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肖湘 《辽宁教育》2002,(5):38-38
这节课,我讲《宋定伯捉鬼》。在品读课文后,同学们开始讨论课文的内容。有的说:“宋定伯胆大,碰到鬼都不怕,而且机智勇敢地捉住了鬼,是一个令人佩服的少年英雄。”我颔首,以示肯定。有的说:“鬼在人们心目中,是邪恶的化身。这篇文章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我微笑,充满自信,学生的回答都在我备课的预料之中。“我不同意他们的看法”。一个男生憋红了脸,站起来说:“人群人中有好人、坏人之分,论理鬼中也应如此。文中写鬼与宋定伯同行,这个鬼既没有张开青面獠牙的面孔吓唬他,也没有欺负他的行为,更没有丝毫加害于他的举…  相似文献   

2.
“宋定伯在赶集的路上遇到一个鬼,他骗鬼说自己也是鬼。于是他们两个结伴而行。一会儿宋定伯背着鬼走:一会儿鬼背着宋定伯走。快到集市的时候宋定伯背着鬼飞奔起来,  相似文献   

3.
读《宋定伯捉鬼》一文,大部分人欣赏宋定伯的智慧,为他的胆大、沉着、随机应变而赞叹。然而智慧一旦与私欲联姻,就变味了。人太狡猾,鬼则可怜。诚实的鬼一直在宋定伯的欺骗之中,最后冤死。夜晚,二者相遇,此鬼虽然“鬼话”连篇却句句属实,他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身份:“我是鬼”;而宋定伯先骗身份:“我亦鬼”。鬼又诚实地提出了合理化建议:“步行太迟,可共递相担。”并诚实地将宋定伯“担行数里”,还诚恳地咨询:“卿太重将非鬼也!”。宋定伯狡猾地掩饰:“我新鬼,故身重耳。”接着宋定伯又骗情报:“不知有何畏忌?”鬼诚实地说出了自己的秘密:“…  相似文献   

4.
李明哲 《山东教育》2003,(35):28-28
语文课上,我们在学习《宋定伯捉鬼》。师:宋定伯是一个……的人。(板书)请把这个句子补充完整。生:宋定伯是一个有智谋的人。生:宋定伯是一个有胆识的人。生:宋定伯是一个有勇有谋的人。我注意到董清欲言又止,就示意她大胆说出自己的看法。董:我觉得宋定伯是一个骗子。这——我一下子愣在那里。“阅读提示”中编者对宋定伯所持的是肯定的立场。师:董清同学提出宋定伯是个骗子,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学生散读、思考、交流)生:我赞同董清的看法。宋定伯装神弄鬼,一再欺骗鬼,极其伪诈。鬼不知宋定伯的险恶用心,坦言相告,泄漏了天机,遭到宋定伯…  相似文献   

5.
《宋定伯捉鬼》选自干宝《搜神记》,《狼》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教材认为两文都在表现人的机智,然而细读起来觉得两文主题大异。“鬼”与“狼”在中国文化中往往都与邪恶、贪心、狡诈有关。然而《宋定伯捉鬼》中的“鬼”并不贪心,也不狡诈,反而让人感到它很真诚、善良。因为该文中的“鬼”始终没有做一件坏事,每当宋定伯问它,它都真诚相告。在“共递相担”中也不嫌定伯“太重”,而深信其“新鬼”,至宛市被“急执之”时仅“声咋咋然”而已,除了哀伤之外也不见有害人之心念与动作,变化也仅变一羊(“羊”在中国文化中却是温顺的代名词),假…  相似文献   

6.
《宋定伯捉鬼》这个故事“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作品的主题显然是宣扬不怕鬼敢捉鬼制服鬼”,宋定伯是智勇兼备的“少年英雄形象”,“阅读此文,可以认识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的重要性”。(均见人教版《教师教学用书》。有关刊物的分析文章或教案亦云。)这样的解读,不能不令人疑惑。  相似文献   

7.
初中语文中《宋定伯捉鬼》是一则文言笔记小说,它虚构了一个人以智谋治服鬼的故事,赞扬少年宋定伯的机智和勇敢,寄寓着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这在人们相信“人鬼乃皆实有”,“自视固无诚妄之别”的魏晋南北朝时代更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冯克军 《陕西教育》2005,(12):28-28
语文教学是一门美的艺术,语文学习更是追求美的过程。在语文课堂教学里,应创设和谐的美的环境,让学生在和谐的、宽松的、美不胜收的课堂里遨游,欣赏语文的美。一、师生关系的和谐美——平等对话我们尊重学生的人格,更尊重学生的不同的思维模式、思维的技巧,乃至求新、求异的思维。如在教学《宋定伯捉鬼》时要学生说说对宋定伯的看法,教参上说:“他大胆,沉着,随机应变,很有智慧,令人喜爱。”我的一个学生却说:“我觉得宋定伯这个人很阴险、狡猾。”一语惊四座,惊讶之余,我问:“你能不能说说理由?”这个学生说道,其实鬼并没有伤害宋定伯,反倒是宋定伯先套出鬼的忌讳,然后把鬼变成羊,最后还去卖钱……如果没有平时的平等,如果没有平时的宽松,这时学生会有这样的想法,会大胆说出来吗?在平和的气氛中,师生一起学习,一起去发现和探求,才会有创造。  相似文献   

9.
疑读法     
疑读教材 ,是教师的灵性和创意的体现。教师要想创造性地劳动 ,首先就要创造性地学习 ,对教材要有怀疑的精神和能力。意大利诗人但丁指出 :“我喜欢怀疑并不下于知识。”疑读法不仅能够发现教材中的知识性错误 ,而且能发现其思想性错误。所以对于一个教师来说 ,疑读能力比学识还要重要。下面以《宋定伯捉鬼》为例来谈谈这个问题。《宋定伯捉鬼》 ,课文阅读提示有云 :“人用智谋制服鬼” ,表现了“人能胜鬼” ,是有其“积极意义”的。教参也如是说。于是有些人就认为宋定伯是位“捉鬼英雄”。他与鬼偕行 ,以“诳之”开始 ,以“卖之”告终 ,机…  相似文献   

10.
初中语文教材中《宋定伯捉鬼》一文中宋定伯的形象 ,大家普遍认为表现了人的机智 ,表现了人能战胜邪恶的思想。但仔细品味文中宋定伯和鬼的各自表现 ,完全可以得出相反的结论。宋定伯见利忘义 ,是一个狡诈、虚伪、贪婪的小人 ,不值得颂扬。同时鬼并不代表邪恶 ,而具有善良、真诚的一面 ,是一个受害者  相似文献   

11.
话中有鬼     
不管我们相信有鬼或无鬼,我们的话里免不了有鬼。我们话里不但有鬼,并且铸造了鬼的性格,描画了鬼的形态,赋形态,赋予了鬼的才智。凭我们的话,鬼是有的,并且是活的。这个来历很多,也很古老,我们有的是鬼传说,鬼艺术,鬼文学。但是一句话,我们照自己的样子创出了鬼,正如宗教家的上帝照他自己的样子创出了人一般。鬼是人的化身,人的影子。我们讨厌这影子,有时可也喜欢这影子。正因为是自己的化身,才能说得活灵活现的,才会老挂在嘴边儿上。“鬼”通常不是好词儿。说“这个鬼。”是在骂人,说“死鬼”也是的。还有“烟鬼”,“酒…  相似文献   

12.
张渊 《内蒙古教育》2002,(10):37-37
一、重视“学会做人”学习新知时,注意让学生自己“质疑问难”,成为思想者、发现者,并为他们创设理想的问题情境。在学习完《我的战友邱少云》之后,我问学生:“对于课中的人物表现,你们有什么感想?”大多数同学都对邱少云赞不绝口,有的说他意志坚强,有的说他有集体观念,有的说他有极强的纪律性,有的说他是一名伟大的战士。这些说法各具见地,我很满意,觉得这堂课有很大的收获。这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文中的‘我’也是一个值得敬佩的人。”我和同学们都很惊奇。他接着说:“‘我’和邱少云是战友,我眼睁睁地看着…  相似文献   

13.
《新作文》2006,(3)
《搜神记》中讲过一个捉鬼的故事;宋定伯是南阳一少年.某次夜行中和一个鬼不期而遇。定伯开始有点害怕。但马上镇定下来.自称也是鬼,骗得了信任,与之一路同行。鬼嫌走得太慢.建议轮流背着跑.定伯表示同意。可是当鬼背起他时,感到不像鬼那么轻,就有点怀疑。定伯机智地说:“我是  相似文献   

14.
教材的选文标准应该是什么样的呢?我以为,选文的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是最为重要的。大凡违背了科学性、时代性和真善美的文章,都不应该出现在我们的初中语文教材中。但是,最近我在研读初中语文教材的过程中,发现有这样几篇选文与此标准相违背,在此列出,供老师和同学们研究探讨:一、《宋定伯捉鬼》这篇文章首先是不符合科学性,同时,也是违背善恶认知的。《宋定伯捉鬼》是初中语文第一册中的一篇课文,选自《搜神记》卷十六。这篇文章讲述的是宋定伯年少的时候夜里遇到一鬼,于是撒谎说自己也是鬼,在得到鬼的信任后,再猎取鬼的弱点,然后到了…  相似文献   

15.
一个叫威廉·约翰的青年请教培根,他说他虚荣、好斗、嫉妒心太强。他讨厌自己心中常常冒出邪恶之念,可又无法改变自己,怎么办?培根说:“孩子,你敢于坦率地道出这些,已表明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其实,世界上绝大多数人都不会是极善良或极邪恶,而是介于善良和邪恶之间。”约翰兴奋地问:“那么,我是一个很正常的人?”培根摇头:“我只是说你不是一个邪恶的人,你可以努力成为一个善良的人。”约翰有些丧气,他问:“善良有些什么特征?”培根告诉他,如果他对其他人的痛苦不幸有同情之心,那他的心必定十分美好,犹如那能流出汁液为人疗治伤痛的珍贵树木…  相似文献   

16.
一天上午的课间,一大帮学生围着我在说说笑笑。突然,罗斌同学笑嘻嘻地跑来报告:“老师,谭峰刚刚问我和姜笑天两个人长大后谁娶张玲做老婆。”面对同学们的哄笑,部分调皮的同学更来劲儿了,逼着我来回答这个看来想甩也甩不开的没准的问题了。我想,对付这帮精灵,只有他鬼我也鬼,他笑我也笑。大家笑够了,我说:“依我看,他俩谁都娶不到张玲同学,除非……”同学们急了:“除非什么?”我说:“除非,除非……他俩还是娶不到。”“唉。”同学们一片唏嘘。上课的铃声响了,同学们飞快跑向教室,身后却留下一串耐人寻味的笑声。又一天晚…  相似文献   

17.
一次与几位同学闲谈,讨论到“你最怕什么”的问题,有的说最怕“蛇”,有的说最怕“鬼”,还有的说最怕“难题”,可是我说:“最怕我自己!”害怕自己其实是不敢超越自己,是怕越过本应越过的那一步。我们很多人怕的也都是“自己”,不论怕“蛇”、怕“鬼”、怕“难题”,还是怕“闲言碎  相似文献   

18.
我在广州遇到一个年轻的创业家,他用最简单的组织精简之法,提高了战斗力,也提升了士气。那个创业家得意地告诉我,他公司创造高绩效的秘诀是“五人工,三人做,四人薪”。他要求每个人全力以赴,但也给大家比较高的薪水,把五人的工作,让三人来做,但是给大家四个人的薪水,每个人都多了约30%的所得,所以大家都努力工作,而公司也少发了一个人的薪资。我问他:“员工知道公司赚了一个人的薪资吗?”他说:“不知道。这是我心中的盘算,我没有向员工宣布。”  相似文献   

19.
某杂志发表了一篇关于《宋定伯捉鬼》的文章,题目叫《<宋定伯捉鬼>刍议》,其文就“诚信”话题生发感触,为鬼叫冤,抱不平。锁定“实话实说”的是鬼,人却背离了游戏规则,居然三次说假话,欺骗鬼。言辞间,作者愤然,只差点儿没直说,人不如鬼了。如此标新立异,让人怪哉!实不敢苟同。新理念,固然强调独特感悟,提倡思维创新,但总不能违背原则,真假、善恶、美丑岂能混淆;黑白、是非怎容颠倒。凡世间人和事,颂扬或抨击,倡导或贬斥,不能不泾渭分明。《宋定伯捉鬼》主旨明晰:通过人设计制服鬼的故事,称赞人沉着、勇敢、机智、善于运用谋略。这也不失为“…  相似文献   

20.
日记三则     
1月10日 星期三 阴 早上,好友把我拉到一个没有人的角落里,害羞地对我说:“告诉你一个秘密,你要是敢告诉别人,我就恨你一辈子。”我有点莫名其妙,拉着她的手说:“快说是什么事,我向你保证不同别人说。”她低着头说:“我喜欢上了班里的一位男生,现在每天都心神不宁的,满脑子都是他的影子。但是我每天都必须面对他,我很害怕,不知道该怎么做……”我非常惊讶:“你……你一向都是苦钻学习的,怎么也会遇到这种事?真是让人匪夷所思!”[第一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