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手机     
严守一他娘死得早,1960年被饿死了.他爹话少,一天到晚说不上十句话,而十句话中,不得不说的占六句,每句话全是单词.1995年夏天,严守一他爹中风,嘴开始向右歪,倾斜着流涎水.一直到死,再没说过一句话.1996年,严守一成了电视台清谈节目<有一说一>的主持人.当他在电视镜头前成为名人后,全国人民都理解,惟独山西严家庄的人不理解:"我靠,他爹一天说不了十句话,他倒天天把说话当饭吃了."  相似文献   

2.
《论语·学而》篇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温,不亦君子乎?”这三句话我总觉得没有什么关联,后两句跟学习更无关系。如何整体理解这三句话呢? 答. 初看这三句话确是没有关系。但反复研读,就能发现这位祖师爷在教育他的弟子时,是何等的刻骨铭心。 先看第一句“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这里他在告知弟子学习方法的同时很明确地表达了他对学习的浓厚兴趣。第二句: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表面上是说与朋友交往的态度,其实,还是讲了学习的问题。古代求学方式有自学与从师而学,在从师方面…  相似文献   

3.
经典     
妈妈的三句话 失明后他脾气暴躁。妈妈呵斥道,你这样自暴自弃,从今后我只喊你起床吃饭睡觉,不再管你。果然,从那以后妈妈每天只跟他说这三句话。这让他很愧疚,也渐渐平静下来配合治疗。一年后,他终于复明了,却没看到妈妈。家人告诉他:妈妈一年前就去世了。去世之前录下那三句话,不想影响你的治疗……  相似文献   

4.
题目中的短语,出自鲁迅先生《纪念刘和珍君》里的一句话,全句是:“当三个女子从容地转辗于文明人所发明的枪弹的攒射中的时候,这是怎样的一个惊心动魄的伟大呵!”在本刊今年第一期,李牧同志撰文谈了对这句话的理解。李牧同志首先提到对这句话的理解,历来有分歧,有的说是正面歌颂三个女子的伟大,有的说是反语,揭露中外杀人者的渺小。李牧同志认定这句话是反语,就采用了后一种说法。他从这句话的语法、上下文的关系、这句话所自出的第五节的内容这样三个方面,说明他采用后一说法  相似文献   

5.
古兰 《云南教育》2008,(11):46-46
最近听友人许君说起,有一位前辈,在一篇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去买桔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桔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邵位前辈感叹地说,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  相似文献   

6.
怎样当一名合格的语文教师?除了练好基本功外,还要记住三句话,那是多年前钱理群老师送给我的:1.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2.做一个可爱的教师.3.做一个杂家.这三句话分别是他送给我的三本书的题辞.起先,我以为他是随意写的,后来我看到他在一篇文章中提到这三句话,才知道,这是他深思熟虑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要做人中人     
有一次,一个学生写作文时,用"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这句话来鼓励自己.陶行知把那个学生找来,请他纠正.学生说,这句话很对,要做"人上人",必须先吃苦.他见陶先生严肃地不发一语,感到也许错了,便改成"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下人".  相似文献   

8.
校园笑话     
吴笑群 《下一代》2014,(11):48-48
上幼儿园时,小朋友们的厕所是不分男女的,但是上小学后,厕所开始分男女了,小明上学后发现厕所里都是男生,感到很纳闷儿,他告诉妈妈:真奇怪,上学后女同学们都变了,变得统统不尿尿了。小明放假在家一直不停地吃零食,父亲怕他吃太多,就吓唬他说:"再吃下去,肚子会爆炸的。"小明说:"没关系,我吃的时候,你可以躲开。"小明上完厕所回到教室跟老师说:厕所有好多蚂蚁。老师忽然想到蚂蚁的英文ant这个单词,于是测试小明:蚂蚁怎么说?小明一脸茫然地说:蚂蚁它……什么也没说……历史课上,老师提问:“当年鉴真和尚三渡日本,有一次在海上差点遇难。当时他说了一句经典的话,这句话是什么?”角落里传出一个弱弱的声音:“他说风雨中,这点痛算什么……”  相似文献   

9.
"你是个男子汉!"从七岁开始,我好几次听到别人对我说这句话,也好几次对别人说过这句话. 七岁那年,我的身体并不像现在这样强壮.有一天放学后,在回家的路上,我们邻村的王小武堵住我,无缘无故地打了我一顿.王小武长得五大三粗,在他面前,我连招架之力都没有,被他打得鼻青脸肿.回到家,父亲问一脸委屈的我:"谁?你招惹他了?"  相似文献   

10.
一个美丽的故事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小时候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很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  相似文献   

11.
有句话是他的口头禅,从我记李起:一直听到大学毕业。他说这句话雕时候通常是这样的状态:手里捏着个小酒杯,有点酒色微醺了,眼睛微微眯着,声音洪亮地说,老子有的是钱。  相似文献   

12.
有个塌鼻子的小男孩,小时候得过脑炎,智力受损,学习起来很吃力。那是一次作文课,题目是“愿望”。他极其认真地想了半天,然后极其认真地写。那作文很短,只有三句话:“我有两个愿望。第一个是,妈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真聪明。第二个是,老师天天笑眯眯地看着我说,你一点儿也不笨。”  相似文献   

13.
张静娟 《四川教育》2004,(12):28-29
创造性阅读———让生命充满智慧【案例描述】《赤壁之战》:“给曹操的一封信”思考、理解“火攻”第一步———“写信假降”这一节时,先让学生自读,然后让学生说说黄盖在这封信中写了哪些内容。学生认真地读了文中的三句话:一是说东吴兵少,抵挡不住八十万大军;二是说周瑜自不量力,硬拿鸡蛋去跟石头碰,哪有不失败的;三是说他愿意脱离东吴,带兵士和粮草投降曹操。之后我问:“曹操接到黄盖的信后表现怎样?”“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仅仅三句话就使统率八十万大军的曹操信以为真,曹操也未免太浅薄了吧。”“黄盖的信中还写了其它…  相似文献   

14.
最近听友人许君说起,有一位前辈,在回忆往事的文章里,提到小时候有一次买橘子,出门前母亲教他如何挑选好的橘子,但印象最深刻的,是他母亲最后说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把好的全挑光了。"那位前辈感叹地说,他母亲虽然不识字,但这句话,便够他受用一辈子。这句话,也使我怅惘了很久,使我想起童年的一些往事。我的母亲仿佛也说过类似的话。她常教我要谦  相似文献   

15.
(90分钟)一、认真听读短文,然后回答问题(3+3=6分)1.老师说的这三句话分别是什么?2.财主的三个儿子对老师的话理解有误,因此闹出笑话来。请你帮帮忙,老师的三句话分别怎样理解?〔附短文内容〕从前,有个财主,生了三个儿子,一个都不成器,财主请来先生教他们念书。不几天,三个儿子都说:“学好了。”财主便叫他们回房写文章,看看学得如何。半天过去了,财主去书房观看,只见大儿子蒙着被子打呼噜,父亲把他叫醒,他说:“老师说,‘李白梦中成诗’,我的梦还未醒呢。”老二在一个劲地撕书,对财主说:“老师说‘读书…  相似文献   

16.
无聊之聊     
刚换座位,和班长同桌的那一天,我就问他:你觉得我们出来混的,最重要的是什么?班长想了想说:有女朋友,有钱。这是从我认识他迄今为止,他说的最像人话的一句话。说来也怪,说这话之前,他是一本正经的,说完这句话,又变回一副扫黄打非的样子,便再也说不出什么有品位的话了。基本上可以用狗嘴里吐不出象牙来形容。为什么说这句话说得好,主要是它一切从实际出发了,我们现在或春风得意或秋风不得意地待在学校里,就是为将来的那两样东西。当然也不是说那句话就完美了,说得不很到位吧,补充一下应该是“有美女,有很多钱”。在这个大家都普遍自发地歧视…  相似文献   

17.
狼窟     
因好友扎木苏荣的两句话,日益年迈的巴拉登一连几夜都未合眼.那天有学识、当过巴拉登领导的扎木苏荣骑马到巴拉登他们家说了两句话:巴拉登,你还没老到那种程度,应该骑马在附近走一走,透透风;你这样,只会毁了你儿子的前程.第一句话当然是为他好,这句话他感激不尽.第二句话听着却不怎么顺耳.什么叫毁了儿子的前程?哪个父亲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比他人更出色呢?  相似文献   

18.
小学时,班里有一个男生,成绩很不如人意。男生的哥哥高我们一届,却是数一数二的尖子生。于是,班主任经常以“你哥哥和你就是天和地”为开场白对该男生进行一顿批评,这句话伴了他整整三年.以致小学毕业后班里每一个同学都深刻地记住了这句话。  相似文献   

19.
<正>《西游记》中,在孙悟空保护唐僧取经的过程中,佛祖曾说过三句话:——你这泼猴,一路以来不辞艰辛保护师傅西天取经。——这次何故弃师独回花果山,不信不义。——去吧,我相信你定能发扬光大,保护师傅取得真经。这三句话褒中有贬,既肯定了孙悟空前面保护唐僧的所作所为,又批评了他这次的不信不义,最后提出目标和期望,恰到好处地激励了孙悟空的斗志。这种批评方式不是一味地采取批评的手  相似文献   

20.
在一节语文课上,教师要学生用“公”字组词,当小刚站起来回答说“公鸟”时,教师狠狠地批评了他一顿。当小学一年级学生小明在读“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发奋学习”这句话时,由于他不认识“奋”字而把这句话读成了“琦琦明白了学习的意义,从此,他努力学习”。教师听见小明把“发奋”读成“努力”,则马上说,小明读错了,要他再读一篇。于是小明就着“发奋”两字的拼音将这句话再读了一遍,但他这次把“发奋”读成了“发疯”。试想想,小刚、小明遭遇几次如此模式化的要求后,他们还敢言说、还愿言说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