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运用新历史主义理论分析毕飞宇小说《上海往事》的女性小金宝的艺术形象,阐释作家文学想象中的都市与乡村关系。毕飞宇在90年代初的都市书写中所流露的怀旧风格有着个人对女性命运的思考与探索,这使他区别于其他作家的上海怀旧的女性想象。  相似文献   

2.
毕飞宇在“新生代”作家中颇为引人注目,其小说植根生活,透视人性,描摹世态,关注当下,既具有深刻现实性,又蕴藉哲学思考。毕飞宇07年新作《相爱的日子》抒写失业大学生充满艰辛与苦涩、孤寂与屈辱的生存境遇,笔端饱含深情,行文充溢悲悯.充分体现了作家一以贯之的浓重的人文关怀精神。  相似文献   

3.
毕飞宇是"新生代"作家,他的小说植根现实,关注当下。毕飞宇的小说语言轻盈而凝重,以自己个性化的语风实现了他的小说理想,充分体现了他的人文精神。采用儿童视角和"第二"人称叙事手法,体现了传统知识分子的人道关怀与人性关怀,这源自作家对命运、性格、人性等的深刻思考,更源自作家的人文关怀、悲悯情怀。  相似文献   

4.
面孔     
毕飞宇2011年8月20日,第8届茅盾文学奖揭晓,毕飞宇凭借长篇小说《推拿》,成为首位荣获该奖项的江苏作家。一直以来,毕飞宇留给大家的印象似乎就是酷:留着光头,目光凌厉,桀骜不驯,不用手机。但同时他又保留了很多传统的美  相似文献   

5.
毕飞宇不是一个专断的作家,他是经验的书写者与诉说者,他的小说始终弥散着一种开放的气韵.在发散开来的艺术空间里,表达着一个主题——认知的阻隔与生命的局限.甚至可以说,这是毕飞宇小说创作始终如一的母题.  相似文献   

6.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在当代文坛有着重要的地位。毕飞宇深谙张力因素在文学文本中的特殊作用,在《推拿》中完满地呈现出三组显著的艺术张力:盲人的自食其力与健全人的企图不劳而获形成巨大张力,体现作家对盲人真诚的讴歌赞美以及对健全人的批判;叙事结构上日常现实与虚幻想象形成的张力贯穿小说始终,推动故事的发展;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同情与残疾人对自身尊严的极力维护形成的艺术张力体现作家深度的人文关怀。  相似文献   

7.
从《孤岛》到《推拿》,创作近二十余年的毕飞宇,已成功地迈向一个成熟的作家。在多年的写作生涯里,毕飞宇一直秉持着"时时创新,时时突破"的写作态度,力求创造出更好的作品来丰富当下文学。在他的作品中,所呈现出的"狂热的历史情结"、"王家庄的世态人情"以及"女性的疼痛书写"都是在遵循着一种循序渐进的生命探索,它们之间有其内在的写作规律,展现了作家奇特创作个性和独有的魅力写作。毕飞宇在贯穿"疼痛"主题的过程中,站在人的立场上对现实和人性进行了深刻的剖析,不仅体现了作家深厚的人性关怀,也体现了一个作家应有的宽度。  相似文献   

8.
“冰”与“火”这两个意象指代的是毕飞宇创作的两面性形式的技术化和灵动性、主题的寓言性和多元化、创作立场的残忍和温情。由此揭示出正是这种冷静与激情的二元创作模式的对立与互补构成了毕飞宇既不断自我重复又生机勃勃的艺术世界,也展现了作家对人生和世界的基本立场和观点。  相似文献   

9.
毕飞宇小说对乡土的书写从描写乡土悲剧、表现不尽意的人生,对底层人生、小人物日常生活的关注和描写以及淡化背景、凸显权力的文革时间和背景的处理等三个方面表现出毕飞宇作为当代作家独特的面对乡土、想象乡土和描写乡土的方法.分析毕飞宇乡土书写方式,展示作家蕴含在作品之中独特的文学理想和实践.  相似文献   

10.
毕飞宇是当代能够很好地书写女性形象的男性作家之一,在他的力作《推拿》中,以崭新的角度向世人展示了生活在黑暗之中的一群可亲可爱的盲人,并塑造了一批女盲人的崭新形象。这对于盲人书写是一个巨大突破,可以说是毕飞宇边缘化写作的又一次成功,对于毕飞宇的女性书写既是延续又是创新,也为女性话题写作掀开了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1.
简圣宇  李蓉 《巢湖学院学报》2005,7(1):113-115,133
毕飞宇的《玉米》是当下一篇非常有特色的小说.本文将从女性主义的理论角度出发,试图对这一文本加以具体分析,从而发掘、揭示其潜沉于感性语言之下的深层意蕴.  相似文献   

12.
毕飞宇将目光投射于日常人物的身体经验中,通过生育书写来探索人性、观察社会。其小说的生育书写以女性身体为呈现具象,展现了女性在男权话语与俗世权势威压之下的生存困境。毕飞宇笔下的女性形象虽受制于权力,却也更具主体性和生命力,呈现出对权力的依附、反抗、回归等多种复杂的生长姿态。  相似文献   

13.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推拿》是中国少有的以盲人按摩师为描述对象的文学作品。作者力图为盲人按摩师们塑造一个并不有别于"健全人"的形象,也想让作为"健全人"的读者重审自身对"他者"的态度。为了达到此目的,作者采用了一种平等的叙述姿态,进而产生了某种"无人之境"的美学效果。在此基础上,《推拿》让"人——个体尊严"的主题在平实的叙述中得到了凸显,其对残疾人个体尊严的重视也充实了中国现当代文学"人"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王襞是"身本"思想的竭力倡导者,他继承了王艮"身本"思想并作了进一步的补充和发展。王襞突出了人在天地万物中的主导作用,强调内求,主张见危顺受;在格物问题上突出正己修身,正心为国,反身而修。因而王襞的"身本"论比王艮的"身本"思想更具合理性,也更有价值。王襞还继承了王艮的亲民思想,突出了"亲民安民"的时代要求,他心系民众,为解除民众之难做了许多有益的事件,在社会上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随着人们基本生存问题的解决,个人的生存质量受到更多关注。目前,我国职业教育过度强调教育的谋生功能而忽视了人存在于世的更多追求。职业教育树立“乐生”的价值取向,全面提升人的生活品质,才能符合时代发展要求,使人的个性充分发展、价值得以彰显,使人生充满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毕飞宇的长篇小说《平原》通过对零余者精神状态和人性嬗变的透视,展示了特殊年代里人们戏剧性的命运变迁和时代落差,为我们重新理解20世纪70年代提供了一块崭新的审美空间。毕飞宇从权力系统对零余者精神世界的全面牵制这一角度入手,全面分析政治、经济和身体的权力结构中所包含的人性的异化及其时代内涵。  相似文献   

17.
《奥吉.马其历险记》是贝娄的第三部小说,主要描述了犹太青年奥吉为了寻找他"足够好的命运"而漂泊的一生。故事是以双重流浪的形式构建的,一层是身体流浪,一层是精神探索。小说反映了贝娄作品的一个永恒主题即个体与外部世界之间的冲突。文章旨在对奥吉的双重流浪进行分析。通过对贝娄流浪情结来源的研究,揭示奥吉漂泊探索的驱动力量之所在。同时,从犹太民族的思想观念和存在主义的一些基本原则出发,对奥吉没有终点的旅程作以分析。  相似文献   

18.
鲁迅的《伤逝》和毕飞宇的《相爱的日子》都是描写时代青年恋爱生活的优秀短篇小说,它们具有相同的情节模式,揭示的问题也具有相似性,不同的是,前者意在反抗绝望,后者则是认同现实。  相似文献   

19.
毕淑敏二十多年的创作中,数量最多影响最大的无疑是有关疾病/治疗书写的医学型小说。她的医学型叙事没有因袭前人,停留于社会层面和文化层面的写作传统,而是回归到生命层面的疾病本体、治疗本体,以生存智慧和生命美学的意义,为文学的疾病/治疗书写提供了新的经验。毕淑敏的写作根植于对疾病隐喻文化的去蔽,她寄希望于现代人对生老病死的坦然面对,寄希望于现代人拥有强大的生命伦理力量,强大到足以捍卫生命的尊严与死亡的尊严,足以清洁困扰自我的心灵死角,还自己一个敞亮洁净安详智慧的心灵天空,从而实践着文学的另一种“现代启蒙”。  相似文献   

20.
毕飞宇是一个善于思索善于创新的作家,他的小说从前到后有很大的变化。他近几年发表的《玉米》《玉秀》《玉秧》三部系列中篇小说,视角独特,内涵丰富。其中,他对中国“鬼文化”的世俗性描绘与形而上思考具有他人不可替代的尖锐性、深刻性与现实冲击力。从中可看出毕飞宇小说创作的飞跃及令人欣喜的广阔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