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比较功能一词在各领域的运用,得出了功能的基本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对刑罚功能的内涵和特征进行了简要地分析,以期能够廓清与其他相关范畴的关系。最后从罪犯、社会和被害人三个角度论述了我国刑罚的功能。  相似文献   

2.
刑罚作为对犯罪嫌疑人最严厉的社会惩罚措施,与剥夺、限制人身自由有着最直接的关联,案件当事人乃至社会公众对其关注的程度远远胜过对定罪的关注,这种关注将随着社会主义法制的普及与深入而日益提升。审判实践中量刑问题因时间、地域以及办案法官的素质不同而产生迥然差异的现状,已经成为人们扭转对司法不公不理智认识的一种障碍,成为传递适用法律不准确的信息源。因此研究如何公正刑罚是实现司法公正的基础和根本目标,也是实现刑罚目的的关键。本就公正刑罚的意义及如何公正刑罚作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3.
是否存在、是否承认刑罚个别化原则,是当今刑法理论界争论激烈而尚无定论的问题。本从刑罚个别化与已为我国立法所确认的罪刑相适应二的关系入手,论述刑罚个别化至今依然是其生命力。  相似文献   

4.
本拟对我国刑罚目的的选择作一些探讨。首先对刑罚目的的进行了界定、对相近概念进行了辨析。其次,重新梳理平析了有关学说,为后奠定基础。最后,针对我国刑罚目的的选择的困惑,论证了我国刑罚目的之应然选择是采一体论,并且应当在刑罚适用的不同阶段注重一体化之不同侧面,寻求动态平衡中适宜的刑罚目的。  相似文献   

5.
随着世界背景下刑罚轻缓化趋势不断深化,我国刑罚体系亟待调整和完善。我国现行刑罚体系的调整和完善应当遵循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确保各种刑罚方法相互区别又相互衔接,进而达到刑罚目的。立足我国立法和司法实践,从死刑、自由刑、财产刑、资格刑等方面不断调整与完善我国刑罚体系,促进刑罚体系自身功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6.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是党中央在构建社会主义法治社会形势下提出的一项重要政策,是我国的基本刑事政策,贯穿于刑事立法、刑事司法和刑罚执行的全过程,对于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犯罪、维持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重大意义。笔者仅从宽严相济刑事政策与刑罚适用关系的理论分析以及在《刑法》条文中的具体体现方面进行了综述,以期对两者的关系进行简要分析。  相似文献   

7.
刑罚人道主义,作为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针对西方封建中世纪的罪刑擅断而提出的,这一原则的确立,有其产生、发展的历史过程,阐述刑罚人道主义的含义及价值蕴涵,旨在提出刑罚人道主义的内在价值要求。  相似文献   

8.
产生于美国的辩诉交易,已被世界上许多国家所借鉴。辩诉交易除了能够提高效率外,对罪刑法定原则和刑罚功能的实现的影响,直接关系到该制度能否在我国移植的问题。所以,探讨这一问题,对重新认识刑事诉讼的价值和刑罚的功能具有特别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重刑主义观念在刑事立法、刑事司法领域确有泛滥之虞。在比较分析了关于非刑罚处罚制度价值的不同认知后,阐明非刑罚处罚制度的核心价值,即抑制重刑主义,并实现犯罪人的罪、责、刑相统一。坚持不断完善非刑罚处罚制度对推进刑法社会化、维护个案司法公正、实现刑罚的社会价值均有重大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理论界对刑罚个别化存在两种相反的价值评价,对刑罚个别化予以肯定价值评价是深化研究的前提和动力,应当从发展我国刑法理论和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需要的价值维度拓展和深化刑罚个别化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1.
刑罚目的论     
刑罚目的在刑罚理论中居于核心地位,它对于刑罚的创制与适用有着直接的指导意义。西方的刑罚目的理论源远流长,大致可以分为报应刑论、目的刑论、折中刑论。我国关于刑罚目的的争论及评述较多,无论是公正惩罚的刑罚目的、预防犯罪的刑罚目的或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的刑罚目的,都有确立我国刑罚目的之借鉴之处,单独取任何一个作为刑罚目的都不够完全。我国应该有的刑罚目的是公正惩罚犯罪及预防犯罪,保护包括犯罪人在内的全体公民的基本人权。  相似文献   

12.
韩非所提倡的法治,实际上就是刑治。他的刑罚思想是在重刑主义的指导原则下建立起来的,其目的是预防犯罪,以刑去刑,从而稳定社会秩序、维护君主权威。其刑罚思想的内容包括轻罪重刑、赏罚并用、不赦不宥和同里连坐。  相似文献   

13.
本文探讨我国刑罚目的的选择。兼容报应观与预防观,不仅具有理论方面的可行性,也具有实践方面的必要性,具体如何兼容需符合我国的国情。将我国刑罚目的分为根本目的、直接目的和间接目的是合宜的,因为这三种目的蕴涵了报应观和预防观,并且使报应和预防得到完美的结合,它们构成了我国刑罚目的的有机统一体。  相似文献   

14.
秦国从商鞍变法开始,当政者都十分重视依法治国,形成了“缘法而治”的传统。法令一经颁布,即使国王也不能违反或更改。法制使秦走向了强盛,并最终一统天下。但秦法的残暴和酷烈,又导致秦王朝“奸邪并生,褐衣塞路,囹圄成市,天下愁怨,溃而叛之”。成为秦灭亡的一个主要因素。本文从法律形式、刑罚内容和相关的特点等方面对秦朝法律制度中的刑罚制度作出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15.
产生于罪刑擅断背景下的刑事古典学派主张罪刑均衡原则,产生于犯罪现象高涨背景下的刑事实证学派主张刑罚个别化原则。当前世界各国的刑罚适用原则是罪刑均衡和刑罚个别化的统一,我国的刑罚适用原则也是罪刑均衡与刑罚个别化的统一。  相似文献   

16.
刑罚的功能     
刑罚的功能不同于刑罚的作用,刑罚的功能具有权力性、固有性、复杂性、多样性、或然性、异化性等特征。刑罚的功能按刑罚可能引发的社会作用的性质不同可分为刑罚的积极功能和刑罚的消极功能。刑罚的积极功能可分为刑罚的具体功能和刑罚的根本功能,社会应多方面多途径引发其积极功能,以实现刑罚体系科学化,刑罚知识普遍化,适用刑罚公正化,执行刑罚一体化。  相似文献   

17.
刑罚制度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刑罚功能的实现.在罪刑均衡观念指导下,建构“两极化”刑罚模式,同时合理配置刑罚资源,建立科学有效的刑罚制度,以实现刑罚功能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18.
清代刑罚有主刑与附加附之别,刑罚活用原则也有自己的特色,规定了累犯加重、自首减罚等原则。  相似文献   

19.
渎职罪是职务犯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机关的正常活动与公众对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职务活动客观公正性的信赖,主体是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其犯罪意图的主观恶性比其他职务犯罪更加严重,目前,"徇私"类渎职犯罪的刑罚种类单一,缺乏对徇私犯罪内容的刑罚制裁手段,刑法对职务犯罪的刑罚态度前后矛盾,应当统一明确为从重处罚的量刑原则,刑法对渎职犯罪的刑罚态度前后混乱,实际采取轻重不一、总体从轻的量刑原则。  相似文献   

20.
《宜宾学院学报》2017,(8):60-66
"终身监禁"性质模糊只是问题的表象,其实质是立法者对总则与分则关系原理的违反和对罪刑相适应原则的背离。我国"终身监禁"报应正义性的缺失、特殊预防的失败与一般预防的乏力,使"终身监禁"缺乏刑罚正当化根据,难以重惩贪腐。"终身监禁"与死刑刑罚品格的同质性决定了以其替代死刑在逻辑上不能自洽。现行刑罚体系蕴含了多种废止死刑的过渡措施,选择"终身监禁"违背立法原则,无助于死刑的最终废除。"终身监禁"的功能只宜尽量限定在价值宣示上,并在适当时将其废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