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王芝 《学子》2012,(6):40-41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得也特别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  相似文献   

2.
我们常用"吃一堑,长一智"来比喻:一个人经受一次挫折,就会增长一份智慧。学习也是如此,当学生在学习中有过"上当受骗"的经历后,他对知识的记忆会特别深刻,掌握也更加牢固。教学中,教师若能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设置一些小"陷阱",诱使学生出错,再利用学生的"错误"资源进行教学,既生动有趣,又富有成效。笔者以"一元二次方程"为例谈谈再数学教学中设置"陷阱"的应用。  相似文献   

3.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尽管练得再多仍屡屡出错。这可能是由于我们的教学过程过于平缓.对学生的刺激欠深所致。不妨试试在教学中巧设陷阱.使学生在“落入”和“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使他们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和获取有益经验.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  相似文献   

4.
关于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问题,已有众多的研究者发表了相关的论文,通过这些文章可以看出,针对在数学学习与教学中是否设置“陷阱”题的问题,主要有三种情况:一种观点是反对设置“陷阱”题,另一种观点是倡导设置“陷阱”题,还有一种情况是有些学者回避了这个问题。笔者在这里拟对数学学习与教学中设置“陷阱”题的几个具体问题展开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5.
学习数学能使人变得聪明,使人的思维变得缜密.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有意识地设置一些“陷阱”题目,以此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提出更高层次的考察,使得掉人“陷阱”的学生有“山重水复,柳暗花明”的体验,从而达到增强思维的严密性、加深对一些典型解题方法的印象、解题时处处谨慎小心的目的,这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在处理复杂物理问题时,采用分解加速度的思想,有时会取得意想不到的简化效果.即使这样,在采用加速度分解的思路时,也要慎重思考一下运动的物理过程,以防掉人出题人设置的陷阱.在《物理教学》2007年第6期上看到倪红飞老师的一篇文章“加速度分解的陷阱”,笔者觉得该文代表了中学生在物理学习中由于想当然而常出现的典型问题.倪老师首先按照学生常见思路“对加速度进行正交分解”给出题目的解答,然后笔锋一转,在文末采用对自己结论质疑的方式引起大家的注意,发人深省.  相似文献   

7.
错误,不容“错”过,有时,错误需有预设性,需有应对方法,对于一些非预设性错误也需妥善应对。紧抓课堂“错误”,把握教学契机,在课堂上设置“陷阱”,让学生出错。通过错误,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化解教学的重难点。  相似文献   

8.
物理高考命题者总是试图设置一定数量带有陷阱的试题,它与常规题不同,具有较强的引诱力,较大的迷惑性,较好的隐蔽性,因而当学生遇到这种题目时,极易掉入陷阱而导致错解.这一方面暴露了考生在一些知识经验上还存在着局限性。另一方面也暴露了考生在思维方法上存在着问题.同时,这也给物理教师的教学提出了一个新课题——“陷阱”问题的教学.下面笔者以高考物理试题中的“陷阱”问题为例,从物理教学的角度对其作一简单的分类,并给出一些防止陷入陷阱的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9.
在日常教学中.老师常会抱怨“同样的问题讲了多次,练习题做了很多,学生怎么还会出错”。这句话反映出教师在教学中,希望通过不断的练习与讲解来弥补学生在学习中的“漏洞”,真可谓是教学上的“补胎”。  相似文献   

10.
“陷阱”类题目在当前教学当中大量出现,被应用于初中物理教学和考试当中.大部分学生由于审题不认真或基础知识不牢固,经常会被“陷阱”所误导.所谓“陷阱”指的就是初中物理当中的易混淆点和知识盲点,设置这些题目主要的目的就是为了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有效检测,并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教学.  相似文献   

11.
错误是一种正常的学习现象,它反映了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和困难,不是有人说过:“教学,就是出错的地方”。作为教师要允许学生出错,并正确地、巧妙地加以利用错误资源,这样可以促进学生情感和智力的进一步发展。其实,“学生的许多错误是有价值的”,教师应该宽容学生出错,理性地看待学生的“错误”,同时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机智,  相似文献   

12.
综观近年来各地的物理中考试题,可以发现,为了测试考生灵活运用物理知识的实际水平,命题人往往会别出心裁,设计一些看似简单但实际有“陷阱”的试题.面对这样的“陷阱”,甚至使平时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也会感到迷惑而容易出错.那么,怎样破解这类试题呢?  相似文献   

13.
陈勇 《学周刊C版》2011,(11):52-52
传统教学中.对错误解答了题目的学生.老师常用的处理办法为:惩罚。对老师而言.惩罚就是一种手段.希望通过这种手段的运用.消除以后错误出现的几率。老师不希望学生频繁出错.学生也害怕出错后各种各样的惩罚。在这样的恐惧或者消极应对的教学和学习心理下.教师对错误问题解决手段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将答案直接给出.强加于学生.对整个学习过程而言.这会降低学生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削弱学生面对错误的勇气。  相似文献   

14.
布白指在艺术创作中为了更好地表现主题而有意识地留出“空白”。语文教学也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的布白主要指的是课堂教学密度的相对合理.在教学过程中给学生留有一定的自主空间。教师根据教学需要设置一块空白.让学生涉猎其中.会造成意想不到的效果和趣味。如何设置“空白”呢?  相似文献   

15.
物理学科难度较大,大多数中职学生经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或是对物理概念的错误理解,又或是对物理试题的错误解答.面对错误,很多学生表现出来羞赧、害怕、自卑甚至放弃的态度,殊不知有时候“出错”于学习而言,却是非常宝贵的资源.本文立足于中职学生物理基础薄弱的学情,首先对在物理教学中利用错误资源的意义进行了阐述,并重点对如何有效利用错误资源去服务物理教学展开了探讨,提出教师要善于利用与“错误”有关的科学故事,打消学生对出错的顾虑;要适当地为学生制作错误陷阱,启发学生深思;还要积极整理学生容易犯的错误,展开错题教学.  相似文献   

16.
李金志 《考试周刊》2009,(43):225-225
目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在新课程教学过程中.一般的教学设计均要设置一项学习活动——小组探究学习。我在语文教学中也多次尝试.但我在巡视学生小组合作探究时.发现一些学生并没有探讨有关学习的内容及发表自己的见解、感受或想法。而是利用机会东拉西扯,不知所云。即使有学生在谈论与课堂有关的问题。那也是学习较好的学生在唱“独角戏”,其他的学生则成为“看客”,没有达到“合作、探究”之学习目的。  相似文献   

17.
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受认知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难免出错,如何避免学生少出错,除教师讲授知识和解题方法绝对可靠外,在教学过程中的某些环节,教师故意出错或设计陷阱,诱使学生失误出错,再利用这些契机实现多方面的教育目标,这就是教育心理学中命名的"尝误原理".  相似文献   

18.
翁娜 《陕西教育》2011,(6):23-23
审视小学语文课堂.当前的主要问题:令人眼花缭乱的多媒体的使用.替代了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独特的体验和丰富的想象:繁多的教学环节设计,犹如浮光掠影,蜻蜓点水,虽面面俱到.但不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把简单的问题复杂化.布置一个个陷阱。设置一处处障碍,让学生去钻,去碰……透视典型问题发现:1.课堂教学“虚化”了。2.师生关系“混乱”了.  相似文献   

19.
唐秀丽 《考试周刊》2013,(73):143-144
在近几年的初中物理考试中陷阱题是非常常见的,学生很容易在这些地方出错。本文主要介绍了一些常见的陷阱题,并就如何设置"陷阱"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在现实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有些知识点尽管练得很多但仍屡屡出错。如何在教学中巧设陷阱,巧妙地在新知内容与原有认知结构之间制造冲突,把学生引入迫切需要探究的学习情景中,使学生在"落入"和"走出"陷阱的过程中吃一堑长一智,使他们在挫折中经受锻炼和获取有益经验,这对学生数学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主要从"陷阱"存在的背景及"陷阱"教学的作用、数学"陷阱"的题目类型、"陷阱"的设置及思维能力的培养三方面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