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清代颇具规模的才子佳人小说创作流派,历经四个时期的发展于清末走向衰落。当时的政治背景、思想倾向及审美心理等对不同时期作者创作心态会发生影响与变化。  相似文献   

2.
晚清时期,民族危机日益深重,传统意识形态崩溃,接受西方思想文化影响的现代知识分子试图以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理念来改变中国的命运,求新、求变成为时代的中心话语。而理想与现实的巨大落差,又形成了知识分子的躁进心态。在这过程中,缘于英国、盛行于日本的具有强烈意识形态色彩的政治小说进入了中国政治活动者的视野。适应了清末人们的社会心态,成为晚清小说创作的第一个主潮。  相似文献   

3.
狭邪小说有一个显见的发展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咸丰为界,分为前后两个阶段、三种不同类型。之所以有此变化,与其创作的社会背景有必然的联系,但根本原因是作者的思想感情有较大差异。狭邪小说既是一部通俗的晚清社会妓女生活史,也是一部形象的末世文人心态演变史。  相似文献   

4.
中国当代文学创作,尤其是小说创作向世人展示着全新的面貌。 然而,文学的“热点之争”从来没有停止过。全球化背景下作家如何在文学作品中展现中国特点的问题、怎样看待新青春派小说的问题、在目前社会状态下作家如何发挥自身作用等问题,也依然为人们所关注。  相似文献   

5.
郁达夫早期创作的小说,充分地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可以说与时代联系非常紧密。因此他的环境描写就带有人性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6.
在传统与现代交织的20世纪前期的欧洲文坛上,斯蒂芬*茨威格这位"以德语的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托马斯*曼语)的奥地利籍犹太作家,以天才的笔触,打开了人类心灵的门牖,描绘了一幅幅"人的精神受难图",一张张"形象化的心电图",表现了笔下人物畸变的精神世界.他巧妙地借鉴与运用了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把对人的心灵的探索与开掘作为自己审美观照和艺术表现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7.
在E.M.福斯特一生创作的六部小说中,<印度之行>是享誉最高的一部,它使得福斯特成为20世纪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并确立其在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相似文献   

8.
沈从文在创作达到高峰以后艺术激情出现了徘徊和犹疑,他感觉到了他所主张的神即自然、美在生命的观点与新时期文学主张不相适合,他感到创作上和文化选择上左右为难.沈从文对自己所选择的传统文化和小说世界有所改造.在他的小说作品中开始了尝试结合其他的文化以改造他崇尚的传统文化,尝试在小说的人物和故事中体现变革的力量,他的后期小说创作视角从率真、自然的湘西世界开始转向关注变化中的现实世界.  相似文献   

9.
以路遥的《人生》和《平凡的世界》中主要人物和主题思想为例,紧密联系作者的生平经历,从现代精神分析学角度进行分析探讨,认为其作品陷入了某种失败,而这样的失败又在中国当代作家,尤其是坚持现实主义创作的作家中具有相当的普遍性。由此,我们获得了现实主义在中国当代文学中逐渐边缘化的某些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村,从一位先锋小说家转变为基督徒作家,由沉迷于文本游戏、形式实验转向于意义的追寻、精神的探索,这一创作转型,给我们许多有益的思考和启示:北村的转型是时代背景和个人困境相结合的产物;北村的转型,在当代中国社会和文化背景下,具有独特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满族作家文学在清代中期出现质的飞跃,不仅创作主体与文本数量大增,一门几代作家的文学家族也大量出现。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细致爬梳,依据创作主体的血缘关系将满族作家的创作以家族的方式呈现,并进行较为系统全面的考察,可以对这一时期满族文学家族产生整体认识,进而归纳出其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2.
明代中晚期小说虽然受到新兴的市民思想的影响,但仍呈现出士人的淑世心态。主要表现在浓厚的道德教化与进取精神的张扬等方面,产生这种淑世心态的原因主要在于儒家的救世精神、士人不朽的人生价值追求与士人主观上意欲提升小说地位等原因所致。  相似文献   

13.
佛经故事与汉魏六朝仙道小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佛教自两汉之际传入中土,随着汉译佛典的传译,其中的佛经故事亦随之传播.作为本土宗教的道教,亦适时发展,从道经内容来看,袭用佛经比比皆是.作为传播本教的多录自民间传说,因此,本文通过大量的例句,说明佛经故事对六朝仙道小说题材创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对比映衬是符合艺术辩证法的一条法则 ,是创造艺术美的重要手段。我国明清长篇小说运用这个法则和手段 ,刻划人物形象 ,塑造艺术典型 ,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明清长篇小说的对比映衬艺术 ,不仅丰富了我国小说创作理论 ,而且对后世小说创作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宋代士大夫文化心理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的宋代士大夫们,由于其生存的历史环境与宋前社会的不同,其文化心理自然亦呈现出鲜明的时代特点。他们所表现出来的以德为本位的文化心理,汲汲用世的外向追求,归于自我的内敛心态,从一定意义上讲,都与当时的社会文化环境密切相联。  相似文献   

16.
宋代小说并非只以书面形态存在,它还以说、唱、演诸曲艺表演形式存在与流行,与小说处于同一生态圈的说唱曲艺在一定意义上可以视为小说的拓殖空间。通过对曲艺形态的"小说"的考察,可以看到一代小说的全面的存在方式,也更能看清宋代小说"历史的变迁"的趋势和意义。  相似文献   

17.
浅谈宋代服饰的民俗风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服饰已超越其遮羞蔽体、挡风御寒的实用功能,成为一个时代社会制度、生活习俗、审美风尚的物化载体与表现方式。宋代,在理学的影响下,其服饰以儒朴、保守以及崇尚自然的特点,反映出了宋代社会的风俗。  相似文献   

18.
五代南唐朝廷发生了形式多样、旷日持久的朋党之争。党争的起因,既有政治决策的分歧,也有南北文士集团的矛盾,更多是忠奸分辨的意气之争。残酷激烈的党争,不仅动摇了南唐经济、文化发展的基础,而且直接导致了军事上的惨败,整个国家形势江河日下。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崇古”与“尚简”的关系切入,分析宋代文论中“简”的理论内涵,阐释了宋人追求简约但不主张过分简化的文论观。  相似文献   

20.
元代山水画的审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元画中以山水画成就最高,后人评元画为“萧散简远,妙在笔墨之外”。元代山水画是从宋人画中的重造化、重理性,转而重心源、重意象,一变严谨工整的画风而为重韵致、求天趣、崇尚淡泊逸品、追求天真和自然的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