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梁启超从1922年起就常到清华授课。他上课前的开场白:启超没有什么学问,但是也有一点儿。给当时听过他讲座的清华学子留下了深刻印象。1925年2月22日,吴宓持当时清华大学校长曹云祥聘书赴天津将聘书送达梁启超处。梁启超欣然同意就任清华国学院导师。清华终于聘到梁启超这一学术文化、政治界的著名人物。梁启超成为清华四大导师中的第一位导师。 相似文献
2.
蒋纯焦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8,10(3):5-9
在皇权时代,读经乃封建教育的题中之义。辛亥革命后,中小学教育读经开始遭到普遍的质疑。但伴随民国在政治和思想上的反反复复,读经问题也一而再地引起政界和学界的争论,经历一个废止、恢复、半废半行到完全消失的过程。认真回顾和反思近现代教育史上的读经问题,对于我们今天理性地认识中小学"读经现象"大有益处。 相似文献
3.
4.
“是安可不用最高的热诚,包涵一切,最 大的度量,容纳一切,发挥大合作的精神,做 训练的方针,使受吾教育的,精神方面和知 能方面,完全适合人群需要呢?” (《黄炎培教育文选》,第167页。下同, 不再注书名,只注页数。) 出此言者,其“热诚”确是“最高”的。他1913年首创实用教育主张,此后二十多个春秋,筚路蓝缕,呕心沥血,为酬救国救民的壮志,或以“兢兢于心者不敢忘一‘我’字”(第29页)的世界眼光,奔赴国外考察,或以力挽“国将不国,种将灭种”的颓势的勇力,在实 相似文献
5.
黄书光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1997,(4)
陈鹤琴是中国现代著名教育家,虽然他的“活教育”理论曾一度遭到简单的否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越来越发现其中国化新教育探索的独特创造。当回眸二十世纪中国教育的改革发展和展望二十一世纪的人才教育构想时,我们不能不记住陈鹤琴为之终生探索的“活教育”之活精神。科学地评价陈鹤琴的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对于当代中国教育改革、特别是素质教育改革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7.
钟鸣宇 《时事(时事报告高中版)》2008,(1)
新闻背景7月3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从2008年秋季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部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继续免费提供教科书,对家庭经济困难的寄宿学生补助生活费。 相似文献
8.
黄书光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1,13(3)
作为学贯中西的中国现代音乐教育家,萧友梅不仅创办和推动了上海国立音乐院及其后更名的国立音乐专科学校的健康成长,而且主动借鉴西方先进音乐教育经验,融通中西音乐教育智慧,积极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音乐教育之路,是中国现代专业音乐教育的不屈不挠的拓荒者. 相似文献
9.
10.
1945年5月,董必武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期间,在美国旧金山曾会见我国著名教育家陈其瑗(前广州国民大学校长),董老鼓励他回香港,办大学,并亲自写介绍信给他带回国内,取得各方人士的协助。 相似文献
11.
12.
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的辛勤开拓者 --顾黄初先生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顾黄初先生是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的辛勤开拓者之一。他发掘并整理了现代语文教育史料,建构了现代语文教育史体系,其现代语文教育史研究为当代语文教育改革提供了重要的历史视界。 相似文献
13.
陶行知——中国现代教育史上“终身教育”思想的先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终身教育”,作为一种教育思想和原则,已在当代世界上为人们所普遍了解和接受,并正在越来越大的范围内被付诸实践。像任何一种明显的真理一样,它在短时间内所产生的广泛的影响,一方面证实了它的产生是有社会、经济、文化、科学发展的基础的,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它的发展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当人类还不能摆脱传统偏见和习惯势力的束缚的时候,一个未经多数人思索过的思想,即便是真理,也往往会被视为异端邪 相似文献
14.
15.
每当路过原江苏省教育厅(现江苏省教育考试院)的大院,总会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双基”普及纪念碑。这是纪念碑,也是立功碑,更是历史的见证。它见证了近百年来志士仁人梦寐以求的夙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终于在二十世纪将要过去的1996年实现:它见证了从1986年开始的整整十年的奋斗经历,积淀了历史的经验,也留下了时代的思考;它还预示着新的世纪江苏教育的新发展、新特点,在“普九”的基础上.从教育大省走向教育强省。 相似文献
16.
17.
《沧州师专学报》1993,(3)
孔子(公元前551年——公元前479年)被尊奉为“圣人”、“万世师表”。固然与历代统治者的推崇有关,但究其根本原因,是由他对教育事业的贡献决定的。 一、创私学把教育推向民间 我国是世界上教育发生、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据《尚书》记载,舜时即设学官,由契负责道德教育,由夔负责音乐和诗歌的教育。但是,在奴隶制度下“学在官府”,奴隶主贵族垄断文化教育,把典章制度、图书资料、礼器、乐器藏在宫廷之中,由世袭的奴隶主贵族担任教师,实行官师合一,政教一体。不仅平民、奴隶受不到教育,即使奴隶主下层的子弟也没有受教育的机会。随着奴隶制度的不断崩溃,大量典章制度、图书资料、礼器、乐器流 相似文献
18.
1844年英国传教士爱尔德赛在宁波创办的女塾,为近代史上外人在华最早设立的教会女学校。 1861年清政府创设的京师同文馆为我国第一所近代学校。 1866年左宗棠于马尾设水师学堂,为海军教育之始。 1868年李善兰任京师同文馆算学总教习,为当时任自然科学教授的第一个中国人。 1872年曾国藩奏派幼童赴美留学,为中国派遣留学生之始。 1877年在华基督教徒于上海举行第一次传教士大会,成立基督教学校教科书编委会,中国教科书一名称自此始。 1885年李鸿章奏设天津武备学堂,为一般军事教育之始。 相似文献
19.
朱熹在教育史上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鑫辉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1,(3)
朱熹(1130—1200)字元晦,号晦翁,婺源人(原属安徽,今江西)。他是南宋时期一位著名的教育家,对后世的教育有很大的影响。朱熹十八岁登进士第,六十九岁罢官还乡。五十年中,他在福建、江西、浙江、湖南等省担任地方官吏十四年(其中做过南宋宁宗皇帝的老师四十天),私人讲学先后约三十六年,占大部分时间。即使在任内,每到一处也积极开 相似文献
20.
古代书院在我国教育发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江西因其在书院建设方面起步早、数量多、影响大等特点而颇负盛名,是书院发展最发达的省份之一。书院教育在江西教育史上曾有过不可磨灭的功绩,它对现代的江西高等教育也有重要的启示。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