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熟悉农业生产的人都知道,光照是绿色植物赖以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外界条件之一。植物所吸收的光,以可见光(红、橙、黄、绿、青、蓝、紫)和紫外线为主。由于红光可增加叶绿素光合作用的能力,用红色的光线照射作物,可使作物的含糖量显著提高;由于蓝光能活跃叶绿体运动,用蓝色的光线照射作物,可使作物增加蛋白质的含量。田间杂草是农业生产的大敌。为消灭杂草,科  相似文献   

2.
<正>在农田生态系统中,杂草防治是农民最头疼的问题之一。杂草生命力顽强,难以彻底根治。人类与杂草斗争了几千年,至今没有太好的办法,只能年年长草,年年锄草,直到发明了除草剂。虽然人类发明了除草剂,甚至发明了抗草甘膦转基因作物,暂时终结了杂草的危害;但是,造成了草甘膦在食物中的残留,可能导致人类免疫系统与生殖潜能遭到破坏。  相似文献   

3.
一直以来,人们在水稻田间管理过程中都十分重视肥料管理和作物病虫杂草的防治,而对田间水分管理过于忽略,认为只要田里不断水就行了,其实,这是稻田水分管理的一个重大误区。水稻在各生育期内的需水量是有很大差别的。  相似文献   

4.
杂草经     
什么叫杂草?农业上把那些混生在大田作物中的草本植物称作杂草。这些杂草不一定只存单一一种或两种作物中混生,许多别的作物农田中也有它们。另外,杂草的生长环境也不局限于大田,大田外的田埂上、荒地、沟边,甚至低山山坡边都有它们的影了。  相似文献   

5.
研究表明:采用选择茬口、正确的土壤耕作技术、清理田间和烧荒、化学控制等农业综合措施可以有效地防除苜蓿田间杂草。  相似文献   

6.
青海省油菜田草害综合治理技术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介绍了青海省油菜田杂草群落的特点及综合治理技术,研究了新型除草剂的合理配方,尤其对“油田清”、“清草枯”进行了较全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7.
玉米螟成虫产卵量大,幼虫对多种作物均有危害,对玉米危害最为严重。幼虫危害玉米的茎、叶、穗、籽粒,轻则影响玉米光合作用、营养传导、籽粒不饱满并发霉,重则玉米秸秆折断致使整株作物死亡,从而导致玉米产量骤减。玉米螟较难防治,笔者根据近年来田间观察及大量研究成果的研读,从生物防治、物理防治、机械人工防治、化学防治等方面对玉米螟的防治技术总结出一些方法及建议。  相似文献   

8.
西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的敏感区,升温明显,特别是西藏春季气温升高提早,物候提前。在此背景下,进行春青稞不同播期试验,结果发现,早播处理青稞生育期较长,产量比晚播的要高。在拉萨试验结果,早播的青稞均未出现青稞黄矮病,田间杂草明显较少,而晚播青稞的黄矮病等病害严重,杂草发生率较高,影响了成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及产量等。研究结果发现,在拉萨和日喀则等地与传统播种期相比,春青稞提早播种10~15天产量优势明显。在避免晚霜危害的前提下,高原地区青稞适时早播,最好在土壤表层解冻5~7cm,耕地下层还在结冻时顶凌播种,可以防止黄矮病的发生、控制杂草,实现青稞明显增产。  相似文献   

9.
王友如 《科技风》2013,(23):204-204
本文从麦田杂草的危害谈起,诠释了麦田杂草的生长规律,分析了麦田杂草种类,阐述了消灭杂草方法不能一成不变的原理,说明了喷洒除草剂要选择科学的时间、要掌握科学的知识、严防除草剂造成农作物危害等诸多方面的问题。科学的大海浩瀚无边,一沤之得,敬请矫枉。  相似文献   

10.
春小麦是黑龙江垦区主要作物之一。在小麦栽培过程中,由于病虫、杂草的危害,以及发生倒伏,给农业生产造成了很大损失。特别是在目前农用飞机较少,以及不适宜飞机作业的地方,如何解决小麦中后期防病治虫,喷洒矮壮素和叶面喷肥作业机械化的问题,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创新研究趋势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定量方式探讨管理科学文献中的创新议题,主要以总量变化的解释性数据与类神经网络分群方法来观察其群落的变化,以便探索各群落论文的消长情况。发现研究的数量呈平缓趋势,而创新研究的比例在管理科学领域出现下滑走势。知识管理、技术创新、创新体系在创新研究中依然是研究人员热衷的议题。指出了国际上创新研究有五大趋势不断倾向于开放式创新的议题。  相似文献   

12.
用毛细吸渗原理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研究Principles and experimental verification of capillary suction method for fast measurement of field capacity摘要:田间持水量是衡量田间土壤保持水分能力的重要指标,视为对作物有效的土壤水分的上限,对农田灌溉和作物水分管理具有十分重要意义.该研究提出了能快速测量土壤田间持水量的新型毛细吸渗法.该方法以田间持水量为无地下水影响下土壤基质所能吸持的最大含水量为物理基础,设计了一套满足田间持水量要求的实验方法、装置和程序,采用5种不同土壤测量了其田间持水量,并与用威尔科克…  相似文献   

13.
闫静 《科学大众》2011,(1):35-35
在工厂里生产出来的除草剂,必须先经过除草专家和有机化学家的精心设计和多次试验,并在实验过程中对新型除草剂进行化学改造,使它具有精确的选择本领。即当它施用到作物和杂草上时,只对杂草产生致命的杀灭作用,而不伤害作物,  相似文献   

14.
长期以来欧洲的欧盟消费者团体、农产业者及各国政府对于开放境内基因改造作物(GMO:Genet,:[callyModi—fledOrganism)种植的议题争论不断,他们的理由除了相关管理法令仍规范不足;质疑对公共卫生、环保的威胁,并隐藏危害人体健康导致副作用等因素(如过敏、致癌的问题)外,最主要的纷争是作物栽种后的后遗症,视基因改造作物种植是“传统农作的终结者”,认为一旦开放种植,必然发生田间破坏问题,在传统农作物区及天然作物(有机作物)区间的作物必定发生杂交、花粉传播、种子混入等情形,未来传统的农业将销声匿迹被基因改造作物所取代。基因改造作物种还是不种?  相似文献   

15.
杂草危害成为影响木兰大豆高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指导农民有效地防治大豆田杂草,根据以往调查的杂草种类,提出杂草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16.
庄稼地里长了杂草,就象人肚里有了蛔虫一样,它把养料給搶走了。有人作过試驗,2尺长的大豆行里,只要有一株狗尾草,产量就会降低5%,想一想,杂草每年要使我們損失多少产量,为了除去杂草,每年不知道要耗費多少劳动,据計算,在田間劳动中,几乎有一半是化在除草上的。为了解决除草問題,农学家和农业机械設計师曾經苦心創造了許多鋤草的工具。但成績总是不頂理想,因为机器“不长眼睛”,沒有“选擇”能力,不能区分杂草和作物,因此只能让它在离开作物一定距离的  相似文献   

17.
一、稻田地下排水系统特点和作用稻田地下排水是通过埋设在地面以下一定深度的排水暗管(或竖井)收集和输走地下多余的水量,以获得适宜于作物生长的土壤水分条件和改善农田生态环境,促使作物稳产高产的一项措施。田间采用明沟排水,其开挖工程量大,占地多,影响机耕,且存在易塌易淤易生杂草等问题。地下排水的作用主要有如下几点: 1.调节、控制地下水位稻田埋设暗管后,可以人为调节、控制地下水位。观测表明,地下水位降低速度随埋管间距的缩小而加快。双层(下层埋深1米,管材为5.5厘米直径波纹塑料管,间距10米,上  相似文献   

18.
通过田间试验对比不同浓度除草剂对玉米田间杂草的除草效果,分析出安全用量。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作物抗虫基因工程的研究进展。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Bt毒素基因的修饰及其在植物体内的表达上。在室内和田间的实验表明,对靶标害虫的控制取得满意的结果,并有一些转Bt作物已推广应用。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外源凝集素基因等是一些在农业上很有应用前景的基因。最后对植物抗虫基因工程研究和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进行了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20.
以青海省高寒人工草地为研究对象,以人工草地生产-生态暂稳态维持技术和可持续利用理论为基础,针对老龄人工草地群落特征和土壤状况,分析了高寒老龄人工草地物种组成、群落丰富度、均匀度特征和土壤养分,探究了群落自身功能特性、种群竞争力、种群更新机制及土壤营养配比需求,确定了限制人工草地生产力提高的关键因子,明确了围栏封育、刈割、补播、施肥、毒杂草去除对人工草地植物群落特征及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量化了典型畜牧业合作社天然草地、退化草地和人工草地生产力,核算了合作社草地生产力的经济效益,评价了不同调控措施下草地健康状态。该研究成果为高寒人工草地复壮、稳定性调控和可持续利用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