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老师布置修改作文往往会碰到学生不肯改、不会改的问题。培养学生修改文章的能力,最开始应该是在有指导的情况下进行。“文章不厌百回改”,学生学会了修改,写作能力自然就提高了。在习作评改课上我们可以采用以下做法:  相似文献   

2.
王俊丽 《江西教育》2023,(18):75-76
<正>《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的习作要求中指出:“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学生光会写是不够的,还要会鉴赏、评价和修改。评改的过程就是对文章去粗取精的过程,也是学生进一步提高习作水平的过程。可见,在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评改是习作教学中不可忽视的环节。传统的习作教学是学生绞尽脑汁写,教师费时费力改,一篇习作,教师往往要改一两周,有总评、  相似文献   

3.
好作文是改出来的!专家和老师经常这样说。“文章不厌千遍改”。但很多修改作文,除了看看有没有错别字,有没有病句之外,感到再也不知从哪里修改了。那么判断一篇作文好坏的标准是什么呢?修改作文时除了字词句子的修改,还应从哪里入手呢?  相似文献   

4.
李小会 《教书育人》2014,(10):63-63
“好文章是改出来的。”这话说得不假,但这里的“改”不只是老师改,应该包括学生自改和互改。新课标中提出写作应重视修改以及修改中的合作,要求“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养成修改习作的习惯,修改时能借助语感和语法修辞常识,做到文从字顺。能与他人交流写作心得,互相评改习作,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由此可见,改革批改方法、着重培养学生互批互改习作的能力,是语文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5.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对第三学段学生习作修改提出了明确且更高标准的要求。但在实际教学中,不管是自改还是互改,大多数学生仅停留在简单地改错别字、改病句上,很少能着眼篇章,关注表达,做出实质性的修改。教师应积极动脑,利用生动形象的比喻将学生习作中常见的病症加以归纳,让学生对习作中的不足之处一目了然,同时激发学生修改习作病症的积极性、主动性,并在示范修改中教授相应的修改方法,提高学生改作能力、写作能力。  相似文献   

6.
都说人的形象是。“三分长七分装。”其实文章亦是如此:“三分文章七分改”。可见要写好作文,“改”非常重要。“改”包括别人改和自己改.但主要是自己改。小学语文课程标准对学生自改作文能力的训练也有要求,对高年级提出:“能初步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流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数正确,书写规范、整洁。”  相似文献   

7.
某校进行教学常规检查,在“习作批改”一项上的具体要求是:教师对学生的习作要精批细改,一是要把习作中的错别字圈出来,在旁边画一个框,让学生订正;二是要用常用的修改符号对习作中的病句进行修改;三是要对习作中的每一句话进行批改,看语句是否通顺,  相似文献   

8.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今中…  相似文献   

9.
一、名人范例,晓之以理古今中外,凡是文章写得好的人都在修改上下过功夫。一些著名作家写完一篇文章,都不止一遍的修改,有的甚至修改上百遍,才定稿。在教学中我列举了欧阳修、托尔斯泰、曹雪芹、鲁迅等许多名人修改文章的范例,使同学们认识到:修改习作实际上是对文章草稿作进一步的推敲、调整、润色,使之更加完美,这是提高习作质量的重要步骤。认真修改习作不仅能提高写作水平,而且还能够养成一丝不苟的好习惯。二、方法导向,授之以渔(一)传授批改方法。首先,教学生能独立地鉴别一篇习作的优劣,使他们把各类体裁的习作自改与…  相似文献   

10.
【习作内容】学习使用修改符号,掌握修改作文的方法。【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不仅要注意考查学生修改作文内容的情况,而且要关注学生描写修改作文的态度、过程和方法。”以此为指导思想,上好这次作文修改指导课。【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明确要求同学们平时写完作文以后,往往就认为是万事大吉了,以为修改作文是老师的事。其实“,文章不厌百回改”“,妙文千改”,好文章是改出来的。古…  相似文献   

11.
领导检查作文 ,对作文中有个别字未改出而“委婉”批评 ;家长看孩子的作文因一个错别字未改出而说老师不认真 ,如此种种 ,将一个巨大的“改”字压在了语文老师的身上。“改”成了衡量一个老师工作态度的尺度了。“文章不厌百回改” ,这句话没错 ,但这是对习作者本人而言 ,如果用在老师给学生改作文上 ,那么 ,语文老师就是长个三头六臂 ,不备课 ,不上课 ,也无法完成这“百回改”。“改”在作文教学中真的那么重要吗 ?如果简单地说“是”或“否” ,都是不切合实际的。批改作文只是提高学生习作能力的手段之一。要想通过批改作文来提高习作能力…  相似文献   

12.
学生自改习作的能力是学生写作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要“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这两年来,我采用小组合作、自改习作“四步法”的教学流程,在培养学生自改习作能力中效果较好。具体做法如下:  相似文献   

13.
“改章难于造章 ,易字艰于造句。”(刘勰)独立地修改自己的习作是作文教学的重难点 ,也是实现作文教学终极目标———自能作文———必须经历的全过程之一。作文教学的成功经验告诉我们 ,教师的任务不是代替学生修改文章 ,而是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让他们不仅能根据教师的评语修改文章 ,还能自己主动有效地在写作过程中反复修改。边读边改是独立修改习作的主要方法。中心是否明确、材料是否精当、结构是否合理 ,这些方面的修改可以凭借默读 ;想使上下文过渡自然、语句通顺连贯、标点正确、没有错别字 ,消除丢字多字…  相似文献   

14.
大凡好的文章都是改出来的,小学生的习作也是这样。不论是学生自改还是互改,我们把习作的修改权还给学生自己,目的是让他们在修改作文的过程中,逐步养成“文不厌改”的良好习惯,提高他们修改作文的能力。多年来,我在指导学生修改作文方面作了一些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下面介绍一下我的基本做法,请各位同仁指教。千古名句;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才创作出《红楼梦》;杜甫修改诗句用“语不惊人死不休”自勉;贾岛潜心琢磨“推”与“敲”等故事;还有鲁迅的“文章写好之后至少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去,毫不可惜”和叶圣陶…  相似文献   

15.
老师:修改文章是语文的一项基本能力,也是一项重要能力。我们读到的许多优秀作品,大多是作者反复修改而成,如曹雪芹“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终于完成《红楼梦》这一不朽巨著。“佳作多从改中来”,同学们在写作中,一定要养成修改文章的习惯。学生:修改文章的确重要,可是很多时候我们却不知道该从哪些方面来修改文章?老师:修改文章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初次修改,确实有无从下手的感觉。修改时,我们要遵循由浅入深的原则。第一步,先推敲文章的词句。作文写好后,同学们可先浏览一下全文,看看文章里有没有错别字、使用不恰当的…  相似文献   

16.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减少对学生写作的束缚,鼓励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写作知识的教学力求精要有用。”所以,习作教学要激发学生的表达欲望,让表达成为学生的心理需求,产生不吐不快之感。重视引导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养成了自己改的能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义务教育大纲提出了“要培养学生修改自己作文的能力”的要求。小学生自改作文,不能放任自流,需要老师进行精心的指导。“师批生改”就是老师指导学生进行改文训练的一种良好教学方法。所谓“师批生改”,就是指教师在学生的习作中标出修改符号,写出批语,启发学生思考,然后自行修改。这种方法的优点一是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变传统作文批改中老师的单边活动为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师的批为学生指出改的方向,学生按要求积极思考,自主地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对文章的修改之处既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二是有利…  相似文献   

18.
对学生的习作,教师应做到“精批细改”,一直是领导督查教学工作的要求,并作为衡量语文教师教学工作是否认真的依据。对此,笔者反复学习《语文课程标准》,结合语文教学实践,觉得对学生的习作“精批细改”,不仅无多大的意义,还会束缚学生手脚,扼制灵气。反思一:“精批细改”会冲淡学生修改的自主性批改作文就是教师依据习作要求对学生已形成的文稿进行润饰修改,肯定长处指出存在的问题,让学生通过一次习作“学有所获”。这个环节在习作教学中是不容忽视的。然而教师总担心领导会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对一本本学生的作文埋头“精批细改”,也希望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能端正学生的写作态度,激发学生习作热情,提高他们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拿到老师批后的作文,未能细心揣摩老师批改的意图,  相似文献   

19.
俗话说:“佳作常自改中来。”修改是写作的一部分,一篇好文章的形成,离不开改的功夫。但是,小学生囿于认识能力及表达能力的限制,作文写完即认为无事了。“学生习作,教师批改”,似乎成为一种模式。学生对老师的改笔却不甚关心,甚至是“置之不理”,结果,老师付出...  相似文献   

20.
随着习作教学改革的深入,越来越多的教师重视习作修改这一环节.老师们通过激发学生修改热情、教给学生修改符号、理清习作修改的基本步骤、搭建习作修改展示平台等方法,以期来培养学生的修改意识,提高修改能力.但是,老师们却经常会发现一种残酷的现象——“我本一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这些“放之四海皆准”的做法收效甚微,学生对习作修改的热情没有显著提高,修改能力也阻滞不前,大多数只停留在改改错别字和标点符号的层面.笔者尝试着让学生在习作修改过程中扮演“小医生”的角色,把习作修改视为“治病救人”,通过学习“健康标准”“临床把脉”,再开具“诊断单”和“处方单”来修改习作,提高修改能力,收效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