以女性写作守护女人的“紫禁城”,其创作目的都是为女性争取一份自己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7.
世纪之交的中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学写作也表现出“自我选择”的多元化趋向。就在这种百家争鸣的语境中,卫慧以崭新的姿态闪亮登场,再度唤起评论界关于女性写作的种种幻想。从批判的立场出发,不难看出,与其他女性作家相比,卫慧的小说创作更多地蕴涵着一种特有的“局外人”观念。这种“局外人”观念源于写作的独特视角,表现出封闭性、狭窄性、易变性、私人性的时尚追求。  相似文献   

8.
在王安忆创作的初期,有两件事成为她文学道路的关节口:一是到“文学讲习所”学习,把她带进了时代的文学生活当中。另一件是参加“爱荷华国际写作计划,”带给她一个宽阔的视野和背景。这两个关节口上的经历和接触的人事,对她的创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朦胧诗”是“传统诗学精神的复苏”而非“新美学原则的崛起”。“知识分子写作”和“民间写作”是超越“朦胧诗”的不同途径并真正萌生了“新的审美原则”。这两种写作倾向不仅在理论上显出了创新意义,也为具体的诗歌写作开辟了新的领域和可能。遗憾的是,“知识分子写作”在作“形而上”的攀升中,诗意关注和价值立场越来越空疏,语言越来越神秘化;在“关注当下”时,“民间写作”反而被“当下”淹没进而消弭了精神向度和价值立场,语言也越来越嬉戏化。辨析两种写作倾向所昭示的新路和陷阱,有助于把握未来诗歌写作的路途。  相似文献   

10.
该文从“女性定义”的角度讨论了“男性写作”和“女性写作”的关系,认为“女性写作”的提出是挤兑“男性写作”而共同成为“写作”概念之下的二级概念,并以此获得同等地位的女性主义文学理论策略;它有利于“写作”理论的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1.
王家平 《农村教育》2007,(12):49-50
个性化写作是指在学生天赋所及的范围内极大地发挥他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充满写作的激情和创作的欲望.使其个性在写作中得以凸现。学生的个性化写作必然伴随着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体验。然而,“个性化”不等同于“自由化”。在作文教学中,教师要帮助学生与作文“接触”.寻找学生与作文的“交叉点”及“未定点”.一方面鼓励学生多写作.写出自己对生活的感受,另一方面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知识、经验和思想情感来创新和丰富作文。  相似文献   

12.
《滁州学院学报》2022,(1):48-51
不赞成那种过度夸大“非构思写作”现象,如此,不仅有悖写作规律尤其小说叙事原理,而且也会误导学生正视写作抑或文学写作的艰难程度,甚至把写作视为一种思维游戏。固然,人的思维具有多面性、复杂性、交叉性,在各种体裁的写作中的确会时常出现“巅峰”状态抑或“非构思”状态,但更多的时间,写作还是思维的“苦力活”,无论是表层结构还是深层结构的思考与操作,都是一种“炼狱”,想取得思维层面的投机取巧、无需苦思冥想就能让那种神助之笔频频光顾,显然不是高层次理性写作所能使然。一句话,小说构思拒绝“非构思写作”观念说。  相似文献   

13.
网络文学和“80后”写作是兴起于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两种文学现象,而相对滞后的文学批评却无疑会阻碍其健康成长。本文力图描绘当代批评界对这两种新兴文学现象的阐释状况,剖析了“捧杀”与“棒杀”两种误读式批评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倡导真诚民主、客观公允的批评姿态。  相似文献   

14.
写作教学可以分成“硬”、“软”两种类型。“硬”的写作教学最主要的是基于经验性的传递上的教学。“软”的写作教学强调写作之前的思维能力的开发诱导,主张写作时的感情的冲动所带来的积极的观察力、记忆力、想象力、逻辑力、操作力和创造力,要求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产生不间断的知识迁移。教“软”的写作要比教“硬”的写作相对要难。  相似文献   

15.
随着世纪之初,中国诗坛理论研讨和创作新质的出现,“诗歌道德伦理”话题已逐渐成为一个热点。这既是超越以往写作的现象,同时,也是在真实的基础上强调责任感的一个必然。本文从具体现象入手,通过写作与现实之间的“镜像”关系和艺术“真实”性,思考其发生、发展并做出相应的价值判断。而这样做的目的就是在较为全面的把握历史与现实的前提下,将问题的研讨导向一个更为广阔、深入的理论空间。  相似文献   

16.
当下,以对个体价值的极度尊崇,对主流文化拒斥,以及对日常庸众的蔑视形成的“另类”文学现象,表现出“另类”写作的“私人化写作”,“走向世俗”和“零度叙事”三个明显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7.
戴维·洛奇的互文性写作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作为两栖作家,戴维·洛奇的小说创作和理论研究是同步进行的,因而有意识地进行互文性写作是他创作的突出特点,这在他的“校园三部曲”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相似文献   

18.
在社会的不断发展中,“人”作为个体逐渐受到了重视,个体的人在觉醒中被确立。由于女作家远比于男作家的敏感性,九十年代的女性文学创作率先走向了“个人化”的创作倾向,在作品中逐渐转向对女性自身的发现,对女性的生命形态的描述。在一些创作中,由于过分突出女性的女性意识、个人化意识,而陷入了狭隘的境地,完全脱离“宏大叙事”的“束缚”,走向了一种超性别意识的边缘化写作中。他们的这些个人化写作无外乎只是对男性中以话语的一种消解与对抗,并非女性文学创作的价值日标。我们应该营造一种多元化的、关注社会与人类的、突出女性意识与生命体验的创作格局。  相似文献   

19.
伴随着商品经济的骤然兴起,一种面对个体生命自身的意义和价值的“个人化写作”在90年代成为突出的文学现象,它对当时的文学秩序和平庸的写作予以激烈的抨击,表达了自身的文学理想和纯粹的创作理念:拒绝普遍意义的话语实践,疏离意识形态化的重大题材和时代的共同主题,更重视个体感受力和想象力,以个人性、主观性、内在性为表现特征,以自言人身份进行书写的个人化叙事;“个人化写作”的创作实践试图通过对日常生活还原式的客观呈现来刺穿“常人”的坚硬外壳,表达了对经验遮蔽下人类生存的哲理化追问;但是在日渐强势的消费文化影响下,标榜“忠于自我”的“个人化写作”为我们呈现出的却是一种几乎无可避免的欲望化奇观。  相似文献   

20.
“介入”式写作和“零度”写作是萨特和巴尔特对文学和文学创作的基本认识。尽管这两种写作观的理论出发点不属同一层面 ,认识上也完全对立 ,但共同之处是都从写作行为方式的角度触及到写作本质的某些方面。在承认写作本质的双重属性 (社会性和个体性 )的前提下 ,两种写作观应该形成统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