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目的】1.掌握文中出现的重点文言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2.领会史传作品在选材、布局和揭示人物性格方面的特点。3.认识廉颇蔺相如的思想品格;培养学生先国后私的爱国主义精神;教育学生严于律己,有错就改。【教学重难点】1.归纳文中重点词语、语法现象和特殊句式;学习辨析词义,判断文言特殊语法现象、特殊句式的方法。2.欣赏文中个性化的对话描写。【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诵读法。2.归纳法。3.对比阅读法。4.“引导—探究”学习法。媒体设计1.课文录音。2.投影:用于展示课文结构、词义辨析、语法现象…  相似文献   

2.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学习花生不求虚名,默默奉献的品格。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用“居然”、“成熟”造句。 3.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4.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二、教学重点 1.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练习分清课文的主次。 三、教具准备 花生实物,花生植株挂图、投影仪及相应的投影片、小黑板。 四、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教师出示去壳和带壳的花生各一粒。提问;“谁知道老师手中拿的是什么?” 2.花生长在什么地方?(挂出花生植株示意图。教师说明:花生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花为黄…  相似文献   

3.
张咏梅 《山东教育》2002,(13):31-32
(第一稿)教学目标:1.复习生词,掌握生词的读音,复习“得”的读法。2.知道植物妈妈有多种不同的方法传播种子,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体会独立生活的乐趣。3.理解课文内容,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诗歌2~4节。教学重难点:目标2、3教具准备:灯片2框,词卡教学过程:一、复习:1.查词语:植物、知识、已经、旅行、准备、降落伞、许许多多、四海为家。2.查多音字“得”的读法,出示课后的三个句子。二、整体感知课文1.自由读课文,诗里讲了哪几位植物妈妈送孩子出去旅行,用———标出。2.谁能说一说?(板书蒲…  相似文献   

4.
1.激发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合作教学”的精髓在于吸引学生主动探求新知、发展能力。因此,诱发学生参与和探求的兴趣,是关键。我在教《雨霖霖》时,请音乐老师根据词的意境,编奏一支二胡独奏曲,录下音来,又请美术老师画《执手相看泪眼》和《杨柳岸晓风残月》两幅挂图。上课时,学生边听边看,进入了词的意境。2.诱导学生寻找阅读理解的最佳突破口。如教《内蒙访古》时,提示学生注意第一大部分结尾和全文结尾。3.增加学习难度。提出的学习课题、目标,都必须有一定的难度,即“要跳起来才能摘到桃子”。4.重视课…  相似文献   

5.
一、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挑山工-心向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体会课文中含义深刻的词语。 4.学习生字词,练习用“耽误”、“朴素”造句。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联系课文对挑山工挑若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山工意味深长的话。 三、教学构想 1.转变观念,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体”。课堂上克服教师对学生不放心、不放手的心理障碍,教给学生读书方法,培养读书能力,体现以读为本,以学为主,导…  相似文献   

6.
教学目标1.通过自学,会读写“欣”“惕”等6个生字,并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会用“欣赏”“津津有味”造句。3.反复朗读、品味,感受小足球赛的精彩。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师:同学们,你们在双休日会怎样放松自己?昨天放了学,有一群活泼可爱的孩子来到一块空地上,热热闹闹地举行了一场———小足球赛。(板书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教师范读课文。师:听了课文,你觉得这场小足球赛举办得怎样?2.学生自读课文。3.小组合作学习生字、生词。出示自学要求:(1)想办…  相似文献   

7.
教学目的1.整体感知课文,训练默读文章和概括课文要点的能力。2.了解本文借用诗歌增强说明效果的特点,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3.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意义,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科学精神。5.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掌握运用拟人、打比方等形象说明事物的方法。2.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思路,弄清说明的层次。3.学习本文生动有趣的语言。4.认识岩石记录时间的奇异功能及其重要意义。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自读—质疑—释疑—练习。2…  相似文献   

8.
主导教法:说读法课型结构:板块式第一个教学板块:预备动作(7分钟)1.简洁导入。2.请学生说说自己眼里的夏天是什么样子。3.用说读的方式进行学习。所谓说读,就是读读说说,说说读读,学习的过程主要由学生来完成。4.学生朗读课文。5.注意5个字的读音(迸、粘、稔、厮、蓦),注意5个词的认读(兀自、发酵、裹挟、死不瞑目、逡巡)。6.“点读”这些字词。第二个教学板块:朗读,学生说“理解”的话(16分钟)1.自由朗读全文,要求大声地读,边读边想课文中写的是什么内容。2.自由读课文中写“热”的地方,想一想课…  相似文献   

9.
教学目标一、认知、技能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本课生字词 ,会用“情谊”、“雪中送炭”造句。2.引导学生运用“从内容中体会思想”的方法 ,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 ,继续学习概括课文中心思想的一般方法。3.指导学生入情入境地朗读课文 ,体会课文思想感情。背诵课文。二、情意目标想像课文叙述的情境 ,体会中朝两国军民在共同浴血战斗中用鲜血凝成的深情厚谊 ,并从中受到感染。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准备一、学生课前预习1.自学生字词 ,重点掌握“雪中送炭、噩耗、同归于尽、代价、情谊”的意思。2.熟读课文 ,初步概括大娘、小金花、大嫂分…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1.有感情地朗读全诗,整体感受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2.细致品味重点诗句,把握全诗所表达的中心。3.学习这首诗,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4.了解赏析新诗的方法。【教学重难点】1.反复朗读这首诗,准确把握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情感。2.准确理解关键诗句。【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引导学生了解艾青新诗创作的特点及本诗的写作背景,为学生准确理解这首诗奠定基础。2.注重朗读。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人所要表达的情意。3.引导学生分析诗歌语言的特点,品味重点诗句,在品味语言的过程中加深对这首诗的理解。4.课堂…  相似文献   

11.
《第一场雪》教案山西省实验小学刘秀珍教学目标: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2.掌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第一场雪的特征;品味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写景的;复习“事物和联想”等读写训练重点。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4—6自然段。4.能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蕴...  相似文献   

12.
教学目的1 感悟课文内容 ,了解钱塘江大潮是天下奇观 ,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2 领悟“读读写写”中的词语 ,理解、积累并学习运用课文中描写潮水的语句。3 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背诵3、4自然段。教学重点读悟描写“潮来时”的课文内容 ;学习有顺序、抓特点的观察方法。教学过程一、承上启下 ,复习质疑1 上节课 ,我们初步学习了《观潮》这篇课文 ,同学们知道了什么?(学生回忆、小结。)2 这节课 ,大家还想知道什么?(学生提出问题 ,老师帮助梳理 ,抓住重点问题导入教学。)二、直奔重点 ,指导读悟1 情景感受。我…  相似文献   

13.
教学目的 :1 学会5个生字和1个词语 ,认识1个偏旁和1种笔画。2 认识8个生字。3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4 知道课文讲的意思 ,感受人和自然的和谐 ,产生要保护植物的强烈愿望。教学准备 :挂图、生字、词卡、钢琴曲《怀想曲》教学时间 :一课时。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导入新课。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课文 ,先听老师读一遍(师配乐朗读) ,谁听出课文的题目是什么?板书课题 ,学生齐读课题 ,从课题可知道课文讲了谁和谁?爷爷是人 ,小树是植物 ,为什么把人和植物写在一块儿呢?我们一起来学习课文。二、初读课文。1 自由读…  相似文献   

14.
【教学目的】1.理解“希望工程”的人文关怀及社会意义。2.激发学生珍爱生活、热爱学习的欲望,从而坚定刻苦学习、报效祖国人民的志向。3.引导学生了解电影文学剧本的创作特点。4.培养学生欣赏电影文学剧本的审美情趣。【教学重难点】1.剖析人物动作、表情、语言所反映的人物性格。2.把握故事场景,体会故事画面组合的内涵。3.欣赏电影文学剧本描绘画面、表现视觉形象的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学设想】教学方法1.朗读品味赏析法。2.导演说戏点评法。3.人物形象剖析法。媒体设计1.播放电影片断。2.配乐。教…  相似文献   

15.
《“我不能忘掉祖国”》教案江西南昌市百花洲小学黄琰教学要求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将来、富饶、虽然”造句。”2、理解深文内容,学习宋庆龄高度的爱国热情和为祖国的振兴努力奋斗的精神。3.继续练习给课文分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重点理...  相似文献   

16.
一、教学要求: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草塘的美和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2.学习本课生宇新词,体会“茫茫、情不自禁、恋恋不舍”等词语的意思。3.给课文分段。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二、教学重点:感受草塘优美的风景,富饶的物产。三、教学...  相似文献   

17.
一、教材特点 《练习给课文分段》是一则侧重指导阅读的例话,也是三年级学生接触到的第一篇例话。从读的角度说,它承接第五册“读懂一个自然段”的训练,并且为本册第六训练组“归纳段落大意”打下基础。从写的角度说,它与本册第四训练组的重点训练项目“围绕一个意思写好片断”又有一定的联系。 二、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读懂例话内容,了解大意。 2.指导学生联系课例,具体体会给课文分段的方法。 3.指导学生归纳给课文分段的方法要点,形成系统的、易于操作的方法程序。 4.引导学生进一步联系实际,进行分段实践。 以上目标中…  相似文献   

18.
1.学习渔夫和桑娜宁可自己受苦也要帮助别人的美好品质; 2.学习文章通过细腻刻划人物心理反映人物品质的写作方法; 3.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学情分析 课文对人物内心活动的描述,跳跃性较大,再加上人物心理活动较为复杂,学生理解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引导学生进入课文描述的情境之中,设身处地地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有些难理解的,可让学生展开小组讨论;有些跳跃性较大的“空白”,可让学生通过合理的想象,动笔写一写。教学过程 一、从题目入手,学习课文第一、二自然段 师: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  相似文献   

19.
“元素周期律”的教案湖南省澧县第一中学(415500)黄利华[教学目的]1.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发现”元素周期律,理解元素周期律的实质;2.引导学生自排小元素周期表,培养创造能力;3.渗透量变导致质变的辩证思想教育;4.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一切客观事...  相似文献   

20.
刘元生 《青海教育》2002,(12):27-27
《鲸》这篇课文的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鲸的大小、属类、种类和生活习性;难点是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它的生活习性。教学步骤是:1.通读全文,感知整体。2.从全文入手。让学生找出各自然段的中心句。3.让学生有顺序地把有关描写“鲸”的主要词语(中心句)说出来。4.板书各自然段的中心句。指导学生抓住中心句来默读课文。通过画、思、讲、读,自然而然地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然后组织学生围绕课后的思考题再读课文。引导学生有目的地阅读课文,抓住课后的思考题讨论分析,将全文从不同的三个问题划分成三段。第一段,写鲸的大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