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曹雪芹耗十年辛苦哭成了百一十回“满纸荒唐言”的《红楼梦》.人们说“若拧曹公书,当是一拧一把泪.曹雪芹的泪究竟是什么泪呢?研究者有的说是“爱情悲剧泪”,有的说是“家庭悲剧泪”,有的说是“阶级仇恨泪”,有的说是“王朝覆灭泪”……然而,我认为纵观曹公之书乃汇千流而为泪海,并非一沟一渠之流.  相似文献   

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古时有一种倾斜易覆的盛水器,名曰欹器。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虚则欹、中则正、满则覆”,也就是空着的时候是倾斜的,加了一半水后就会正,加满水后就会翻倒。古人制作此器的目的在于提醒人们,凡事要懂得节制,刚刚好才是最高境界。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3.
梦,这是一个自由的天地,神奇的世界.有的梦象腾空的焰花,五彩缤纷,有的梦如海市蜃楼;虚无缥渺,有的梦惊险奇特,有的梦荒诞不羁……梦境的离奇怪诞,常常引起人们的兴趣和迷惘.过去许多世纪,由于科学落后,人们给它涂上了一层浓厚的神秘色彩,说是神的启示,灵魂的漫游,未来的预言.“昔者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庄子·齐物论》),庄子眼中的人生,就是一场大梦;孔子临死,梦奠两楹,预感自己大去之期临近.古人还有“梦祸则福,梦红则白”的说法,更是玄妙诡谲,神秘莫测.  相似文献   

4.
汉语也有被动结构,这似乎不成问题。但是迄今一问到它的结构特点怎样,有几种形式,答案就不清楚了。单说“为”“见”“被”等的词性吧,有的说是助词,有的说是助动词;有的说除“被”是介词,此外是助词;有的一概未定,谈到它们时就被称为“为”字“见”字,等等。现代汉语教材里,“被”,一般说是介词,也有管“被”后面不带出施动者时又叫助词的。“为……所”的“为”,又有不少同志认为它是动词。看来,要想理解汉  相似文献   

5.
小朋友们,我国是最早制造地雷的国家,作为“爆炸性”武器,地雷可以说是武器界的“元老”。过去的地是雷被动性武器,总是在那里“守株待兔”,敌人不踩它,车辆不压它,它就没,躺在那儿,成了死雷。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地雷家族也出现了新的成员——智能地  相似文献   

6.
《湘灵歌》是鲁迅先生三十年代借湘灵的鼓瑟,悼念革命烈士的哀诗。《归雁》是唐代诗人、大历十才子之一钱起的咏雁诗。《湘灵歌》与《归雁》这两首诗有着密切的关系。先说我要发掘它们之间关系的原因:近年来对鲁迅《湘灵歌》的注释、研究、分析,意见很不一致。就这诗中的“胭脂痕”来说,有的认为是指革命先烈的鲜血;有的认为是革命根据地的象征,用来描写革命根据地的生动景象。再如“彤云”,有的说是“阴云”,不是好字眼;有的说是“红霞”是红色根据地热火朝天的壮丽景色,呈现一片火  相似文献   

7.
1.合理控制自己的情绪。班主任要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要在自己的内心深处设一个“站岗的哨兵”,让它随时提醒自己遇事要冷静,切不可把自己心中的不快带到教室,更不要在生气的时候处理事情。  相似文献   

8.
<正> 一就《水浒》的主体精神而言,与其说是农民革命的英雄史诗,无宁说是农民革命的悲壮挽歌。笔者提出这么个命题,旨在对通常的“英雄史诗”说作部分矫正;显然,这种矫正工作要在同意《水浒》写了“农民革命”这一前提下进行。按理讲,维护这么个前提,本不在话下。然而现在却不那么轻松了。因为学界先有“市民文学”说、“革守斗争”  相似文献   

9.
有一次上图画课,我刚出示黑板(上面画有(?)图形),幼儿就纷纷议论:“我知道今天老师要教我们学画猫了!”“这图形象枕套、枕头、毛巾……”孩子们你一句我一句地猜着,争辩着,我想这下可别想上课了,要乱套了,准备制止他们的议论。但转眼一想,这不正是发挥孩子想象力的时候吗?我索性启发孩子继续猜,把想要说的都说出来让大家听,于是,一下子举起了十几只小手。有的说是“门框”,有的说是“台布”,还有的说是“茶巾”、“大衣橱上镜子的边”等等。孩子们能有这么丰富的想象力,是我未曾料到的。  相似文献   

10.
正每天早晨,幼儿园的小朋友们都要在各个区域做游戏。有些小朋友东逛西看,这个材料摆弄几下,那个材料看一会儿,短短十分钟可以换五六个操作材料,即使提醒他对自己感兴趣的材料仔细看看也没用;有的小朋友随便走进哪个区域就一屁股坐下来,一直在同一个位置,有时明显发现他对手中的操作材料没兴趣了,提醒他可以看看、试试别的,但也没什么效果;也有的小朋友则有序地一样一样操作,充分玩过以后还跟老师或者同伴交流几句。  相似文献   

11.
《马太福音》第20章有这样一句话:“凡有的,还要加给他,叫他有余;没有的,连他所有的也要夺过来。”这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就是众所周知的“马太效应”的代表格言。在教育工作中,不难发现“马太效应”的现象,其具体表现是:“好生好对待,差生差对待。”稍加注意,我们就会发现这样的事实。学生A在校品学兼优,学校的表彰会,无论类型,规模,都有A的名字。因此,在学校,领导称赞,老师表扬,班主任更视为掌上明珠,家庭也给予夸奖和奖励。这是“优等生”(实际上应该说是先进生)的待遇。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就是人们心目中的“差等生”(实际上应该说是后进生…  相似文献   

12.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的人因坚持自己的“冷”,却意外地“热”了;有的人因追求自己的“热”,却顷刻间“冷”了。“冷”“热”之间,蕴含着诸多人生哲理。以上材料对我们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以“冷”与“热”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似文献   

13.
许源 《考试周刊》2009,(50):220-221
任何一名班主任,都知道在一个班级里,有的学生喜怒形之于色,性情急躁,易发脾气,遇事不能三思而后行;有的学生说话、做事总是慢条斯理,性情温和,不易动肝火,遇事犹豫不决;有的学生活泼好动、善交朋友、易适应环境;还有的学生则喜欢独处、安静,少言寡语,虽然内心不快,但不立即暴露出来等,这些心理活动的差别是人们不同气质的表现。  相似文献   

14.
读了《守株待兔》后,大家都觉得那农民愚蠢、可笑。可是你想过没有?为什么有守株“待兔”,而没有“待狼”“待虎”“待豹”“待鸟”呢?  相似文献   

15.
我们班曾经进行过一场没有试卷的考试,令我至今难忘。那是一节语文复习课,同学们端端正正地坐在座位上,等待老师来上课。石老师一阵风似的走进教室,神秘地对大家说:“今天我们要进行一场考试……”老师的话还没说完,教室里就沸腾了起来。有的小声嘀咕:“都没提醒说今天要考试!”有的唉声叹气,有的抓紧最后一点时间匆忙复习。  相似文献   

16.
往日,遇事被人打扰,有的就说:“真是‘半路里杀出个李逵’”。这句话成了不满别人干扰的口头禅。这正是由于《水浒》对李逵形象的歪曲和一些错误评论所造成的。在这里,我们要为《水浒》中的造反英雄李逵鸣不平,唱赞歌。李逵为什么要从“半路里杀出”呢?且看以下几个回合就很分明: 众所周知,筛锣击鼓的“菊花会”,是叛徒宋江精心安排的一个望招安的誓师会。会  相似文献   

17.
情绪(emotion)、情感(feelings)是在心理学教学和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两个概念。长期以来人们在运用这两个概念时随意性较大,例如讲同样——件事,有时是情绪、情感连用;有时则混用。比如风行一时的“EQ”,有的说是“情感智商”,有的说是“情绪智商”就是一例。之所以造成这一局面,是由于对这两个概念还没给予统一的科学的界定。情绪和情感是否同一种涵义,是否可以通用?是否存在着种属关系?心理学界存在着四种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文题】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①《韩非子·五蠹》中有一个“守株待兔”的故事:传说战国时宋国,一个农民看见一只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便放下手里的农具在那里等待,希望再得到撞死的兔子。  相似文献   

19.
在 课堂教学中 ,常看到这样的现象 :有的学生专心致志 ,耳听心想 ,有的则东张西望 ,坐立不安 ;做作业时有的学生认真细致 ,一丝不苟 ,有的则粗枝大叶 ,马虎潦草。这就是学习习惯。习惯是一个人的素质的体现和反映 ,它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长期形成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习惯一旦形成 ,就难以改变 ,正所谓“江山易改 ,秉性难移”。习惯有好坏之分 ,具备良好习惯的人 ,做事井井有条 ,遇事从容不迫 ,处事运筹得当 ,待人彬彬有礼。古今中外的教育家 ,都十分重视良好习惯在人的成长中的重要作用 ,把它看作是良好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通往成长之…  相似文献   

20.
兔的传说     
1999年是农历己卯年,也称兔年。兔是人们喜爱的小动物,它听觉灵敏、行动敏捷,如“兔起凫举”、“动如脱兔”等成语就赞扬了它的敏捷。在历史上也留下了不少与兔有关的传说故事。守株待兔见于《韩非·五蠹》。说的是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