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兰老师来自宝岛台湾,她给我们展示的《生活是多么广阔》一课,与我们的上课风格处理方式完全不同,细细想来,我们经常讲的“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等等新课改理念,却在从台湾来的苏兰老师的课上,体现得更加淋漓尽致。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天,小可同学竟向我提出,她想给全班同学做一次诗歌讲座。我问清情况后满口答允,并预祝她成功。童诗创作课上,小可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开讲了,她讲的是"押韵"。课前,她找来了一些古诗词,如李白的《静夜思》、贺知章的《咏柳》、陆游的《钗头凤》、苏轼的《江城子》,现代诗有叶圣陶的《几种树》、穆旦的《春天》。小可先带着大家在朗读中感受押韵的妙处,接着将韵脚换词让大家对比感受。之后,她出示了同学﹃﹃们之前创作的几首小诗,请大家用押韵的方式修改。新的学期,新的面貌/新的收  相似文献   

3.
在《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言)中,朱自清认为:“《谈新诗》差不多成为诗的创造和批评的金科玉律了。”在被称作金科玉律的《谈新诗》一文里,胡适提出了“新诗的方法”,即“诗需要用具体的做法,不可用抽象的说法”。在胡适看来,好诗就应该“能使我们脑子里发生一种———或许多种———明显逼人的影像。”和胡适明确提出“具体的做法”不同,闻一多并没有提出这一口号。但是从其著名的新诗“三美”之一的“绘画美”原则中,我们却能看到闻一多对新诗“具体做法”的不同思考。有论者认为,“闻一多新诗的‘绘画美’表现在诗人通过具体景物的…  相似文献   

4.
“五四”文学革命运动已经过去了六十年,作为其中最早有成绩的部门的新诗,也有了六十年的历史。可是,对于新诗的开步,至今还是众说纷纭。胡适是新诗的最初倡导者,他的《尝试集》是第一本新诗集,这本来是一个无须争辩的历史事实;胡适关于新诗的主张,也“大体上似乎为‘新青年’诗人所共信”(朱自清《中国新文学大系·诗集导论》)。从一九五四年底开始,我们在全国范围开展了对胡适反动思想的声势浩大的批判。这场批判毫无疑义是必要的,有很重要的意义。在这以后,对胡适的诗论和《尝试集》的评价,就走上了全盘否定的道路。借此五四运动六十周年纪念的机会,我们试图以历史的和实事求是的态度,阐述一下《尝试集》的思想内容,和胡适在新诗倡导时期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诗是与古诗相对而言,指“五四”以后的白话诗,又叫自由诗、现代诗。新诗与古诗不同:古诗语言深奥难懂,新诗语言比较通俗明白;新诗节奏自然,不讲究平仄对仗,可押韵也可不押韵,押韵也不像古诗那样整齐;新诗每句字数不像古诗有严格规定,每首诗的句数也不作限制;...  相似文献   

6.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在2003年第7期第60页刊登了湖北李红莲老师的一篇课后记。她讲在上公开课引导学生鉴赏杜甫《登高》一诗时,有个学生忽然问:“为什么没写成‘不尽长江滚滚去’?”后来另有一位学生认为是为了押韵。  相似文献   

7.
本从“我为什么要用白话来做诗”、“在白话诗的试验室里”、“眼力最高心最细,如今何处有斯人”三个方面来重新阐明胡适对创制中国新诗的第一意义;从泛化视角回到学本体视角来“向下看”胡适的白话新诗,试图纠正长期以来人们对于胡适白话诗论和《尝试集》所作出的诗歌外在姿态和诗歌本位意义不对称的误解;从而恢复、重现胡适白话新诗的本相。  相似文献   

8.
中国新诗诞生于五四运动前夕,以胡适的《尝试集》为开端。从此以后,它不断地接受外来影响,并融合在自己的民族风格中,涌现出了大批新诗人,如:郭沫若、徐志摩、闻一多、冰心、卞之琳等,这些诗人写出了大量新诗作品,诸如《凤凰涅磐》、《再别康桥》、《死水》、《断章》等,形成了众多艺术流派,如:新月派、湖畔诗派、小诗体派、象征诗派等。新中国建立以后,当代新诗继承了五四以来新诗的优良传统,并从古典诗歌和民歌中吸取养料,取得了显著的成就。现以《再别康桥》为例谈谈新诗的欣赏。■首先,在反复诵读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诗…  相似文献   

9.
2007年11月下旬,我随教研员老师前往杭州观摩浙江省特级教师音乐教学展示活动。第三节是杭州市胜利小学吴瑶香老师的课——《雪花带来冬天的梦》。听着她的课,让“奔四”的我第一次有了追星的冲动:情不自禁地用目光追随她的身影,想再次感受她的优雅;情不自禁地想靠近她,好看清自己心中的偶像;情不自禁地想握握她的手,告诉吴老师我很喜欢她……。如此热切的冲动只是缘于——吴老师在教学中所展示的优雅教态、精巧设计、美好意境、精湛指挥、精练语言深深打动了我的心。  相似文献   

10.
语文·名师精品点击名师前进 ,永不休止———追求“创新”、“高效”的青年特级教师吉春亚士日1·7读贾志敏老师———具有高超教学艺术的特级教师于永正2·9爱心是根科研是本———“敬业维扬、贡献杰出”中的佼佼者丁有宽朱作仁4·8创新 ,她在教学“自由王国”里发现与拓展吴甸起5·6小荷已露尖尖角———特级教师王先如侧记熊兆铣赵舜华7 -8·14对“研究性阅读的诗情追寻周一贯10·11精品展示个性化教学示例———《詹天佑》第二教时教学设计吉春亚1·8平等对话凸现创造———《台湾蝴蝶甲天下》结课实录吉春亚1·10指导仿写推敲语言—…  相似文献   

11.
老师     
一个人该不该承认自己有老师?有的人承认,而且还爱炫耀自己老师是谁是谁———这里边的理由当然是因为师高弟子强,强将手下无弱兵:有这样的老师,能无如此之学生乎?所以承认老师往往是为了称赞自己。记得我念大学那会儿,教我们的老师都是些无名之辈,课虽然上得不怎么样,可吹起自己老师来却个个唾沫四射:有的讲自己老师是西南联大的某某,有的便讲自己老师是东京帝大的谁谁;有人吹自己老师是国学大师黄侃,就有人说自己老师是新文化先驱胡适———就差讲“我的朋友胡适之”了!刚入学时,我们一听见自己老师的老师居然都是这么些鼎…  相似文献   

12.
何郁 《语文学习》2020,(1):32-35
郭沫若先生的《女神》不是一本简单的诗集。从地位和影响力来看,它是中国现代新诗的奠基之作。尽管此前有胡适先生的《尝试集》,但那是从旧诗到新诗的一个过渡,还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创作。第一,胡适的新诗没有对后来新诗的创作起到发酵的作用;第二,胡适的新诗也没有形成独立的美学原则;第三,胡适的新诗没有在“五四”时代形成最强音。  相似文献   

13.
南昌市实验小学最近对小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如何以识字为重点,开展了多次研究活动。揭明璐老师就这个问题作了较深入细致的探讨,举行了几次观摩教学。下面是揭老师讲一年组语文《她是谁?》的实况。《她是谁?》共用两课时教完。第一节课开始,老师用小黑板挂出“奶奶、姥姥、老大娘”三个词,讲三个学生分别注上拼音。接着要全班学生读拼音一遍,再读汉字一遍。然后引导学生检查拼读的情况,纠正错误,如“姥”应该读第三声,学生写成第二声;还着重要求学生读  相似文献   

14.
竺笛 《语文新圃》2010,(6):23-24
我们都知道古诗是要押韵的.讲究“平平仄仄平平仄”。新诗、现代诗应该押韵吗?我个人持否定态度。古诗要押韵,那主要指的是我们现在成天背得颠三倒四的绝句、律诗与词,特别是宋词,押韵方式错综复杂,得装计算机在脑子里才背得下来,细看宋词各家们的押韵方式又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我有一名学生叫余颖,读高一,她能全背诵高中语(人教版)第一册第二单元的四篇课(《荷塘月色》《我的空中楼阁》《我与地坛》《花未眠》),她理应成为“名人”,所以别的班级也邀请她“巡回背诵”。我跟她说:“也许,全中国的学生中,只有你能做到……”  相似文献   

16.
感知———理解———积累———运用———“九义”六年制小语第十一册第20课《第一场雪》教例评析桂林市乐群小学蒋琳一般采用目标教学,执教的老师对于目标的展示,一上课喜欢用大字报、小黑板出示,这样的千课一面,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降低。苏老师设计的这一节课,...  相似文献   

17.
“创世纪”与“葡萄园”诗歌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台湾“创世纪”和“葡萄园”两大现代诗社的得失比较,试图阐述台湾现代诗各流派、各团体应当存同求异、取长补短,为创建“民族化的现代化的大众化的中华新诗”而携手奋进,把中华现代诗推向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中国新诗发轫于翻译诗歌已是学界的共识,且不说作为白话新诗第一人的胡适依靠译诗《关不住了》来宣告新诗成立的“新纪元”,单是梁实秋“新诗,实际上就是中文写的外国诗”一说,便足以道出翻译诗歌与中国新诗不同寻常的因缘。  相似文献   

19.
方向和方法     
被誉为教坛的长青树——魏书生老师,一次到宝岛台湾授课,被台湾学生送了个“懒老师”的称号。邪天,他给学生讲的是一首古诗,开讲届,首先让学生读,然后解释。老师也不写,也不讲,可学生忙得团团转。课罢,魏老师问学生,这节课谁最懒?同学们齐声回答:“老师最懒,你是懒老师。”魏老师又问:“懒老师好不好?”同学们虽异口同声,  相似文献   

20.
为了正确理解“新诗二次革命”的主张,消除对“革命论”的敏感与担心,我们必须认识到:第一,“后革命”时期,“诗界革命”与社会革命、政治革命的辩证关系;第二,不能任由新诗自然进化,中国现代诗学对促进新诗的发展已经而且还将产生巨大影响;第三.根据中国现代化与新诗发展模式的要求,现代诗学必须以辩证否定的方式才能促成新诗的复兴与繁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